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脑血管造影术的并发症临床分析

2015-01-23娄雪磊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年20期
关键词:造影术导丝造影剂

娄雪磊

脑血管造影术的并发症临床分析

娄雪磊

目的探讨脑血管造影术的并发症。方法选取28例脑血管造影术并发症患者, 分析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28例脑血管造影患者中有4例恶心、呕吐者, 6例下肢脉血栓者, 10例穿刺部位发生血肿者, 2例迷走神经反射者, 4例血管痉挛者, 2例造影剂过敏者。结论脑血管造影术在脑血管疾病诊断中具有较高准确性, 了解其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并予以预防, 可以有效避免常见并发症的发生。

脑血管造影术;并发症

脑血管造影术(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DSA)是将造影剂注入动脉使得血管得到显影, 对其进行连续摄片以便予以观察, 分析血管显影具体形态及位置进行合理诊断, 其在临床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尤其是在颅内血管类病变有广泛应用[1]。但因脑血管造影术在检查时存在创伤, 容易产生并发症[2]。本文选取28例脑血管造影术并发症患者, 分析并发症引发因素,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2年2月~2015年2月28例脑血管造影术并发症患者, 其中男12例, 女16例;年龄18~70岁, 平均年龄(46.8±7.2)岁。术前诊断蛛网膜下腔出血18例, 脑内及脑室出血5例, 缺血症状4例, 其他疾病1例。所有患者诊断标准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指定的标准。

1.2 方法 患者在手术前均需签署脑血管造影术检查同意书, 经常规方法对患者血常规、血糖、肝肾功能、凝血功能进行检查, 均经常规心电图、胸片检查, 均应用碘过敏试验法检查无相关禁忌。患者均应用SIEMENS COROSKOP 数字造影血管减影机进行检查, 造影剂为优维显370, 应用常规方法以利多卡因进行局部麻醉, 若患者无法配合可辅助神经安定麻醉。在检查时患者平卧, 经常规消毒后铺巾, 将右侧腹股沟中点下方位置1.5~2.0 cm作为穿刺点, 实施麻醉后应用Seldinger技术进行穿刺且放置5F鞘组, 患者全身均应肝素化,应用5F造影导管经捻转、旋转等方法对患者双侧颈内动脉、椎动脉进行造影。检查完成后, 以鱼精蛋白与肝素进行中和,然后拔鞘, 对局部进行压迫持续10~15 min, 加压包扎持续24 h,对患者下肢循环情况进行观察。

2 结果

在28例发生并发症的脑血管造影患者中, 4例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症状, 6例出现下肢脉血栓症状, 10例患者在穿刺部位发生血肿现象, 2例患者出现迷走神经反射现象, 4例出现血管痉挛症状, 2例因造影剂而产生过敏症状。患者经及时对症处理后, 均无后遗症。

3 讨论

脑血管造影术后患者在临床中经常出现的并发症一般有以下几种类型。

3.1 与穿刺点相关的一系列并发症 临床中较为常见的有穿刺位置发生血肿现象, 皮肤出现瘀斑, 导致这些并发症发生的原因是穿刺时操作技术并不熟练, 经反复多次穿刺使得血管壁受到损伤;实施压迫止血时并未严格按照正确方法进行操作;患者出现躁动情况, 实施穿刺的下肢并未得到有效制动;凝血功能存在障碍等。操作人员不仅应加强穿刺操作技术水平, 而且需具备较良好的压迫止血操作能力。可应用左手食指使得内穿刺点得到合理压迫, 中指与无名指则使得股动脉得到适宜压迫, 用右手以无菌敷料对外穿刺点予以合理压迫, 在压迫时前3 min所需力度较大, 而后6 min所需力度则较轻, 若患者凝血功能低则需根据实际情况增加压迫时间。以弹力绷带对患者实施包扎, 以砂袋对其进行压迫持续6 h, 穿刺侧肢体则需保持24 h制动。注意患者足背动脉情况,防止形成下肢血栓症状[3]。患者出现股动脉夹层时通常是由于操作不当导致的, 较常见的为后壁, 往往是由于穿刺针对动脉形成穿透, 从而到达动脉后壁内膜下, 因导丝、导引器存在强行插入现象而产生。有研究显示, 经Seldinger改良技术进行动脉穿刺, 可以使得穿刺针保持较为理想, 但在导丝进入时存在一定阻力, 针头极有可能处在动脉内膜下或抵于血管壁上, 此时不能强行送入导丝, 需使穿刺针得到左右旋转且能够缓慢退后, 而且导丝应在此过程中持续的试探前进,当阻力突然出现消失现象时, 可以将其插入。扩张器及鞘管可顺着导丝插入到动脉, 若出现严重阻力或患者有较为强烈的疼痛感, 通常是因导丝位置存在异常现象, 需对其进行透视检查。

3.2 局部或周围血管并发症 对患者实施脑血管造影时,导丝及导管往往使得血管壁受到一定刺激性, 或应用造影剂时血管壁受到影响造成局部或远端血管发生痉挛现象。通常,此种并发症的临床表现为新发的局部狭窄症状, 一般通过解痉治疗或停止穿刺临床症状可以明显改善。

3.3 神经系统并发症 引发此并发症因素通常是血栓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出现脱落症状, 导致患者脑梗死使得生命受到威胁。引发因素通常与操作者无较高技术水平有一定相关性, 术中导管导丝有反复更换情况, 血管内膜因导管而受到一定损害, 导致血管形成血栓或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出现脱落症状。而且造影剂注射过程中, 因推注力较大, 导致血管附壁存在的斑块形成脱落现象, 使得栓子到达血管远端从而产生梗死。所以需临床医师具有较高操作技术水平, 缩短操作时间, 缓解血管内膜受到的刺激性。

3.4 其他并发症 当拔出血管鞘、加压包扎时, 有的患者极易产生血压下降、心率减低、心律失常等症状, 通常与患者恐惧心理有关, 需在术前予以良好沟通交流, 术后予以及时有效镇痛。防止血容量出现相对不足现象对于防止此类并发症效果明显[4]。

综上所述, 脑血管造影对于脑血管疾病具有较为良好诊断效果, 准确率高, 虽然有创, 但了解其可能产生的并发症,并予以良好预防, 可以有效避免, 增强临床应用价值。

[1]何艳群, 田敬华, 华文浩, 等. 53例艾滋病合并隐球菌性脑膜炎脑脊液检测分析.北京医学, 2012, 34(6):459-461.

[2]徐剑峰, 曾令勇, 蒋正方, 等.脑血管造影术的并发症临床分析.中国实用医药, 2011, 6(13):19-21.

[3]陈建文, 李钢, 蔡晓斌, 等. 36例全脑血管造影术的并发症分析及防治.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2, 10(4):498-499.

[4]王国芳, 朱青峰, 周志国.脑血管造影1112例并发症分析.临床军医杂志, 2011, 39(1):70-72.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20.042

2015-06-29]

453000 河南省新乡市中心医院

猜你喜欢

造影术导丝造影剂
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
基于高频超声引导的乳腺包块导丝定位在乳腺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循证护理在增强CT检查中减少造影剂外漏发生的作用
双重造影术在犬膀胱息肉诊治中的应用
造影剂肾病的研究进展
超声引导动静脉内瘘经皮血管成形术(二)
——导丝概述及导丝通过病变技巧
“造影剂肾病”你了解吗
鼻咽通气道在脑血管造影术中的临床应用
靶向超声造影剂在冠心病中的应用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的循证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