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3年我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网数据统计与分析

2015-01-23薛海霞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年8期
关键词:监测网病历处方

薛海霞

2013年我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网数据统计与分析

薛海霞

目的提高本院门诊处方合格率和住院患者使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 更好的了解医院门诊处方和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方法按照抗菌药监测网的各项表格要求, 随机抽查2013年每月11~20日出院的手术病历和非手术病历各15份, 全年共360份;抽查每月16日(遇节假或公休日时提前至节假日或公休日的的前1个工作日)门诊成人(>16周岁)普通处方(除急诊、高干、传染、儿科、中药)处方100张, 全年共1200张。结果本院抽查的非手术病历和门诊处方使用抗菌药物情况基本合理, 手术病历使用抗菌药物存在的问题较多。结论本院抗菌药物的使用基本合理, 但也存在一定问题, 继续加强抗菌药物使用的督导, 促进抗菌药物使用的安全、有效、经济、合理。

抗菌药物;统计分析;合理使用

为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 提高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管理水平, 提升卫生部(现卫计委)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网(以下简称监测网)工作质量和效率,2012年8月本院被纳入河南省监测网成员单位, 按照监测网的要求上报数据, 并依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有关问题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09]38号)、《处方管理办法》等的相关规定, 对本院抽查的门诊处方及出院病历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发现并纠正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 从而提高本院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水平。现将监测统计数据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查2013年每月11~20日出院的手术病历和非手术病历各15份, 全年共360份;抽查每月16日(遇节假或公休日时提前至节假日或公休日的的前一个工作日)门诊成人(>16周岁)普通处方(除急诊、高干、传染、儿科、中药)处方100张, 全年共1200张。

1.2 方法 依据卫生部(现卫计委)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网对要院2013年上报数据的统计结果, 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有关问题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09]38号)、《处方管理办法》 的有关规定, 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门诊处方 门诊处方就诊人均用药品种数2.75种 , 就诊人均药费102.16元, 就诊使用抗菌药物百分率6.4%, 就诊使用注射药物百分率为2.17%。

2.2 出院病历 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为46.67%, 抗菌药物联合用药率为15.29%, 抗菌药物平均使用天数为4.62 d,非手术治疗患者应用抗菌药物微生物学送检率为42.02%, Ⅰ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使用率为33.2%, Ⅱ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使用率为83.2%, Ⅰ类手术术前0.5~2.0 h给药百分比为43.75%, Ⅱ类切口手术术前给药百分比为31.26%,Ⅰ类切口手术使用抗菌药物平均天数为1.48 d, Ⅱ类切口手术使用抗菌药物平均时间2.9 d, 非手术治疗患者应用抗菌药物微生物学送检率为42.02%。

3 讨论

3.1 门诊处方 门诊处方抗菌药物使用率为6.4%, 说明本院门诊处方抗菌药物使用率控制的比较好, 低于国家规定的门诊处方抗菌药物使用率不超过20%的标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网抽查的门诊处方把急诊、儿科处方、排除在外,而本院使用注射剂的处方中急诊处方占了一大部分, 这就造成了监测网抽查的门诊处方注射药物使用率低于医院同期的正常使用水平。

3.2 非手术病历 非手术治疗患者应用抗菌药物微生物学送检率符合有关要求, 接受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不低于30%[1], 住院患者抗菌也使用率低于60%, 说明非手术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基本合理。

3.3 手术病历 Ⅰ类切口、Ⅱ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还存在不合理的情况。《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规定,Ⅰ类切口手术如需预防使用抗菌药物, 须在术前0.5~2.0 h或麻醉开始时给药, 以保证在发生细菌污染之前血清及组织中的抗菌药物浓度已达到有效浓度, 过早给药会造成术中体内血药浓度不足而达不到预防用药的目的[2]。部分临床医师对感染高危因素的Ⅰ类切口还习惯性地预防使用抗菌药物, 过度依赖抗菌药物预防感染, 导致Ⅰ类切口预防使用抗菌药物使用率超过30%的规定。Ⅱ类切口也存在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的现象。

本院Ⅰ类、Ⅱ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情况主要集中在:妇产科和骨科围手术期用药。妇产科围手术期不合理用药主要表现在在剖宫产术未在夹住脐带后立即给予抗菌药物预防感染, 而是在术后给予第一、二代头孢菌素预防感染;其他妇科手术未在术前0.5~2.0 h预防使用抗菌药物, 术后预防用药时间超过48 h未有明确的指征, 且病程记录无分析;Ⅰ类、Ⅱ类切口的骨科手术术后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偏长或Ⅰ类切口手术无指征的预防使用抗菌药物预防感染。术后用药时间长, 有医生的因素, 也有患者及家属的因素,认为抗菌药物是“万能药”, 长时间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术后一定不会发生感染等, 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抗菌药物的预防使用不能代替严格的消毒灭菌技术以及精细的无菌操作。实际上延长预防用药时间并不能有效降低术后感染率, 而且过度用药会破坏人体内原有定植菌的平衡状态, 增加耐药菌感染、二重感染和真菌感染机会等[3]。药师针对这种情况进行干预, 帮助临床医师树立正确的、合理的使用抗菌药物的观念, 消除顾虑, 正确合理的在围手术期使用抗菌药物, 达到预防术后感染的用药目的。合理用药在提高治愈指数、减少药害事故发生、减轻患者经济负担中有重要作用[4]。

为了提高全院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水平, 依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有关规定, 对医、药、护人员进行全面的抗菌药物培训, 使其严格掌握抗菌药物的适应证、用法用量、用药途径、药物相互作用及可能引起的不良反应,根据感染部位及药物的抗菌谱选用适当的抗菌药物。同时也应对患者做好耐心细致的宣教, 纠正其对抗菌药物的一些错误认识, 取得患者及家属的理解和配合[5]。控制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 加强Ⅱ类切口围手术期预防用药时机和用药时间的管理, 加强临床微生物检测与细菌耐药监测工作, 使抗菌药物的使用趋于合理。安全、有效、经济、合理的使用抗菌药物, 不仅能降低患者的经济负担, 而且能减少不必要的医药资源的浪费, 延缓细菌耐药性的产生, 提高医院的整体诊疗水平。

[1]范红, 袁蕾, 宋珍.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实施效果评价.中国药物与临床, 2014,14(9):1290-1292.

[2]宋培光, 董艳, 黄馨.临床药师干预清洁手术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对比分析. 安徽医院,2014(10):1984-1987.

[3]范春, 崔伟, 吴静芬.清洁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药临床药师干预前后的效果评价.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2):435.

[4] 张伟. 浅谈临床不合理用药及对策.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 (1):104-105.

[5]金峰, 赵晓颖.医院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管理与实践.中医药管理杂志,2010,18(5):455.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08.111

2014-12-15]

462000 漯河市第二人民医院

猜你喜欢

监测网病历处方
强迫症病历簿
“大数的认识”的诊断病历
“病例”和“病历”
人间处方
关于全国有线广播电视监测网的网络维护分析
村医未写病历,谁之过?
利用监测网中断分析导航系统完好性监测
处方
超短波无线电监测网的功能需求分析
祝您健康处方(8)烧心、反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