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半夏泻心汤临床应用体会

2015-01-24

中国民间疗法 2015年12期
关键词:螺旋杆菌泻心汤胃脘

徐 敏

(山西省忻州市中医院,034000)

半夏泻心汤临床应用体会

徐 敏

(山西省忻州市中医院,034000)

胃肠病是中国人的常见病、多发病,而半夏泻心汤是一张经实践检验的治疗胃肠病的经方。

渊源

半夏泻心汤源自《伤寒杂病论》,其寒热并用,补泻兼施,配伍巧妙。半夏泻心汤在《伤寒论》《金匮要略》中各出现一次,《伤寒论》149条:“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俱,而以他药下之……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金匮要略》中论述:“呕而肠鸣,心下痞者,半夏泻心汤主之。”

组成及适应证

半夏泻心汤由半夏半升,黄芩、干姜、人参、甘草各3两,黄连1两,大枣12枚7味药组成。本方为调和寒热、散结除痞之方。临床各种原因,如中气虚弱、寒热互结、升降失常等,致肠胃不和、心下痞满、呕吐泻利者均可用之。上呕、中痞、下肠鸣,病变在整个胃肠道。呕吐是本方证的主要特征。所谓痞,表现为上腹部不适,但按压后并不是硬满如石,也不是腹满如覆瓦,相反很软,现在许多上消化道炎症均可表现为“心下痞”。肠鸣则多伴有大便次数增加或不成形等。患者见饮食物无食欲,或有恶心感,甚至入口即吐,或者进食不久以后,上腹部发胀,或者消化液反流。半夏泻心汤的病机为寒热错杂、中虚热结,是最具代表性的寒热补泻同用之方。只要是胃炎,虽舌红不忌姜、夏,虽舌淡不避芩、连。方中人参可用党参替代。临床上可用于慢性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反流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幽门螺旋杆菌阳性等病。

典型病例

1.患者某,女,55岁,2013年10月18日初诊。胃胀痛2年,复发1周。患者于2年前胃胀痛,被诊断为胃溃疡,曾服用西药后缓解,此后反复发作,后又服用附子理中丸等成药和汤剂,效果不佳。刻下症见:胃胀痛,偶有嘈杂反酸,饥饱皆不适,喜温,腰困,小腹胀,咽干,头昏闷,鼻干,眠欠佳,便不调(不实),舌淡暗苔白,脉细弦缓。有高血压病史2~3年,数年前行子宫全切除术。辨证为寒热错杂痞证,属半夏泻心汤方证。处方:姜半夏9 g,干姜6 g,黄芩12 g,黄连3 g,党参6 g,陈皮9 g,乌药9 g,炙甘草3 g。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二诊(2013年10月24日):诸症皆大减,稍进食油腻轻微腹痛,继服前方7剂,注意饮食清淡。7剂服完告之诸症皆消。

2.患者某,男,67岁,2011年7月12日初诊。患有慢性泄泻病史10余年,长年便溏,2~3次/d。每于饮食不慎加重,腹泻严重时,服药效果差,禁食后可减轻,长期服用鞣酸蛋白、谷维素、维生素B6,间断服用抗生素。本次因食油腻后呈水样便1周收治,西药治疗效果不佳。诊见:形体消瘦,神疲乏力,胃脘痞满嘈杂,口干渴,不欲饮,水谷入则欲呕吐,舌淡苔薄黄,脉细缓。结肠镜检查为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诊断:泄泻,证属寒热错杂型。治以辛开苦降,固肠止泻。处方:半夏9 g,黄芩3 g,黄连3 g,党参9 g,干姜6 g,赤石脂12 g,云茯苓9 g,大枣4枚,炙甘草6 g。水煎服,每次煎350 mL,分3次服,3剂,隔日1剂。5剂后腹泻明显缓解,带方5剂出院,嘱仍隔日服1剂。7月26日复诊,大便正常,无不适,原方去赤石脂,嘱连服5剂后,改每周服1剂,3个月后可自动停药。患者服药后,腹泻再未发作,十分欣喜,自己仍坚持每个月服2剂,随访数年未复发,身体状况明显好转。

体会

半夏泻心汤既能治心下(胃脘)满而不痛,又能治心下满痛,还能治胃脘嘈杂。运用半夏泻心汤的重点不是辨心下痛与不痛,而是辨是不是中虚湿热,根据辨证调整半夏泻心汤用量,则既能治胃热脾寒证,又能治寒热错杂证,还能治上热下寒证等。只要病变证机符合半夏泻心汤证,就能取得预期治疗效果。在应用其方时重点掌握寒热虚实四点:①虚:脾气虚,胃阳弱,见乏力,便溏,泄泻。②实:气机升降失常见胃脘痞满,腹胀。③寒:胃阳不足见恶食生冷,脘腹冷痛。④热:脾胃运纳不健,食积化热上蒸见口舌生疮,口干口苦,舌红苔黄,脉数等。凡见以上四点即可大胆使用半夏泻心汤。

用药加减:①先辨寒热。《伤寒论》上已规定了剂量,在具体应用时,不必拘泥,加之临床病例的寒热多少是不同的。如果是热多寒少,则芩连用量宜大,而姜、夏、参、草用量要适当减少,反之,则后者加量,前者减量。②关于幽门螺旋杆菌。如果不是热过重,则不要因幽门螺旋杆菌而加重芩、连用量。因为过用苦寒可能损伤脾胃之气,不但于病无益,反而可能有害。当然,苦寒之物的抑菌作用显著,在确有热证重的前提下,适当加重芩、连,或另外加入蒲公英、银翘等清热解毒之品也有必要。③关于痞。半夏泻心汤对胃动力有双相调节作用。不足者,增强之,张力过高,又可缓和之。如腹胀较重者,可适量加一点辛香行气、醒脾胃气的药物,如丁香、木香、厚朴、砂仁。④关于甘草、大枣的作用。甘草、大枣,一般认为甘味入脾胃,能补虚和胃,有壅滞之弊,似于心下痞不宜,所以用量偏小,这是错误的。草、枣在半夏泻心汤中除了能发挥补脾和胃的作用,还有和诸药即调和药剂,减弱药汤的苦味,使胃能受药,使患者能受药的作用,故草枣用量不可太小。

半夏泻心汤是一剂作用于中焦、疏通上下两焦之枢机剂。消化系疾病日久,寒热错杂者十之八九,本方虽药味简单,但功效显著,不可小视。总之,凡属脾胃升降不利,气机痞塞,寒热错杂者,用此方加减治疗确有良效。

2015-04-08)

猜你喜欢

螺旋杆菌泻心汤胃脘
黄芪建中汤配合食疗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临床观察
远离幽门螺旋杆菌 分餐真的很必要
连朴饮合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脾胃湿热证慢性浅表性胃炎的效果
健康体检者消化道症状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相关性分析
什么是幽门螺旋杆菌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慢性胃炎的相关性分析
生姜泻心汤治疗伊立替康导致的结直肠癌小鼠迟发性腹泻
半夏泻心汤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疗效分析
针药合治胃脘痛40例临床观察
曹志群教授运用排气饮治疗胃脘胀痛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