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乳母牛的一般饲养管理技术
2015-01-23才向红
才向红
(河北省乐亭县综合职业技术学校063600)
泌乳母牛的一般饲养管理技术
才向红
(河北省乐亭县综合职业技术学校063600)
母牛产犊后便开始产乳进入泌乳期,在此期间,饲养管理是否合理,对泌乳母牛产奶量、繁殖性能、使用年限有很大影响,下面从以下7方面谈谈泌乳母牛的一般饲养管理技术。
1 饲料要多样搭配
泌乳母牛的日粮应根据饲养标准合理搭配,要以青绿多汁饲料和优质干草为基础,营养物质不足的部分用精料和其他添加剂补充。日粮应由两种以上粗饲料、2~3种青绿多汁饲料、3~4种精料组成。做到粗饲料为主,精饲料为辅;青贮为主,青刈为辅,坚持干草,青贮常年不断。由于饲料多样化,可使日粮营养价值达到全价,适口性好,促进奶牛的食欲并提高饲料利用率,从而保证泌乳母牛身体健康,提高产乳性能。
2 饲喂技术要科学
2.1 定时、定量,少喂勤添
“定时”使消化液分泌有规律。“定量”每次掌握饲喂量,保证牛吃饱。“少喂勤添”即每次添草、添料数量要少,但次数要勤,这样可使牛有旺盛的食欲。
2.2 稳定日粮
泌乳母牛瘤胃微生物区系的形成需要30d左右的时间,一旦打乱,恢复很慢。因此,有必要保持饲料种类的相对稳定。在必须更换饲料种类时,一定要逐渐进行,以便使瘤胃微生物区系能够逐渐适应。尤其是在青粗饲料更换时,应有7~10d的过渡时间,这样才使泌乳母牛能够适应,不至于产生消化紊乱现象。
2.3 饲喂有序
根据精粗饲料的品质、适口性安排饲喂顺序,当泌乳母牛建立起饲喂顺序的条件反射后,不得随意改动,否则会打乱母牛采食饲料的正常生理反应,影响采食量。一般的饲喂顺序为:先粗后精、先干后湿、先喂后饮。但喂牛最好的方法是精粗料混喂,采用混合日粮。
2.4 防异物、防霉烂
泌乳母牛采食量大,进食草料速度快,咀嚼不细,对异物反应不敏感,容易吞食铁丝、铁钉、碎玻璃等尖锐的异物,造成创伤性网胃-心包炎的发生,因此严防这些异物混入饲料中喂牛。另外,切忌使用霉烂、冰冻的饲料喂牛,保证饲料的新鲜和清洁。
3 饮水要充足
水对泌乳母牛十分重要,据试验,日产奶50kg以上的奶牛,每天需水100~150L,如饮水不足,会使产奶量下降。最好在牛舍内安装自动饮水器,让奶牛随时饮上新鲜而清洁的水。如无此设备,每天至少给牛饮水3~4次,夏季天热时应饮水5~6次。此外,在运动场内应设置水槽,经常装满清水,使牛随时都能喝到清洁的水。冬季水温不可过低,必要时可饮温水。
4 适当运动
运动可增强泌乳母牛的体质,促进新陈代谢,尤其是舍饲的牛必须保证适当的运动。如运动不足,易使母牛变肥,影响产奶量和繁殖力,而且会因体质下降而患病,因此对于泌乳母牛应每天坚持3~4h的自由活动时间。
5 经常刷拭
牛体刷拭对促进泌乳母牛新陈代谢、保持牛体清洁卫生和保证牛奶卫生均有重要意义。因此应每天刷拭2~3次。
6 肢蹄护理
泌乳母牛蹄的好坏与其经济价值有很大的关系,奶牛场中,肢蹄疾病造成的损失仅次于乳房炎,牛蹄障碍可引起牛行动站立不便,吃草料和饮水困难,导致产奶量下降,因此,肢蹄要经常护理,一般每年春秋各一次。
7 预防热应激
泌乳母牛生产的最适气温为10~20℃,这时饲料利用率最好,产奶量最高。奶牛在-5℃以下产奶量略有降低,在20℃以上就可出现热应激反应,采食量减少,饮水量增多,产奶量下降,环境温度超过27℃,奶牛就会出现严重的热应激,产奶量急剧下降体温升高,呼吸加快,尤其高温高湿影响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