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用桂枝量的思考与探索※
2015-01-23王付
● 王 付
经方用桂枝量的思考与探索※
● 王 付*
思考与探索桂枝的基本作用有温通经脉、解肌调卫、解肌通经、解肌舒筋、解肌温阳、解肌温肺、温通心脉、温阳化气、通经散瘀、平冲降逆、温通筋骨、温化水饮,权衡与斟酌桂枝基本作用与用量调配之间息息相关,亦即量变主导药效,药效因量而变。
张仲景 伤寒杂病论 桂枝 经方 用量
《伤寒杂病论》260方中用桂枝有78首,其中组方中用桂枝有75首,于用法加味中用桂枝有3首。权衡仲景用桂枝可辨治心、肾、肺、脾胃,以及肌肉、筋骨等病证,而用之欲取得最佳疗效的关键因素是什么?用药用量之间有何内在必然联系?剂量剂型之间有何内在演变关系?用药用量及剂型与病证之间有何内在特殊关系?为何相同的用量可辨治不同的病证,不同的病证可选择相同的用量?运用桂枝量的基本准则是什么?调剂桂枝量的最佳选择是什么?以《伤寒杂病论》中运用桂枝78首方中剂量为切入进行归纳总结、提炼概括,以期研究、剖析、求真、发微,用于指导临床实践,从而达到用活经方桂枝量以辨治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病的目的。
1 桂枝基本用量
六铢者1方:如麻黄升麻汤。
十八铢者1方:如桂枝二越婢一汤。
一分者1方:如竹皮大丸。
三分者3方:如侯氏黑散、鳖甲煎丸、防己黄芪汤。
五分者1方:如四逆散加味。
十分者1方:如薯蓣丸。
三钱(匕)者1方:如防己地黄汤。
半两(1.5g)[1,2]者2方:如五苓散、蜘蛛散。
一两(3g)者4方:如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肾气丸、枳实薤白桂枝汤、竹叶汤。
一两半(4.5g)者2方:如柴胡桂枝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一两十六铢(5.2g)者1方:如桂枝麻黄各半汤。
一两十七铢(5.4g)者1方:如桂枝二麻黄一汤。
二两(6g)者13方:如麻黄汤、麻黄加术汤、桃核承气汤、大青龙汤、葛根汤、葛根加半夏汤茯苓甘草汤、温经汤、木防己汤、木防己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汤、茯苓泽泻汤、厚朴七物汤、桂枝加葛根汤。
三两(9g)者33方:如桂枝汤、小青龙汤、小青龙加石膏汤、小建中汤、炙甘草汤、柴胡桂枝干姜汤、泽漆汤、桂枝加黄芪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土瓜根散、小柴胡汤、黄连汤、黄芪建中汤、黄芪桂枝五物汤、黄芪芍桂苦酒汤、风引汤、乌头桂枝汤、防己茯苓汤、白虎加桂枝汤、当归四逆汤、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苓桂术甘汤、桂枝生姜枳实汤、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桂枝去芍药加麻黄附子细辛汤、桂枝去芍药汤、桂枝加芍药汤、桂枝加大黄汤、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桂枝新加汤)、桂枝加附子汤、桂枝加厚朴杏仁汤、栝楼桂枝汤。
四两(12g)者8方:如甘草附子汤、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苓桂草枣汤)、桂枝人参汤、桂枝甘草汤、桂枝芍药知母汤、桂苓五味甘草汤、桂枝附子汤、理中丸加味。
五两(15g)者1方:如桂枝加桂汤。
六两(18g)者2方:如天雄散、乌梅丸。
仲景未明确言用量者2方:如半夏散及汤、桂枝茯苓丸。
2 桂枝汤剂、散剂、丸剂用量
2.1 用作汤剂 最小用量为六铢即0.8g,如麻黄升麻汤;最大用量为五两即15g,如桂枝加桂汤;通常用量为三两即9g,如桂枝汤;次于通常用量为二两即6g,麻黄汤。
2.2 用作散剂 最小用量为半两即1.5g,如五苓散、蜘蛛散;最大用量为六两即18g,如天雄散。
2.3 用作丸剂
2.3.1 以分作为剂量单位 最小用量为三分,如鳖甲煎丸;最大用量为十分,如薯蓣丸。
2.3.2 以两作为剂量单位 最小用量为一两即3g,如肾气丸;最大用量为六两即18g,如乌梅丸。
3 桂枝基本作用及用量
3.1 温通经脉及用量 温通经脉,即温阳通经,调理脉络,用于辨治经气脉络阻滞所引起的病证表现,用桂枝组方者有8首,于和法中加味组方者1首。
3.1.1 用作汤剂
3.1.1.1 辨治寒热夹杂病变者 用量以六铢(0.8g)为妥,如桂枝于麻黄升麻汤中针对“寸脉沉而迟,手足厥逆,下部脉不至,喉咽不利,唾脓血,泄利不止者。”病变证机是寒热夹杂,经脉不利,用之旨在温通经脉。辨治病变属于寒热夹杂之“脉不至”,用量小则无济于温通经脉,用量大又有助热化燥伤阴。
3.1.1.2 用量三两(9g)辨治的病变 ①络脉阻滞,如桂枝于桂枝加芍药汤、桂枝加大黄汤中针对腹痛,病变证机是脾络不通,经气不和,用之旨在温通经脉,兼以止痛;②气机郁滞,如桂枝于桂枝生姜枳实汤中针对“心中痞,诸逆心悬痛”,病变证机是气郁寒滞,用之旨在温通经脉,则痞散痛消;③血虚夹寒,如桂枝于当归四逆汤、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中针对手足厥逆,病变证机是血虚不荣,寒滞脉络,用之旨在温通经脉。
3.1.2 用作散剂
3.1.2.1 辨治气郁病变者 用量以五分(3.8g)为妥,如桂枝于四逆散加味中针对手足厥逆及心悸,病变证机是肝气郁滞,心气因之不通,用之旨在温通经脉,调畅气机。
3.1.2.2 辨治寒滞脉络病变者 用量以半两(1.5g)为妥,如桂枝于蜘蛛散中针对阴狐疝气,病变证机是肝寒经筋缓急,用之旨在温通经脉。
3.1.2.3 辨治寒凝脉络病变者 用量以方寸匕的1/3(即2~3g)为妥,桂枝于半夏散及汤中针对咽中痛,病变证机是寒凝脉络,用之旨在温通经脉。
3.2 解肌调卫及用量 解肌调卫,解者,解散,解除;肌者,肌肤;又,肌者,脾主肌;解肌者,即解表发汗,理脾和胃;调卫者,燮调卫气,御外抗邪,用于辨治太阳中风证,用桂枝组方者有11首。
3.2.1 辨治太阳中风证 用量以三两(9g)为妥,如桂枝于桂枝汤、桂枝新加汤、桂枝加附子汤、桂枝加厚朴杏仁汤中针对在表是太阳中风证即“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病变证机是卫强营弱;于小柴胡汤加味中针对少阳病变夹太阳中风证,病变证机是少阳胆热气郁夹卫强营弱,用之旨在解肌调卫,助卫抗邪。
辨治太阳中风轻证,用量以一两十七铢(5.4g)为妥,如桂枝于桂枝二麻黄一汤中针对太阳中风轻证即“若形似疟,一日再发”,病变证机是卫强营弱,用之旨在解肌调卫,助卫御邪。
3.2.2 辨治太阳温病证 用量以十八铢(2.3g)为佳,如桂枝于桂枝二越婢一汤中针对“太阳病,发热恶寒,热多寒少。”病变证机是风热郁表(亦即表寒里热),用之旨在解肌调卫;又,辨治太阳温病证,非用桂枝则无以解肌调卫,而用桂枝又有助热伤津,所以用量宜小;否则,用之不仅助热,还会加重病情。
3.2.3 辨治寒热夹杂病变者 用桂枝既要权衡药效用量,又要斟酌病证轻重;既要考虑病变证机,又要思辨用药调配。
3.2.3.1 桂枝配竹叶 用量以一两(3g)为妥,如桂枝于竹叶汤中针对“产后,中风,发热,面正赤,喘而头痛”,病变证机是寒热夹杂,卫强营弱,用之旨在解肌调卫,兼防竹叶寒凉。
3.2.3.2 桂枝配黄芩 用量以一两半(4.5g)为妥,如桂枝于柴胡桂枝汤中针对太阳少阳夹杂证,病变证机是卫强营弱,胆热郁滞,用之旨在解肌调卫,兼防黄芩寒伤。
3.2.3.3 桂枝配大黄 用量以二两(6g)为妥,如桂枝于厚朴七物汤中针对太阳阳明夹杂证,病变证机是卫强营弱,郁热蕴结,用之旨在解肌调卫,兼防大黄寒凝。
根据桂枝配伍用药性能、用量及作用特点,竹叶清热作用次于黄芩,黄芩泻热作用又次于大黄,所以辨治寒热夹杂病变,权衡桂枝解肌调卫用量必须考虑病变证机及配伍用药。
3.2.4 辨治太阳中风证与脾胃虚寒相兼病变者 用量以四两(12g)为妥,如桂枝于桂枝人参汤中针对“遂协热而利,利下不止,心下痞硬,表里不解者”,病变证机是卫强营弱,脾胃虚寒,用之旨在解肌调卫,兼顾脾胃。
3.3 解肌通经及用量 解肌通经,即解表发汗,理脾和胃,通调经脉;用于辨治太阳伤寒证,用桂枝组方者有4首。
3.3.1 辨治太阳伤寒证 用量以二两(6g)为妥,如桂枝于麻黄汤中针对太阳伤寒证即“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病变证机是卫闭营郁;于大青龙汤中针对太阳伤寒证夹烦躁者,病变证机是卫闭营郁夹郁热内扰,用之旨在解肌通经,桂枝用量应小于麻黄,否则必有汗出太过。
辨治太阳伤寒轻证,用量以一两十六铢(5.2g)为妥,如桂枝于桂枝麻黄各半汤中针对太阳伤寒轻证即“太阳病,得之八九日,……面色反有热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不能得小汗出,身必痒。”病变证机是卫闭营郁,用之旨在解肌通经,桂枝用量应大于麻黄,达到微发汗而不太过。
3.3.2 辨治温疟病变者 用量以三两(9g)为妥,如桂枝于白虎加桂枝汤中针对温疟即“温疟者,其脉如平,身无寒但热,骨节疼烦,时呕。”病变证机是温热伏郁营卫,用之旨在解肌通经;辨治温疟旨在用寒清热,且因用寒易凝,故必用桂枝解肌通经,使郁热得温以透散。
桂枝解肌通经用于辨治寒证,因其用温热药,故用量以二两为妥;若辨治热证,因其用寒凉药,故用量以三两为妥,既解肌通经,又防寒药凝滞;再则,用桂枝三两辨治太阳中风证,因与芍药配伍,旨在解肌调卫,发中有敛;用二两辨治太阳伤寒证,因与麻黄配伍,旨在解肌通经,发中有通。可见,用桂枝量必须结合配伍用药,才能用活桂枝量以辨治诸多疑难杂病。3.4 解肌舒筋及用量 解肌舒筋,即解表发汗,理脾和胃,舒畅经筋;用于辨治太阳痉筋病变,用桂枝组方者有3首。
3.4.1 桂枝配葛根 用量以二两(6g)为妥,如桂枝于桂枝加葛根汤中针对太阳柔痉证即“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者。”病变证机是卫强营弱,经筋不利;于葛根汤中针对太阳刚痉证即“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病变证机是卫闭营郁,经筋不利,用之旨在解肌舒筋,和调筋脉。
用桂枝二两配葛根既可辨治太阳柔痉证,又可辨治太阳刚痉证,可桂枝于葛根汤中且与麻黄配伍,其配伍用量虽相同,但因配伍用药不同,所以用相同的量则有不同的治疗作用。
3.4.2 桂枝配栝楼根 用量以三两(9g)为妥,如桂枝于栝楼桂枝汤中针对太阳柔痉夹津亏证即“太阳病,其证备,身体强,几几然,脉反沉迟,此为痉。”病变证机是经筋挛急,用之旨在解肌舒筋。
3.5 解肌温阳及用量 解肌温阳,即解表发汗,理脾和胃,温暖阳气;用于辨治既有营卫病变又有阴寒病变,用桂枝组方者有2首。
3.5.1 用作汤剂 用量以二两(6g)为妥,如桂枝于葛根加半夏汤中针对太阳伤寒证与胃寒证相兼即“太阳与阳明合病,不下利,但呕者。”病变证机是营卫不和,胃气上逆,用之旨在解肌温阳,醒脾和胃。
3.5.2 用作丸剂 用量以十分为妥,如桂枝于薯蓣丸中针对“虚劳,诸不足,风气百疾。”病变证机是气血阴阳俱虚或夹太阳营卫病变,用之旨在解肌温阳,化阳散寒。3.6 解肌温肺及用量 解肌温肺,即解表发汗,理脾和胃,温肺化饮;用于辨治既有营卫夹肺寒病变,用桂枝组方者有2首,辨治肺寒病变者,用量以三两(6g)为妥,如桂枝于小青龙汤“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咳逆倚息不得卧。”病变证机是卫闭营郁,寒饮郁肺;于小青龙加石膏汤中针对“肺胀,咳而上气,烦躁而喘,脉浮者。”病变证机是寒饮郁肺夹热,用之旨在解肌温肺。
又,桂枝于小青龙汤、小青龙加石膏汤中针对病变若夹太阳营卫病变,即解表发汗,理脾和胃;若无太阳营卫病变,即理脾和胃,温肺化饮。可见,用桂枝三两因病变不同则产生不同的治疗作用。
3.7 温通心脉及用量 温通心脉,即温通阳气,通畅心脉;用于辨治心阳虚病变者,用桂枝组方者有5首。
3.7.1 辨治心阳虚病变以烦躁为主者 用量以一两(3g)为妥,如桂枝于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中针对烦躁,病变证机是心阳虚弱,用之旨在温通心阳,用量大易于辛燥动阳。
3.7.2 辨治心阳虚病变以惊狂为主者 用量以二两(6g)为妥,如桂枝于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针对惊狂,病变证机是心阳虚弱,神明不守,用之旨在温通心阳。
3.7.3 辨治心阴阳俱虚病变者 用量以三两(9g)为妥,如桂枝于炙甘草汤中针对“脉结代,心动悸。”病变证机是阳虚不温,阴虚不滋,用之旨在温通心阳,既不伤阴又不化燥。
3.7.4 辨治心胸阳虚病变者 用量以三两(9g)为妥,如桂枝于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中针对脉微恶寒,病变证机是阳虚不温,卫气不固,用之旨在温通心阳。
3.7.5 辨治心阳虚心悸病变者 用量以四两(12g)为妥,如桂枝于桂枝甘草汤中针对“心下悸。”病变证机是心阳虚弱,心气不固;用之旨在温通心阳。
3.8 温阳化气及用量 温阳化气,即温通阳气,化生阳气;辨治病变以虚为主,用桂枝组方者有14首。
3.8.1 用作汤剂
3.8.1.1 辨治虚热病变者 用量以三钱(匕(5g)为妥;如桂枝于防己地黄汤中针对“病如狂状,妄行,独语不休,无寒热,其脉浮。”病变证机是虚热扰心,用之旨在温阳化气,兼防寒药伤阳。
3.8.1.2 辨治失精梦交病变者 用量以三两(9g)为妥,如桂枝于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中针对“夫失精家,少腹弦急,阴头寒,目眩,发落,脉极虚芤迟。”病变证机是心肾不交,心神不藏,用之旨在温阳化气,交通心肾。
3.8.1.3 辨治气血虚病变者 用量以三两(9g)为妥,如桂枝于小建中汤针对“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酸疼,手足烦热,咽干,口燥。”及“男子黄”。于黄芪建中汤中针对“虚劳里急,诸不足”,于黄芪桂枝五物汤针对“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病变证机是气血虚弱,脉络不荣或拘急,用之旨温阳化气,气化生血。
3.8.1.4 辨治阴寒凝结病变者 用量以三两(9g)为妥,如桂枝于乌头桂枝汤针对“寒疝,腹中痛,逆冷,手足不仁,若身疼痛。”病变证机是寒凝脉络,经脉拘急,用之旨在温阳化气,通络止痛。
3.8.1.5 辨治寒热夹杂病变者 用量以三两(9g)为妥,如桂枝于柴胡桂枝干姜汤中针对“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病变证机是寒热夹津伤,用之旨在温阳化气,以治阳郁;于黄连汤中针对“腹中痛,欲呕吐”,病变证机是寒热夹气虚,用之旨在温阳化气,通阳散寒。
3.8.1.6 辨治郁热病变者 病变在心胆者,用量以一两半(4.5g)为妥,如桂枝于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中针对“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病变证机是心胆郁热,心神不藏,用之旨在温阳化气,辛散透热,兼防寒药凝滞。
病变在肝者,用量以三两(9g)为妥,如桂枝于风引汤中针对热瘫痫,病变证机是肝热生风,用之旨在温阳化气,透散郁热,兼防寒药伤阳。
3.8.2 用作丸剂
3.8.2.1 辨治虚热病变者 用量以一分为妥,如桂枝于竹皮大丸中针对烦乱呕逆,病变证机是虚热烦逆,用之旨在温阳化气,透解郁热,兼防寒药凝滞。
3.8.2.2 辨治阴阳俱虚病变者 用量以一两(3g)为妥,如桂枝于肾气丸中针对腰痛、脚气、消渴、微饮、转胞,病变证机是肾阴阳俱虚,用之旨在温阳化气。
3.8.2.3 辨治寒热夹杂病变者 用量以六两(18g)为妥,如桂枝于乌梅丸中针对“蚘上入其膈,故烦,须臾复止,得食而呕,又烦者,蚘闻食臭出,其人常自吐蚘。蚘厥者,乌梅丸主之;又主久利。”病变证机是寒热交错夹气血虚弱,用之旨在温阳化气或辛能伏蛔。
3.8.3 用作散剂
3.8.3.1 辨治痰风病变者 用量以三分为妥,如桂枝于侯氏黑散中针对“治大风,四肢烦重,心中恶寒不足者。”病变证机是心脾不足、痰风内生,“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用之旨在温阳化气,气以化痰。
3.8.3.2 辨治阳虚不固病变者 用量以六两(18g)为妥,桂枝于天雄散中针对阳虚不固证,病变证机是阳气虚弱,阴寒充斥,用之旨在温阳化气,气以固摄。
3.9 通经散瘀及用量 通经散瘀,即温通经脉,消散瘀结;用桂枝辨治病变以瘀为主,其组方有5首。
3.9.1 用作汤剂
3.9.1.1 辨治气郁夹瘀病变者 用量以一两(3g)为妥,如桂枝于枳实薤白桂枝汤中针对胸痹,病变证机是心气郁滞,血行不利,用之旨在通经散瘀。
3.9.1.2 辨治瘀血病变者 用量以二两(6g)为妥,如桂枝于桃核承气汤中针对如狂、少腹急结,病变证机是瘀热蕴结;于温经汤中针对妇科或疼痛,病变证机是血虚不养,寒瘀阻滞,用之旨在通经散瘀;辨治病变为寒瘀为主旨在温通散瘀,以瘀热为主者旨在既温通又兼防寒药凝滞。
3.9.2 用作丸剂
3.9.2.1 辨治痰瘀病变者 用量以三分为妥,如桂枝于鳖甲煎丸中针对疟母(癥瘕),病变证机是瘀痰虚,用之旨在通经散瘀。
3.9.2.2 辨治水瘀病变者 仲景未明确言用量,如桂枝于桂枝茯苓丸中针对癥瘕,病变证机是水血互结,用之旨在通经散瘀。
3.9.3 用作散剂 辨治瘀血病变者,用量以三两(9g)为妥,如桂枝于土瓜根散中针对“带下,经水不利,少腹满痛,经一月再见者。”病变证机是阳郁血瘀,用之旨在通经散瘀。
3.10 平冲降逆及用量 平冲降逆,即平息气冲,降泄浊逆;用桂枝辨治病变以气上冲为主,其组方有2首,加味用方2首。
3.10.1 用作汤剂
3.10.1.1 辨治肺寒病变者 用量以四两(12g)为妥,如桂枝于桂苓五味甘草汤中针对“手足厥逆,气从小腹上冲胸咽,手足痹。”病变证机是寒饮蕴肺,浊气上冲,用之旨在平冲降逆,透散浊逆。
3.10.1.2 辨治心肾病变者 用量以五两(15g)为妥,如桂枝于桂枝加桂汤中针对奔豚,病变证机是阳气不足,寒气上逆,用之旨在平冲降逆,温阳散寒。
3.10.2 用作散剂 辨治风水或风湿病变者,用量以三分(2.25g)为妥,如桂枝于防己黄芪汤中针对太阳风水或风湿,病变证机是水湿夹虚,浊气上逆,用之旨在平冲降逆,温化水湿。
3.10.3 用作丸剂 辨治脾胃虚寒证或胸阳虚病变者:用量以四两(9g)为妥,如生姜于理中丸(人参汤)加味中针对脘腹疼痛,霍乱,夹脐上筑者,病变证机是脾胃虚弱,阴寒肆虐,肾中浊气上逆,用之旨在平冲降逆。
3.11 温通筋骨及用量 温通筋骨,即温阳通经,柔筋壮骨;用桂枝辨治病变以筋骨疼痛为主,其组方有4首。病变以肌肉筋脉为主者,用量以二两为妥;以筋骨关节为主者,用量以四两为佳。
3.11.1 辨治肌肉筋脉病变者 用量以二两(6g)为妥,桂枝于麻黄加术汤中针对“湿家,身烦疼”,病变证机是营卫筋骨寒湿浸淫,用之旨在温通筋骨。
3.11.2 辨治筋骨关节疼痛病变者 用量以四两(12g)为妥,如桂枝于甘草附子汤中针对“风湿相搏,骨节疼烦,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则痛剧。”病变证机是阳气虚弱,寒凝骨节;于桂枝附子汤中针对“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病变证机是阳气虚弱,风寒湿凝滞;于桂枝芍药知母汤中针对诸肢节疼痛,病变证机是阳虚郁热,寒凝筋骨,用之旨在温通筋骨。
3.12 温化水饮及用量 温化水饮,即温通阳气,气化水饮;水者,水湿也,饮者,痰饮也;用桂枝温化水饮辨治水湿饮痰等病变,其组方有12首。
3.12.1 用作汤剂
3.12.1.1 辨治膈间病变者 用量以二两(6g)为妥,如桂枝于木防己汤、木防己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汤中针对“膈间支饮,其人喘满,心下痞坚,面色黧黑。”病变证机是膈间阳郁热饮,正气损伤,用之旨在温化水饮。
3.12.1.2 辨治肺热病变者 用量以三两(9g)为妥,如桂枝于泽漆汤中针对咳喘或哮喘,病变证机是热饮伤肺,用之旨在温化水饮,兼防寒药凝滞。
3.12.1.3 辨治脾胃病变者 用量以三两(9g)为妥,如苓桂术甘汤针对水气或痰饮,于茯苓甘草汤针对水郁,于茯苓泽泻汤针对水气,于桂枝于桂枝去芍药加麻黄附子细辛汤针对寒饮,于防己茯苓汤中针对皮水,病变证机是脾胃气虚夹水夹饮,用之旨在温化水饮,醒脾治水。
3.12.1.4 辨治太阳中风夹气虚重者或湿郁营卫虚弱病变者 用量以三两(9g)为妥,如桂枝于桂枝加黄芪汤中针对黄汗,病变证机是营卫虚弱,寒湿浸淫;于芪芍桂酒汤中针对黄汗,病变证机是营卫虚弱,湿热浸淫,用之旨在温化湿浊,温通气机。
3.12.1.5 辨治水气上逆病变者 用量以四两(12g)为妥,如桂枝于苓桂草枣汤中针对脐下悸,欲作奔豚,病变证机是气虚不化,水气上逆,用之旨在温化水饮。
3.12.2 用作散剂 辨治三焦水气病变者,用量以半两(1.5g)为妥,如桂枝于五苓散中针对“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病变证机是水气内停,阻遏气机,或夹太阳营卫病变,用之旨在温阳化水。
4 总结
研究与探索桂枝辨治病证的基本作用,既要权衡病变轻重,又要思辨配伍用药;既要考虑药用剂型,又要斟酌病变属性;以此选择桂枝剂量,才能取得最佳治疗效果。
[1]王 付.亦从桂枝汤推测经方之用量[J].中医杂志,2011,52(19):1704-1705.
[2]王 付.经方用量探索与实践[J].中医杂志,2012,53(22):1899-1901.
河南省郑州市科技领军人才项目(No.112PLJRC360)
王付(又名王福强),男,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国家科技奖励评审专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师资格认证中心命审题专家,世界中医药学会经方专业委员会副会长,河南省中医方剂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发表学术论文260余篇,出版著作52余部,临床诊治多种疑难杂病。
河南中医学院经方研究所(450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