APP下载

从地震伤员救护实践谈应急救灾体系灾害护理能力的建设

2015-01-24张学萍马智群张晓雪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19期
关键词:伤员救灾灾害

邱 艳 张学萍 马智群 张晓雪

(乐山市人民医院,四川 乐山 614000)

从地震伤员救护实践谈应急救灾体系灾害护理能力的建设

邱 艳张学萍马智群张晓雪

(乐山市人民医院,四川 乐山 614000)

本文从5.12汶川地震和4.20芦山地震我院救护实践护理救护队员的组成、现场救护能力、伤员转运、心理干预等方面,结合国内外灾害护理能力建设的研究成果,分析灾害护理能力建设的框架,提出应急救灾体系灾害护理能力构建的思考,表明构建和培养一支高素质、专业化、优秀的灾害救护护理队伍非常必要。

地震伤员;灾害护理;能力构建

近年来,世界范围内的灾害种类、数量、规模及影响呈上升趋势,灾害的威胁已经成为世界医疗保健体系面临的巨大挑战。我国是地震灾害比较严重的国家之一,护理人员是灾害医疗救援的重要力量,也是紧急医疗救援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历次灾害救援中各个环节都发挥了重要作用。2008年5月12日的汶川8.0级地震、2013年4月20日的芦山7.0级地震,这两次突如其来的大地震给四川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的同时,也为我们积累了宝贵的灾害救援经验。在这两次大地震中,我院共派出了6支救护队伍奔赴地震灾害现场参与医疗救护,从护理救护队员的组成、现场救护能力、伤员转运、心理干预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的真实体验。结合国内外灾害护理能力方面的研究,加强护理人员在地震灾害发生各个阶段应具备的灾害护理能力建设,不仅有助于了解护理人员自身在灾害中的角色和职责,提高灾害护理能力,也是应急救灾体系建设的重要环节。

1 灾害护理能力

灾害护理即系统灵活应用独特灾害护理知识与技能,与其他专业人员合作,为减轻灾害对人类生命与健康的危害而展开的活动。我国大陆对灾害护理能力的标准和评价体系尚处于发展阶段,国外的专家倾向于全球护士拥有相似的灾害护理能力,5.12汶川地震和4.20芦山地震的亲历救灾,国内相关学者在ICN、WHO灾害护理能力的相关概念框架指引下,围绕地震灾害发生的四个时期总结出在地震救灾中护理人员应具备的灾害护理能力。

1.1始动期:在灾害的始动期,伤员数量大、危重伤员多,伤情复杂,此期护理人员常担负大量的救治工作,应具备急救技能和相关专业知识,脱险救灾和敏锐的观察力与综合分析判断等能力[1]。在救治过程中要求护理人员保持冷静的头脑,针对受灾群众能快速、有效的开展救援,同时由于灾区环境的艰苦性、危险性及复杂多样性,护理人员应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高尚的医德,忠于职守,发扬人道主义精神,才能更好的保证自身的安全以及对灾民和幸存者更好的进行救护。

1.2灾害中期:此期护理人员面临更为关键的卫生防疫工作和伤员的躯体创伤处理,护理人员要做好环境卫生的管理,协助卫生防疫人员进行水质检测、做好水源保护、倡导喝开水;同时要对救灾食品的储存,运输等进行管理和监督,进行疾病预防知识的宣教,指导群众要有良好的卫生习惯,对于每个灾民的身体状况要细心观察,严防流行病的发生;对于气性坏疽和破伤风等特殊疾病的预防要重视,积极进行隔离治疗,防止交叉感染出现疫情。

1.3远期:远期主要是对灾民精神,心理的重建和恢复,在此期心理护理是灾害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地震打乱了人们正常的生活节奏,公众处于一种恐惧,紧张的情绪中,且此种消极情绪相互蔓延感染,因此做好此期的心理护理尤为重要。护理人员首先应做好灾民的心理反应评估,其次是进行集中的心理辅导,在此基础上针对灾民的不同情绪状态采取行之有效的干预措施;最后护理人员要掌握科学的心理护理知识,充分发挥自己在灾后心理重建中的作用,使每次救灾都能在生命救护的同时跟进心理危机干预,最大限度减少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生[2]。

1.4准备期:准备期即进行灾难的应对和训练的时期,在此期护理人员在学习灾害医学、护理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要培养观察和独立思考的能力。由于灾害突发性强、环境艰苦、时间紧和超负荷的工作量就要求护理人员塑造优良的综合素质,包括健康的体魄、充沛的精力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完成灾区救治伤员的任务。

2 灾害护理能力建设思考

5.12汶川地震和4.20芦山地震, 我院派出了6支救护队伍奔赴地震灾害现场参与医疗救护,从护理救护队员的组成、现场救护能力、伤员转运、心理干预等方面积累了一定经验,我们出色的救护工作受到灾区群众、医疗同行、政府的认可和赞扬,2013年我院获国家卫计委“抗震救灾表现突出单位”表彰。但灾后救援后的反思,使我们深刻认识到这两次地震救灾中我院护理人员都很乐意并非常努力去挽救生命,但他们救灾时面临的挑战远大于日常工作时所承受的压力,亲历救灾的体验凸显出灾害护理能力的不足。结合国内外灾害护理能力建设的研究成果,分析灾害护理能力建设的框架,提出应急救灾体系灾害护理能力构建的思考,促进灾害护理能力建设。

2.1医院高度重视,完善应急救灾体系。为应对随时可能发生的灾害,保障人民的生命安全与健康,各级医院要高度重视,按照卫生部医院评审标准对应急管理的要求,加强领导,建立并完善应急救灾体系及应急管理的长效机制。

2.2调整灾害救护护理人员的结构。在西方发达国家,灾害救护主要由急救实践护士担任,必须具备常识、经验、识别自身极限的能力、承受责任的能力、勇于请求帮助的能力五大素质[3]。而在我院承担的以往的应急灾害护理救援中,灾害护理人员多由各个临床科室临时抽调,没有经过专门的统一考核。成翼娟等相关研究表明[4],护理人员的文化程度和职称的不同对灾害护理能力的认知及学习需求不同,与大专护士和初级职称护士相比,本科及以上学历和中高级职称的护士对更具有专业责任感。护士的职务也影响其对灾害护理管理和专业发展方面的需求,因此调整灾害护理人员结构是适应灾害护理发展的必然要求。

2.3加强灾害护理学理论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与培训。国际灾害护理研究起步相对较早,教育、培训体系也较我国健全,因此需积极借鉴灾害护理学习,加强国际、国内交流与合作,规范护理人员急救技术,使护理人员掌握一定的灾害护理知识和技能,提高应急能力,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努力培养出一批能应对突发灾难事件医疗救援需要的高水平护理人才,建立高效实用的灾害护理人才后备力量,具体措施包括:①增加模拟灾害场景救护训练:通过模拟演练,使护士在提升现场救援能力的同时增强有必要提升救灾能力的意识与动机。通过模拟演练,积累灾害护理的实践经验。②模拟演练与心理训练结合:模拟灾区现场,护理人员不仅掌握了灾害护理的相关知识、技能,强化了急救技术,而且加强了灾难状态下心理素质的训练。③模拟演练与预防医学训练结合:灾害往往导致各种传染病的流行,必然要求加强卫生防疫工作,因此除了常规演练外,还应加强公共卫生防疫训练,达到基本技能、防疫水平共同提高的目的。

3 讨 论

随着全球灾害事件越来越频繁,灾害护理的任务越来越持久,给护理工作带来新的挑战,护理人员是灾害救护队伍中重要的力量,在灾害救护中发挥着积极而重要的作用,护理人员灾害护理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着救援工作的成败。从5.12汶川地震和4.20芦山地震我院救护护理实践,结合国内外灾害护理能力建设的研究成果,分析了灾害护理能力建设的框架,提出了应急救灾体系灾害护理能力构建的思考,以促进构建和培养一支高素质、专业化、优秀的灾害救护护理队伍。

[1]张宏晨,王培席,王伟,等.结合汶川地震浅谈护理人员应具备的灾害护理能力[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9,12(8):37-39.

[2]李云峰,王丽媛,臧渝梨.地震救灾护理人员的灾害护理能力及其对相关必要性的认识[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3,30(4):23-25.

[3]Wex F,Schryen G,Feuerriegel S,et al.Emergency response in natural disaster management: Allocation and scheduling of rescue units[J]. Eur J Operat Res,2014,235(6):697-708.

[4]成翼娟,刘素珍,李继平,等.护士对地震灾害护理培训的需求[J].中华护理杂志,2009,44(7):595-597.

R473.6

A

1671-8194(2015)19-0282-02

猜你喜欢

伤员救灾灾害
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的警示及应对
应急救灾工作的“侦察精兵”
武警新兵在训练的过程中训练伤急救到院内急救的救治过程
千年蝗虫灾害的暴发成因
蝗虫灾害的暴发与危害
灭火救灾分秒不能耽误
全力以赴抓好防汛救灾确保农业生产安全
李克强 全力组织抢险救援和救治伤员
烧伤伤员综合救治卫勤保障经验
地球变暖——最大的气象灾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