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供销社架木为桥与农民越走越近
2015-01-23新华社
“供销社,柴米油盐卖百货”。身处深化改革中的山东供销合作社,正从传统“供销”领域出发,利用自身定位优势、体制优势,与青壮劳力外流、物流体系不畅的农村地区越走越近。
作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市,山东潍坊高密市粮食种植面积常年保持在100 万亩左右。“用工太多,种粮食效益低,我也没有那么多农机设备,有点管理不过来。” 高密种粮大户岳梦羲先后流转进3000余亩耕地,主要种植粮食与蔬菜。
离岳梦羲流转土地几公里外的“初家为农服务中心”帮了她大忙。这家由供销合作社和参股公司联合建设的服务机构,为农业散户与新型主体提供测土配方、智能配肥、农机作业、农产品收储等社会化服务。
岳梦羲购买的“菜单式”半托管服务,涵盖农田打药、灌溉、收割等环节。“用‘中心’的喷灌设备,成本是80 元/亩,比过去便宜20 元,浇地效果还好。”她粗粗一算,托管后每亩地能节省200 元成本。
像这样以土地托管为核心的农业社会化服务、规模化改革,自去年以来便在齐鲁大地展开。高密市探索的3 公里土地托管圈,即在原29 个建制 乡镇各建设一个供销社为农服务中心,每处服务半径2 公里到3 公里,服务农田3 万亩至5 万亩,基本覆盖高密百万亩耕地,目前已有10 个建成使用。
“酱油有颜色就行,食盐尝着咸就行”。由于点多面广、居住分散,农村居民不仅购物不便,还时常遭受劣质商品侵害。山东部分地市供销社便利用自身配送优势,将正规超市开到村民家门口。
清明节当天,在临沂市莒南县郝家庄村,26 岁村民郝晓霞正在超市购物。当被问及回家要走多远时,她笑着指了指隔路相望的村子,“走回去也就5分钟。”
在一年多前,想买些像样的商品却不这么容易。郝晓霞回忆,那时村里只有私人开设的小卖部,货品种类不全,质量也不放心,或者去10 里外的石莲子镇,来回要小半天。
收银员刘彦霞说,别看超市建在村里,占地不到700 平方米,服务半径可不小,有的人宁愿多跑5 里路,也要到这买东西。
临沂市供销社及各县级社的日用品龙头企业,在去年组成了全市供销采购联盟,统一采购内容拓展至120 余种,发展县级日用品配送中心19 处,发展直营店847 个,新建5181 个便民店,全市服务覆盖率超过80%,实现日用品销售额61.9 亿元。
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关于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决定》,明确提出将供销合作社系统打造成“党和政府密切联系农民群众的桥梁 纽带”。山东省供销合作社在聚拢农业新型主体、建设现代物流体系之外,提出“社村共建”的工作思路,为基层薄弱村带来发展的希望。
“村里出土地,供销社建日用品与农资超市,再加上蔬菜批发市场。经营利润互相分成。村集体去年收入12 万元。”临沂莒南县道口镇曹家庄子村村支 书李洪凯介绍,村集体有了固定收入,才有精力提升村容村貌、美化绿化,有了眼见为实的变化,村两委在村民中才能更有威信。
富了钱袋,更要富脑袋。临沂市供销合作社理事会主任陈相平认为,供销社的性质与定位决定了为农民服务的属性,同时基层供销社相对灵活的用人机制,更有利于发现、吸纳能人贤人,一同实现服务三农、为农创富的目标。
李洪凯的另一身份是道口镇供销合作社副主任。眼下,他创办的蔬菜专业合作社,在供销社农资、技术的帮扶导引下,已发展到三期工程。有着960名村民的曹家庄子村,人均年纯收入已从1 万元涨至2 万元,参加蔬菜合作社的社员,年纯收入更达到6 万元。
当记者问到如何评价供销社“社会共建”时,已担任10 年村支书的李洪凯笑着说:“合作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