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医结合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疗效分析与临床研究

2015-01-24李成男荣根满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19期
关键词:短暂性补阳脑缺血

李成男 荣根满

(1 中铁十九局集团中心医院神经内科,辽宁 辽阳 111000;2 辽宁省辽阳市脑血管病专科医院神经内科,辽宁 辽阳 111000)

中西医结合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疗效分析与临床研究

李成男1荣根满2

(1 中铁十九局集团中心医院神经内科,辽宁 辽阳 111000;2 辽宁省辽阳市脑血管病专科医院神经内科,辽宁 辽阳 111000)

目的 研究分析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疗效与临床意义。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对照组60例,两组均予以低分子肝素钠5000抗Xa,腹壁皮下注射,每日1次,连用7 d,同时予长期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50 mg,qd,盐酸氟桂嗪10 mg,qn;治疗组在上述的基础上加服补阳还五汤加味,隔日1剂,连服6周,两组均于6个月后行疗效判定。结果治疗组治愈42例,好转16例,无效2例,治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70.0%和96.7%;对照组治愈26例,好转24例,无效10例,治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43.3%和83.3%;两组对比治疗组治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有效率两组间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方法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较之单纯应用西药治疗能显著提高治愈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中西医治疗;疗效分析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是指脑动脉一过性供血不足引起短暂发作的局灶性脑功能障碍,即尚未发生脑梗死的一过性脑缺血。本病多发生于40岁以上,有动脉硬化、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或颈椎骨质增生[1-3]者。笔者运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本病取得满意疗效,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120例均为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本院门诊及住院就诊的资料完整的患者,其中属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64例,属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56例,全部病例均排除合并糖尿病者。随机分两组:治疗组60例,其中男32例,女28例,年龄最小35岁,最大80岁,平均年龄46.2岁,属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26例,属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34例,合并高血压者48例,病程1 d~2年;对照组60例,男30例,女30例,年龄最小40岁,最大75岁,平均年龄47.3岁,属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28例,属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32例,合并高血压者38例,病程2 d~1年6个月。两组病例的性别、年龄、病程等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120例患者均采用低分子肝素钠5000抗Xa腹壁皮下注射,每天1次,连用7 d;予肠溶阿司匹林50~100 mg每日1次长期口服;予盐酸氟桂嗪10 mg,每晚1次长期口服,合并高血压者予相应降压药物。治疗组60例予上述治疗的同时采用中药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药用生黄芪30 g、干地龙10 g、川芎10 g、红花10 g、桃仁10 g、当归尾8 g、赤芍10 g,辩证加味:伴见面红目赤、烦躁易怒,腰酸足软等肝肾阴虚,肝阳上亢之证候加代赫石(先煎)30 g、石决明、钩藤、夏枯草各15 g;伴见头晕重者,肢体乏力,脘腹痞满,痰多等痰浊壅盛之证候加用半夏、菖蒲、茯苓、僵蚕、浙贝各10~15 g,常规水煎服,隔日1剂,连服6周。以上两组病例,均能随访6个月,并于6个月后行疗效判定。

1.3诊断标准:参照《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4-6]:符合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诊断标准并经CT检查未见相应脑部病灶,同时经TCD检查可发现颅内大动脉狭窄所致血流速度改变或监测到微栓子流经脑动脉。

2 结 果

2.1疗效判定标准参照《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7-8]拟定:治愈:TIA发作完全消失,半年内未见发作;好转:TIA发作次数明显减少;无效:TIA发作未减少或发生脑梗死者。

2.2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42例,好转16例,无效2例,治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70.0%和96.7%;对照组治愈26例,好转24例,无效10例,治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43.3%和83.3%;两组对比治疗组治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有效率两组间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

3 讨 论

多数学者认为,TIA发作病因为:微栓子形成,脑血管狭窄,痉挛或受压,血液的黏度增加等。未经治疗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5年内有40%~50%脑梗死发生率,故必须紧急治疗本病,甚至比脑梗死更值得重视[9-14]。

中医对本病早有认识,(黄帝内经》称本病为“微风”,后世称小中风。《医学发明·中风》中说:“中风者,非外来风邪,乃本气自病也,凡人年逾四旬,气衰则多有此疾,壮岁之际无有也。”指出中风乃气虚所致,清代王清任在《医林改错》中加深气虚立说,并创立补阳还五汤治疗偏瘫。中医认为气为血帅,气虚则血流凝滞,血脉瘀阻,清窍失养而成本病。故笔者在此理论指导下运用补阳还五汤治疗本病。补阳还五汤全方由七味药组成,黄芪用量独重,为方中主药,取其大补脾胃之元气;配以归尾、川芎、赤芍、桃仁、红花活血化瘀,干地龙通经活络,诸药合用,气旺血行,痕祛络通[15-17]。据药理学研究,补阳还五汤具有改善脑的血液循环;改善血液的流变性,降低血液黏滞性;能抑制血小板凝集;能溶解血栓或预防血栓形成;能降低血脂,改善微循环;能对抗和改善脑组织缺氧。临床实践表明,中西医治疗本病比单用西药治疗有较明显的优势,能显著提高临床治愈率[18-20],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1]龙三太,苏文秀,江宁.中西医结合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疗效分析与进展性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13,20(1):31-33.

[2]薛兆利.现代心血管病的诊断及治疗[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363-369.

[3]荣根满.控制高血压,警防脑梗死[J].中国临床医药研究杂志,2003,8(3):200-203.

[4]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373-375.

[5]史玉泉.实用神经病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601-606.

[6]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试行)[S].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6,19(1):55-56.

[7]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S].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81-382.

[8]黄如训.脑卒中的分型、分期治疗[C].全国脑血管疾病专题研讨会—2010年论文汇编,2010:13-15.

[9]孙静,李华丽,崔丽娟.中西医结合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前瞻性研究[J].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2013,17(2):61-63.

[10]匡晓明,荣阳,荣根满.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发生脑梗死的危险因素[J].中国医药导报,2008,5(3):36-38.

[11]全国第2次脑血管学术会议.对脑卒中临床研究工作的建议[J].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1998,21(1):57-58.

[12]苏中秋,江国庆,宁荣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与临床研究[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3,46(3):161-163.

[13]胡维铭,王维治.神经内科主治医生699问[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2003:482-488.

[14]王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溶栓疗法治疗进展[S].华东六省市第九届神经学术会议资料汇编,2011:44-48.

[15]尚正平,陈慧敏,朱晓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病因分析与临床研究[J].中国循环,2013,17(2):61-63.

[16]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31-39.

[17]许济群.方剂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150-160.

[18]董瑞国,庄柏翔,谭愚春.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早期复发临床特征和危险因素[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13,26(2):81-83.

[19]杜官林,荣阳,荣根满,等.脑梗死的二级预防[J].中国当代医药,2009,16(7):122-123.

[20]郭子光,徐木光.现代中医治疗学[M].四川: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296-200.

R743.34

B

1671-8194(2015)19-0195-02

猜你喜欢

短暂性补阳脑缺血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Study on differential gene expression profile of serum exosomes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胆绿素改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
PFNA配合补阳还五汤治疗老年股骨转子周围骨折的临床研究
过去进行时考点梳理一表清
长爪沙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半胱氨酰白三烯受体表达变化的研究
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偏头痛68例临床疗效观察
急性短暂性精神障碍是什么病
细胞外组蛋白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关系的初探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与颅外血管事件及脑卒中复发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