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益生菌干预冠心病脾气亏虚证的可行性探讨

2015-01-23牛英硕郭伟星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5年10期
关键词:脾气气虚益生菌

牛英硕,郭伟星

益生菌干预冠心病脾气亏虚证的可行性探讨

牛英硕1,郭伟星2

中医认为脾气亏虚、运化失常是冠心病的重要病机。根据益生菌的作用途径及其与补脾中药的相互作用等,认为可从“脾”对其治疗作用进行中医解读,并以其干预传统的健脾益气治疗。而现代研究也已经证实,冠心病与胃肠道微生态失衡有密切关系,因此,可以采用益生菌来调节微生态平衡,作为冠心病的干预手段之一。结合中西医对益生菌的不同认知,本文拟分析其干预冠心病脾气亏虚证的可行性。

冠心病;脾气亏虚;益生菌

随着微生态学和现代医学的发展,胃肠道微生态系统与冠心病的关系逐渐为人们所了解。冠心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与血脂异常等代谢因素及炎症、应激等存在相关性,其危险因素的多样性、发病机制的复杂性及病程的长期性,决定了治疗干预需要全面、持久。现今对其的微生态学研究,为治疗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方向。

益生菌直接作用于胃肠道微生态系统,其制剂疗效明确,应用方便,是微生态干预最常用的手段之一。本文根据益生菌的作用途径、治疗机制等内容,从“脾”入手,试对其进行中医解读,希望为中医学领域更好地利用益生菌提供参考。

1 关于冠心病的微生态学研究

1.1 冠心病的病理机制与胃肠道微生态系统 早有临床统计证实,口腔疾病与冠心病有密切联系。后来,对比观察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和健康对照者发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样本中的菌群与口腔及肠道菌群存在相当的一致性[1]。近期有代谢组学研究显示,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可能与饮食中特定脂质被肠道微生态系统代谢后的产物有关[2]。国内有临床研究显示冠心病患者肠道菌群失衡,粪便中细菌总负荷明显增加,其中大肠杆菌、幽门螺杆菌、链球菌均明显增加,以链球菌为甚,双歧杆菌及乳酸杆菌明显减少[3]。尽管粥样硬化机制复杂,但越来越多的研究提示,肠道微生态环境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有关。

1.2 益生菌与冠心病及其危险因素 动物实验表明益生菌干预可改善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及病程进展。基于Apo-E基因敲除小鼠为动物模型的一项研究[4]表明,肠道的低水平炎症在此基因性血脂异常模型的基础上更加重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而以一种含有8种益生菌的混合物进行治疗性微生态干预,可有效改善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另有动物试验表明,每日摄入益生菌大豆制品,可有助于肠道菌群平衡,且此肠道菌群的调节与血脂水平的改善和抑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密切相关[5]。

益生菌的干预效果也得到了临床研究的支持。在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高脂血症方面,以参苓白术散合用益生菌制剂培菲康治疗脾虚湿盛型高脂血症效果良好,可大幅提高肠道乳酸杆菌数量,发挥益生菌调脂功效,能明显改善高脂血症脾虚湿盛型的临床症状[6]。在其他危险因素上,益生菌干预也获得较好疗效。如一项在健康的重度吸烟人群中进行的对照研究[7],以含有益生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 299v的功能性饮料干预,最终在血压水平、炎症标记物及单核细胞功能等方面的结果显示,此益生菌干预可以缓解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

2 中医学冠心病脾气亏虚证概述

冠心病大致属于中医学“胸痹心痛”的范畴,发病部位在心,与脾有密切关系。除了五行母子相及,经络直接连接外,更因其气血相关。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也是气虚证涉及的重要脏腑。脾气亏虚,运化水谷失常,则心气无以后继,气机怠惰,帅血无力而血行不畅,故见心胸隐痛,胸闷气短,或见心悸。劳则耗气,加重其虚,诸症益甚。且脾气亏虚,运化水谷障碍,而水湿内生,凝聚为痰。《景岳全书·杂证谟·痰饮》言:“盖痰涎之化,本由水谷,使果脾强胃健,如少壮者流,则随食随化,皆成血气,焉得留而为痰”。以气虚亦行血无力,致血行迟缓,或成瘀积。而痰瘀为有形之邪,既心气亏虚而更易痹阻于心,加重气机不畅。

临床研究证实,气虚为冠心病的重要证候要素。如一项涉及1 072例冠心病住院患者的多中心横断面研究,其中气虚609例(56.8%),仅次于血瘀,且合并高脂血症患者中气虚、痰浊者较多[8]。另有研究分析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138例冠心病患者证型分布,气虚、血瘀最为多见,且两者比例明显高于非冠心病组,而其组合气虚血瘀证为基本证候组合形式[9]。另一方面,中医治疗尚需考虑现代医学治疗手段对本病证型的影响。研究认为气虚血瘀作为主要证候贯穿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的始终,且气虚为老年人最主要的证候要素[10]。

3 益生菌的中医解读

3.1 益生菌概述 健康的成年人肠道栖息着上万亿个细菌。其中益生菌是一类与宿主互利共生、有利于宿主健康的肠道生理性细菌,生理情况下是肠道的优势菌群。它与食物的消化、吸收有着密切的关系,如双歧杆菌等能分泌各种酶,以利于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分解;双歧杆菌能产酸,有利于铁、钙和维生素的吸收;大肠杆菌能合成维生素K。而且双歧杆菌、乳杆菌等细菌紧附在肠黏膜的表面,有占位保护作用,产生细菌素、有机酸、过氧化氢等物质来阻挡或抑制致病菌或条件致病菌侵袭肠黏膜及进一步侵袭淋巴结、血流。另外,益生菌也与人体的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有着密切关系。

益生菌对人体的作用机制复杂,但现有研究已充分说明益生菌对于人体消化、免疫的有益促进作用。从中医学角度认识,大致属于“脾主运化”“卫气固护”的范畴。脾主运化水谷,化生气血以周养全身;益生菌促进饮食物的消化、吸收。脾气运化所生卫气,为“水谷之悍气”“散于胸腹”,可防御外邪入侵;益生菌保护肠道黏膜,提升人体的免疫功能。尽管益生菌的生理功能是基于现代医学的认识,为配合中医药的使用,大致可从“健脾”的角度认识。

3.2 益生菌与补脾益气中药的相互促进 研究证实,益生菌不仅自身即具有健脾的作用,且与补脾益气的中药有相互促进作用。一方面,益生菌对于中药经胃肠道的吸收有促进作用,甚至是决定性作用。如苷类成分[11]在肠道难以直接发挥药效作用,因此绝大多数需经肠道细菌酶分解为苷元而发挥疗效。另外有研究[12]以酵母菌发酵黄芪较传统水煎法可提高黄芪多糖含量。另一方面,有研究以经典补脾益气的方剂补中益气汤加味干预肠道菌群紊乱的小鼠模型,结果使乳酸杆菌、双歧杆菌、肠球菌、枯草芽孢杆菌菌值有所恢复[13],说明加味补中益气汤在治疗肠道菌群紊乱方面具有一定的作用。另有体外实验研究证实,黄芪提取液对保加利亚乳酸杆菌、乳酸链球菌、三种混合菌(保加利亚乳酸杆菌、双歧杆菌和嗜热乳酸链球菌)生长能起到促生作用[14]。

4 结 语

现代研究证实,冠心病与胃肠道微生态失衡有密切关系,或可以益生菌来调节微生态平衡,作为冠心病的干预手段之一。而中医认为,脾气亏虚,运化失常,变生痰瘀,是导致冠心病的重要病机。根据益生菌的作用途径,及其与补脾中药的相互作用等,可从“脾”对其治疗作用进行中医解读,并以其干预传统的健脾益气治疗。在冠心病的传统中医药治疗基础上,加用益生菌辅助健脾益气,不仅符合现代医学对于冠心病的研究结果,且有益于中药作用的更好发挥,或可为中医药治疗冠心病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1] Koren O,Spor A,Felin J,et al.Human oral,gut,and plaque microbiota in patients with atherosclerosis[J].Proc Natl Acad Sci USA,2011,108:4592-4598.

[2] Wang Z,Klipfell E,Bennett BJ,et al.Gut flora metabolism of phosphatidylcholine promotes cardiovascular disease[J].Nature,2011,472(7341):57-63.

[3] 王玲,李群.冠心病患者肠道菌群分布及其与尿酸代谢的关系分析[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2,17(6):327-330.

[4] Mencarelli A,Cipriani S,Renga B,et al.VSL-3 resets insulin signaling and protects against NASH and atherosclerosis in a model of genetic dyslipidemia and intestinal inflammation[J].PLoS One,2012,7(9):e45425.

[5] Cavallini DC,Suzuki JY,Abdalla DS,et al.Influence of a probiotic soy product on fecal microbiota and its association with cardiovascular risk factors in an animal model[J].Lipids Health Dis,2011,10:126.

[6] 闫琴,刘凯,包培荣.参苓白术散合用培菲康治疗脾虚湿盛型高脂血症疗效观察[J].山东中医杂志,2010(7):441-443.

[7] Naruszewicz M,Johansson ML,Zapolska-Downar D,et al.Effect of lactobacillus plantarum 299v on cardiovascular disease risk factors in smokers[J].Am J Clin Nutr December,2002,76(6):1249-1255.

[8] 李鸥,徐浩,高铸烨.1 072例冠心病住院患者中医证候分布特点的多中心横断面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1,9(4):385-386.

[9] 王晓才,农一兵,林谦,等.138例冠心病患者的证候分布与组合特点分析[J].中医杂志,2008,49(1):62-64.

[10] 王师菡,王阶,何庆勇,等.冠心病介入术后中医证候要素分布规律及相关因素分析[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08,10(6):11-14.

[11] 徐萌萌,王建芳,徐春,等.微生物转化苷类中药的机理及应用[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06,8(2):24-27.

[12] 郭羽,刘必旺,徐荣芳,等.酵母发酵技术对黄芪中多糖含量的影响[J].山西中医学院学报。2012,13(3):63-65.

[13] 冯兴中,张娅南,姜欣,等.加味补中益气汤促进肠道益生菌生长的实验研究[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08,20(2):159-160.

[14] 刘阳,启航,闫晓梅.中药黄芪有效成分对益生菌的促生作用[J].大连轻工业学院学报,2005,24(3):192-194.

(本文编辑 郭怀印)

1.山东中医药大学(济南 250000);2.山东省医学科学院

郭伟星,E-mail:szy206044@126.com

R541.4 R256.2

A

10.3969/j.issn.1672-1349.2015.10.012

1672-1349(2015)10-1185-02

2015-03-16)

猜你喜欢

脾气气虚益生菌
七七的怪脾气
最好的脾气留给最爱的人
气虚便秘用白术莱菔汤
益生元和益生菌促进猪生长和健康
气虚了,病多了
益生菌别贪多
神奇的小小肠道益生菌
中国益生菌网
一座脾气古怪的城
气虚发热病机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