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现状分析——基于首届上市公司环境信息评价报告中优秀企业的统计
2015-01-23陕西科技大学管理学院朱文莉
陕西科技大学管理学院 朱文莉 郑 红
一、引言
为提高上市公司环境责任意识,激励他们更好地履行环境责任,2013年11月,由中国环境新闻工作者协会和团中央中国国际青年交流中心主办,北京化工大学低碳经济研究中心研制的首届中国上市公司环境信息评价报告发布。该报告对617家上市公司的环境信息披露情况进行评价和打分,包括环境管理、环保意识、环境绩效和环保实践等信息。其中第一、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环境信息披露综合排名前20位的上市公司见表1和表2。这40家上市公司覆盖了火电、钢铁、煤炭、冶金、化工、石化、建材、制药、金融、交通运输、电子通讯等行业,其环境信息披露情况可以代表我国环境信息披露的发展趋势。通过对这40家上市公司2012年的社会责任报告、可持续发展报告和环境报告书中有关环境信息的内容进行研究和分析,总结和推广其环境信息披露经验,弥补和改进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对于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规范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行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表1 第一、二产业环境信息披露排名前20位的上市公司
二、40家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基本状况
(一)环境信息披露载体 40家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的载体形式多样,80%的公司在社会责任报告中披露环境责任信息,15%的公司在可持续发展报告中披露环境信息。只有中国石化和青岛海尔两家公司以独立环境报告书作为载体系统地披露环境信息。大多数公司在社会责任报告或可持续发展报告中开辟环境专栏或独立章节集中披露环境信息,专栏和章节的名称也各不相同。例如奇正藏药、中兴通讯、保利地产分别单设“环境友好篇”、“环境保护篇”“环境责任篇”集中披露环境信息,复星医药、广州发展、中国石油等少数公司将环境信息与安全生产、社会责任、可持续发展等其他信息融合披露;而宝钢股份将环境信息散落在报告各个章节中。
(二)环境信息披露篇幅 以披露环境相关信息的页数占报告载体总页数的比例对环境信息披露的篇幅进行大致统计,可以看出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详略不一。表3可以看出,75%的上市公司披露篇幅比例在10%以上,说明上市公司比较重视披露环境责任的履行情况。第一、二产业的生产活动与环境相互作用较之第三产业相对明显,因此第一、二产业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篇幅高于第三产业。当然,环境信息披露的篇幅受报告总篇幅和披露方式的影响较大,比如中国远洋的可持续发展报告非常详细,环境信息的披露内容也很全面,由于披露方式很精炼,与那些大量使用照片的公司相比,篇幅比例较低,但是环境信息披露的质量较高。
表2 第三产业环境信息披露排名前20位的上市公司
表3 40家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篇幅统计表
(三)环境信息披露内容 根据上市公司普遍披露的项目来看,这40家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的内容各有侧重,不尽相同。在环境管理状况披露中,法律法规执行情况和环境管理体制的披露比例分别占85%和65%。产业披露差距较大的项目是管理结构、认证、环保教育与培训、环境监测及评价和环境应急预案。在降低环境负荷的措施及绩效披露中,资源消耗及削减措施、能源消耗及节能、污染排放及治理、回收再利用是95%以上的公司普遍披露的项目。由于产业的不同,资源、能源和污染物来源等存在明显的差异。平均近七成的公司信息披露会涉及部分环境会计信息,但是信息并不完整且较为零散。一、二、三产业均较少披露环境应急预案、环保文化、危险物品管理、绿色采购和物流以及环境风险控制,而物质流分析和碳足迹管理的披露更是少之又少。看来,这些内容在公司环境信息披露中容易被忽略,也是需要加强的内容。
(四)环境信息披露方式 环境信息披露的方式多种多样,主要有文字叙述式,图表表格式和案例照片式。40家上市公司所披露的环境信息都存在较大篇幅的文字叙述。52.5%的公司根据环境信息的内容和性质使用多种披露方式,充分发挥各个方式的优点,例如中国石化、青岛海尔。32%的公司善于采用完整案例的方式并附上相关照片作为记叙内容的支撑,例如中国中冶、金隅股份。15%的公司采用制作表格和图形的方式使得环境信息更加集中和易于理解,比如环旭电子、中信银行。相比较而言,第一、二产业更倾向于利用图表方式披露环境信息,而第三产业比较注重文字叙述的方式。
(五)报告编制依据 40家上市公司的报告没有统一的编制依据,各个公司根据上市需要、行业监管要求以及自身的特点选择编制依据。其中主要遵循全球报告倡议组织的《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南》,国际标准《ISO26000社会责任指南》,国资委的《关于中央企业社会责任的指导意见》、《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和《国资委十二五和谐发展战略实施纲要》,上交所的《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指引》和《公司履行社会责任的报告》以及深交所的《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指引》等。除此之外还有联合国全球契约、财政部、银监会、社科院、行业协会以及企业自己的管理办法等。80%的公司披露了报告的编制依据,每家公司均涉及多个编制依据。由表4可以看出,上市公司编制报告普遍遵循国际准则要求和我国监管机构的要求,更多向国际标准靠拢,并结合自身的特点和目的选择编制依据,因此公司之间的编制依据存在较大的不同,这也正是环境信息披露差距的根源所在。
表4 40家公司环境信息披露依据统计表
三、40家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的经验与亮点
(一)定期发布独立环境报告,系统反映环境责任履行情况 独立的环境报告有利于信息使用者集中、全面、系统地了解公司的环境活动和环境绩效等信息。独立的环境报告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公司在编制独立环境报告时,不仅需要构建环境管理体系,而且需要有效地识别、提炼、分离、计量和记录环境信息。中国石化和青岛海尔在编制和发布独立环境报告方面做出了表率。中国石化每年不仅在可持续发展报告中披露主要环境信息,还定期发布独立的环境报告书,详细披露公司环境活动的全过程。青岛海尔连续8年主动以环境报告书的形式向公众披露公司的环境信息,发布的信息内容符合国际环境绩效的有关指标,被树立为上市公司披露的典范。尤其是其2012年的环境报告书以充实的数据图表和稳重大气的设计风格,全面地展示了青岛海尔生态文明的企业风貌,着力体现了其履行社会责任所开展的亮点工作。
(二)加大量化信息的比重,提高环境信息的可比性将环境绩效、经济绩效和社会绩效信息从各个环保措施中汇总起来集中反映,普遍提高量化信息的比重,为公司环境责任履行情况作出有力的支撑和证明,从而提高环境信息的可比性和客观性。其中值得学习的是复星医药节能降耗措施及成效一览表,该表披露各个生产成员企业的各项节能措施和节约能耗量以及节省的金额和该金额占工业产值的百分比。这种披露方法有效地将每个成员的环保措施,环境绩效和经济绩效信息统一在一张表格中,各项信息一一对应,公司每年连续使用这种披露方式,可以增强环境信息披露的可比性和可理解性。环旭电子使用表格的形式披露了较多的定量信息,其中包括绿色管理体系导入时程,环保支出和环保效益的具体项目和各项金额,温室气体的排放源和排放量,能源类别和使用率,各个厂区的节电措施、节电度数以及废弃物类别和增减率等。定量信息的披露代替文字描述,使得环境信息更具有说服力。
(三)注重环境风险的监控和披露,实现环境风险管理常态化和公开化 环境事故和环境污染可能影响企业盈利目标和战略目标的实现,甚至对公司造成灭顶之灾。公司要认识到环境风险无处不在,运用多种技术有效管理环境风险。40家上市公司中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石化的环境风险应急体系和兴业银行的环境风险监测和控制。中国石化首先从全局出发制定总体的应急预案,再分别针对工业生产、自然灾害、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方面的风险制定应急预案,最后由直属企业,监管单位和基层单位制定各个风险的应急处理预案。兴业银行对环境风险管理和控制的披露比较全面,其中涉及对环境风险的识别、分类、评估、控制、监测、信息管理与披露、绩效评价等全部环节。
(四)引入物质流分析和碳足迹管理,注重对环境信息进行深层次解析 部分公司除了反映直接环境信息外,还注重对环境信息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评价。物质流分析是在了解物质消耗现状的基础上,对各个环节进行环境影响分析,并采取措施最大限度的减少环境污染、降低环境负荷。例如青岛海尔通过做物质流分析图的方式,披露公司生产环节和服务区活动环节中主要能源和资源的输入数据以及向外界环境排放的输出数据。在把握物质消耗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推进节能减排、清洁生产、绿色办公等措施,降低各环节的环境负荷。碳足迹管理是从材料、制造、使用、运输和回收等环节计算整个产品生命周期的碳排放量,定期管控并提供碳资讯,定期开展碳足迹盘查,从而采取措施减少碳排放。例如中国远洋利用生命周期法对船舶的制造、运输和处置三个阶段进行碳足迹管理,计算整个生命周期内不同环节和不同时期的碳排放量,从而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降低船舶碳排放对环境的危害。
(五)形式多样化,富有可读性和吸引力 40家上市公司普遍采用图文并茂、典型示例和数据并举的方式披露环保实践、环境绩效等信息,披露的环境信息具有一定的时效性。其中中国建筑、中国石化、青岛海尔等公司的报告不仅排版设计新颖、色彩搭配鲜而且语言平实、逻辑严谨、结构清晰,结合多样化的表达方式,使得环境信息具有较强的可读性和吸引力。公司披露环境信息的目的除了满足多方对公司环境信息的需求之外,他们更愿意借助这个公开信息披露平台宣传公司的环保事迹,树立绿色环保的形象,甚至将环保变成核心竞争能力,提升公司价值。
(六)重视第三方鉴证,提高环境信息的可靠性 不管是聘请鉴证公司、会计师事务所、监管机构对环境信息进行第三方鉴证,还是通过公司内部审计核查来保证信息的真实可靠。40%的公司已经做到提供各种鉴证报告,以提高环境信息的可靠性。上海质量体系审核中心对氯气化工的社会责任报告出具了企业责任报告书面评价意见;安永华明会计师事务所为中国平安出具了企业社会责任独立鉴证报告,对鉴证的范围、双方的责任、鉴证工作的基础、实施的鉴证程序、鉴证工作的局限性、保证水平,鉴证结论、独立性说明等进行明确的规定。
四、40家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环境信息过于简单和空泛,缺乏必要的数据支持环境信息的描述过于简单和空泛,更多的是愿景和展望式的描述,缺少有针对性的详细措施和数据支持。比如中金岭南环境绩效信息披露中提到“2012年,公司通过加大污染防治与减排的投入,环保基础设施得到了进一步的改进与完善,污染防治水平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其中资金投入金额和使用方向,污染防治措施和效果没有详细的案例和数据支持。以这样的方式进行披露,环境信息使用者完全无从了解和证实公司是否达标,对其各项决策难以起到有效作用。
(二)定量信息披露不足且形式零散,缺少综合环境信息的汇总和评价 环境信息中综合能耗,污染排放量,环境会计信息等基本定量信息的披露仍然不够充分或披露较为零散不成体系。这些关键信息经常散落于文字叙述之中,而且通常是总结性的信息,缺少对定量信息的分解和剖析。比如中国中冶、金隅股份、保利地产是以案例的形式披露了部分环保项目的环境绩效,而且定量信息散落在各个案例之中,缺少站在公司整体的角度披露综合环境信息。再比如海印股份仅仅披露了废水达标和循环使用率,除此之外再没有任何的定量信息披露。
(三)宣传色彩过于浓重,必要环境信息披露不足 部分公司倾向于将大量环保获奖和评优项目的各类证书的照片粘贴上去,而不注重计量和披露这些活动和项目的环境绩效和经济绩效。有些公司大篇幅的笼统披露实践事例和进行产品宣传,对最应该披露的各种污染排放和综合能耗却只字不提。比如长江电力在内部环境管理提出要加强各单位能源计量管理,进行能源消耗统计、能源利用状况和节能效益分析,该计量管理方法让人耳目一新,但是搜索全报告并没有详细的内容介绍和操作过程。
(四)披露具有较大随意性,缺乏可比性 由于缺乏统一的编制依据,公司选择参照标准时就带有一定的随意性,在选择披露内容、指标体系、披露方式等也较为随意。以40家公司中的银行为例,见表5。以下6家虽均为银行业,环境信息披露的依据却不尽相同。即使6家银行全部选择《可持续发展报告编制指南》作为依据,但是在GRI索引的指标选择上,只有EN6(提供具有能源效益或基于可再生能源的产品及服务的计划及其成效)、EN7(减少间接能源消耗的计划及其成效)和EN18(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计划及其成效)这三个指标是6家银行共同披露的内容,除此之外,每家银行选择的指标多少不等,即使选择同一个指标,披露的内容详略不一,方式各异,缺乏横向之间的比较。
表5 6家银行环境信息披露依据和内容统计表
(五)缺乏统一的第三方验证,信息真实性难以有效保证 这40家上市公司中只有16家公司的报告经过独立第三方验证并出具审验报告。60%的公司报告真实性无法核实。由表6可以看出,经过审验的报告较少,独立第三方也各不相同,从而导致审验的标准、范围、程序甚至出具审验报告的内容和格式也存在明显的差距。由于第三方验证不统一,环境信息使用者难免会对鉴证主体的独立性和客观公正性产生怀疑,最终会降低报告的可信度和实用性。
表6 40家公司环境信息披露审验报告统计表
五、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改进方向
(一)制定统一编制指南,编制独立环境报告书 鉴于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社会关注度逐渐加大,我国环保部、证监会等部门应加强协作,尽快根据现有国际上普遍认可的《可持续发展报告编制指南》和《ISO26000社会责任指南》,并结合我国证监会、国资委、财政部、银监会等多方主体对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的要求,制定统一具有国际化和中国特色的环境报告指标体系和编制指南。统一规定环境报告的框架和内容,将环境信息披露内容分类为基本内容和可选内容,规范公司披露行为的同时又给予一定的灵活性,从而提高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的积极性。将散落在年报、可持续发展报告、社会责任报告中的所有环境相关信息分离出来,使用独立环境报告书的形式随年报一起定期发布公司的环境信息。
(二)统一规定鉴证机构和规范第三方鉴证,确保报告可靠性 政府可以规定仍然由会计师事务所以《国际鉴证业务第3000号:历史财务信息审计或审阅以外的鉴证业务》为基础,对公司独立环境报告进行第三方鉴证并出具独立有限鉴证报告,统一规定报告的内容、版式、各方责任等。如果出于对会计事务所资质的考虑,也可以由国家专门环保机构或组织在从事环境风险评估工作的同时对环境报告做第三方鉴证,对环境报告的真实性、可靠性、相关性和及时性等问题进行把关,对于不实报告、过分夸张的报告和不符合编制规定的报告,责令公司修改或重新编制,否则给予一定的处罚。
(三)注重对环境信息分析和评价,提高环境信息披露层次 上市公司对环境信息的披露不再仅仅局限于识别和确认层面,同时注重对环境信息进行多方位的对比和衡量,运用多种分析方法进行评价和总结,便于环境信息使用者进一步分析和决策。因此,有必要对数据信息进行三年以上的比较,从而清晰显示环境绩效。同时将环境管理信息、环境风险的监测和控制、物质流分析、碳足迹管理等较高层次的环境信息引入公司基本环境信息披露体系之中,对环境信息做深入的分析和评价。
(四)加大定量信息比重,提高信息披露客观性 上市公司在披露环境管理信息可以较多使用文字描述外,尽量将其他环境信息转化为量化信息进行反映。使用图表的形式集中披露公司综合环境绩效信息,也可以利用完整案例对公司的典型环保实践进行详细的介绍。注重披露环境会计、综合能耗,污染排放等基本定量信息,并设计易于理解且操作性强的图表来列示这些内容。通过采用数据并举的方式,不仅可以作为有效的论据支撑,而且便于纵横向之间的比较。
(五)构建公司环保文化,全面提高环保战略意识 公司环保文化的培育催生员工参与环保的自觉性和能动性,推动文化力向生产力的转变。将环境保护理念提升到公司战略层面,注重从理念到行动的全过程环保文化培育,不断健全环境管理体制机制,强化环境保护宣传培训,明确全员环保职责,加强绩效考核,提高员工的环保业务素质。将绿色生产、绿色物流、绿色行为习惯等多个方面的绿色低碳行为贯穿在生产、生活和消费的每一个环节,全面提高公司环保战略意识。在信息披露方面,可以将公司散落在各个地方的环保理念、环保方针、环保战略、环境价值观、环保责任、环保培训和教育等内容统一纳入到环保文化的披露中。鼓励公司披露关于提高环保意识的措施及效果,促进公司真正自觉地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从而全面提高公司的环保战略意识。
[1]陈华、王海燕、荆新:《中国企业碳信息披露:内容界定、计量方法和现状研究》,《会计研究》2013年第12期。
[2]颉茂华、刘艳霞、王晶:《企业环境管理信息披露现状、评价与建议》,《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3年第2期。
[3]唐久芳、李鹏飞、林晓华:《社会责任报告与环境绩效信息披露的实证研究》,《宏观经济研究》2012年第1期。
[4]毕茜、彭珏、左永彦:《环境信息披露制度、公司治理和环境信息披露》,《会计研究》2012年第7期。
[5]李朝芳:《地区经济差异、企业组织变迁与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审计与经济研究》2012年第1期。
[6]王军、翟帆、谭丕功:《山东省企业环境报告书指南对中国企业环境信息公开的促进作用》,《环境保护》2009年第4期。
[7]何丽梅:《基于独立环境报告的中日石油企业环境绩效信息披露比较研究》,《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9年第6期。
[8]宣杰、胡春晓:《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状况研究》,《统计与决策》2010年第6期。
[9]孙贵丽、葛察忠、海热提:《从年报分析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现状》,《环境保护》2010年第11期。
[10]常宁、刘建勇:《关于我国企业独立环境报告的构想》,《统计与决策》2008年第15期。
[11]张星星、葛察忠、海热提:《我国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现状初步研究》,《环境保护》2008年第6期。
[12]赵丽萍、张欣、丁鹏艳:《我国重污染行业环境信息披露的现状与思考》,《环境保护》2008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