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驱动制造业转型的作用机理与战略选择

2015-01-23孙泗泉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5年2期
关键词:升级要素制造业

□ 孙泗泉 叶 琪

经过30多年的发展,我国以制造业为核心的实体经济快速崛起并成为“世界工厂”。但是,很多行业产能过剩问题突出,特别是钢铁、水泥等行业的产能几乎达到了极限,传统的投资驱动、规模扩张、出口导向的发展模式已经难以为继;长期以来支撑中国制造业快速发展的要素条件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劳动力、资源、环境成本不断提高,弱化我国制造业传统竞争优势,我国制造业旧有的单纯靠规模扩张的发展模式空间越来越小。国内和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使得我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成为必然[1],必须加快我国制造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尽快实现从“组装者”向“整合者”和“创新者”的转变。在此背景下,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面临机遇和挑战,加快我国制造业结构调整,实现由传统的比较优势向现代竞争优势转变,由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跨越,必须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依靠创新驱动改造提升制造业,建设强大制造国家,对于夯实实体经济基础、推动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具有重大意义[2]。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把全社会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创新发展上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仅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更是新起点上推动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当前,中国仍处于工业化快速增长时期,要继续保持高增长,依靠的动力仍是制造业(金碚,2011),要推动中国制造业的发展走上创新驱动的轨道,在今后20年,实现我国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的跨越式发展(周济,2012),加快建设制造业强国,加紧强化自主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不断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总的来说,就是要“以新求进”(苏波,2012),未来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就必须依靠创新驱动实现制造业从平面式数量扩张到立体式质量提升的变化(周民良,2012)。可见,以创新驱动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不仅是重塑我国制造业竞争优势,巩固提升我国制造业国际地位的必由之路,而且符合我国未来国家发展战略的要求,更是适应了国际产业创新的潮流。本文试图通过分析创新驱动制造业转型的作用机理,探讨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战略选择。

一、创新驱动的内涵

创新驱动是以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等创新活动推动资源高效合理配置的一种方式。无论是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还是内生增长理论,都将技术进步作为影响经济增长的重要变量。而创新活动是影响技术进步的最重要因素,其与经济增长之间有着内在的严密逻辑和作用机理[3]。

(一)创新驱动的要素。创新驱动就是通过要素的新组合来推动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其中,创新就是要素的新组合,涉及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和组织管理创新,而技术创新无疑是核心。创新驱动,就是通过要素的新组合来推动经济社会的大发展,特别是资本、技术、人才、制度、管理这些创新要素。

1.资本。资本是创新驱动的前提。为推动我国制造业的创新驱动,必须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服务环境,引入资本这种创新要素,构建以财政科技资金为引导、企业科技研发为主体,金融和其他社会资本参与的多元化科技投入机制,从而形成推动科技创新,促进制造业转型的强大合力。因此资本投入是创新驱动的前提。

2.技术。技术创新是创新驱动的核心。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同样,技术创新是创新创新驱动的核心,通过技术创新,不仅能降低生产成本,更能提高产品质量,优化资源配置。很大程度上讲技术创新撑起了创新驱动的半边天。

3.人才。人才是创新驱动的重要要素。新时期要做好科技创新工作,必须努力营造更加有利于人才发展的科技创新环境和体制机制,更加重视人才工作,加快转型升级、推进科技创新的高度,加强人才数量储备,使人才的团队结构更趋合理,让各类人才在创新驱动上充分施展才华。

4.制度。良好的制度是制造业生产的保障,更是创新驱动顺利运行的保障。通过制度创新,如创新监督机制,改变生产组织方式和经营战略,可以调动生产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实现创新驱动。

5.管理。随着现代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和企业内部结构的日趋复杂,管理尤其是战略性管理在创新驱动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只有科学高效地进行决策、计划、组织和协调,才能把各种创新资源和生产要素加以有机整合,提高技术创新的效率,推动创新驱动的发展。

(二)创新驱动力的源泉。创新驱动力包括创新动力和创新压力。创新动力是企业通过与其他企业的竞争树立了创新意识,更加注重创新,即创新动力是源于企业自主创新的主体性地位,体现在企业中就是自主创新,创新动力则在企业不断的自主创新中发展。而企业由于世界创新竞争力的全面提高,不得不开展创新,这就产生了创新压力,即全面创新的压力迫使企业必须进行创新驱动。除此之外,创新压力也有来源于科技进步、市场需求的变化、竞争压力、政府政策等非个别企业主导的因素。

(三)创新驱动的时代意义。创新驱动是一种鼓励先进、科学合理的发展思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理论范畴和研究课题之一。转变传统要素驱动的发展模式,以创新驱动推动实体经济转型发展,在本质上是指要更多地依靠知识积累和技术进步,将知识和技术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摆脱依赖劳动力和资源禀赋优势的传统发展模式。从转型的实现途径上看,推动制造业的转型,必须谋求新的产业结构突破,使知识和技术真正成为产业的真实需求。将创新驱动理念贯穿到制造业发展的各个环节中尤为必要,从宏观层面来看,创新驱动发展理念的执行有利于我国制造业结构乃至整体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有利于创新集群效应的发挥,增加知识因素对企业生产效率的提升,推进制造业整体的转型升级。从微观层面来看,创新驱动制造业发展将有利于提高单个制造业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源泉,生产技术水平的改进可以提升劳动生产效率,减低生产消耗,最大程度提高产出水平;生产设备的更新则产生一定的规模效益,提高投入产出比[4]。

二、创新驱动制造业转型的作用机制

(一)创新驱动制造业转型的积极作用。制造业是工业经济的主体,是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物质基础。目前,我国制造业增加值已经跃居世界第四位,成为世界制造业大国之一。但我国制造业研发投入强度低,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不足,产品质量差,缺乏核心技术和自主品牌,装备制造业等高技术产业发展滞后,大型设备、关键技术和重部件大量依赖进口。只有依靠自主技术创新,才能实现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从世界加工基地向世界制造中心的跨越。创新驱动制造业转型的积极作用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1.降低成本,提高产业竞争力。创新驱动是指企业应用创新的知识和新技术、新工艺,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进行生产,从而大幅降低产品成本,以低价占据市场并实现创收。特别地,技术创新对产品的生产方法和工艺的提高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方面技术创新提高物质生产要素的利用率,减少投入;另一方面又通过引入先进设备和工艺,降低成本,减少人员的使用,降低劳动强度。在企业的竞争中,成本和产品的差异化一直都是核心因素,技术的创新降低产品的成本,企业能够借此在市场中超越对手,占据优势地位。而管理创新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降低交易成本,开拓市场,从公司的实际出发,不断追求技术的创新,对传统产品进行升级改造,使产品实现持续升级。

2.提升和保障产品的质量,增强制造业企业的质量竞争力。产品质量是企业的生命,是国民经济能否持续发展的关键。在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产品质量的优劣或者说质量竞争力,已不仅是传统意义上的物美价廉、经久耐用,而是要求产品具有较高的科技含量,包括产品的原材料、生产工艺、检测手段,都应该是高新技术的产物,从而增加产品的科学性、安全性以及使用上的自动化和智能化程度。高附加值的产品在高科技时代才有竞争力。因此必须加强技术创新,实现高科技产业化。技术创新对提高产品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当然,管理和制度等方面的创新可以有效保障产品的质量,通过创新管理规避劣质产品,保障产品的质量,维护制造业企业的声誉。

3.提高生产转换率,增强制造业的效益竞争力。创新驱动特别是技术创新能提高生产转换率,减低生产消耗,最大程度地提高产出水平。相比制造业企业创新驱动要素的投入量,创新驱动要素的生产转化率,即创新的“质”更为重要。它关系到企业利用创新驱动要素的真实效率,直接决定了企业创新投入的成果和有效性。只有持续不断地进行产品创新,推陈出新,才能够把握市场竞争的主动权,抢占优势地位[5]。一是技术的创新加快产品升级换代,降低单位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生产的自动化控制水平和生产效率。二是工艺的创新改进工艺流程,更新生产设备,淘汰落后工艺和设备,改革生产方式,降低生产成本,进而提高生产效率。三是通过设备、工具的创新,研发更先进、更实用的生产设备和劳动工具,从而提高生产效率。

4.通过多种创新相配合,提高制造业市场的应变能力。制造业提升产业竞争力需要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等多种创新相结合,共同构建创新驱动网络。各种创新的结合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创新驱动对制造业的作用。一是管理创新等与技术创新结合改变了落后的生产方式,形成先进的制造模式,从而提升制造业的市场竞争力。现实中很多智能制造系统和先进制造模式都运用了管理技术,推动制造业的技术进步,增强制造业对市场的应变能力。二是制造业的管理和制度创新是技术创新的重要保障。随着现代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和企业内部结构的日趋复杂,管理尤其是战略性管理在技术创新中的作用日益突出。缺少了管理创新就无法科学高效地进行决策、计划、组织和协调,技术创新就无法迅速整合各种资源和生产要素。

5.提高企业规模经济效率,增强制造业的规模竞争力。我国制造业企业普遍存在规模偏小,产业集中度低的问题,无法形成规模效益,提高规模竞争力。一是创新驱动通过创新技术、管理和制度等获得技术和管理等方面的优势,扩大企业规模;二是创新驱动通过鼓励各种创新,促进职工队伍素质的提高和人力资本特别是创新型人才的形成,获得持续的新产品研制、开发、生产和营销能力,提高企业的市场开拓能力和规模经济效益;三是通过创新驱动形成创新优势并与其他企业进行联合或者兼并,最终扩大经济规模,获得规模经济效益;四是当前企业依托先进发达的信息网络技术整合了创新驱动要素和各种创新,通过协同方式最大限度地利用已有资源,提高产品的开发效率和企业规模经济效率。

6.促进产业升级,优化制造业产业结构。产业结构调整实质上是资源在各产业部门之间重新配置的结果。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虽然持续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但是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解决[6],而创新驱动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优化产业结构。一是创新驱动促进需求结构升级,从而带动产业结构的调整。二是创新驱动是创新主体进行创新驱动要素重组的过程,而技术创新加快生产要素流动。三是创新驱动促进产业升级。创新驱动的理念加快产品优胜劣汰,从而促进产业的升级。四是创新驱动加快传统设备和工艺的更新,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从而促进了传统制造业的改造。

(二)创新驱动制造业转型的作用路径。创新驱动会从三个维度为制造业转型注入强劲动力(如图1)。第一维是动力维,包括压力和动力。制造业是创新的重要载体,创新驱动力的强弱很大程度上通过制造业产品的创新程度来体现,这无形中会对制造业的发展形成强大的压力,迫使其不得不开展创新;另一方面,在与其他制造业企业的创新竞争中可以提升创新意识,注重创新合作,形成推力。压力与推力的共同作用,加快了制造业创新转型的步伐。第二维是要素维,即高端要素注入。创新竞争的过程从根本来说就是创新资源优化配置的过程,创新竞争力越强的企业,对创新要素的吸引力也越强,而且在参与创新竞争中,会使得制造业的创新系统更加开放,为高端技术、人才等要素的引入提供更宽泛的平台,可以把握市场创新的前沿,有针对性地引入所需要素。第三维是竞争维,即引领和追赶。由于各个制造业企业的创新竞争力不同,必然会存在创新引领者和追赶者并存的局面,每一个竞争者都想提高竞争的地位,获取引领创新竞争的高额利润,引领者试图保持创新引领地位,追赶者试图超越,在你追我赶的创新竞争中,会不断提高创新效率,创新成果层出不穷,使创新地位也处于动态调整中。制造业是创新成果应用的重要领域,创新成果的不断改进和更新会不断开辟制造业成长的空间,持续推进制造业发展层次不断提升和效率水平不断提高。

三个作用维度之间并不是孤立的,彼此之间又是相互关联和影响的,竞争会产生动力,而动力又会推动要素的流动,在要素流动的争夺中又会产生新的竞争,三者的循环提升作用使得模型本身的作用不断增强,在外力和内力的共同作用下,制造业会不断从传统向现代,从机械化向智能化,从粗放化向集约化,从分散化向集群化,从污染化向绿色化等方向转型。在当前世界创新竞争的推动下,制造业的发展将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等高端制造,绿色制造,现代制造服务业以及现代制造业集群等方式转变。

图1 创新竞争驱动制造业转型的“三维”模型

三、创新驱动是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战略选择

(一)创新驱动是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创新驱动是大势所趋和形势所迫,是我国制造业转型的必然选择。我国制造业发展存在很大的问题,主要是技术水平低,随着我国廉价劳动力优势的逐渐丧失以及各种要素成本的不断上升,我国长期依赖的低成本优势已荡然无存,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因此创新驱动是形势所迫的。而制造业转型主要依托的就是创新,要推动制造业转型,必须推行创新驱动。创新驱动对于制造业转型的意义具体表现在以下两点。

1.创新驱动是重塑我国制造业内在优势的重要依托。随着要素成本的增加,我国的低成本制造优势正在消亡;随着外需增长放缓和国内经济进入缓增期,产能过剩的问题显现出来。而且由于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在“核心、高端、基础”的关键技术、关键元器件和关键部件方面仍然薄弱,制造业“大而不强”问题严重制约着发展方式转变和转型升级[7]。制造业不能再靠投资拉动和规模扩展,要尽快转变发展方式,从依靠资源消耗转向提高要素生产率,从依靠投资拉动转向创新驱动,从依靠外延扩张转向加强企业内部管理,重塑竞争优势。

2.创新驱动是提升我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地位的重要手段。中国制造业存在“大而不强”的“病症”。面临转型升级的关键时刻,必须依靠创新驱动,大力推进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制造,推行绿色制造,发展现代制造服务业,形成有国际竞争力和知名品牌的企业群体,这是中国制造业发展的必经之路。创新驱动是提升我国制造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我国通过实施创新驱动,强化产品研发,攻关核心领域,抢占在全球范围内推进产业链优化配置的主导地位,提高我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

(二)创新驱动是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战略。面对全球以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为核心的产业变革新态势,我国制造业企业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更加突出地暴露出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研发规模和研发水平偏低,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仍存在诸多体制机制障碍,高度依赖低端加工组装、缺乏技术创新和自主品牌的产业体系已越来越不适应国际竞争环境的变化,如不加快提升研发能力和产业技术进步,部分已有的技术路线和生产能力将面临被淘汰出局的风险。因此我国必须实行创新驱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战略,大力推进企业自主创新,继续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推行企业扁平化组织变革,推动制造企业服务化,实施有效兼并重组,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8]。

1.产业链延伸战略。产业链的延伸和优化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并产生强大的吸附作用,形成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经营环境,加速企业良性扩张,纠正产业结构的偏差。从中外成功的历史经验可以看出,产业链的延伸从制度创新入手,以活跃市场经济和培育民营资本竞争力为基础,充分发挥本地现有的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合理定位产业链的延伸取向。对缺失的产业链重点扶持,把握其主要环节和基本状态。支持延伸石油化工、纺织鞋服、印刷产业和木材加工制造等产业链,不断提高加工深度,提升产业集约化程度,充分发挥产业的效益。科学分析产业链结构,合理论证,并制定可操作性方案。注重产业内在结构的关联度和协调性。防止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和资源的浪费使用,制定产业链变化情况的动态预测及预警机制,把握商业机会,规避风险。政策鼓励引导外贸企业,在国际分工中,摆脱低端制造,提升制造业价值链[9]。

2.自主创新战略。自主创新战略是企业为增强自己的市场竞争能力,在产品开发战略上不是采用传统的、大众化的、模仿别人的技术和管理模式,而是自己不断研究、开发,在产品结构、性能和生产工艺的关键技术上不断进行发明和创造,保持国际领先地位,并申请知识产权保护。自主创新能力、自主品牌、核心技术代表着市场控制权、利润控制权和收益控制权,是企业发展的必然要求。自主创新对制造业转型同样具有重要意义。自主创新是我国制造业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的基础,是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选择,是提高我国制造业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的重要保障。

3.竞争与合作战略。竞合的着眼点在于把产业蛋糕做大,在做大蛋糕的基础上大家分得比以往更多的蛋糕,使企业能在一个较小风险、相对稳定、渐进变化的环境中获得较为稳定的利润。竞合的实质是实现企业优势要素的互补,增强竞争双方的实力,并将其作为竞争战略之一加以实施,从而促成双方建立和巩固各自的市场竞争地位。通过竞合这种合作博弈可以使整个供应链减少因对抗性而产生的资源浪费,企业间可以产生联合的最大化垄断利润,使社会财富增加。同时,竞合企业之间可以形成稳定的供应链,拥有稳定的质量及价格,减少库存、检验、交易成本的发生。而在合作伙伴内部,分工与协作有利于各企业间的优势互补,可以形成更为有效的专业化分工,发挥规模效益,使产品整体成本降低。

4.制造业结构调整战略。制造业结构调整战略要求必须充分利用具有比较优势的制造业产业,实施“走出去”的发展战略;针对那些具有高成长性潜力,占有较大市场空间、但技术优势不明显的产业,实施“引进来”的发展战略。在制造业结构调整过程中,着重培育技术自主创新能力和体系建设,重点组建和培育自主创新体系的同时,借助国际产业技术转移的机会,利用贸易和投资方式多渠道地引进、消化和吸收世界高技术和先进技术。制造业产业结构调整必须集中优势力量,首先发展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业;充分发挥政府的行政作用,推动形成产业集群,制定奖励政策来推动制造业基地的建设;促进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的形成。在传统制造业结构调整过程中,政府应转变管理职能,提高管理能力,发挥必要的协调与引导作用,为传统制造业结构调整创造良好的政策条件,实现制造业产业结构的升级。

[1]冯荷英.浅谈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问题[J].中国商贸,2012,30

[2]周民良.依靠创新驱动改造提升制造业[N].经济日报,2012

[3]林子华.创新驱动我国制造业转型发展的对策研究[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14,1

[4]刘志春.国家创新体系概念、构成及我国建设现状和重点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0,15

[5]刘忠和.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12,6

[6]李学勇.加快推进自主创新 着力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J].理论参考,2010,9

[7]庞紫君.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研究——以Y企业为例[D].天津师范大学,2012

[8]胡迟.论后金融危机时期我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之路[J].经济纵横,2011,1

[9]李英伟,钟国柱,熊毅,许毓坤.泉州制造业转型与创新——基于机遇与挑战的分析[J].黎明职业大学学报,2011,1

猜你喜欢

升级要素制造业
冰雪制造业的鲁企担当
小投入,大升级 Polk Audio Monitor XT系列
掌握这6点要素,让肥水更高效
幸福,在“家门口”升级
喜看新中国七十年突飞猛进的制造业
回暖与升级
观赏植物的色彩要素在家居设计中的应用
论美术中“七大要素”的辩证关系
也谈做人的要素
2014上海民营制造业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