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高桥乡养牛现状分析及发展探讨

2015-01-23陈世忠云南省大关县畜牧局657400

中国畜禽种业 2015年12期
关键词:养牛牲畜黄牛

陈世忠(云南省大关县畜牧局 657400)

上高桥乡养牛现状分析及发展探讨

陈世忠(云南省大关县畜牧局 657400)

上高桥回族彝族苗族乡是大关县最偏远的高寒、贫困少数民族乡,养牛业是广大农民家庭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但因科技养殖水平低等诸多问题,养殖效益低。笔者就黄牛养殖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和分析,提出推动上高桥回族彝族苗族乡黄牛养殖发展对策。

少数民族乡;养牛;现状;发展;大关县;上高桥乡

1 基本情况及养牛现状

上高桥回族彝族苗族乡国土面积104.13km2,平均海拔为1880m,年降雨量1100mm,平均气温11℃,无霜期150d左右。上高桥回族彝族苗族乡辖6个村民委员会153个村民小组,居住着汉、回、彝、苗四种民族。2014年末上高桥回族彝族苗族乡农业人口4359户18933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32.5%。上高桥回族彝族苗族乡境内没有工矿业,是一个高寒、贫困的少数民族乡,畜牧业是当地广大农民家庭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近年来,当地充分利用大牲畜交易市场,优质牧草大面积种植,冻精改良不断推广等优势,加之养牛市场需求不断增加,效益不断提高,特别是在当地牛肉产品加工高效益的带动下,养牛正成为当地广大农村家庭发展经济,增加收入,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新兴产业。2014年上高桥回族彝族苗族乡存栏黄牛6464头,出栏5395头。但因规模小、科技含量低,养殖效益增长慢,解决加快黄牛产业的发展问题,对加快上高桥偏远、高寒、少数民族乡的社会经济发展,建设和谐社会,小康社会,有着十分迫切和重要的意义。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品种改良不全面

1998年上高桥回族彝族苗族乡开始推广冻精改良技术,增效达50%以上,但到2014年,改良配种2122头,良种覆盖率仅只57.9%,优良品种饲养面远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

2.2 基础设施简陋

大多数牛舍极为简陋,四面不挡风或无光不透气,房顶漏雨,圈内积肥,舍内又脏又臭,细菌滋生,严重影响牛的健康、生长发育和养殖效益。

2.3 饲料缺乏,牲畜营养不良

2.3.1 饲草饲料严重不足

随着饲养数量不断的增加,草地不断的退化,秸秆饲料使用不充分,优质牧草种植使用不科学等问题,导致饲料严重缺乏。每到寒冬季节,稻草每千克1.6~2元,最高卖到每千克3.2元的“黄金稻草”,草料如金。

2.3.2 草地产量低,草质差

上高桥回族彝族苗族乡有8万余亩草地和2万余亩人工种草资源,但整个草地严重退化,天然草地可食鲜草亩产量不足200kg,营养差,载畜量锐减,生态环境不断恶化。

2.3.3 秸秆饲料利用率低

上高桥回族彝族苗族乡年产农作物秸秆2.68万吨,利用率30%,加之直接投喂,适口性差,大部分被丢弃,造成大量浪费。

2.3.4 牧草种植与使用不科学

每年种植可亩产鲜草8t以上的特高黑麦草1万余亩,但因种植、管理和使用不科学等问题,产草量难以得到提高,种植成本增加。

2.3.5 牲畜营养不良

95%以上的养殖户仍然采取白天上山,晚上进圈,偶尔补点秸秆即可的饲养观念,有啥喂啥,牲畜经常吃不饱,没营养,瘦架子牛随处可见。

2.4 饲养管理粗放

饲养以放牧为主,整天满山跑,近亲自由交配,不驱虫、不消毒等诸多问题极为突出,饲养管理水平差,导致养殖成本增加,效益降低。

2.5 疫病威胁大,生产得不到有效保障

2.5.1 免疫注射不彻底

由于群众意识淡薄,口蹄疫、气肿疽、牛出败等重大疫病注射不全面、不彻底,疫病时有发生。

2.5.2 疫情监测不到位

村兽医室人员,每月仅补助300元,加之责任心不强,不能及时发现疫情,难以按照“早、快、严、小”的要求及时处理疫情,减少经济损失。

2.5.3 检疫有待加强

在大牲畜交易市场,检疫设施设备简陋,多眼观检疫,消毒不严,逃避检疫等问题时有发生,造成安全隐患。

3 发展对策

3.1 牛群品质的保持与提高

充分利用昭通地方黄牛品种的优良特性,通过赛牛会和科技培训,广泛宣传,示范户引导。依据《畜牧法》、《种畜禽管理条列》、村规民约等规定,全面淘汰劣质种公牛,全面推广冻精改良技术,确保良种覆盖率100%。

3.2 利用好资源,保障草料平衡

3.2.1 农作物秸秆的有效利用

全面推广秸秆青贮、揉搓微贮加工调制技术,充分、合理、有效利用当地秸秆资源。并从外地收购秸秆,解决秸秆饲料不足。

3.2.2 大力推广种植优质牧草

引导广大农户及早播种特高黑麦草等优质牧草,采取箱式撒播,密度适中,及时收割,促进牧草分孽生长,防止抽穗降低营养价值和牧草死亡,每收割一次用尿素或人畜粪尿追肥一次,遇上干旱时及时浇水,保证牧草获得高产,降低饲草成本。

3.2.3 合理开发草地资源

借助草原家庭承包到户的机遇,政府和承包户积极筹措资金,加大草地改良建设力度,改善草质,提高产草量,实行轮牧,科学合理使用草地资源,增加草原载畜量,充分发挥草地畜牧业的优势。

3.2.4 补充精饲料

要使养殖户逐步摒弃对养牛的传统认识,建立要养好牛需要保证营养需求的科学养牛意识,时时补充精饲料,提高养牛效率。

3.3 建设标准化圈舍,推广圈舍养牛

结合当地环境和气候特点,建适应于高寒山区养牛的经济实用圈舍,做到舍内干燥,温、湿度适宜,光线、阳光充足、通风好,卫生的标准化圈舍等,实行圈舍饲养,提高养殖效益。

3.3.1 选址

选择地势高,北高南低的场地建舍,防止舍内潮湿。圈舍坐北朝南,偏东10~15°,避免冷风直吹,充分利用太阳光,提高舍内温度和增加牲畜光照时间。

3.3.2 设计

当地气候寒冷,设计重点是要做好牛舍保温,四墙设置可开可关玻璃窗的封闭式牛舍,四墙和圈底利用水泥空心砖,房顶采用泡沫双层隔热彩钢瓦等措施,减慢舍内向舍外传热,解决冬天保温的问题。夏天开窗散热,做到冬暖夏凉。同时,房顶设置可开关通风天窗,排出舍内有害气体,创造适宜于黄牛不同生长阶段需要的环境温度,促进牲畜生长发育。

3.3.3 积极推广圈舍饲养

为充分利用草地资源,采取育肥牛圈舍饲养,其它牛群放牧+圈舍饲养的方式,减少牲畜放牧过程中长时间运动对饲料营养的消耗浪费,提高饲料利用率。同时,减少外界病源的接触,有利于预防疫病的发生和危害。

3.4 全面开展防、检、监一体化,确保黄牛发展

3.4.1 把免疫落到实处,减少疫病不发生

广泛宣传防疫的作用,提高认识,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相关规定,严厉处罚拒绝接受免疫注射口蹄疫、气肿疽、牛出败等重大传染病的农户,严厉打击无免疫证上市交易牲畜的养殖户,做到头头免疫,头头按照程序免疫,减少疫病发生,保障黄牛养殖的健康发展。

3.4.2 建立严格的检疫与消毒制度,把好检疫关

完善交易市场设施和检疫设备,在距大牲畜交易市场300m外建立消毒卡,对出入车辆和牲畜进行彻底消毒。严格入场前检疫,经检疫合格的牲畜方可凭检疫证明通过交易市场大门消毒通道进入市场交易,禁止乡内无免疫证明的牲畜上市交易。严厉打击逃避消毒、检疫的司机和养殖户,禁止从疫区购买牛只进入交易市场,采取综合防制措施,堵断外来病源,防止疫病传播与发生。

3.4.3 建立快捷、有效的疫情监测和处理机制

提高村兽医室人员工资待遇,并树立高度的责任心。通过兽药、饲料经营、诊疗和村民小组等多渠道,建立电话网络信息报送制度,全面做好动物疫情监测和处置,真正落实好“早、快、严、小”的原则,把群众经济损失减少到最小,保障畜牧业的发展。

3.5 科学的饲养管理

3.5.1 技术培训

举办科学养牛技术培训,使养殖户掌握养牛的必须技术,实现牛的科学饲养,科学管理。

3.5.2 饲养管理技术

3.5.2.1 一般饲养管理技术

一是按照黄牛不同品种、生长阶段和生理特点,组织和供所需营养需要。加强饲养管理。创造适宜牛只生长的温度、湿度。实行圈外积肥,保持舍内干燥、清洁。减少不适宜环境对生长和饲料利用的影响。

二是避免近亲交配,做好分娩护理,提高犊牛初生重和成活率。

三是合理调制饲料,增加适口性,防止饲料过剩、污染和老鼠偷吃而造成饲料的大量浪费,增加养殖成本。

四是母牛、犊牛要适当运动,促进母畜胎儿和犊牛骨骼、心脏的发育,增强抗疫力。架子牛育肥选择拴养,缰绳的长度以牛能卧下为好,减少过多运动,消耗营养。

3.5.2.2 牛的育肥技术

选择1岁龄杂交一代肉牛直线育肥,本地杂交牛选2~2.5岁,体重早300~400kg,架子大,牙齿完好,营养较差的个体。

按品种、体重、强弱分群,使不同类型牲畜获得充分营养,提高整体健康水平,获得圈舍育肥最佳效果。

犊牛出生后2~3个月,架子牛育肥前15~20d,选择阉割、结扎或药物等方法去势,促进牲畜性情温顺,便于管理,加快增重。

犊牛直线育肥至18~22月龄,成年老瘦牛短期育肥至90d,自由采食,每日刷拭1~2次,提高牛的采食量。育肥至全身肌肉丰满,皮下脂肪附着良好,体重达500kg时即可出栏。

3.5.3 疾病预防

定期对圈舍及其设施全面消毒,及时接种牲畜,新进牲畜隔离观察1周确定健康无病后再合群饲养。定期抓好肝片吸虫、疥螨等寄生虫病防治,把寄生虫病消灭于萌芽之中,促进黄牛健康快速生长。对胃口差和新购进的育肥牛,及时健胃,使牲畜迅速恢复食欲和消化功能,提高采食量。

3.6 加大市场流通和深加工,发展循环经济

3.6.1 加快黄牛产品深加工发展

以市场为导向,积极鼓励和扶持琦鑫黄牛加工厂为主的加工企业,为黄牛产品深加工,提质增效创造条件。

3.6.2 培育好活畜交易市场

积极完善和培育好上高桥回族彝族苗族乡大牲畜活畜交易市场,为养殖户销售活畜,获取最好的效益提供交易平台。

3.6.3 扩大产业链,发展循环经济

牛粪产沼气,沼气做饭、照明、牛舍取暖,沼液浇灌牧草,或牛粪生产蘑菇等,利用循环经济的原理,扩大产业链,发展循环经济。

3.7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强化政策扶持,整合资金,做好草原补贴、冻精改良补贴、养殖补贴、贴息贷款、创业贷款等政策为抓手,大力扶持、奖励龙头加工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发展,加快基地建设,打造绿色生态品牌,促进黄牛养殖特色产业发展。

猜你喜欢

养牛牲畜黄牛
20世纪五十年代内蒙古牲畜改良工作初探
秋季养牛羊 注意防治片形吸虫病
夏季养牛提高利润有办法
交换牲畜
杨伟军:养牛脱贫谋致富 “牛劲十足”奔小康
制作泥巴黄牛
失去自由的地方—牢
冬季牲畜的饲养管理和疾病防治
车101:给黄牛做中介
养牛屯里的“牛状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