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自觉视阈下医学生医德医风教育探析
2015-01-23彭恩胜
彭恩胜 文 林
江西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西南昌 330004
文化自觉视阈下医学生医德医风教育探析
彭恩胜 文 林
江西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西南昌 330004
“文化自觉”视阈中的医德医风教育,是以“文化自觉”的视阈观照医德医风教育境遇,找到医德医风教育中的“文化自我”,吸收其他文化的经验和长处,联系现实,从而建构新的医德医风的文化语境。目前,医德医风教育的受众主体性缺失、教育内容缺乏针对性、教育方式呈现程式化、教育环境出现多元化等问题是医德医风教育面临的困境。在文化自觉的视角下,应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确保教育内容的先进性,强化教学机制的科学性,突出校园文化的引领性,破解教育困境,从而提高医德医风教育教学效果。
文化自觉;医德医风教育;关联;困境;路径
文化自觉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并对其发展历程和未来有充分的认识”[1],它是生活在一定社会文化环境中的人们形成主体的一种文化信念和准则,主动地将之付诸社会实践,从而表现为一种自觉践行和主动追求的理性态度。它是人的主体自觉性在文化上的体现,是一种内在的精神力量。而“文化自觉”视阈中的医德医风教育,是指教育者以“文化自觉”的视阈观照医德医风,理解医德医风的文化语境,促使医学生自觉践行和主动追求高尚的医德医风。当前医学院校的医德医风教育面临各种挑战,而文化自觉是推进医德医风教育的应有态度。在文化自觉的视角下,破解医德医风教育的困境,塑造文化自觉是提升医德医风教育有效性的内在动力。
1 文化自觉与医学生医德医风教育的内在关联
文化自觉与医学生医德医风教育两者是否有关系,有着怎样的关系,应该怎样来认识两者之间的关系?这是探讨文化自觉视阈下医学生医德医风教育首先应该回答的前提性问题。
1.1 医学生医德医风教育离不开医学生文化自觉
医德医风是调整医务人员与患者、医务人员之间以及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它是一种职业道德,是一般社会道德在医疗卫生领域中的特殊表现。医学生的医德医风教育,作为具有悠久历史的医学教育内容,旨在指导医学生将来如何融入职业角色以及如何处理与同事、患者和社会的关系,提升医学生对未来自身价值和社会责任的理解以及面对和处理道德困境与价值冲突的能力。“学校道德教育的有效性依赖于文化自觉”[2],医学生的医德医风教育同样离不开文化自觉,因为,从能力层面看,医学生的判断能力、善恶辨识能力、道德困境处理能力等的提升需要文化自觉;从精神层面看,医学生的理想、信念、意志、情感等精神要素的发展不能没有文化自觉的支撑。在乡土中国到都市中国的转型过程中,医学生一方面也享受着中国快速发展带来的福祉,另一方面又经受着各种精神文化相互碰撞的炼狱。作为一个将来肩负着救死扶伤、治病救人光荣使命的职业者,必须走出这座炼狱,实现自我意识嬗变的自觉性,保持对医学文化的基本价值追求和高度认同,从而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服务于社会,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
1.2 文化自觉是衡量医学生医德医风教育效果的重要维度
文化自觉,反映出作为文化主体的人的自我觉醒,决定着人的价值追求与精神状态,表现出一种深刻的文化反思、充分的人文关怀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它具有主体的自我性、客体的本土性、行为的自觉性、表现的多样性等特点。在当前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下,各种不同文化在不同人群、不同国家间的文化同化或异化已越来越频繁。文化自觉正是应对各种不同文化同化或异化的有效武器。面对当今文化越来越成为各行各业竞争重要因素的新形势,“医乃仁术”,医德和医术是医学文化发展的两翼,两者缺一不可,医学院校必须以高度的文化自觉,既要提高医学生的医术,也要着眼于提高医学生人文素质和塑造高尚医德,以更大力度加强医学生的医德医风教育。只有唤起医学生的文化自觉意识,树立医学生的核心价值观,激发其内在的精神力量,巩固其价值信念,不断增强对医学文化的认同。从这个角度来讲,文化自觉是衡量医学生医德医风教育效果的重要维度,医德医风教育效果越好,文化自觉意识体现得越充分。
1.3 医学生医德医风教育过程,实质上是文化自觉过程
文化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社会发展的重要价值维度。文化发展的结果是人的发展、文化精神的积淀和社会整体的进步。“教育是重要的文化活动,是积累、传承科学文化成果的主渠道”[3]。从文化是人类的自我意识而言,医德医风教育不过是一种特定的人类自我意识。从功能上来讲,医德医风教育具有医学文化传承及医学文化创新等功能,培育文化自觉是医德医风教育的根本路向。它既是医德医风教育本质的显现,又是社会价值的塑造,它不仅关乎医学生的职业生涯,而且也关乎人类的身心健康。从过程上来讲,医德医风教育的过程也伴随着医学文化传承与医学文化创新。这个过程的最终结果表现为医学生掌握了医学精神文化成果,从而增加了知识、提高了能力,又可以利用自己获得的医学知识进行医学文化创新。也就是讲,医学生医德医风教育在于通过医学文化传承和医学文化创新,把个体从自在自发的生存状态提升到自由自觉的生存状态,同时以自觉的医学文化创新去推动医学领域的文化进步。基于两者高度的相关性,我们可以将医德医风教育过程理解为一种文化自觉过程。
2 文化自觉视阈下医学生医德医风教育困境
医学院校作为一种历久弥新的教育机构,担负着培养医学领域高级专门人才的任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医学生的专业知识、实践技能和道德品质的培养一样重要。但现实医学教育中存在医德医风教育的受众主体性缺失、教育内容缺乏针对性、教育方式呈现程式化、教育环境出现多元化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医学生医德医风教育的有效性。
2.1 医德医风教育受众主体性欠缺,人文精神缺失
在文化自觉的视角下,在医德医风教育活动中作为教育对象的医学生,普遍欠缺一定的文化自觉意识,主体性欠缺。目前对医学生医德医风教育的价值认定上, 主要停留在受众社会功用上,教育者看重的依然是教育的外在社会价值,医学生医德医风教育,往往强调医学生将来应该或不准怎样,很少具体关注医学生自身的内在需要。同时,医德医风课程任课教师虽然也结合时代的发展和学生的成长规律,尝试着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但改革的力度、效果并不是很大。目前强调的仍然是教师的教,课程的80%以上的内容都是由任课教师主讲,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这种知识灌输,虽然能带给医学生一些医德医风领域知识或曰行业规范,但没有实现教学主体的真正转向以学生为中心,不利于医学生文化自觉意识的培养。此外,医德医风教育受众人文精神缺失。医学的人文精神,是以求善、求美为特点,强调尊重患者身体的同时,更强调关注患者的心灵、追求医学的人性化。医学生将来的职业形象是靠“一是技术,二是对生命的关爱来支撑,技术是实现对生命关爱的手段,对生命的关爱则是技术的目的”[4]。然而,在现代性仍未充分体现的“乡土中国”,相当一部分医学生普遍患有“人文精神缺乏症”,他们在文、史、哲、艺术等方面的知识较为欠缺;缺乏社会责任感和团结合作精神;贬低崇高、崇尚庸俗,已成为这部分医学生的时尚,“只有冷冷的钱在流动,只有孤独的我在徘徊”[5]便是其人文精神异化的真实写照。正如麦金太尔指出的那样,道德观念一致性的丧失是最为深刻和危险的现代性危机。如今,共有的价值体系已名存实亡,生活的伦理秩序失去了一致性,各种利益行为的冲突和某些极端的利己行为把社会推向道德失序状态[6]。
2.2 医德医风教育内容缺乏针对性、时代性
“道德和道德教育始终存在于一定的文化谱系之中,道德和道德教育的价值体现了文化的内在精神和价值理想,其具体内容也反映了某种文化类型所追求的伦理规范”[7]。医德医风教育内容也反映了医学文化所追求的伦理规范。通过文献研究发现,现有医德医风教育内容中,尽管通过改革后课程设置趋于合理,但传统的教学结构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医学生的文化自觉能力培养不够,主要表现在:其一,医德医风教育内容原则化。当前医学院校的医德医风教育内容较抽象和笼统,过于理论化原则化,对于医学生将来职业“过分强调职业道德水平、职业道德行为及自身修养,但其实质依然囿于抽象性职业道德理念的灌输”[8],从而使医学生医德医风的文化自觉能力得不到实质性的提高。其二,课程体系滞后性。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医学院校开设的医德医风教育课程主要有:医学伦理学、医学法规、医患沟通学、医学心理学等课程,而且各校根据各自的情况开展的一些医德医风教育课程,发展很不平衡。截至目前,我国医学院校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医德医风教育课程体系,没有建立起合理的培养模式,课程庞杂散乱,缺乏科学性、系统性。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医疗卫生保健行业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一些传统的医德医风观念已经难以解答新医疗技术和新医疗模式提出的一系列道德问题,医德教育内容与现实道德状况之间存在一定差距,没有形成有机结合,很难提升医学生医德医风教育的文化自觉能力。
2.3 医德医风教育方式呈现程式化、简单化
医德医风教育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学校应该采用不同的教育方式。目前大多医学院校在医学生医德医风教育方面,基本上还是以课堂教学模式为主。课堂上不少任课教师对教学方式方法进行了改革与探讨,采用了小组讨论、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影视材料等手段进行教学,甚至尝试用慕课方式进行授课,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有部分教师单纯地将医德医风教育看成是知识的单向灌输,以正规的传统教育方法,重在把理论强制式地灌输给受教育者,甚至还有个别教师将医德医风教育僵化为空洞的口号和枯燥的理论说教,体现为无处不见的“假”、“大”、“空”话语说教方式。在对待医德医风教育工作问题上,他们则是只“备书”、不“备人”,只“备理论”、不“备实际”,只注重理论认知、忽视思想养成[9]。重于传播,而轻于实践,把课本教材内容看成了教条,仅在教材、课本的条条框框之中为医学生的困惑寻找解决现实问题的理论根据,而不是从实际生活中寻找问题的答案,这不仅无法凸显医德医风教育内容的时代性品质,反而丧失了其正确的价值导向功能,更难以提升医学生的文化自觉水平。
2.4 医德医风教育环境出现多元化、复杂化
中国正处在大变革、大发展、大调整时期,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出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等多元文化并存的现象,文化的多元化发展趋势日益明显,思想大活跃、思潮大涌现、观念大碰撞、文化大交融的人文景观日益突出。“千百年来中外文化交流的总趋势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总的成果是共同提高”[10]。但是,多元化文化在校园文化舞台上出现了强势和弱势的分野,不断上演着达尔文式的同化演变和异化纷争。大学文化环境呈现为一元与多元、健康与非健康、正确与非正确、主流与非主流等多种文化潮流的博弈和较量,文化趋同化、普世价值论、自由主义、民族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民主社会主义等文化和思潮中的话语系统正逐渐渗透和解构我国高校医德医风教育话语。这一系列的文化环境问题让许多医学生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现实面前迷失自己,在价值观念方面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困惑和焦虑,在价值选择上存有关心与冷漠相容、希望与困惑并存、进取与仿徨相伴、认同与失落交错的心态。由于教育环境的复杂化,促使医学生缺乏文化自觉,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医学生医德医风教育的有效性。
3 以高度的文化自觉提升医学生医德医风教育的有效性
高校作为文化自觉最高的地方,蕴含着深厚的文化积淀,聚集着社会优秀人才。高校教育的职责就是将个人知识转化为集体智慧的文化自觉,为社会培养更多合格的人才。高等医学院校,教育教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面对医学生医德医风教育困境,理应以高度的文化自觉,不断提升医学生医德医风教育的实效性。
3.1 强化文化自觉意识,发挥医德医风教育学生的主体性
文化自觉是一种内在的精神力量,是对文明进步的强烈向往和不懈追求,是人们在文化上的觉悟和觉醒,包括对文化在历史进步中地位作用的深刻认识,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对发展文化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马克思说:“我们不能把人当作某种驯服的自然力来驱使, 而是当作主体来看待”[11]。作为未来医疗行业的从业者,医学生在医德医风教育中,应不断强化文化自觉意识,发挥其主动性,将医德医风内化于心,外化于形。其一,发挥医学生认知的主体性。医德医风教育活动是学生和教师的共同活动,强调把学生作为医德医风教育活动的主体,充分唤醒医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医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自觉、自主、能动地学习。在认知上,增强医学生对医德医风教育内容、目的、意义的认识深度,从自发接受教育到自觉接受教育。医学院校要回归大学的文化本质,自觉地把医学领域中的优秀文化品质、价值观念、人文关怀等融入知识教育之中,提高医学生对医学文化的认知深度,使医学生成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其二,发挥医学生价值选择的主体性。医德医风教育是一种基于人性、弘扬人性的教育,不仅是传递社会既定的职业道德观念,实现社会价值的过程,而且也是促进医学生生命成长,实现其个体价值的过程。于是,在医德医风教育过程中,充分认识医学生主体性在医德教育中的作用,正确引导医学生的价值需求,既强调其社会功能,也要强调其满足个体发展需求的功能,最大限度的去实现医学生的人生价值,以达到精神的内在提升与改变。
3.2 提高文化自觉能力,确保医德医风教育内容的先进性
文化自觉既是一种文化意识,又是一种文化价值观,更是一种文化自觉能力。在目前,破解医学院校医德医风教育的困境,提高医学生的文化自觉能力,完善医德医风教育内容,成为提高医学院校医德医风教育的有效路径。在古代医德医风教育方面,主要包括“医家个人修养方面、医患关系方面、同道关系方面”[12]等丰富的内容。在医疗事业发展迅速的中国,医德医风教育应有哪些内容?而且这些内容既具有时代性,又能提高文化自觉能力。随着社会的发展,医德医风教育的也在不断发展,但主要内容包涵三部分:医德医风基本理论、医德医风规范体系和医德医风实践应用。医德医风的基本理论,主要是阐述医德医风的本质,医德医风的范畴,医德医风发展规律,医德医风与其它相关学科的关系等内容。根据时代的变化,应增加医学生的同情心和仁爱教育、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廉洁优质服务意识、严格自律意识,奉献精神、敬业精神,爱岗敬业的使命感与荣誉感等内容。这是医德医风的基础,也是医德医风教育的基本内容。医德医风规范体系是衡量医务人员标准的依据,主要阐述医德医风原则、规范,职业纪律,医疗事故处理办法和其他有关法纪等。根据时代的变化,应增加医学生医患沟通技巧、临床道德伦理、生物医学伦理等内容。医德医风的实践应用,主要是指医德医风基本理论与医德医风规范体系在实践中的运用。如果脱离了在实习或生活实践中的培养,医德医风的基本理论和医德医风规范体系也只是一纸空文。这些医德医风教育的内容是开放体系,随着时代的发展必须与时俱进,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医学生的文化自觉能力,提高医德医风教育的效果。
3.3 提升文化自觉水平,强化医德医风教育教学机制的科学性
邓小平指出:“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13]。马克思曾指出:“一方面,为了建立正确的教育制度,需要改变社会条件;另一方面,为了改变社会条件,又需要相应的教育制度;因此,我们应该从现实情况出发”[14]。为此,需要建立各项制度机制,提升文化自觉水平,使医德医风教育规范化。首先,建立实干的领导机制。医学院校医德医风教育教学要建立分管校领导、医德医风教育教学部门、学工处、教务处等相关职能部门共同参与的领导机制,并明确不同部门的不同职责,以确保按照医德医风教育教学总体目标和要求进行科学决策和协调,使各项制度有效落实。其次,形成稳定的队伍机制。医学院校不仅要配备必要数量的教师,成立相关的教研室,对医德医风教育工作者还要关心、爱护、培养,采取切实措施,稳定这支队伍,在人才培养、科研立项、评优表彰、职务评聘等方面充分重视医德医风教学任职教师。与此同时,加强师资队伍的培训,完善教师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再次,构建合理的教材课程体系。就教材体系而言,在目前部分院校开设《医学心理学》《医学伦理学》《医患沟通学》等课程的基础上,建议教育部委托医学院校编写一批反映时代精神的医德医风教育教材;组织国内相关专家翻译一批国外较好的有关医德医风教材著作,形成具有特色的系列医德医风教育教材。就课程体系而言,按照医德医风基本理论、医德医风规范体系和医德医风实践应用三大部分从低年级向高年级依次开设,突出知识的递进性及理论到实践运用的特点。最后,确立长效的保障机制。医学院校应在相关文件精神的指导下,设立医德医风教学的专项资金,为医德医风教育教学的开展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同时,充分考虑医学院校地方经济特点、历史文化特色、区位优势,本着合作共建、双向收益的原则,建立医学院校与药企、医院、社区的联系点,争取社会资源的支持,从而不断提高文化自觉水平,提高医德医风教育教学效果。
3.4 创设文化自觉环境,突出医德医风教育校园文化的引领性
众所周知,“文化多样性是交流、革新和创作的源泉”[15]。而加强多元文化的引领成为文化自觉的必然诉求。创设良好文化自觉环境,引领校园文化有利于医德医风内化于心外化于形。第一,建设良好的校园环境。加强医学院校校园人文景观建设,完善人文意蕴的校容校貌,在校园内建立古今中外医学上经典名人的人文景观,如古代战国“苍生大医”扁鹊、东汉“医圣”张仲景、明代著名中医药学家李时珍、清代富有革新精神的医学家王清任等;在图书馆、教室内装饰具有人文情怀的图貌。优雅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势必在一定程度上陶冶医学生的情操。第二,有组织地举办医德医风讲坛。古人是“见贤思齐”,现在我们常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而充分利用“讲坛”是宣传榜样的重要载体。开办系列讲座,邀请医学相关专家来校传授行医之道,畅谈医德医风;邀请医疗卫生行业的学者、知名校友等走进讲坛,结合自身工作学习的经历,宣传人生哲理、道德准绳、行为规范等,使医学生在校园文化生活中受到启迪和熏陶。第三,培养和发展学生团体。加强大学生文化社团建设,开设校园医德医风论坛,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践行医德医风,正如马克思指出:“一步实际行动比一打纲领更重要”[16]。由学生各种团体举办活动,践行医德医风,如开展医学生誓言活动、各类弘扬医德医风的活动、人文沙龙、演讲比赛、文艺演出等等。充分利用各种载体,凝练一种精神文化,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教育,在自觉中提高医德医风教育的效果[17]。
[1] 费孝通.费孝通九十新语[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5:210.
[2] 刘艳萍.文化自觉视阈下学校道德教育的价值维度[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27(12):28.
[3] 薛公忱.中医文化溯源[M].南京:南京出版社,2013:254.
[4] 杜治政.医学在走向何处[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454.
[5] 侯惠勤.正确世界观人生观的磨砺-马克思主义著作精要研究[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3.
[6] 刘智峰.道德中国-当代中国道德伦理的深重忧思[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66.
[7] 戚万学.当前中国道德教育中的文化困惑与文化选择[J].教育研究,2009,357(10):23.
[8] 王丽荣.论医德教育的现实困境与心理养成[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9,30(2):66.
[9] 刘爱莲,彭恩胜.再论影响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若干维度[J].云南社会科学,2009,170(4):56.
[10] 周一良.中外文化交流史[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87:4.
[11]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4:152.
[12] 薛公忱.中医文化溯源[M].南京:南京出版社,2013:136-140.
[13] 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33.
[14]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654.
[15] 张慰丰.中西医文化的撞击[M].南京:南京出版社,2013:269.
[16]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96.
[17] 彭恩胜,傅琛.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现实境遇与发展路径[J].教育与职业,2013,769(21):67.
On medical ethics education of studen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al consciousness
PENG Ensheng WEN Lin
Marxist School,Jiangx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Nanchang 330004,China
The medical ethics education in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al consciousness,is to observe the education situ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al consciousness,find in the"culture-self",absorb the experience of other cultures,contact with reality,and thus construct a new cultural context of medical ethics.At present,the medical ethics education of students face with the dilemma which lacks of subjectivity,education content lacks of pertinence,education method presents stylized way,education environment appears diversification,etc.In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al consciousness,the departments of university should take these measures such as play the subjectivity of students,ensure the education content advanced,strengthen the teaching mechanism scientific,leading the campus culture outstanding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ect of medical ethics education.
Cultural consciousness;Ethics education;Relation;Dilemma;Route
R197.1
B
2095-0616(2015)07-56-05
2015-01-10)
江西中医学院医学教育改革项目(jzjgy20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