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李士懋教授“火郁发之”理论治愈抽动症一例

2015-01-24周红权

中国民间疗法 2015年11期
关键词:证属抽动症龙骨

应用李士懋教授“火郁发之”理论治愈抽动症一例

周红权

(河北省易县中医院,074200)

患者某,男,8岁,保定市人,2013年1月12日初诊。主诉:发现挤眉弄眼2年余。患者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挤眉弄眼,伴有爱发脾气,手指不自主做弹钢琴状,注意力不集中,自诉睡觉时多梦,并有夜间遗尿。诊为儿童抽动症。曾多方用药,无明显疗效。诊其脉,弦细数。中医诊断:风证;西医诊断:儿童抽动症。证属阴阳两虚。立法:调补阴阳。处方: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桂枝9 g,炒白芍9 g,炙甘草9 g,生龙骨15 g,生牡蛎15 g,生姜12片,大枣12枚。14剂,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服,每日2次。

二诊:2012年1月26日。服上方无明显变化,症如前。脉沉弦数有力。证属火郁于内;立法:透发内热。处方:升降散加味。蝉蜕6g,片姜黄6 g,大黄6 g,栀子6 g,僵蚕6 g,桂枝9 g,炒白芍9 g,炙甘草6 g,生龙骨30 g,生牡蛎30 g,竹茹6 g,胆南星3 g,生姜3片,大枣3枚。14剂,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服,每日2次。

三诊:2013年2月5日。服上方后,抽动有所减轻。脉证如前。上方加减应用至2013年6月1日,患者抽动基本消失,睡眠可,唯自觉脾气尚急,临床治愈停药。随访两年未见复发。

按:抽动症也叫抽搐秽语综合征,是儿科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现代医学对其病因病理不是十分清楚,在治疗上也缺乏有效的方法。而中医通过辨证论治,往往可以取得满意的疗效。

本例患者在初诊时,由于对其脉象识别不清,导致辨证不准确,从而在用药后没有见效。二诊时注意到患者的脉沉数滑有力,遂诊为火郁证,于是给予清透郁热的方法,服药后起效较为迅速。后依法治疗,终于在半年后基本治愈。

“火郁发之”是李士懋教授对《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中:“木郁达之,火郁发之,土郁夺之,金郁泄之,水郁折之”的进一步阐述。李士懋教授把其中“火郁发之”进行了深入的论述,使其应用范围扩展到内、外、妇、儿各科中证属“火郁”的多种疾病。

李士懋教授认为,火郁证包括的范围很广,且导致火郁的病因不同,部位也不一样,程度有轻有重,因而表现也千变万化。但是可以从脉、舌色、神、症这几个方面加以辨别,其中李士懋教授主要强调的是脉诊。典型的火郁脉是沉而弦数,一旦摸到此脉,再加上一两个火郁的症状,就可以大胆地按火郁去治疗,一般可取得显著疗效。

收稿日期(2015-03-24)

猜你喜欢

证属抽动症龙骨
张氏头针治疗儿童多发性抽动症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马丙祥教授辨证论治儿童多发性抽动症经验总结
一种建筑钢结构龙骨连接结构
颈脉通
STX芬兰“Mein Schiff 4”轮铺龙骨
从痰、风辨治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经验
识别真假龙骨
平肝熄风止动汤治疗儿童多发性抽动症44例
煅龙骨现代临床量效关系研究初探
《中医研究》杂志论文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