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潜在进入者的垄断厂商策略性行为探究
2015-01-23张福利
□ 张福利 郑 迪
现代意义上的策略性行为的定义最早由美国经济学家谢林于1960年在其著作《战略冲突》中给出,是指企业通过影响竞争者对该企业行动的预期,使竞争者在预期的基础上做出对该企业有利的决策行为[1]。后来这一概念得到了进一步拓展,指一家企业为提高其利润所采取的旨在影响市场环境的行为的总称。策略性行为包括非合作策略性行为和合作策略性行为。
在非合作策略性行为中,在位者如何将竞争对手逐出市场或者阻止潜在进入者的进入是重要的非合作行为之一。当存在潜在进入者时,如果垄断厂商不考虑策略性行为,潜在进入者就有可能进入。一旦进入发生,市场的垄断结构被打破,变为寡头市场。本文在存在潜在进入者的情形下,研究进入成本和产品差异对垄断厂商策略性行为的影响。
一、基本假设
市场上有一个垄断厂商(记为企业1)和一个潜在进入者(记为企业2),它们生产同类产品,每个企业的边际生产成本为0。两企业进行两阶段博弈:第一阶段,企业1选择不可逆转的生产能力y1,且它在第二阶段的产量恰好也是y1;第二阶段,观察到企业1的生产能力y1之后,企业2选择自己的生产能力或产量y2。如果y2>0,则表示企业2进入了市场,此时它需要支付固定进入成本t;如果y2=0,则表示企业2没有进入市场。若企业2没有进入市场,则企业1的市场需求函数为ρ1=a-y1;若企业2进入市场,则企业1的市场需求函数为ρ1=a-y1-by2,企业2的市场需求函数为ρ2=a-by1-y2,b为两企业的产品差异系数,0<b≤1,b=1表示两企业生产同质产品。
二、模型建立与求解
(一)完全垄断下企业1的垄断产量和垄断利润。为了便于求解企业1和企业2之间的两阶段博弈以及给出博弈结果的直观意义,先求出企业1在完全垄断情形下的产量和利润。企业1的问题为:
由π1关于y1最大化的一阶条件,可得企业1的最优产量(垄断产量)为yM1=a/2,进一步可得企业1的最大利润(垄断利润)为πM1=a2/4。
(二)两阶段博弈求解。由于企业1与企业2之间进行斯塔克尔伯格博弈,故采用逆向归纳法对博弈进行求解。
1.第二阶段博弈求解。若企业2进入市场,则企业2的问题为:
由π2关于y2最大化的一阶条件,可得企业2的最优产量为y2*(a-by1)/2,进一步可得企业2的最大利润为π2*=(a-by1)2/4-t。
若企业2未进入市场,则企业2的利润为0。
显然,企业2进入市场的条件为π2*>0,即y1<(a-2)/b。
2.第一阶段博弈求解。若y1M≥(a - 2)/b,即 t≥[a(2-b)/4]2,则企业2不会进入市场,企业1处于完全垄断地位,生产完全垄断产量y1M,获得完全垄断利润π1M,此谓进入封锁。若y1M<(a - 2)/b,即 t<[a(2-b)/4]2,则企业1采取进入封锁策略不能阻止企业2的进入。接下来讨论企业1是采取进入遏制策略还是采取进入容纳策略。
若企业1进行生产能力扩张以遏制企业2的进入,则企业1的最优产量为:y1D=(a - 2)/b,相应的利润为 π1D=(a-2)[2-a(1-b)]/b2。
若企业1容纳企业2的进入,则企业1的问题为
由π1关于y1最大化的一阶条件,可得企业1的最优产量为ys1=a(2-b)/[2(2-b2)],进一步可得企业1的最大利润为 πs1=[a(2-b)]2/[8(2-b2)]。
令t0=t1=[a(2-b)/4]2。显然,若 πD1>πS1且 t<t1,即 t0<t<t1,则企业1应采取进入遏制策略,最优产量为yD1;若πD1≤πS1且t<t1,即t≤t0,则企业1应采取进入容纳策略,最优产量为yS1。
结论1:给定产品差异系数b,对企业1而言,进入封锁的条件为t≥t1;进入遏制的条件为t0<t<t1;进入容纳的条件为 t≤t0。
结论1的直观意义如下:若进入成本很高,企业1可以忽略企业2的进入威胁,而选择垄断产量。因为即使企业1选择垄断产量,企业2也会发现进入是无利可图的;若进入成本居中,企业1会选择足够大的生产能力以遏制企业2的进入。因为当进入成本居中时,企业1采取进入遏制策略所获得的利润大于采取进入容纳策略所获得的利润,而企业2进入是无利可图的;若进入成本很低,允许企业2进入是企业1的最优策略。因为当进入成本很低时,企业1采取进入容纳策略所获得的利润大于采取进入遏制策略所获得的利润,而且,在进入容纳的条件下,企业2进入是有利可图的。
由于dt0/db<0,dt1/db<0,故随着 b的不断变小,即随着产品差异度的不断变大,t0和t1均不断变大,换言之,进入容纳的范围变大了,进入封锁的范围变小了。因此,对于固定的进入成本t,随着b的不断变小,企业1完全有可能由原来所采取的进入封锁策略转变为进入遏制策略,或者由原来所采取的进入遏制策略转变为进入容纳策略,或者继续采取原来的进入容纳策略。
三、结语
在存在潜在进入者的情形下,研究了进入成本和产品差异对垄断厂商策略性行为的影响。垄断厂商可供选择的策略包括进入封锁、进入遏制和进入容纳,究竟哪一个策略能够成为垄断厂商的最优策略取决于进入成本和产品差异度的大小。给定产品差异度,若进入成本很高,垄断厂商应采取进入封锁策略;若进入成本居中,垄断厂商应采取进入遏制策略;若进入成本很低,垄断厂商应采取进入容纳策略。对于固定的进入成本,随着产品差异度的不断变大,垄断厂商完全有可能由原来所采取的进入封锁策略转变为进入遏制策略,或者由原来所采取的进入遏制策略转变为进入容纳策略,或者继续采取原来的进入容纳策略。
[1]吴汉洪.产业组织理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2]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