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创手术用于食管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2015-01-24武文奇孙彦飞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19期
关键词:胸腔镜食管癌食管

武文奇 孙彦飞 张 庆

(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区第一人民医院,内蒙古 通辽 028000)

微创手术用于食管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武文奇孙彦飞张 庆

(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区第一人民医院,内蒙古 通辽 028000)

目的 对微创手术用于食管癌治疗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进行分析。方法选取食管癌患者92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行常规开胸手术,观察组47例行微创手术,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用时及术后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1年生存率无显著差异。结论微创手术治疗食管癌效果显著,术中出血量少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有利于患者术后尽早康复,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食管癌;开胸手术;微创手术;并发症

食管癌为我国常见消化道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在我国各种恶性肿瘤中占据第5位[1],且其病死率在所有恶性肿瘤中占据第4位[2]。食管癌传统治疗方法为开胸、或联合开腹手术治疗,然而这些术式常会给患者造成较大创伤,且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概率较大。我院在为食管癌患者展开治疗时,采用微创手术治疗时效果显著,现将相关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于2011年1月至2013年2月收治食管癌患者92例,其中男62例,女30例,年龄42~78岁,平均(61.3±2.5)岁;肿瘤位置为食管癌上段25例,中段42例,下段24例,胃食管交界处1例。其中腺癌2例,鳞癌86例,腺鳞癌4例;将9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观察组47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比例、病情及病程等基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可对比。

1.2方法:对照组行常规开胸手术,观察组行微创手术:其中85例行胸腔镜腹腔镜联合食管切除术(TLE),4例行腹腔镜辅助Ivor-Lewis术,2例行腹腔镜纵膈镜联合食管切除术(TME),1例行胸腔镜腹腔镜联合Ivor-Lewis术。所有患者术后均给予自控镇痛处理、抗感染治疗、抑酸剂及祛痰等对症处理,给予合理饮食。

1.3观察指标:统计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住院时间,记录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对患者展开为期1年随访,统计两组患者1年生存率。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7.0分析研究数据,以()形式表示计量资料,数据对比采用χ2检验和t检验,若P<0.05则二者间存在显著差异,且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住院时间对比:观察组手术时间(286.5±12.3)min,术中出血量(225.9±11.5)mL,术后住院时间(9.2±1.6)d;对照组手术时间(332.6±13.7)min,术中出血量(316.8 ±10.6)mL,术后住院时间(17.3±2.2)d;观察组手术用时及术后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

2.2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及1年生存率对比:对照组术后16例出现并发症,其中吻合口瘘2例,胸腔积液3例,肺部并发症3例,切口感染4例,消化道出血4例,并发症发生率为35.6%;观察组术后9例出现并发症,其中吻合口瘘1例,胸腔积液1例,吻合口狭窄2例,切口感染3例,消化道出血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9.1%;对比可知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经1年随访,对照组生存33例(73.3%),观察组生存36例(76.6%),两组1年生存率无显著差异(P>0.05)。

3 讨 论

食管癌在临床中十分常见,患者通常有进行性吞咽困难等临床表现。相关统计显示全球范围内每年有30万人因食管癌而死,且在不同国家与地区,该病的发病率与病死率有较大差异[3]。我国是食管癌高发国家之一,据统计我国每年因食管癌而死的人数高达15万左右,且男性发病率显著高于女性[4]。

在传统治疗中,食管癌患者多采用开腹、开胸手术将食管部分切除,之后行食管胃重建术。诸多临床研究[5]显示,开胸开腹手术虽然可对食管癌发挥显著治疗效果,然而术中常会给患者造成较大创伤,易引起诸多并发症,可导致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大大下降。随着微创技术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日益广泛,该术式为食管癌患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相较于传统的开胸手术,微创手术操作过程中给患者造成的创伤较小,可有效降低切口疼痛、术后感染等并发症发生风险,患者承受的痛苦较小,且更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国内有研究显示,在食管癌治疗中,微创手术在降低心肺功能损伤、减少开胸手术创伤、保护患者肺功能等方面均具有明显效果。现阶段食管癌常用微创手术治疗,主要包括胸腔镜腹腔镜联合食管切除术、腹腔镜纵膈镜联合食管切除术、腹腔镜辅助Ivor-Lewis术与胸腔镜腹腔镜联合Ivor-Lewis术。在手术过程中,采用胸腔镜腹腔镜联合食管切除术治疗时,患者需取半俯卧位,这一体位有机结合俯卧位及左侧卧位两种体位的优点,在紧急中转为开胸手术时比较容易。同时,手术采用腹部小切口展开治疗,有利于腹腔外胃管的制作、胃管及十二指肠营养管的安装。

目前,微创手术肿瘤治疗根治性上仍存在一定争议,部分学者仍质疑微创手术的治疗效果。本次研究通过对比采用微创手术治疗的观察组患者与采用开胸手术治疗的对照组患者1年生存情况进行分析,发现两组患者1年生存率无显著差异,从这一结果可以看出,微创手术可将肿瘤予以规范、完整切除,治疗效果与开胸手术相当。通过对两组患者手术情况进行对比,观察组手术时间(286.5±12.3)min,术中出血量(225.9±11.5)mL,对照组手术时间(332.6±13.7)min,术中出血量(316.8±10.6)mL,对比可知观察组手术用时显著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由此可见微创手术操作时给患者造成的创伤较小。对照组患者住院时间为(17.3±2.2)d,观察组住院时间为(9.2±1.6)d,观察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说明微创手术治疗后患者恢复速度更快。另外,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9.1%,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5.6%,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这一结果说明微创手术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更低,治疗安全性更高。对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进一步展开分析,对照组术后有3例出现肺部并发症,而观察组术后均无肺部并发症发生,揭示微创手术患者肺部并发症发生风险较低,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为以下几个方面:①患者手术中取半俯卧位的体位,可促使后纵隔充分暴露,使右肺朝前纵隔移位,可有效避免肺组织受到过度牵拉,减少术中造成肺组织损伤的概率。②大部分患者采用胸腔镜腹腔镜联合食管切除术治疗,可避免传统开胸开腹手术对患者呼吸系统造成的影响。

综上所述,微创手术治疗食管癌效果显著,术中出血量少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有利于患者术后尽早康复,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1]王志强,张建华,王成,等.微创手术与普通开胸手术治疗食管癌的疗效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J].循证医学,2013,13(5):300-301.

[2]汤挺摇,于在诚.食管癌微创手术进展[J].临床医学,2012,32(4):112-113.

[3]赵锐瑾.微创手术下的食管癌快速康复护理[J].中外健康文摘,2010,7(24):93-95.

[4]孙翔翔,徐美青.食管癌微创手术的现状与展望[J].安徽医药,2013,17(7):1238-1239.

[5]邵龙龙,相加庆.食管癌腔镜手术现状[J].中国癌症杂志,2011,21(7): 528-529.

R735.1

B

1671-8194(2015)19-0100-02

猜你喜欢

胸腔镜食管癌食管
食管异物不可掉以轻心
快速康复外科在胸腔镜肺叶切除围手术期中的应用
奈维用于胸腔镜肺大泡切除术后防止漏气的疗效观察
肠内营养支持在放化疗食管癌患者中的应用
胃食管反流中的胃蛋白酶对食管外鳞状上皮细胞的影响
食管裂孔疝合并胃食管反流病合并胃间质细胞瘤的外科治疗
胸腔镜胸腺切除术后不留置引流管的安全性分析
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手术的配合
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转开胸的临床研究
微小RNA与食管癌放射敏感性的相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