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雁最佳配种比例的研究
2015-12-02刘笑鸿吉林省集安市太王镇畜禽防疫服务中心134200刘志刚吉林省白城市洮北区畜禽产品质量安全中心137000于红岩吉林省集安市财源镇畜禽防疫服务中心134216郭艳芹鲁英吉林省白城市畜牧科学研究院137000
刘笑鸿(吉林省集安市太王镇畜禽防疫服务中心 134200)刘志刚(吉林省白城市洮北区畜禽产品质量安全中心 137000)于红岩(吉林省集安市财源镇畜禽防疫服务中心 134216)郭艳芹鲁英(吉林省白城市畜牧科学研究院 137000)
大雁最佳配种比例的研究
刘笑鸿(吉林省集安市太王镇畜禽防疫服务中心 134200)刘志刚(吉林省白城市洮北区畜禽产品质量安全中心 137000)于红岩(吉林省集安市财源镇畜禽防疫服务中心 134216)郭艳芹鲁英(吉林省白城市畜牧科学研究院 137000)
大雁养殖是一个新兴的产业,在饲养过程中,雌雄比例大多保持在2∶1~4∶1之间,这样造成饲料浪费,生产成本增加,直接影响了养雁业的经济效益。本试验通过开展大雁人工授精技术研究,确定大雁最佳配种比例,使大雁的受精率有显著提高,公雁的饲养量减少,饲养成本降低。
1 材料与方法
1.1 公雁的挑选及训练
在已开产1个月左右的雁群中,挑选体格健壮、生殖器官发育健全的公雁50只,剪去泄殖腔周围的羽毛,编号饲养,每天早上8∶00~9∶00对其进行按摩采精训练,训练采用背腹式按摩训练法,每天定时进行。9d左右种公雁开始按摩性射精后,连续采集4次的精液镜检。淘汰训练中性反射差、精液量少、精液品质差的公雁,余下种公雁作为人工授精公雁。
1.2 母雁的分组
选择已开产的、体质健康、外貌特征良好的优秀母雁215只。体格健壮、生殖器官发育健全的公雁25只,分成4组饲养,第1组为自然交配组,母雁40只,公雁l0只,公母混合饲养;第2、3、4组为人工授精组,第2组母雁40只,训练合格用于人工授精的公雁5只;第3组母雁60只,公雁5只;第4组母雁75只,训练合格用于人工授精的公雁5只,公母分开小群饲养。4组雁均饲养在同一栋雁舍,由2人专门负责管理。
1.3 人工授精器具的准备
人工授精前准备好各种器具,包括集精杯、输精器、1ml注射器、生理盐水、脱脂棉球、镊子、一次性塑料手套、75%酒精、采精台(高60~80cm)、显微镜及其配套器具、消毒器具、保温瓶、围栏等。集精杯、输精器、1ml注射器在每次使用前应消毒备用。如无集精杯、输精器、注射器、保温瓶可用一次性塑料杯、一次性1ml塑料吸管、刻度吸管和电热恒温水浴锅替代。
1.4 人工授精的技术操作
人工授精公雁在每天早上放水前尚未饲喂时进行采精。采精方法采用背腹式按摩采精法,采精完后进行镜检。评定精子活力、密度以确定稀释倍数。每一次稀释后要求活精子数达到4亿个/ml以上为原则。母雁输精在早上9∶00左右进行,输精方法先采用手指导入输精法,熟练后再采用阴道外翻输精法。首次输精精液量加倍,以后间隔4d输精一次,输精量每次0.1ml/只。
1.5 种蛋收集、消毒与孵化
人工授精组在第一次输精后的第三天开始收集种蛋,同时开始收集自然交配组的种蛋,做上标记,记录每组的种蛋数。种蛋收集完毕后马上采用福尔马林—高锰酸钾熏蒸消毒,然后放入种蛋库中保存。每间隔7d送孵化室孵化,连续孵化4批,做好谱系孵化记录。分组统计28d内的入孵蛋数、受精率、孵化率等。数据统计分析采用方差分析进行。
2 试验结果与分析
2.1 公雁精液镜检比较
公雁精液镜检情况,见表l。
表1 人工授精公雁的平均采精量和精液品质
由表1可知,在25只种公雁中随机抽测5只公雁,经按摩训练和精液检查,在试验期内5只公雁各采精7次,精子密度和活力均在中等偏上水平。
2.2 种蛋孵化性能比较
种蛋孵化情况,见表2。
2.2.1 种蛋受精率
3个人工授精组的种蛋受精率均比自然交配组高。其中:配种比例8∶1组为91.49%,比自然交配组高6.01%;配种比例12∶1组为90.74%,比自然交配组高5.26%;配种比例15∶1组为88.59%,比自然交配组高3.11%,差异显著(P<0.05)。3个人工授精组间比较,配种比例8∶1组比12∶1、15∶1组分别高0.75%、2.9%,无显著差异(P>0.05);配种比例12∶1组比15∶1组高2.15%, 无显著差异(P>0.05)。
2.2.2 受精蛋孵化率
人工授精组受精蛋孵化率均比自然交配组高。其中:配种比例8∶1组为93.72%,比自然交配组高7.51%,差异显著(P<0.05);配种比例12∶1组为87.36%,比自然交配组高1.15%;配种比例15∶1组为86.91%,比自然交配组高0.7%,无显著差异(P>0.05)。3个人工授精组间比较,配种比例8∶1 组比12∶1、 15∶1组分别高6.36%、 6.81%, 差异显著(P<0.05);配种比例12∶1组比15∶1组高0.45%, 无显著差异(P>0.05)。
2.2.3 健雏率
3个人工授精组雏雁成活率均比自然交配组高。其中:配种比例8∶1组为91.02%,比自然交配组高1.27%;配种比例12∶1组为90.86%,比自然交配组高1.11%;配种比例15∶1组为90.20%,比自然交配组高0.45%。但是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说明人工授精对雏雁的生长发育及成活率没有明显的影响。
3 小结与讨论
人工授精组公、母比例为1∶12组,母雁产种蛋的受精率、孵化率、健雏率分别较自然交配组母雁高5.29、1.15、1.11个百分点,其中种蛋受精率显著高于自然交配组(P<0.05)。显然,这是由于实施人工授精后使每只母雁皆有相等的受精机会。从而提高了配种几率和种蛋受精率。同时,人工授精的公雁都是经过了严格的挑选,种公雁质量提高,采用优质的精液给母雁输精,可提高种蛋的品质,从而提高种蛋孵化率和健雏率。在种雁大群饲养中,公雁多具有一定的择偶交配特点,且生殖器官疾病较多。受精率多在60~70%,在无水池的饲养环境下受精率还更低。因此看来,实施人工授精是提高母雁受精率的一种好办法。
从试验初步结果综合来看,雁人工授精技术能显著减少公雁的饲养量,提高种蛋受精率。这对提高目前养雁业生产的经济效益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建议有必要加快大雁人工授精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应用。
我国大雁人工授精技术的研究起步较晚,但这项技术随着水禽业的集约化生产而逐渐受到重视。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大雁养殖生产中降低生产成本、特别是降低种雁的饲养成本,对增加经济效益尤为重要。采取人工授精可使种雁的配种比例提高3倍左右,也就是说可以减少2/3的种公雁,大大提高优秀种公雁的利用率,并可减少因自然交配时生殖器官疾病的传染和提高种蛋的受精率,增加养雁场生产的经济效益。
表2 人工授精蛋与自然交配蛋的孵化性能比较
刘笑鸿(1971.3-),男,吉林省集安市人,副高级畜牧师,研究方向:畜禽品种改良及动物生物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