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犊牛腹泻的主要原因及综合防控措施

2015-01-23娜日娜黄靖华尚广源

浙江畜牧兽医 2015年4期
关键词:初乳补液犊牛

娜日娜,黄靖华,尚广源

(1.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农牧科学研究院,内蒙赤峰024031;2.内蒙古松山区农牧业局岗子动防站;3.内蒙古松山区农牧业局老府动防站)

腹泻是犊牛期饲养管理过程中最主要的健康问题,也是规模养牛场中导致犊牛死亡的最常见原因之一。

犊牛腹泻的原因很多,表现出的严重程度各异,可从最轻微的消化不良到致死性的病原微生物感染,不仅严重危害犊牛健康,还会严重影响牛场的经济效益和可持续发展。所以,犊牛腹泻的防控是犊牛饲养管理的重中之重。

1 腹泻症状

犊牛腹泻病因复杂,临床表现根据病程可从稀软粪便至半昏迷状态等多种表现。

发病初期患病犊牛排出稀软、水样粪便,随着病情发展,可能表现出脱水症状,如眼窝下陷、黏膜干燥、被毛粗糙等。

随着脱水状况的加重,患犊可能出现肢体末梢发凉、食欲减退或废绝、喜卧或难以站立、昏迷等症状。

2 腹泻原因

导致犊牛腹泻的原因,一般可分为非感染性因素和感染性因素。非感染性因素包括饲养管理因素和营养因素;感染性因素包括细菌性、病毒性、原虫性和其他因素等。

2.1 非感染性因素 犊牛饲养环境恶劣或护理不当等均可引起腹泻。

母牛怀孕后期营养不全,摄入能量、蛋白质及维生素A、E 和微量元素不足,均可严重影响母牛的初乳产量和质量,导致犊牛营养失衡性腹泻。

犊牛饲养环境恶劣,潮湿、污染、应激等环境因素可引发感染腹泻。

任何常规饲喂习惯的变化,均可导致犊牛习惯性腹泻,如饲喂时间间隔延长,犊牛可能因过度饥饿而采食过量而引起营养性腹泻。

2.2 感染性因素 细菌、病毒和原虫是犊牛腹泻最常见的感染性因素。一般情况下,腹泻犊牛常可同时感染多种病原。

2.2.1 大肠杆菌 多种大肠杆菌可引发犊牛腹泻。最常见的病原菌为肠毒素型大肠杆菌(ETEC),ETEC 的菌毛抗原可粘附于肠绒毛表面,其黏附素(主要为F5,原名K99)可引发新生犊牛腹泻,发病迅速,病程很短,从出现虚弱、腹泻、脱水至死亡,一般不超过24 h,患犊常在腹泻前可能出现严重的脱水症状。

2.2.2 沙门氏菌 沙门氏菌是犊牛腹泻和败血症的重要病原之一,还可引发肺炎等症。病原菌常存在于健康犊牛肠道内,饲养管理不当等因素常可导致犊牛抵抗力减弱而引发本病。患犊粪便中可见血液和脱落肠黏膜,病程可持续1 ~2 周,尤其是都柏林沙门氏菌感染的患犊,可能终生携带病原并不断向外散播。

2.2.3 产气荚膜梭菌 多种产气荚膜梭菌可引起犊牛腹泻,其中产气荚膜梭菌B 型、C 型和D 型,感染后发病突然,可引发患犊猝死或虚弱,死前常呈剧烈腹痛或神经症状,剖检可见典型小肠出血症状。

2.2.4 轮状病毒 感染犊牛腹泻多发于5 ~15日龄,粪便中可分离到轮状病毒,虽病程较短,但对肠黏膜破坏严重。哺喂免疫母牛的初乳则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2.2.5 冠状病毒 感染犊牛肠道损伤严重,容易继发感染引起严重腹泻,哺喂免疫母牛的初乳则有一定保护作用。

2.2.6 隐孢子虫 可为犊牛腹泻的原发病因,也可为继发病因。发病犊牛多在出生后短期内感染,尤多见于5 ~30日龄犊牛,如受冷应激或营养不良等刺激,犊牛极易感染发病。

2.2.7 球虫 艾美尔球虫引起的犊牛腹泻多发于21日龄后的犊牛,也常见于4 ~6月龄的幼牛,亚临床感染的患牛抵抗力下降,生长发育受阻,一旦发病一般难以治疗。

3 腹泻治疗

犊牛腹泻原因复杂,临床表现则以肠炎和脱水等症为主,死亡原因多为脱水和电解质紊乱及继发疫病所致。所以,治疗原则应以防止脱水和调节电解质平衡为主。

3.1 补充体液 根据脱水程度和酸碱平衡情况,可选择适当的补液方式。补液途径有静脉、腹腔注射和口服等。

脱水严重病犊可用等渗盐水(0.85%)和等渗碳酸氢钠溶液(1.3%)等量混合后静脉滴注,最初6 h 内给予100 mL/kg 体重,其后20 h 内给予维持量140 mL/kg 体重。中度脱水病犊,最初6 h 内可静脉输入50 mL/kg 体重,其后20 h 内给予维持量140 mL/kg 体重。如果患犊能够自饮,则可口服营养电解质溶液。

口服补液盐(ORS)治疗犊牛腹泻有良好疗效,配比成分为氯化钠3.5 g,碳酸氢钠2.5 g,氯化钾1.5 g,葡萄糖20 g,水1 L。补充液体的原则是首先补足己失体液,然后再随失随补。口服液的温度应为30 ~35℃。停止喂奶,静脉注射或口服液的犊牛,如在6 ~10 h 内精神好转,脱水得到控制并开始排尿则有康复可能。如仍然精神不振,停止排尿,表现不可逆的肾衰竭则很难见效,最终可导致衰竭死亡。

无论是细菌性腹泻或病毒性腹泻,及早补液至关重要,补液较晚或补液不足往往可贻误治疗时机,致使病犊衰竭死亡。

益生素是一种有益杆菌制剂,可增加幼犊消化道内有益菌群数量,增强抗病能力,使用方法是100 L 饮水中加入20 ~40 g,效果良好,但应注意该制剂严禁与抗生素合用。

3.2 中药及维生素疗法 应用抗生素治疗效果不佳的细菌性腹泻病例,可用中药配合治疗。

中药配方:马尾莲、黄柏、黄芩、猪苓、泽泻、车前子、米壳、茯苓、白芍、地榆、神曲、石榴皮、党参、当归、黄芪、熟地、甘草各10 g,水煎口服2 ~3 次。

确诊为病毒性腹泻病例,可选用地榆槐花汤:地榆、槐花、苍术、银花、连苕、甘草各30 g,乌梅、猪苓、泽泻各50 g,煎汤灌服。

犊牛出生后肌注维生素AD20.5 mL,对预防腹泻疗效良好。

3.3 输血疗法 无论是细菌性腹泻或病毒性腹泻,给新生犊牛输入母牛全血,均可增加血液中的免疫球蛋白,提高犊牛抗病力,尤其是爆发性腹泻牛群可明显降低其死亡率。

方法是在犊牛出生后3 h 内,一次性输入母血400 ~600 mL。如果母牛为头胎牛,也可选用分娩不久的经产牛作为供血牛。

输血前最好进行配血试验,如不做配血试验,可用具有抗过敏作用的血液抗凝剂—氯化钙抗凝,用量为10%氯化钙应占全血的10%,血液应现采现用。该法简便易行,血源充足。

4 腹泻预防

犊牛腹泻多由非感染性因素和感染性因素所致,故其预防需从科学饲养、初乳饲喂、环境管理等多方面考虑。

4.1 营养管理 妊娠母牛营养缺乏则可引起新生犊牛腹泻,尤其是能量、蛋白质、硒和维生素A 缺乏是犊牛腹泻的重要原因。

维生素A 是免疫乳球蛋白生成过程中的生物催化剂,是胎儿正常发育和小肠上皮细胞生理活性的必要物质,蛋白质是合成免疫球蛋白的必需物质,缺乏时则可导致初乳中免疫球蛋白含量下降。

因此,妊娠母牛,尤其是妊娠后期母牛应保证供给充足的胡萝卜素,如无新鲜胡萝卜,可肌注维生素A 即可。

4.2 环境控制和乳房卫生 保持产圈干燥、卫生、

阳光充足,预产前5 d 开始,应每天消毒产圈。

消毒药液可选用2% ~4%火碱或10% ~20%漂白粉;产前1 周至产后15 d 内,每天应用0.1%百毒杀进行乳头药浴和外阴部消毒。

4.3 免疫接种 使用本地区流行的大肠埃希氏菌菌株,于母牛分娩前2 ~4 周接种,可使初乳中特异性抗体含量增高,对犊牛自发大肠杆菌性腹泻有良好预防作用。

猜你喜欢

初乳补液犊牛
孩子高热易脱水备点补液盐
基于品管圈的多学科联合干预策略在早产儿初乳喂养中的应用
用初乳进行口腔免疫护理对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影响
早期初乳口腔内滴注对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喂养管理的影响
一列犊牛消化不良性腹泻的诊治
犊牛腹泻的发生和防治
犊牛饲喂初乳好处多
犊牛水中毒的发生及预防
犊牛泻痢的辨证施治
大面积烧伤休克早期补液治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