犬咬伤孕妇的伤口处理及预防对策
2015-01-23温婉颜唐翠英陈小坚陈海燕邓志勇
温婉颜 唐翠英 陈小坚 陈海燕 邓志勇
犬咬伤孕妇的伤口处理及预防对策
温婉颜 唐翠英 陈小坚 陈海燕 邓志勇
目的分析犬咬伤孕妇的伤口处理及预防对策。方法57例犬咬伤孕妇作为研究组,另择取57例非孕妇的犬咬伤女性患者作为参照组。比较两组临床情况。结果研究组有9例出现了局部反应,其反应发生率为15.79%与参照组的14.04%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所有犬咬伤孕妇的流产情况、死胎情况以及胎儿先天缺陷的发生几率均为0。结论孕妇被犬咬伤之后要及时接受伤口处理与狂犬疫苗的注射,必要时使用狂犬病免疫球蛋白进行伤口的浸润注射,狂犬疫苗和狂犬病免疫球蛋白不存在孕妇使用禁忌证。此外,应该提高对狂犬病知识的了解程度,加强动物咬伤可能性的防范意识。
犬咬伤;孕妇;伤口处理;预防对策
犬咬伤孕妇需要及时接受伤口处理以及狂犬疫苗的注射治疗,对于咬伤面积较大需要进行缝合的患者则应该在对伤口进行彻底的消毒之后,使用狂犬病免疫球蛋白进行伤口的浸润注射,避免狂犬病毒向中枢神经蔓延。孕妇作为特殊的群体,在犬咬伤之后,给予有效的治疗与提供预防对策非常有必要[1]。本研究主要分析犬咬伤孕妇的伤口处理及预防对策,内容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2011年1月~2014年4月分别在本疾控中心、镇中心卫生院接受犬咬伤治疗的孕妇中择取57例患者作为研究组,另择取57例非孕妇的犬咬伤女性患者作为参照组。研究组患者年龄22~35岁,平均年龄(29.34±5.77)岁;孕周20~28周,平均孕周(25.11±2.12)周;其中本科及以上21例,大专17例,高中10例,初中及以下9例;犬咬伤暴露Ⅱ级患者22例,Ⅲ级35例。参照组患者年龄21~36岁,平均年龄(29.66±5.29)岁;本科及以上23例,大专16例,高中10例,初中及以下8例;犬咬伤暴露Ⅱ级24例,Ⅲ级33例。两组患者年龄、文化程度、暴露严重程度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 所有参与研究的患者均符合自愿原则,所有患者均没有习惯性的流产史。研究排除:即将分娩患者,对治疗犬咬伤药物过敏的患者,患有精神疾病历史的患者,患有代谢系统疾病、免疫系统疾病、血液系统疾病的患者,患有心脏、肾脏、肝脏等重要器官疾病的患者,患有心血管、脑血管等基础疾病的患者,合并患有妊娠高血压的患者,有狂犬疫苗注射历史的患者。
1.3 方法
1.3.1 资料调查方法 使用课题组自制的犬咬伤调查表对参与研究的犬咬伤患者进行调查,基本资料包括患者的姓名、年龄、性别、文化程度以及职业等,另外对患者的狂犬病知识储备情况进行详细的了解,同时对患者犬咬伤之后的心理状况进行评估。
1.3.2 伤口处理方法 对患者的一般情况进行评估并进行伤口处理。伤口处理的方式如下:护理人员对犬咬伤患者进行伤口处理,动作应该保持、轻柔与仔细,对咬伤的伤口使用浓度为20%的肥皂水或者是凉清水进行清洁,接着使用生理盐水进行反复的冲洗,冲洗时间为10~20 min,如果患者被咬的伤口较深,则应该进行注射冲洗,接着使用浓度为2%的碘酊进行多次消毒。如果伤口在面部或者黏膜处,则应该使用浓度为75%的酒精进行消毒,一般来说对局部伤口不做包扎与缝合的处理,保持伤口的暴露,避免使用粉剂以及软膏之类的药物,以便促进伤口顺利排毒。对于咬伤面积较大需要进行缝合的患者则应该在对伤口进行彻底的消毒之后,使用狂犬病免疫球蛋白进行伤口的浸润注射,完成后再进行缝合,并配合使用适量的抗生素进行治疗。对于重度撕裂的患者,则应该在缝合后留置引流条并确保引流条的通畅。另外,对于头部咬伤的患者在处理伤口时则应该将头发剪除暴露伤口,再进行消毒的操作。
1.4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病情的变化,尤其是用药后30 min的即时反应与72 h的全身反应或者局部反应(局部反应有注射部位疼痛、红肿、硬结、瘙痒,甚至水肿、淋巴结肿大等)。观察患者的腹痛以及阴道流血的情况,并对患者进行追踪观察至产后8个月,记录患者的流产情况、死胎情况、先天缺陷的情况以及胎儿在宫内生长受限的相关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有9例出现了局部反应,其反应发生率(15.79%)与参照组的8例(14.04%)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研究组中有1例在接种后的第2天出现了轻微发热的情况,但是2 d后自动恢复正常。所有犬咬伤孕妇的流产情况、死胎情况以及胎儿先天缺陷的发生几率均为0。
3 讨论
狂犬病是狂犬病毒所致的急性传染病,多见于犬、狼、猫等肉食动物,人多因被病兽咬伤而感染,临床表现为特有的恐水怕风、咽肌痉挛、进行性瘫痪等[2]。孕妇正处于一个特殊的阶段,如果被犬咬伤之后,需要及时对其进行伤口处理与狂犬疫苗的注射[3]。本次研究中,对非怀孕的犬咬伤女性患者与咬伤暴露的怀孕患者分别注射狂犬疫苗,结果显示,组间的局部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狂犬疫苗不会对孕妇产生不良的影响。接种后,对研究组进行8个月的随访,无一例患者出现流产、死胎以及胎儿先天缺陷的情况,说明狂犬病免疫球蛋白浸润注射对孕妇与胎儿均安全。经过研究分析,对犬咬伤暴露的孕妇需要配合应用以下几点预防护理措施。
3.1 心理护理 孕妇作为特殊的群体,被动物攻击、咬伤之后容易出现焦虑、恐惧与惊吓的心理反应,加上部分人群对狂犬疫苗知识的不了解,认为狂犬疫苗注射后会影响到胎儿的发育,这些问题需要及时予以解决,否则治疗将难以进行。因此,医生应该对咬伤暴露的孕妇进行细心、耐心的解释与引导,着重向孕妇介绍狂犬疫苗和狂犬病免疫球蛋白浸润注射的安全性以及及时注射的重要性,帮助孕妇消除内心的恐惧、焦虑与不安,以便获得及时的治疗。
3.2 狂犬病知识宣教 对患者治疗之后,还应该通过口头交谈以及资料发放等方式让患者了解狂犬病的知识;另外,还要让患者明白暴露后进行狂犬疫苗的接种不存在孕妇使用禁忌证的情况。同时对孕妇进行咬伤后伤口处理的指导与教育,由于咬伤后狂犬病毒会在伤口停留大约72 h,最终影响中枢神经[4,5]。因此,一旦被犬咬伤应该及时接受彻底的治疗。
3.3 提高防范意识 近些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饲养宠物的人群也越来越多,因此要叮嘱民众提高对动物咬伤可能性的防范意识,对自家养的狗、猫等动物也要有一定的安全防范意识。
综上所述,孕妇被犬咬伤之后要及时接受伤口处理与狂犬疫苗的注射和狂犬病免疫球蛋白浸润注射,狂犬疫苗的注射和狂犬病免疫球蛋白浸润注射不会对孕妇以及胎儿产生不利的影响即不存在孕妇使用禁忌证。此外,民众应该提高对狂犬病知识的了解程度,加强动物咬伤可能性的防范意识。
[1]赵桂芬. 35例犬咬伤暴露者的护理体会.当代护士(专科版),2012,20(12):111-113.
[2]张凤斌.犬咬伤者伤口处理及狂犬疫苗接种1000例调查分析.山西医药杂志(下半月版),2011,40(14):663-664.
[3]邓书凤.犬咬伤后的紧急处理与护理.医学信息(上旬刊),2010,23(7):2393.
[4]汤红女. 2792例犬咬伤者的急诊处理与护理.中外健康文摘,2012,9(27):355-356.
[5]臧贵珍.犬咬伤伤口处理和疫苗注射的重要性.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2,22(8):2541.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24.210
2015-07-28]
513400 广东省连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温婉颜唐翠英 陈小坚);连州市人民医院(陈海燕);连州镇中心卫生院(邓志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