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治疗术后两种压迫止血方法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
2015-01-23徐雯
徐雯
介入治疗术后两种压迫止血方法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
徐雯
目的探究介入治疗术后两种压迫止血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80例介入治疗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各40例。对照组给予普通绷带包扎止血, 实验组给予低过敏自粘性弹力绷带进行止血。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效果比较分析。结果实验组在焦虑、失眠、舒适度、穿刺部位损伤等方面均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介入治疗患者低过敏自粘性弹力绷带进行止血, 其可缩短患者的止血时间, 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以及生活质量,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介入治疗;低过敏自粘性弹力绷带;临床效果
介入治疗是临床肿瘤患者的主要治疗方式之一, 其具有安全性高、创伤性小等优点。给予患者介入治疗, 患者在术后极易出现血肿、出血等并发症[1], 因此, 给予患者有效的止血方式进行止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对2014年3月~2015年3月80例接受介入治疗患者两种压迫止血方法的临床效果作比较分析, 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80例接受介入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各40例。实验组中男25例, 女15例;年龄21~79岁, 平均年龄(52.36±7.58)岁。对照组中男26例, 女14例;年龄22~80岁, 平均年龄(51.36±7.57)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患者接受介入治疗, 在术后给予普通纱制绷带进行压迫止血。患者进行止血所用绷带量为2卷/次, 费用为12元。
1.2.2 实验组患者接受介入治疗, 并在术后采用低过敏自粘性弹力绷带进行止血, 绷带规格为10 cm×2.5 m, 患者止血所用绷带量为80~100 cm/次, 平均费用为10~15元/次。低过敏自粘性弹力绷带具有伸展性、自粘性、可调性、表面透气等特点, 同时其具有低过敏性, 适用于敏感皮肤。
两组患者均接受相同的介入治疗, 对照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通过普通纱制绷带进行压迫止血, 在患者的伤口部位加无菌纱布, 包扎绷带为8字型, 包扎的压力以能摸到患者足背动脉搏动为准。采用沙袋压迫, 压迫时间约为6 h, 24 h之后,拆除绷带。实验组通过低过敏自粘性弹力绷带进行止血, 将无菌纱布敷在患者伤口部位。通过十字包扎法为患者包扎,包扎前须准备2条40~50 cm的绷带。一条绷带的一端紧贴患者大腿内侧中线, 稍微用力将绷带拉紧, 并且绷带要横跨患者穿刺部位的无菌纱布[2]。另一条绷带在患者大腿外侧中线部, 止于患者下腰部腋后线处。之后使用沙袋压迫止血,压迫时间约为1 h, 24 h之后, 拆除绷带。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接受介入治疗患者经两种压迫止血方法治疗后的焦虑、失眠、舒适度、穿刺部位损伤情况比较观察。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验组接受介入治疗的患者中穿刺部位出现损伤2例,占4.00%;舒适度较差12例, 占24.00%;失眠10例, 占20.00%;焦虑8例, 占16.00%。对照组接受介入治疗患者中穿刺部位出现损伤10例, 占20.00%;舒适度较差25例, 占50.00%;失眠27例, 占54.00%;焦虑19例, 占36.00%。实验组在焦虑、失眠、舒适度、穿刺部位损伤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介入治疗主要于患者的股动脉进行穿刺, 股动脉具有搏动明显、固定、粗直等特点, 比较易于穿刺[3]。在患者穿刺部位进行有效的止血, 可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患者的疼痛感。
给予患者普通止血绷带进行压迫止血, 其不具有自粘性以及弹性, 患者在止血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绷带松弛、解开、移位等情况, 并且患者经普通止血绷带止血后, 需平卧6~8 h,对患者的正常活动造成了一定的不便[4]。
接受介入治疗患者通过低过敏自粘性弹力绷带压迫止血, 低过敏自粘性弹力绷带可明显缩短患者平卧的时间, 并且透气性较好, 具有一定的弹性, 不会对患者的舒适度造成太大的影响[5]。患者可根据自身的情况随时进行相应的松紧调整, 其止血效果较好, 可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
本文结果显示, 实验组接受介入治疗患者, 其通过低过敏自粘性弹力绷带压迫止血, 在焦虑、失眠、舒适度、穿刺部位损伤等方面均比普通止血绷带压迫止血的对照组患者存在明显的优势(P<0.05)。
综上所述, 给予接受介入治疗患者低过敏自粘性弹力绷带压迫止血, 可缩短患者的止血时间, 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1]董娟, 黄伟, 陈楠, 等.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两种压迫止血方法的比较.西南国防医药, 2011, 21(9):1011-1012.
[2]郭静, 彭蓉.两种压迫止血法在肝癌介入治疗术后护理中的应用.临床护理杂志, 2010, 9(2):44-45.
[3]林春九, 朱慧.两种经桡动脉介入治疗后局部压迫方法效果比较.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 38(2):83-85.
[4]王利莎, 任丽, 李明秋, 等.冠状动脉介入术后两种止血方法效果比较.齐鲁护理杂志, 2012, 18(11):106-107.
[5]杨春梅, 陈丽芳, 黄雄, 等.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应用两种桡动脉压迫止血器的效果比较.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2, 18(14): 2077-2079.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21.199
2015-06-29]
116027 辽宁省大连市第六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