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明志教授临证运用乌梅验案3则

2015-01-24

中医研究 2015年7期
关键词:黄老食道癌乌梅

黄 甡

(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河南 郑州450000)

黄明志教授临证运用乌梅验案3则

黄 甡

(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河南 郑州450000)

已故名老中医黄明志教授生于1928年10月,卒于2004年1月,享年76岁,系全国第三批名老中医,中华中医药学会儿科分会常务理事、顾问,河南省中医儿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河南省首批继承型中医高级人才导师,河南省中医高级职务评审委员会委员等。黄老生前临证时善用乌梅临证组方,化裁灵活,多收佳效。文中介绍黄老运用乌梅组方验案3则,鼻息肉案再现乌梅“入死肌,恶肉,恶痣则除”之用;食道癌案突出乌梅“下气,除热烦满“之功效;久咳久泄案体现乌梅“疏肝敛脾”的功效。

黄明志;中医师;乌梅/治疗应用;鼻息肉;食道癌;久咳久泄;医案

乌梅,别名酸梅、梅实,其药用首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味酸、涩,性平,入肝、脾、肺、大肠经,具有敛肺止咳、涩肠止泻、生津止渴、安蛔止痛之功效。

已故名老中医黄明志教授生于1928年10月,卒于2004年1月,享年76岁,系全国第三批名老中医,中华中医药学会儿科分会常务理事、顾问,河南省中医儿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河南省首批继承型中医高级人才导师,河南省中医高级职务评审委员会委员等。黄老青年时代曾精研晚清河南名医刘鸿恩所著的《医门八法》,对刘氏善用乌梅治疗疑难病证大为欣赏,在其临证期间运用乌梅治疗内、儿科疾病颇获良效。笔者随黄老习医15 a,兹举其临证运用乌梅验案3则,供同道借鉴。

1 鼻息肉案

患者,男,27岁,1994年6月1日初诊。主诉:鼻塞10 a。患者10 a前感冒后出现鼻塞症状,曾按“鼻炎”使用局部用药及口服中药发散之品(具体不详),症状时好时坏,于当地某医院就诊,确诊为“鼻息肉”,给予西药(具体不详)口服及滴鼻药治疗至今;现鼻息肉变粗大,已渐充满鼻腔,医院要求手术治疗,患者不愿,遂前来我院求中医保守治疗。现症:双鼻孔均有鼻息肉,左侧鼻息肉细小,右侧鼻息肉粗大如花生米,色暗红,触之不痛,时有黄水流出,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缓。西医诊断:鼻息肉。中医诊断:鼻痔。证属肺脾气虚。治以补肺脾之气、肃肺胃之热为主,佐以活血化瘀。给予玉屏风散加味,处方:生黄芪30 g,防风10 g,炒白术12 g,辛夷6 g,白茅根30 g,芦根30 g,黄芩15 g,乌梅肉15 g,苍耳子10 g,川芎6 g,赤芍15 g,薄荷6 g(后下),生甘草9 g。每日1剂,水煎服。上方加减治疗1 a余,患者双侧鼻息肉消失,鼻腔通畅,能嗅出不同气味。随访至今,无反复。

按 黄老认为:该病乃肺经湿热上蒸于脑,入鼻而生,尤如地得湿热而生菌蕈;初起易治,以冰片、枯矾研末点之即可渐消,然现已久病至此,当以培补正气为主,以缓图之。益补肺、脾之气乃患者舌、脉之所用,肃肺胃之热乃该病病因所在,活血化瘀系遵“久病多瘀”“鼻塞治心”之古训,此均常法俗套,无新颖之处。独特之处乃乌梅1味,《本草经》载其有“死肌。去青黑痣,恶疾”之效,近人少有知之,惟黄宫绣《本草求真》载其“入于死肌、恶肉、恶痣则除”。黄老在治疗肠息肉时也喜加用此品。

2 食道癌

患者,男,54岁,1995年6月9日初诊。主诉:进食噎感、吞咽困难2个月。现病史:患者2个月前因生气即感进食有噎感,未予重视,后噎感加重,吞咽困难,只能进食稀粥,且时吐白色黏痰,胸骨、背部疼痛,进食加重,于某医院行钡剂造影检查,确诊为食道癌,建议立即手术并配合化疗治疗,患者拒绝,遂前来求中医保守治疗。舌质暗,苔白腻,脉沉、弦细。西医诊断:食道癌(鳞状细胞癌)。中医诊断:噎膈,证属痰气互结,气血瘀阻,阻滞食道。治则:化痰散结,开关通噎。给予开关通噎汤,处方:皂角子9 g(醋制捣碎),乌梅30 g,胆南星6 g,山慈姑6 g,白胡椒6 g,海藻30 g,远志30 g,干姜30 g。每日1剂,水煎服。服药6剂,患者噎感消失,已能进食,无阻碍感。治宜调补气血,佐以化痰散结以善后。随访3 a,患者因心脏病去世。

按 上方为黄老治疗噎嗝病早期的经验方,方中山慈姑、皂角子有功坚解毒之效;乌梅有“下气,除热烦满”的作用;海藻软坚散结,兼有和血解毒之能;胆南星、胡椒、干姜、远志消痰散结。诸药相伍,药效强,见效快,疗效甚好。一旦噎嗝症状消失,即可停服,改用益气养阴、化痰通瘀之剂。正所谓“邪客于胸中,则气上逆而烦满,心为之不安。乌梅味酸,能敛浮热,能吸气归元,故主下气,除热烦满及安心也”。

3 久咳久泄案

患者,男,8个月,1998年11月9日初诊。主诉:咳嗽伴腹泻2个月余。现病史:患儿2个月前因感冒出现发热、咳嗽,于某医院诊断为“肺炎”,给予头孢哌酮注射液、鱼腥草注射液静脉滴注,2 d后体温正常,咳嗽减轻,肺部啰音减少,但出现腹泻症状。现咳嗽阵作,咳声无力,喉间痰鸣,腹胀,精神尚可,纳差,便溏如稀汤状,3~6次/d,肛周不红,指纹淡紫,舌淡,苔白。西医诊断:支气管肺炎;消化不良。中医诊断:咳嗽,证肺脾两虚证。治则:益肺补脾,固涩收敛。给予本院所制中药颗粒散剂,处方:参苓白术散6 g,梅粟散2 g。将所有药物混匀均分为3包,每日1包,分3次用水冲服。服药3 d,患者咳嗽大减,腹泻已愈。继服3 d,诸症消失,病已痊愈。

按 患儿接受抗生素治疗后引起腹泻,咳嗽及腹泻迁延2月未愈,临证时患儿表现为一派肺脾两虚证象,故用参苓白术散益气健脾,梅粟散敛肺止泻。黄老认为:该病例充分证明了中医学“虚则补其母”治法的正确性及可行性,也验证了乌梅可敛肺止咳、涩肠止泻的功效。

(编辑 颜 冬)

1001-6910(2015)07-0040-02 ·临床经验·

R22

B

10.3969/j.issn.1001-6910.2015.07.21

2015-05-20

猜你喜欢

黄老食道癌乌梅
Efficacy of Wumei Baijiang prescription (乌梅败酱方) on regulatory T cells/ helper T cells Immune balance in mice with ulcerative colitis
爱吃大闸蟹的黄苗子老先生
小切口和标准后胸切口开胸治疗食道癌的效果分析
乌梅水泡脚治足跟痛
食道癌是隐形杀手 远离这两大危险因子
食道癌是隐形杀手远离这两大危险因子
胸怀
“核潜艇之父”的简单生活
老拉肚子,喝乌梅茶
巧手乌梅汤,开胃又解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