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产后瘫痪的病因及防治
2015-01-23刘一一山西省畜牧遗传育种中心030027
刘一一(山西省畜牧遗传育种中心 030027)
奶牛产后瘫痪的病因及防治
刘一一(山西省畜牧遗传育种中心 030027)
奶牛产后瘫痪是奶牛产后的常见多发病,对奶牛有较大的危害。本文从低血钙、大脑皮质缺氧、饲料比例不当等三个方面对奶牛产后瘫痪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了有效的治疗与预防措施。
奶牛;产后瘫痪;病因;预防治疗
奶牛产后瘫痪是奶牛产后的常见病,多表现为肌肉无力、行走不稳、卧地不起、瘫痪甚至昏迷等症状,导致奶牛产后瘫痪的病因很多且复杂,一般产3~6胎的奶牛、高产奶量的奶牛最易发病,并且多发生在奶牛产后3d内。如果不及时治疗,会导致奶牛局部肌肉坏死或者死亡,奶牛对该病没有免疫力,治愈后仍可能复发。因此,分析该病病因、提出防治措施对养殖业有很大的帮助。
1 奶牛产后瘫痪的病因
奶牛产后瘫痪的原因有很多种,主要有以下几种病因。
1.1 低血钙
奶牛在分娩过程中,子宫、腹肌强烈的收缩会消耗大量的血钙,同时影响到了消化功能,导致奶牛对钙的吸收降低,使血钙浓度有了不同程度的降低。奶牛生产后开始泌乳,尤其是初乳,初乳产量虽然少,但是富含大量的钙、磷,这是由于机体中的钙分泌到了乳汁中。有的养殖户为了经济利益,过度挤奶,使钙、磷通过乳汁大量流失,导致血钙含量下降极其严重。当流失的钙、磷含量超过一定数量时,就会发生奶牛瘫痪。
1.2 大脑皮质缺氧
奶牛在分娩过程中,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生产后处于抑制状态。产后腹压突然下降,腹腔内各器官被动性充血;产后乳房的增大使得血液更多的流向乳房;以上这些都导致了血流量的重新分配,随即造成脑贫血、脑缺氧,使运动等各项功能丧失,最终导致奶牛瘫痪。
1.3 饲料比例不当
奶牛瘫痪病除了多发于高生育和高产奶量的奶牛外,还易发于冬季,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冬季饲料单一,钙磷比例不当。奶牛生产后,提供的饲料中更多的强调钙的供给,但是常常饲料中的钙不能被机体全部吸收,而且还忽略了磷的供给,这样会导致钙磷比例失调,抑制甲状旁腺素的分泌,使血钙浓度下降,从而导致奶牛瘫痪。研究发现,饲料中蛋白质含量过高,碘含量不足也会导致奶牛瘫痪。
2 治疗措施
2.1 补钙
由于血钙大量流失是造成奶牛产后瘫痪的主要因素,因此,对该病的治疗首先是补钙,及时补充提高钙的浓度,调节钙磷比例。在临床上,一般采取氯化钙和葡萄糖酸钙静脉注射的方法,可用5%氯化钙500ml,10~15%葡萄糖酸钙1000ml,20~25%葡萄糖1000ml。在补钙时要适量,量少达不到治疗的效果,量过多则会影响心脏功能。
2.2 乳房送风
除了补钙之外,乳房送风是治疗奶牛产后瘫痪最常用的方法,此方法主要针对的是大脑皮质缺氧导致的奶牛产后瘫痪。通过乳房送风,可以使乳房膨胀,乳房内压升高,抑制泌乳,降低钙磷的流失;同时,阻止了血液更多的流向乳房,减缓脑部暂时性缺血。在进行乳房送风时,首先对送风设备进行彻底的清洁消毒,将奶全部挤净后用酒精对乳头进行消毒,然后将消毒的乳导管插入乳头中,用乳房送风器或者连续注射器注入气体,直至乳房变硬,皮肤紧致,每个乳房都要注入空气。然后用纱布条轻轻扎紧,防止空气外泄。3h后去掉纱布条,有必要的话可在8h之后再使用此方法。需要注意的是,注入的空气必须经过过滤,避免空气中的杂质进入乳房引起感染。
3 预防措施
3.1 加强饲养管理,提供良好环境
在奶牛生产前两个月要停止挤奶,保证足够长的干奶期,在此期间,要增强机体抵抗力,为奶牛提供高磷低钙的饲料和优质的粗饲料,减少豆类和精饲料的摄入,使钙磷比例趋于正常,防止奶牛过肥。产前一周增加钙的供给,提高钙磷比例,补充VD。生产后要及时补充钙,预防奶牛产后瘫痪。
保持牛舍环境卫生,维持牛舍的清洁、干燥,有足够宽敞的运动场所,这样不仅能增强奶牛的体质,还能促进顺利分娩,降低奶牛患病风险。
3.2 合理挤奶
应在奶牛分娩之后2h左右进行挤奶,初次挤奶不要挤空,挤奶量逐渐增多,少量多次,到产后第6天开始方可挤净。防止钙通过初乳大量排出,造成血钙严重降低,导致奶牛瘫痪。
3.3 及时准确的助产
当奶牛难产时,为了防止由难产诱发的疾病,可以合理助产。助产时要小心用力,防止奶牛生产过快造成腹压急剧下降大脑皮质缺血,引发产后瘫痪。
刘一一(1959-),女,山西省左权县人,高级畜牧师,主要从事畜牧养殖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