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清C反应蛋白对急性肺栓塞近期预后评估的初步研究

2015-01-24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19期
关键词:右心室肺栓塞低血压

鲁 杰

(沈阳市第一人民医院,辽宁 沈阳 110041)

血清C反应蛋白对急性肺栓塞近期预后评估的初步研究

鲁 杰

(沈阳市第一人民医院,辽宁 沈阳 110041)

目的 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在急性肺栓塞近期预后评估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我院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56例急性肺栓塞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行CT、心电图、血清C反应蛋白等检查,并根据CRP测量结果将其分为CRP<10 mg/L组和CRP≥10 mg/L组,对两组患者临床表现、危险分层及预后结果进行比较。结果CRP<10 mg/L组高危率10%,低危率36.67%;入住ICU13.33%,3个月内病死率6.67%;CRP≥10 mg/L组高危率42.31%,低危率11.54%,入住ICU50%,3个月内病死率26.92%,两组比较P<0.05。另外,两组低血压、右心室功能不全及心肌损伤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C反应蛋白可作为评估急性肺栓塞患者预后质量的重要指标,可根据CRP含量评估病情且协助治疗,以提高预后质量。

急性肺栓塞;血清C反应蛋白;预后评估

肺栓塞指的是内外源性栓子通过血液循环将肺动脉阻塞,引发肺循环及呼吸功能障碍的综合征,具有较高病死率、无特异性等特点[1]。为此早期预测、诊断及治疗肺栓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多项研究表明血清C反应蛋白通过参与炎性反应引发动脉闭塞,且表明该指标和心血管疾病预后有紧密的关联[2]。本研究就此主要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在急性肺栓塞患者近期预后中的评估价值,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抽取我院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56例急性肺栓塞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经螺旋CT肺动脉造影等检查确诊为肺栓塞,排除晚期肿瘤、全身性感染、急性心肌梗死等患者。男性30例,女性26例,年龄36~81岁,平均(65.1±3、6)岁,病程3~14 d,平均(7.2±1.2)d。根据CRP水平将其分为CRP<10 mg/L组(n<30)和CRP≥10 mg/L组(n<26),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程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本组56例患者均接受X线胸片、心电图、心动图、动脉血气分析等检查,同时于早晨空腹抽取10 mL静脉血,2 h内及时送检,利用ELISA法(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同时通过Bio-rad酶标仪对595波长处吸光度进行测量,随后代入标准曲线中剂量出C反应蛋白含量。且根据CRP水平分为CRP<10 mg/L组(n<30)和CRP≥10 mg/L组,对两组患者临床表现、危险分层及预后结果相关资料进行查阅和分析,其中临床表现包括低血压、心肌损伤(心肌肌钙蛋白I在0.1 ng/mL及以上)、右心室功能不全(超声心动图提示右室扩大、压力过负荷)等,危险分层以2008年的ESC急性PE诊治指南危险分层为依据,包括高危、中危及低危三个等级;预后包括入住ICU人数、3个月死亡人数等指标。

1.3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上述各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率表示,χ2检验,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两组患者临床表现比较:CRP<10 mg/L组患者低血压3例(10%),右心室功能不全13例(43.33%),心肌损伤7例(23.33%);CRP≥10 mg/L组患者低血压11例(42.31%),右心室功能不全20例(76.92%),心肌损伤16例(61.54%)。两组上述临床表现指标比较χ2值分别为7.75、6.49、8.40,P值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两组患者危险分层及预后情况比较:①危险分层:CRP<10 mg/L组高危3例(10%),中危16例(53.33%),低危11例(36.67%);CRP≥10 mg/L组高危11例(42.31%),中危12例(46.15%),低危3例(11.54%),两组高危率比较χ2值为7.75,P<0.05;中危率比较χ2值为0.29,P>0.05;低危率比较χ2值为4.69,P<0.05。②预后情况:CRP<10 mg/L组入住ICU4例(13.33%),CRP≥10 mg/L组入住ICU13例(50%),两组比较χ2<8.86,P<0.05。3个月内CRP<10 mg/L组死亡2例(6.67%),CRP≥10 mg/L组死亡7例(26.92%),两组比较χ2<4.24,P<0.05。

3 讨 论

肺栓塞临床表现复杂特异性差,当其急性发作时若处理不当可能导致患者死亡。为此早期诊断及积极治疗急性肺栓塞,以提高患者预后质量十分必要。血清C反应蛋白属于一种非特异性急性时相蛋白,多由感染、组织损伤等刺激而成,急性肺栓塞发作多伴有气道损伤、炎性反应等症状,刺激C反应蛋白合成并释放[3]。该物质最早由Tillett等人在1930年发现,主要由肝细胞合成,不同年龄、不同炎性反应器含量也有所不同。相关研究已证明急性肺栓塞、静脉血栓形成等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有不同程度的上升[4]。

肺栓塞发展到某个程度后,受机械动力、低氧等诸多因素影响,导致机体肺动脉收缩,而肺动脉压力上升,加重右心室负荷,一段时间若未缓解则会引发右心室功能不全。相关研究表明右心室功能不全会导致左室关注减少,心排血量及循环血量下降,最终导致患者出现低血压、休克等严重并发症,不利于预后[5]。而低血压影响到肝肾排泄清除功能,可能导致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上升。本研究中CRP<10 mg/L组患者右心室功能不全发生率为43.33%,明显低于CRP≥10 mg/L组的76.92%,且CRP≥10 mg/L组低血压、心肌损伤发生率均明显高于CRP<10 mg/L组,表明CRP水平越高,越易引发低血压、心肌损伤等症状,不利于患者近期预后。由于急性肺栓塞严重程度和肺动脉血栓形态、数量等存在一定的关系,为此ESC于2008年进行了危险分层,认为急性肺栓塞严重程度应该以患者早期死亡风险评估为依据,包括高危、中危及低危三个等级。本研究中CRP<10 mg/L组患者高危率为10%,明显低于CRP≥10 mg/L组的42.31%。同时CRP<10 mg/L组患者入住ICU患者占13.33%。3个月内病死率6.67%,明显低于CRP≥10 mg/L组的50%、26.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血清C反应蛋白可作为急性肺栓塞近期预后评估的重要指标,且该指标检查方法简单、经济实惠,因此对确诊为急性肺栓塞的患者行血清C反应蛋白检测对评估病情及预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潘啸东,李拥军,马根山.血清C-反应蛋白对急性肺栓塞近期预后评估的初步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29(4):459-461.

[2]杨玲.血清C-反应蛋白对急性肺栓塞近期预后的评估[J].河北医学,2012,18(8):1101-1103.

[3]辛国志,何碧玉,梁裕豪.急性肺栓塞近期预后评估与血清C反应蛋白的相关性研究[J].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36):187-188.

[4]吴华,龙峥嵘,彭咏麟,等.肺栓塞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和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10(2): 151-152.

[5]昝家宁,孙叶海.脑钠肽、C反应蛋白和D-二聚体在急性肺栓塞发病中的意义[J].实用预防医学,2011,10(5):900-902.

R563.5

B

1671-8194(2015)19-0188-02

猜你喜欢

右心室肺栓塞低血压
无创影像学方法评估结缔组织病相关肺动脉高压患者右心室功能的研究进展
无声的危险——体位性低血压
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的临床特点及超声心动图表现
低血压可以按摩什么穴位
低血压: 一个容易被忽视的大问题
CT肺叶血流分布造影在诊断肺栓塞中的应用价值
警惕隐形杀手“肺栓塞”
超声对胸部放疗患者右心室收缩功能的评估
自拟豁痰祛瘀方联合大剂量rt-PA溶栓治疗急性肺栓塞疗效及对其TNF-α、D-D的影响
肺栓塞16例误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