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的护理方法及体会

2015-01-24林媛媛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19期
关键词:病情冠心病效果

林媛媛

(沈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辽宁 沈阳 110041)

探讨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的护理方法及体会

林媛媛

(沈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辽宁 沈阳 110041)

目的 探讨对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分析其护理效果及体会,以便提出更加合理的护理措施,提高康复率。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2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108例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的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护理资料,并评价其护理效果。结果对患者实施精心系统的临床护理后,其中有61例患者得到了显著改善,改善45例,而2例无效,总的有效率为98.14%。结论对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采取精心系统的临床护理,如有效的心理护理、饮食护理、病情护理、运动护理等,显著地改善了临床治疗效果,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具有临床实践意义,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临床护理;效果

冠心病又称为缺血性心脏病,属于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其多发于中老年人群,冠心病的患病率在老年人中高居首位,主要是由于冠状动脉阻塞,或者器质性狭窄从而引起心肌缺氧、缺血,或者心肌坏死[1]。心律失常为冠心病的主要临床症状之一,主要表现为胸闷、气短、眩晕等,甚至会出现心力衰竭而致死的严重后果。心律失常是因为心脏活动起源或传导受阻,进一步导致心脏搏动频率或节律异常引起的。目前,相关研究表明,诱发心律失常的常见因素有:药物中毒、器质性心脏病及某些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具有发病隐秘、症状不典型、病情反复易变等特点,可能导致心跳骤停,给诊断及治疗带来了极大的困难[2]。因此,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心律失常的治疗目的是降低猝死率及病死率,延长患者的寿命,为了提高其治愈率,缩短恢复时间,选择性地实施合理的临床护理措施也至关重要。本次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旨在探讨其临床护理方法,分析其护理效果及体会,以便提出更加合理的护理措施,提高康复率。以下是本研究的主要内容: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3年2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108例老年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排除肝肾功能不全、自身免疫性力低、患感染性疾病的病例。所有患者中,男性68例,女性40例,年龄为58~79岁,平均年龄为(63±4.2)岁,病程为8~12年,平均病程为(9±2.1)年。房颤者28例,心率失常中心动过缓患者51例,室早患者12例,房室传导阻滞者17例,所有患者均无神经病史,无意识模糊者。

1.2方法:所有患者在常规的药物治疗基础上,采取精心系统的临床护理措施,如心理护理、饮食护理、湿化护理、引流护理,观察并记录其护理后的临床效果。

1.2.1心理护理:老年患者往往表现出焦虑与无助,行动不便,情绪波动较大,心理承受能力差,因此,应该与患者及家属多沟通,树立自信,积极配合医师的各项治疗,正确用药。同时,要为患者提供良好的治疗环境,要避免不良的外界刺激,使患者保持愉悦的心情。当老年患者心律失常发作时,如感到胸闷、气急、心跳加速时,要熟练、冷静的采取措施进行护理治疗,使患者具有安全感,减少情绪波动。此外,还要了解各个患者的具体情况,有计划的对各个患者的病因,发展,治疗,恢复过程进行讲解,帮助患者建立正确的观念,消除患者对疾病的恐惧。

1.2.2饮食护理:在饮食上增加饮水量,多食用流体食物,并叮嘱患者少食多餐,选择低脂肪、低胆固醇食品,增加膳食纤维食物的食用,多食用新鲜瓜果蔬菜。同时,严格避免辛辣等刺激食物的食用,如禁止吸烟与喝酒,切忌浓茶与咖啡。此外,嘱咐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保持大小便通畅,防止过分用力排便,禁止憋尿。

1.2.3病情护理:定时监测患者的心律、血压及脉搏状况,时刻关注并及时分析临床治疗效果。对症状不明显的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要加强对其病情的观察。部分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的机体代偿能力较差,表现为混合型心律失常,病情复杂多变。若突然发作,则需要预先准备好相关器械及药品进行急救。另外要时刻警惕,一旦患者出现心悸、胸闷与全身无力时,应迅速反应,做好急救工作。

1.2.4运动护理:结合各个患者的年龄及体制状况,及病情的严重程度,有区别的进行运动量的确定,运动适度,不能引发患者心绞痛与心理失常。同时根据患者在运动中的反馈来及时调整,既能够保持一定的运动量,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又不影响疾病的治疗。

2 结 果

对患者实施精心系统的临床护理后,其中有61例患者得到了显著改善,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表明室性早搏次数减少90%以上;改善45例,室性早搏次数减少60%~90%;而2例无效,室性早搏次数无明显变化或者出现加重的现象,总的有效率为98.14%。

3 讨 论

正常的心脏搏动起于窦房结,成人以60~100次/分钟的频率进行传导,在一定时间内,先后激动心房、心室。临床上大部分心律失常是由器质性心脏病如风心病、冠心病、肺心病、心肌瘸等引发的。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对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采取临床护理后,能够有效地减少室性早搏次数,病情具有显著的改善。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的病情往往变化迅速,护理人员需要充分认识此病的严重性,掌握和总结此类疾病规律,进一步加强病情观察,及时发现和正确处理患者的突然发作的情况。此外,配合多种护理如心理护理、饮食护理、运动护理等,全方位地调节患者的饮食、运动状况,配合积极治疗,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和康复效果。通常情况下,患者处于睡眠状态时,冠心病心律失常为多发期,位于夜间20:00~24:00;而窦缓多发生于凌晨2:00~凌晨5:00[3],护理人员需要准确把握此规律,提前做好相关预防措施和准备,应对突发情况,同时有效引导患者科学用药,合理作息,最大程度上提高护理效果,延长患者的生命。

[1]张敏娟.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的护理干预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2,22(9):3333-3334.

[2]郑凌.老年冠心病疗养员心律失常的护理体会[J].中国疗养医学,2011,20(7):625-626.

[3]吴静.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的护理方法探讨[J].中国卫生产业,2014,(10):66,68.

R473.5

B

1671-8194(2015)19-0257-01

猜你喜欢

病情冠心病效果
冠心病心绞痛应用中医辨证治疗的效果观察
HBV-ACLF患者血清miR-122和HMGB1水平及其与病情、预后的关系
sST2水平与冠心病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不戒烟糖友病情更难控制
按摩效果确有理论依据
低GI饮食模式或能显著改善糖尿病病情
ADAMTs-1、 CF6、 CARP在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中的意义
迅速制造慢门虚化效果
抓住“瞬间性”效果
血清TSH对乳头状甲状腺微小癌患者病情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