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40例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预防脑梗死后偏瘫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研究

2015-01-24张宏任建恭赵创合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年11期
关键词:酚酸丹参偏瘫

张宏 任建恭 赵创合

40例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预防脑梗死后偏瘫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研究

张宏 任建恭 赵创合

目的 探讨脑梗死引起偏瘫患者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 DVT)的影响因素, 并研究使用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80例脑梗死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 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进行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 观察组患者凝血酶原时间更短, D-二聚体与纤维蛋白原下降幅度更大, 不良反应发生率及血栓形成率更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脑梗死后偏瘫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 使用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效果显著, 不良反应少, 血栓形成率低, 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脑梗死;偏瘫;深静脉血栓形成;丹参多酚酸盐;效果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脑梗死后偏瘫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也是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 其发病率高达70%左右[1]。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害性极大, 不仅会继发性引起静脉曲张、下肢水肿、皮炎、瘀滞性溃疡等, 严重者甚至血栓脱落造成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 危及患者生命。在临床上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常使用抗凝治疗, 而对脑梗死予以降颅内压、营养血管等治疗。本文研究使用常规治疗联合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预防脑梗死偏瘫后可能出现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现其效果显著,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80例研究对象均为2010年6月~2013年6月本院收治的脑梗死后偏瘫患者, 所有患者均经检查和诊断符合心脑血管病中脑梗死诊断标准[2], 且所有患者均自愿参加研究并签字同意, 家属知情同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40例, 对照组男23例, 女17例, 年龄48~81岁,平均年龄(62.1±5.7)岁。观察组男21例, 女19例, 年龄46~80岁, 平均年龄(61.7±5.4)岁。排除其他疾病对研究有影响者。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治疗进行治疗, 包括降低颅内压、抗凝、吸氧以及其他一些对症、支持治疗, 具体措施: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益欣雪, 天津力生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75 mg/片, 国药准字H10970345)进行抗凝治疗,150 mg/次,1次/d;静脉滴注20%甘露醇(250 ml:50 g, 国药准字H11020861)进行降低颅内压治疗,250 ml/次,2次/d,治疗1个月。观察组患者在常规上述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50 mg/瓶, 国药准字Z20050247)进行治疗,使用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溶解200 mg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溶解后静脉点滴,200 mg/次,1次/d, 治疗1个月。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凝情况(包括凝血酶原时间、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等);两组患者治疗情况(包括治疗后不良反应、治疗效果、血栓发生率等)。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血凝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后, 与对照组比较, 观察组在凝血酶原时间上较短, 在D-二聚体水平及纤维蛋白原水平上较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情况比较 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血栓形成率为10%(4/40)、12.5%(5/40);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血栓形成率为0(0/40)、2.5%(1/40),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常见疾病之一,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 会引起一系列的并发症发生, 由于大量回流血液受阻, 造成组织严重水肿, 压迫血管, 会造成下肢麻木、肿胀,如错过治疗时机, 需进行截肢。血栓形成后容易脱落, 脱落的血栓随血液回流至心脏, 经各种循环进入肺部, 引起肺动脉栓塞, 严重者甚至出现胸闷、咯血、晕厥、休克乃至猝死,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最严重的并发症。有文献报道[3], 脑梗死患者偏瘫后的7 d内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峰期,早期的预防十分重要。本文以凝血功能为指标, 包括凝血酶原时间、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浓度, 观察对脑梗死后偏瘫患者, 使用丹参多酚酸盐进行治疗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

本文研究显示, 使用丹参多酚酸盐治疗的观察组患者D-二聚体与纤维蛋白原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随后发现观察组患者的血栓发生率同样低于对照组(P<0.05), 且与对照组患者相比, 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P<0.05)。丹参多酚酸盐具有通脉、活血、化瘀的功效, 对血小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可通过多种途径影响血粘度、血小板、纤维蛋白原等多种血流指标, 从而影响凝血功能。本文中使用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治疗的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也从侧面说明了其对血栓的作用及功效。

综上所述, 凝血酶原时间、D-二聚体浓度及纤维蛋白原浓度是血栓形成的重要指标, 丹参多酚酸盐可有效的较低其浓度及凝血酶原时间, 对脑梗死后偏瘫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起到良好的预防作用, 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1] 鲁雅琴, 王颖, 何忠芳, 等.丹参多酚酸盐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系统评价.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8):4559-4560.

[2] 张震, 尹泽黎, 刘育进, 等.丹参多酚酸盐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观察.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7(1):65-67.

[3] 常守剑.丹参多酚酸盐治疗脑梗死107例. 临床医学,2012,32(12):100.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11.093

2015-03-18]

730020 兰州军区空军机关医院神经科(张宏);陕西省西安市未央区68090部队卫生处(任建恭);空军招飞局兰州选拔中心体检科(赵创合)

猜你喜欢

酚酸丹参偏瘫
丹参“收获神器”效率高
膈肌训练在脑卒中中促进偏瘫康复恢复中的应用
痉挛型偏瘫患儿注意力与运动功能的相关性
双咖酚酸在小鼠体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与组织分布
新疆紫草总酚酸提取物指纹图谱建立及4种成分测定
丹参叶干燥过程中化学成分的动态变化
丹参叶片在快速生长期对短期UV-B辐射的敏感性
丹参中丹酚酸A转化方法
基于调节解离状态的丹参酚酸纳滤分离机制
强化肩胛带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肩痛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