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发枝教授用当归芍药散治疗肝病验案3则*
2015-01-23刘晨光许二平
冯 巧,刘晨光,许二平
(河南中医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8)
·名师高徒·
李发枝教授用当归芍药散治疗肝病验案3则*
冯 巧,刘晨光,许二平
(河南中医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8)
李发枝教授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防治艾滋病专家组成员、河南省中医药治疗艾滋病项目专家组组长,全国第四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河南省名老中医,从医40余年,擅长治疗各科疑难杂症,在肝脏疾病的诊治方面更是颇具慧眼,李老临床喜以当归芍药散为基础方,从肝脾着手调治现代肝病,疗效确切。现将李老用当归芍药散加减治疗现代肝病验案3则介绍如下,以飨同道。
李发枝;中医师;当归芍药散/治疗应用;肝病/中医药疗法;验案
李发枝教授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防治艾滋病专家组成员、河南省中医药治疗艾滋病项目专家组组长,全国第四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河南省名老中医,从医40余年,擅长治疗各科疑难杂症,在肝脏疾病的诊治方面具有独特的见解。我省为全国肝病重灾区,乙型肝炎、肝硬化、肝癌等是临床常见的肝脏疾病,李老遵仲景“治肝当先实脾”之旨,临床重视肝脾之间的关系,治疗上注重调和肝脾、气血并治,常以经方当归芍药散为基础方进行加减。
当归芍药散由当归、芍药、川芎、泽泻、茯苓、白术组成,具有疏肝健脾、活血化瘀、健脾利湿之效。在《金匮要略》中出现2次,一见于《妇人妊娠病篇》, 一见于《妇人杂病篇》,主治妇人妊娠,肝郁气滞,脾虚湿胜,腹中疠痛。本方肝脾同调,气血并治,现用于妇女功能性水肿、慢性盆腔炎、功能性子宫出血、痛经、妊娠阑尾炎,以及慢性肾炎、脾功能亢进等属脾虚肝郁者。李老临床治疗肝病,从方证对应的角度出发,紧扣其病机及主症特点,认为肝病后期多属肝脾两虚,湿滞血瘀,与该方病证相符,李老将该方灵活的运用于肝病治疗中。本文摘录李老用当归芍药散加减治疗肝病验案3则。
1 肝多发性囊肿
患者,男,43岁,2013年7月5日初诊。主诉:右胁下胀满半年余,加重3个月。现病史:患者10余年前查出为乙肝病毒携带者,平素体健,未予以重视,半年前出现右胁下胀满,劳累后尤甚,近3个月上述症状加重,2013年4月MRI检查示:肝脏多发性囊肿、脂肪肝,期间间断服用保肝消炎类西药及清肝利胆、疏肝解郁等中成药治疗,效果不理想。现症见失眠梦多,记忆力差,身疲乏力,纳可,大便不畅,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弦。西医诊断:多发性囊肿。中医诊断:胁胀,证属脾虚肝郁,水湿内盛,气血运行失常,经络失养。治宜疏肝健脾,活血利湿。方用当归芍药散加味,处方:当归15g,川芎10g,白芍30g,柴胡12g,白术15g,茯苓15g,泽泻30g,瞿麦30g,生牡蛎30g,甘草10g。20剂,水煎,1d1剂。2013年8月7日二诊:症状明显改善,现夜寐可,大便正常,每日1次,偶感右胁下胀满不适,自觉精力较前旺盛。效不更方,继服7剂巩固疗效,并嘱患者忌服辛辣、油腻、寒凉之品。后患者家属就诊,代诉患者上述症状未再复发。
2 肝癌术后
患者,女,60岁,2013年7月11日初诊。主诉:肝癌术后,乏力伴下肢肿胀半月余。现病史:患者30余年前查出有乙型肝炎,未予以规范化治疗。1个月前因腹胀、消瘦到当地医院治疗,疗效差,后于省某院行腹部CT检查示:肝左内叶占位,并门脉左支栓子形成,考虑肝癌可能;肝硬化,并脾大、门脉高压。半月前行肝内动脉栓塞介入治疗,术后腹胀稍改善,乏力明显,并出现下肢肿胀,大便正常,舌质淡,舌边稍红,苔白腻微黄,脉濡细。西医诊断:肝癌术后。中医诊断:肝积,证属肝郁脾虚,正虚湿瘀互结,积而不散。治宜疏肝和胃,健脾利湿,益气活血。方用当归芍药散合小柴胡汤加味,处方:当归12g,川芎10g,白芍30g,白术15g,茯苓15g,泽泻30g,苏叶12g,木瓜12g,大腹皮12g,黄芪60g,防己12g,柴胡12g,黄芩10g,法半夏12g,生牡蛎30g。14剂,水煎,1d1剂。2013年8月6日二诊:上述症减,下肢已不肿胀,腹胀基本消失,自觉有力,饮食亦增加,近1周因受凉后出现腹痛、腹泻,每日2次,守上方加干姜12g,并以生姜10g、大枣5枚为引,继服14剂,1个月内未再次发作。
3 丙型病毒性肝炎
患者,女,62岁,2013年11月11日初诊。主诉:腹胀1年余,加重伴下肢浮肿11个月。现病史:患者5a前体检偶然查出有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及家属重视不足,未进一步诊治。1a来反复出现腹胀,起初以餐后明显,近5个月餐前、餐后、劳累后均可出现,同时有下肢浮肿、午后为著,在当地医院予以保肝和胃等对症治疗,效果不理想。现症见食欲差,乏力身困,小便不利,大便溏,舌质淡苔滑,脉濡缓。西医诊断:丙型病毒性肝炎。中医诊断:腹胀,证属肝脾不和,土虚木乘。治宜健脾祛湿,疏肝和胃。方用当归芍药散合鸡鸣散、防己黄芪汤加减,处方:当归12g,川芎10g,白芍30g,白术15g,茯苓15g,泽泻30g,苏叶12g,木瓜12g,大腹皮12g,黄芪 60g,防己12g,茯苓皮30g,冬瓜皮30g,生山药40g,瞿麦15g。7剂,水煎,1d1剂。服药而愈,后改服逍遥散加减的散剂,半年内未复发。
4 讨 论
肝脏疾病主要指各种感染性、代谢性、药物性及自身免疫性肝脏损伤引起的各种肝炎、肝囊肿、肝硬化、肝癌等,临床多表现为肝区疼痛、肝脾大、腹水、黄疸、腹泻、水肿、消瘦乏力等。中医内科学有关肝病的辨证论治散见于“胁痛”“黄疸”“鼓胀”“积聚”等。肝病多外感于湿热疫毒之邪,内伤于情志失调、饮食不节、劳逸失度,病位在肝,病变涉及心脾诸脏。发病初期以实证居多,治疗上注重清热利湿、疏肝泻热、活血软坚,祛邪兼以扶正;但肝病日久正气亏虚,病势缠绵,临床表现不一,往往虚实夹杂,水湿、正虚、血瘀之象并见。李老多年临床经验发现,此期以精神抑郁、胸闷太息、纳呆腹胀、肠鸣泄泻等肝失疏泄、脾失健运的肝脾不调之象突出。肝主疏泄,调畅气机,并疏理胆汁,以促进脾胃对水谷精微的运化;脾气健旺,运化正常,气血生化有源,则肝气得以濡养而冲和调达,有利于其疏泄功能的发挥。反之,肝失疏泄,气机郁滞,易致脾失健运,而成肝脾不调之候;脾失健运,亦可影响肝主疏泄,导致“土壅木郁”之证。结合肝脏体阴用阳的脏腑特性,李老遵仲景“治肝当先实脾”之旨,临床常以《金匮要略》当归芍药散疏肝健脾,活血利湿,气血并调,燮理阴阳为治,疗效显著。方中重用芍药敛养肝血,缓急止痛;当归、川芎调肝活血,3药共以调肝。茯苓、白术、泽泻运脾胜湿,其中泽泻用量较重,意在渗利湿邪,3药合以治脾。诸味相协,肝得条达,脾得健运,诸症可愈,临床多应用于妇科疾病的治疗。李老认为:本方肝脾同调,气血并治,且寓通于补,补肝体而助肝用,针对肝病日久证属脾虚湿胜,阴血不足,疏泄失常,血瘀停滞可谓确的。李老辨证论治,方证合参,运用经方当归芍药散于肝病治疗中,疗效确切,扩大了经方的应用范围,拓展了中医治疗现代肝病的思路。中医学作为一门经验医学,其经典著作是诸代医家经验的精华,我们应在临床中细细品味,进一步洞悉古人的智慧,挖掘其中的内涵,开拓其临床使用价值。
(编辑 马 虹)
1001-6910(2015)02-0031-02
R
B
10.3969/j.issn.1001-6910.2015.02.15
许二平,医学博士,教授,xuerping@sina.com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12YJAZH171)
2014-11-24;
2014-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