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动物炭疽的综合防控措施

2015-01-23杨剑洁辽宁省鞍山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114014

中国畜禽种业 2015年5期
关键词:炭疽流行病学芽孢

杨剑洁(辽宁省鞍山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114014)

浅谈动物炭疽的综合防控措施

杨剑洁(辽宁省鞍山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114014)

2011年8月,海城市牛庄镇发生牛炭疽疫情,死亡2头牛,扑杀易感动物500余头,销毁牛肉2000多千克,人们的生活秩序被打乱,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和深远的社会影响,炭疽疫源地如何处理,如何防止再次出现炭疽疫情成了当务之急。

炭疽;综合防控;环境净化措施

炭疽(Anthrax)是由炭疽芽胞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的、热性、败血性的人畜共患传染病。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必须报告的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需要采取综合性防控措施进行预防及控制,现将鞍山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对炭疽疫源地的炭疽芽孢杆菌综合防控措施归纳如下,以供参考。

1 流行病学调查

1.1 流行特点

炭疽疫情的发生有一定的季节性,多发生于夏季放牧时期,散发为主。如洪水爆发时,容易将地下土壤深层的炭疽芽孢杆菌浮起,随洪水污染附近的环境,易感动物通过消化道等途径接触炭疽芽孢后感染。炭疽杆菌露于空气中,易形成芽孢,芽孢对环境的抵抗力很强,被炭疽芽胞污染的土壤可形成持久疫源地,这是造成本病常在一定的区域内流行原因。患病动物和因炭疽而死亡的动物尸体以及被污染的土壤、草地、水、饲料都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本病主要经消化道、呼吸道、皮肤粘膜或吸血昆虫叮咬也可传播此病。

自然条件下,食草兽最易感,尤以马、牛、绵羊、山羊及鹿的易感性最强,骆驼、水牛及野生草食动物次之。猪、狗和猫感染性低,自然情况下家禽不感染。人中等敏感,主要发生于与动物及畜产品加工接触较多及误食病畜肉的人员。

1.2 流行病学调查方法

1.2.1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

将曾经发生过炭疽疫情的县(市)定为炭疽流调点,动物卫生监督所工作人员于每年的4~9月份每月开展1次流行病学调查工作,流行病学调查内容为易感家畜的存栏量(自养数、外购数),疑似病例数、死亡数等养殖场户的情况,此外还要详细掌握养殖场户的姓名和地址,一旦发生疑似病例要实行疫情逐级上报制度,及时向上级机构报告,并派人到现场进行调查一旦发生疑似病例及时应立即将发病动物隔离,并限制其移动。乡镇动监所要及时派员到现场进行调查核实,包括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检查等,根据诊断结果采取相应措施。对病死动物尸体,严禁进行开放式解剖检查,对环境实施严格的消毒措施,防止病原污染环境,形成永久性疫源地。

1.2.2 定期对疫源地及周边区域进行采样监测

每年的5~6月份采集曾经为疫点疫区处有代表性的区域的土壤样品及地表水或饮用水源样品,将所采集的样品送相应级别的生物学实验室进行炭疽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借以掌握炭疽芽孢的污染状况,对炭疽疫源地的环境实施监测。炭疽疫情发生后,疫点、疫区范围内会由于炭疽芽孢的污染而形成永久性炭疽疫源地,对当地的牛、羊等养殖业和居民的生命安全均构成严重威胁和危害。采样地点应选择在炭疽疫情发生的病死牛养殖场、户及屠宰户,病死牛无害化处理的掩埋地、以及周围的池塘。

2 防控措施

炭疽芽胞对环境具有很强的抵抗力,可在干燥的环境中存活30~50年,150℃干热60min才能将其杀死,堆肥中的炭疽芽孢,温度升至72~76℃,经过4d才能将其杀死,其污染的土壤、水源及场地可形成持久的疫源地。炭疽芽孢对碘特别敏感,所以消毒剂首选碘制剂。在实际应用中常选用0.04%碘液对被炭疽芽孢污染的地面进行消毒,对于受污染的土壤地面应先用0.04%碘液对其上覆盖的粪尿等污染物进行消毒,最少3次,每次20min,之后将上层覆盖的污染物清除并更换至少20cm厚的清洁新土,对于清除的污染物应用漂白粉进行再处理,比例可选择为2份污染物比1份漂白粉;对于受污染的水泥地面也应先用0.04%碘液对其上覆盖的粪尿等污染物进行消毒,消毒时间和次数同土壤地面,清除水泥地面上的污染物后,重新涂抹水泥层,至少2cm厚,在海城牛庄镇,应用此种方法进行环境处理后,收到明显成效。

3 免疫接种

对易感家畜定期注射炭疽芽胞苗是预防炭疽的根本措施。对疫源地及其周围村镇的牛、羊先进行预防性治疗然后实施炭疽免疫,保证免疫密度和免疫治疗。免疫具体操作见疫苗使用说明书。使用无荚膜炭疽芽孢苗(Ⅱ号),每年秋季对牛、羊免疫1次,皮下注射。建立免疫档案。

杨剑洁(1981-),女,汉族,大学本科,兽医师,从事动物疫病实验室检测工作。

猜你喜欢

炭疽流行病学芽孢
昆明市院前急救患者流行病学的调查
炭疽是什么?如何预防?
枯草芽孢杆菌在养鸡生产中的应用
带你走进炭疽的世界(下)
健康体检常见慢性病及指标异常流行病学分析
带你走进炭疽的世界(上)
新型冠状病毒及其流行病学特征认识
解淀粉芽孢杆菌Lx-11
解淀粉芽孢杆菌的作用及其产品开发
侧孢短芽孢杆菌A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