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工行业危与机

2015-01-23徐沛宇

能源 2015年1期
关键词:来福士兴旺中海油

徐沛宇

若此轮油价下跌的周期迟迟不完结,必定会有一批海工企业,尤其是新进入者关门倒闭。国内海工行业的新一轮洗牌潮正在袭来。

在国际油价的下跌周期里,油气公司和油服公司均处于被打压的境遇,而对海洋油气开发的工程技术装备企业来说,日子自然也不好过。

经历了3、4年的繁荣期后,海洋工程装备市场已进入调整期,或许不久就将进入衰退期。而在此前的繁荣期里,国内很多与海工相关的企业,甚至并没有相关经验的企业纷纷涌入了海工行业,使得我国海工行业的规模迅速扩大。

我国把海工归属在船舶工业下,主要包括各类钻井平台、辅助船舶、海上储存设备等。与陆地油气开采相比,海洋油气开采的难度更大,成本更高,因此对油价下跌更敏感。如若此轮油价下跌的周期迟迟不完结,必定会有一批海工企业,尤其是新进入者关门倒闭。

海工企业从获得订单到建造产品,再到最终交货的周期较长,其需要垫付的资金巨大,在经济下行、行业衰退的情况下,经常会有企业碰到船东不收货、资金链断裂的厄运。但是从另一方面来看,如果能成功挺过行业寒冬,甚至抄底成功,幸存下来的企业就将成为行业的翘楚。

目前,油气公司减少海洋油气开发支出的案例越来越多,相应减少海洋油服的情况也在增加,一些海工企业已经明显感受到了危机氛围渐浓。

在此背景下,国内行业龙头企业一边做好“过冬”的准备,一边趁机厉兵秣马,仍然在大手脚地推进新产品的研发和生产;而一些新进入海工行业的企业,此刻正面临着生死攸关的考验。国内海工行业的新一轮洗牌潮正在袭来。

海工危局

11月19日,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海油服)投资建造的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COSLProspector(中文名“兴旺号”)在山东烟台交付。

举行交付仪式的中集来福士烟台船厂内热闹非凡。作为兴旺号的制造商,交付对中集来福士公司来说自然是件喜事。中集集团副总裁、中集来福士总裁于亚穿着与船厂员工一样的工装,向来自四面八方的客商介绍兴旺号,他还带着客商们全程参观了高37.55米、长104.5米的兴旺号。

“中集来福士公司的海工业务将成为中集集团未来的战略重点,我们的定位是高端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于亚对《能源》记者说,“今天交付的兴旺号是2009年以来,业内新建同类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中建造周期最短的一座,从设计到交付仅用35个月,比韩国船厂短10个月。”

比起来福士,兴旺号的船东中海油服的心情就没那么好了,因为兴旺号的生意并不兴旺。

兴旺号是中集来福士为中海油服建造的第四座半潜式钻井平台,与以往的系列平台(先锋号、进取号、创新号)相比,该平台新增加了拖航水线区域冰区加强、环保和防寒入级符号。其设计工作海域在北海,全球适航,属于世界上最先进的半潜钻井平台之一,入级挪威船级社(DNV)和中国船级社双船级。

中海油服该系列的前三座钻井平台皆由挪威国家石油公司(下称挪威国油)租赁,该公司是北欧最大的石油公司。中海油服原本以为挪威国油也将租赁兴旺号。然而,为了削减成本,挪威国油近期暂停了一系列的海工装备租约,与中海油服有关兴旺号的租船合同也于近期叫停。

兴旺号的第一炮就没打响,中海油服的心情自然高兴不起来。兴旺号这座专为北海定做的高造价钻井平台,也只能转战其他本不需要如此高性能钻井平台的海域去作业。

目前看来,兴旺号的第一单很有可能是在国内海域作业。中海油服给《能源》提供的资料显示,兴旺号钻井平台交付后将进行必要的调试工作,预计2015年上半年可投入中国南海的深水作业。

中海油服首席执行官兼总裁李勇说,兴旺号的成功交付提升了公司的深水作业能力和国际市场竞争力,使中海油服的深水钻井装备梯队建设更加完善,公司“进入深海、走向高端”的战略正在实现。

经过这几年的快速发展,目前中海油服的海上钻井装备在全球已坐稳第三位,但在眼下的情形里,这是好是坏其实还说不清。

李勇坦言,现在全球的海工市场,尤其是钻井装备方面出现了供大于求的状况,公司在新的投资上会比较慎重。但他同时强调说,“其实前几年我们就已经预测到了现在会发生供大于求的局面,所以我们给自己留了足够的现金,在整个行业进入低谷的时候,我们就显得比较泰然自如。”

毫无疑问,海工行业供大于求的颓势已经开始出现。许多中小型甚至中大型民营企业处境日益艰难,一些曾经热火朝天的船厂,现在只有一个个生锈的分段部件静静地躺着。

从国际海工装备的成交额来看,市场出现了量价齐跌的状况。今年上半年,全球共成交各类海洋工程装备194艘(座)、成交金额为244亿美元,同比分别下降37%、31%。 钻井平台、浮式生产平台、海洋工程船的成交数量和金额都有所下跌。

情况更糟的是,已经获得订单的海工制造企业面临的困难可能更大。海工装备的订单签署后,船东一般仅需支付5%—10%左右的定金,绝大部分的资金需要企业自己垫付。

“油价大跌、市场低迷,已经签署的订单有很大的毁约风险。这些手握订单的企业面临两难的选择,要么承担风险继续投钱建造完成,要么承担前期成本停止建造。”一位海工市场资深人士对《能源》记者说,“中国市场这两年涌入了很多新的海工装备企业,而且很多都是中小型的民企,这些企业现在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很大部分都将在此次行业衰退的过程中交上巨额的学费。”

据国际船舶网统计,目前建造常规海工支援船(OSV)的中国船厂已经超过60家,手持相关船型订单更超过300艘,全球超过一半的OSV都在中国船厂建造,海工市场的持续下滑对中国船厂的影响将非常巨大。

全球最大的海工船东Tidewater首席执行官Jeffrey Platt近日则预测称,一些由船队和投资者在亚洲船厂投机订造的OSV很可能无法成功交付。中国船厂建造的大量OSV可能最终都不会交付并投入市场运营。endprint

“高端”机遇

在海工制造业,高端产品的市场份额多年来一直被新加坡与韩国占据,即使中国企业近年来技术大幅进步、占整个市场的份额跃居全球第一,但仍然集中在中低端产品领域。

从中海油服兴旺号开始,中国的海工装备产品才真正走进高端市场。挪威船级社烟台分公司总经理孙光介绍说,兴旺号具有复杂的船级符号,其设计和建造质量保证该平台能在全球严酷海况地区包括北海和巴伦支海作业。该平台代表了中国海工制造当前的最高质量。

此前,中国的海工制造企业往往只获得了利润较低甚至无利可图的低端订单。中集来福士也是从2014年开始,才扭转了中集收购来福士以来一直存在的亏损。2014年上半年,其盈利0.49亿元(去年同期亏损1.95亿元),同比首次扭亏为盈。

目前,中集来福士大手笔投资新建产品的步伐仍在加快,正在建造的半潜平台有5座,还有7座平台合同待生效,手持半潜订单总额超过70亿美金,占全球深水半潜钻井平台市场份额的20%。

中集来福士逆势投资的底气从何而来?中集来福士市场部经理潘细录对《能源》记者称,前几年自升式平台及海工辅助船投机性订单过多,市场才出现衰退迹象,而中集来福士聚焦的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市场还远未饱和。

“仅有少数造船企业有能力建造这类平台,因此其交付记录较少,风险可控。我们认为未来三五年内全球海工市场对深水、超深水钻井平台还是会有相当的需求。”潘细录说。

同时,中集来福士助理技术总监杨忠华还提出,从全球角度来看,随着中国海工装备制造业的快速崛起,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正在迎来第三次产业转移。第一次是北欧挪威转向美国,第二次是从美国转向亚洲的韩国、新加坡,第三次则是从韩国、新加坡转向中国。中国企业应该抓住这次机遇,占领海工领域的高端市场。

近年来投身海工的一大批民企或许也抱着同样的心态进入了海工市场,但结局到底是冲出一条血路来,还是会输得一败涂地?

杰瑞股份近期宣布,将与上海凤洋海洋工程有限公司共同出资6000万元设立上海浩铂海洋工程有限公司,开展海洋油气装备制造业务。另一家民企宏华集团进入海工市场时间则更早,2008年3月其在香港上市后,就开始布局进军海洋工程业务领域,不过直到近两年宏华才开始获得海工订单。

上述海工行业资深人士分析说,短期来看,中低端的海工市场已经饱和,而高端产品的研发则有一定难度,所以这些新进入的企业所能获得的市场面其实很窄。眼下要占领市场最重要的就是要有制造高端产品的核心竞争力,这对所有的海工企业来说都是公平的,谁能抓住高端产品机遇谁就能占领市场。

在船东一方来看,高端产品也是其未来的主要需求。中海油服下一步的投资计划主要针对的就是高端产品。据李勇介绍,中海油服的目标是要把自己打造成高端的海上油田服务商,未来将不再想投资低端的海工产品。

“兴旺号仅仅是开始,我们有一系列的计划现在正在推动,明年我们物探装备就将全部焕然一新。我们还有20多条船舶正在中国的船厂建设,这些船舶将在2014年年底到2015年年初期间逐渐服役。”李勇说,“在深水装备的投资方面,今后我们会以成熟的、先进的为原则,或卖或租来解决发展问题。”endprint

猜你喜欢

来福士兴旺中海油
兴旺一个村,需要几茬人?——三任支书一条道,一棒接着一棒跑
推动产业兴旺 撬动乡村振兴
中集“蓝鲸1号”荣获我国工业领域最高奖
300米“横着放”的摩天大楼
BIM技术在深圳中海油大厦项目中的应用
中集来福士建设世界一流海工装备制造基地
力控华康中海油透平数据远传项目
临时灭火点
Influence of shear sensitivities of steel projectiles on their ballistic performances
中控签约中海油粤东LNG接收站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