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诱发儿童交往行为的城市儿童游戏空间设计研究1

2015-01-22杨茂川江南大学设计学院

创意与设计 2015年1期
关键词:空间儿童游戏

文/ 杨茂川 唐 敏(江南大学 设计学院)

1 绪 论

1.1 当前儿童群体存在的问题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科技的进步,现代儿童的娱乐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儿童的游戏场所大都只剩家中狭小的空间,同时不愿参加户外活动,与人、自然、社会的交往极少。当今社会独生子女占据了相当的比例,在儿童愈发显得孤单、寂寞的同时还要过早地承受社会带来的压力。缺乏爱心、缺少责任感、抗挫折能力差、自私、受不了委屈,这些都是当今儿童普遍存在的问题(图1)。

图1 儿童群体存在的问题

儿童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是提高国家人口素质的基础,是发展的先决条件,儿童的健康成长与发展影响着一个国家的命运与前途。儿童的健康成长与发展不仅是儿童本人与单个家庭的问题,更应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1.2 儿童交往行为的重要性

图2 儿童交往行为的重要性

交往对儿童的健康成长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它是儿童个性、情感发展的重要条件,也是儿童成长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儿童通过交往行为来实现对同伴的理解、对成人的理解、对社会和自然的理解。儿童与他人之间的交往与活动是儿童社会化发展的核心,是儿童健康成长的必要途径之一,儿童通过与人、社会、自然的交往,逐渐发现自我、认识自我、构建自我,从而慢慢走向成熟,融入到社会生活之中(图2)。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

1.3.1 国外相关研究

(1)城市儿童游戏空间

十九世纪初期,体育活动得到全面发展,开始陆陆续续出现一些体育组织和专门的活动场地,推动了儿童活动空间的发展。1845年由美国设计师琼夏·曼齐克(Josia Majok)所设计的一家自由贸易公司中,第一次出现了专属于儿童的游戏空间。

1933年《雅典宪章》提出要在居住区内设置专门的儿童游戏空间。1958年在瑞典召开的一次全国性会议中首次对居住区内游戏空间按年龄段进行了分类。欧洲在1950—1960年间对住宅区儿童游戏空间的设计方法进行了探索。1962年英国的“儿童救济基金会”通过“游戏班”运动成立了“游戏班联合会”。二战后各国都开始关注居住区的儿童游戏空间的设计,开始探索关于解决儿童游戏空间造成的噪音的问题。

二十世纪初,出于对儿童的身体及心理健康的双重考虑,儿童游戏空间的建设成为了将儿童带离街道的措施。修建独立的儿童游戏空间,并按年龄进行划分的设计理念引发了一场“儿童游戏场地运动”并逐渐蔓延至全球。1961年,美国作家简·雅各布斯(Jane Jacobs)的《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1973年,奥斯卡·纽曼(Oscar Newman)的《可防御的空间:通过城市设计预防犯罪》都提出了相反的观点。

日本建筑师仙田满通过研究总结出促使儿童游戏行为发生的空间结构特征并运用到他的作品里,这一空间结构被称为“环游结构”。 仙田满在“环游结构”中指出,适宜儿童玩耍的游戏玩具和游戏空间的动线大多数都是循环的。

(2)儿童环境心理与行为

十八世纪中期,德国通过观察儿童的日常行为开始了对儿童的研究。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期,霍尔(G.S.Hall) 通过问卷的形式对儿童的行为、性格、兴趣等进行了广泛调查。在当代,瑞士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J.Piaget)的认知理论和游戏理论都对儿童发展的研究起着重要的作用。

扬·盖尔在《交往与空间》一书中较早提出了针对空间环境中儿童交往行为的研究。凯文·林奇的《城市意象》指出儿童或成人首先通过经验来认知城市环境,当看到或找到有意思的事情时,就会选择观看或者参与,然后发生交往行为。《人性场所》中根据儿童的心理和行为,对儿童产生交往行为的步骤进行了概括和分析。

1.3.2 国内相关研究

(1)城市儿童游戏空间

国内关于儿童游戏空间的研究范围主要是居住区和幼儿园,1986年出版的《居住区儿童游戏场的规划与设计》以及1992年出版的《儿童游戏场设计与实例》对居住区中的儿童游戏场所的设计提出了具有建设性的建议,1994年出版的《居住区环境设计》一书提出了不同类型的居住区游戏空间,并对居住区游戏空间的设计原则及游乐设施的设计等展开了讨论。2003年《居住区绿地设计规范》中明确规定小区游园内要设置供儿童玩耍的儿童游戏设施。2010年相关部门修订《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提到“居住区内的公共绿地,应根据居住区不同的规划布局形式,设置相应的中心绿地,以及老年人、儿童活动场地和其它的块状、带状公共绿地等”。

(2)儿童环境心理与行为

1920年起,陈鹤琴以自己的儿子陈一鸣为研究对象进行了808 天的系统性研究,对儿子的成长发展进行了记录,在1925年出版了《儿童心理之研究》一书。1962年《儿童心理学》出版,对儿童的生理机制和心理过程进行了探讨。《城市社会心理学》对儿童成长与环境的关系进行了论述,主要偏重于邻里环境对儿童成长过程的影响。在《幼儿园—儿童的花园》中,林玉莲教授提到了儿童交往空间的必要性,并且从儿童的视角出发来探索空间环境与交往需求之间的内在联系。

我国最早关于环境心理的书是来自1986年李曼曼译,相马一郎、佐古顺彦著作的《环境心理学》。1996年成立了隶属于中国建设文化艺术协会的环境行为学会。2000年由林玉莲、胡正凡教授编著的《环境心理学》成为高校内相关专业的教材。与国外相关理论研究相比,我国在这方面研究时间较晚,内容较为单一。

2 概念界定与相关理论综述

图3 城市儿童游戏空间

表1 儿童各个年龄段体能、心理、行为特征

2.1 概念界定

2.1.1 儿童心理学

儿童心理学是针对儿童心理发展进行的理论研究,在儿童心理学的理论指导下可以总结出有利于儿童心理发展的各种外界因素。通过对儿童交往行为的观察结合儿童心理的理论进行分析,找出诱发儿童交往行为的原因,为城市儿童游戏空间中的儿童交往行为提供研究基础。

2.1.2 儿童交往行为

儿童交往行是儿童表达情感和想法的一种媒介,借助儿童在不同时期的交往行为可以看到儿童心理及行为能力的综合发展。儿童交往行为不同于儿童认知,是一种外露的行动表现,儿童的交往行为根据其交往步骤和交往类型的不同可以进行详细的划分和研究。

2.1.3 城市儿童游戏空间

本文所研究的城市儿童游戏空间,主要范围是城市公共空间中的居住区、城市公园和街巷中的儿童游戏空间。这三类游戏空间在儿童的日常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儿童户外活动的聚集地。城市儿童游戏空间是一种能有效的促进儿童心智发展的户外公共环境,是儿童专属的游戏空间,对于儿童来说是营造童年美好回忆的物质环境基础(图3)。

2.2 儿童心理与行为分析

2.2.1 儿童交往行为相关理论

城市公共空间中对于诱发儿童交往行为的城市儿童游戏空间的研究几乎没有,缺乏理论指导。哈贝马斯在针对交往行为的研究中指出,交往行为是行动概念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是行动者之间通过媒介进行互动的产物,它涉及到主观世界、客观世界和社会世界三个方面,所以交往行为在行动的本能上更具有合理性。

2.2.2 儿童交往行为分类

(1)儿童不同年龄段交往行为分类

儿童在其成长过程中每个时期的体能特征、心理特征和行为特征都具有变化性。(如表1)。

(2)儿童交往步骤分类

人的行为从发生到进行需要一个完整的过程,也就是步骤,从开始发生到引起下一个状态,从一个状态转变到另一个状态,这是一个行为进行的过程。儿童的交往行为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观看→参与→退避→隐蔽。

(3)儿童交往方式分类

图4 儿童交往行为分类

儿童根据交往对象和交往行为的不同,在交往方式上也有差异,通常可以分为三类,个体交往、小组交往和群体交往。这三类从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儿童的交往行为。

3 儿童交往行为的现状与问题

3.1 心理空间被封闭

3.1.1 社会性封闭

对于生活在城市中的儿童来说,各类电子产品为他们展示了更为广阔的世界,带给了他们全新的互动体验,却同时限制了他们的交往,这些看似具有多样性的电子产品根本无法满足儿童的正常交往需求,这样的影响导致他们正渐渐陷入一种自我封闭的行为状态中。

3.1.2 认知性封闭

父母和教师的片面认知,导致教育观念的偏差,让儿童心理上对玩耍这一行为产生恐惧。然而当儿童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用在与他人的交往、玩耍中时,也为他们带来了最大的喜悦与挫折,这些心理上的体验是需要儿童自己去经历的。

3.2 物理空间被封闭

良好的物理空间条件为儿童提供适宜的环境,能鼓励儿童多进行户外活动,从而可以不同程度丰富儿童的交往行为。物理空间环境的进一步优化虽然不能对儿童的交往行为起决定性的作用,却起着很好的促进与诱发的作用,十分有利于儿童交往行为。然而现代城市的发展导致城市公共空间的隔离、与自然环境的隔离,儿童交往的物理空间逐渐被封闭。市场经济催生的商场儿童乐园存在着诸多隐患,其收费标准、安全和卫生标准大都参差不齐,游乐设施损坏也难以得到及时维修。

3.3 儿童交往行为方式的转变

现今的城市儿童游戏空间受到现代化城市发展的影响,急剧减少。居住区多为单元结构,空间结构单一、孤立。街巷空间也都为满足现代交通的需求被宽大的机动车道所取代,道路上来来往往的车辆威胁着街边玩耍的儿童们的安全。有限的物质空间环境限制了儿童与他人的交往行为,儿童更多的是呆在封闭的室内空间中。儿童的游戏行为发生转变,交往方式也发生了转变,逐渐由群体转向个体、活动转向静止、主动转为被动。

3.4 儿童交往行为类型划分

儿童的交往行为可以分为:亲子交往、同伴交往、师生交往和动植物交往四类,这四个交往系统各有特点,无法相互取代,是儿童交往行为中不可或缺的四个部分,它们之间具有联系性,对儿童的成长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它们根据各自的特点所起的作用又不尽相同(图4)。

4 诱发儿童交往行为的城市儿童游戏空间分析

4.1 城市儿童游戏空间类型分析

根据目前城市儿童游戏空间的现状与分布,可以概括归纳为居住区儿童游戏空间、城市公园儿童游戏空间、街巷儿童游戏空间三种类型。

4.1.1 居住区儿童游戏空间分析

在日常生活中居住区儿童游戏空间是儿童最常玩耍的地方,居住区儿童游戏空间相对于其他游戏空间更具有固定性,固定的使用人群及较为固定的行为方式等是居住区游戏空间的最大特点。居住区儿童游戏空间与居住区里的居民们的生活方式有着必然联系。

(1)按空间构成分类

入口是进出儿童游戏空间的主要通道区域,是整个儿童游戏空间的开端,形成儿童进入游戏空间的第一印象,起到引导性的作用。中心在儿童游戏空间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决定着整个游戏空间的主题和特色,具有象征性,是游戏空间中的主要部分。边界主要是用来限定儿童游戏空间的,是让儿童游戏空间与外界空间隔离开并形成保护的重要因素。边界可以用来分隔空间、阻挡视线、同时也能起到联系儿童游戏空间和外界空间,并且形成良好的过渡作用。

(2)按空间结构分类

整个居住区就如同一个完整的建筑,需要满足多种使用功能,根据使用功能和形式上的变化按空间结构进行分类,可以分为单一空间和复合空间两种。

4.1.2 城市公园儿童游戏空间分析

城市公园作为城市中的主要公共开放空间,是城市居民的主要户外活动场所,对于儿童来说更是他们必不可少的专属游戏空间。城市公园相对于其他户外活动空间来说更具综合性,类型也更加丰富多样。

(1)按空间形态分类

几何形态的游戏空间主要是以单个的几何形状为个体元素进行空间分割、组合,每一个单元的空间形态都是以这个几何形状为基础构成的,这类围合感较强的形状所形成的空间容易给儿童带来安全感,方便儿童进行各类游戏活动(图5)。

图5 林地探索游乐场各区域出入口及种植设计分析图

图6 Billie Holiday 游乐场

图7 水沙游戏区

图8 丛林探索游戏空间

图9 儿童在玩滑板

图10 儿童在斜坡上玩耍

自然形态游戏空间相对自由并能激发儿童的创造性。飞舞的雪花、连绵的山丘、变化多端的云朵、蜿蜒曲折的溪流都可以成为游戏空间的设计元素,用来为儿童营造一个丰富多彩的游戏空间(图6)。

(2)按游戏类型分类

根据游戏类型可以进行空间划分,为各个年龄段的儿童和不同性别的儿童提供不同的选择,更好地帮助他们在游戏空间中进行游戏和交往。主要可以将其分为四类:创造类游戏空间(图7)、探险类游戏空间(图8)、运动类游戏空间(图9)、互动类游戏空间(图10)。

(3)按场地功能分类

图11 儿童利用树干玩耍

图12 儿童利用树干攀爬

城市公园儿童游戏空间与其他类型的儿童游戏空间相比面积较大,服务人群较多,需要满足多种功能的需求。在这里根据功能可以将儿童游戏空间分为游戏器械区、自主活动区、观看休息区、隐匿游戏区、科学教育区。

4.1.3 街巷儿童游戏空间类型分析

街巷类儿童游戏空间是对城市儿童游戏空间的有力补充,其空间形态较为单一,多为线性空间。街巷儿童游戏空间对于社会生活和儿童游戏都有着特殊的意义,街巷空间中隐藏着许多的传统游戏方式,记录着周边居民的生活形态。

(1)按空间特征分类,可以分为:线性空间、节点空间。

(2)按功能性质分类,可以分为:生活类街巷空间、商业类街巷空间。

4.2 空间类型与儿童交往行为时间分析

(1)居住区儿童游戏空间交往分析

针对居住区儿童游戏空间里的儿童交往行为的研究,笔者对无锡市万科魅力之城的儿童游戏空间进行了调研。与其他类型的儿童游戏空间相比,儿童在居住区的儿童游戏空间的游戏时间相对固定、平均,会有固定的交往对象,交往行为也较为固定。

(2)城市公园儿童游戏空间交往分析

根据调研发现,在交往时间上,由于城市公园距离居住区具有一定的距离,所以在周一至周五工作日期间较少有儿童前去玩耍,儿童去城市公园儿童游戏区玩耍的时间主要集中在周末和节假日。

(3)街巷儿童游戏空间交往分析

在交往时间上跟居住区儿童游戏空间的交往时间较为相似,周一至周五在下午3:30—5:30 之间玩耍的儿童较多,通常儿童一放学就会从家中出来到街道上玩耍,有的儿童放学后会先和同伴在家附近的街巷玩耍一段时间再回家,所以在放学的这段时间里玩耍的人数最多。在下午6:00 左右儿童几乎都回家吃晚饭了,晚饭过后在6:30—8:00之间儿童会再次来到街上玩耍。

5 诱发儿童交往行为的城市儿童游戏空间设计

5.1 设计要素

5.1.1 空间要素

(1)功能分区

儿童游戏空间相对来说具有多种功能要素,根据儿童不同年龄段生理和心理上发展程度的不同进行功能空间的划分,根据儿童游戏类型的不同也要进行功能空间的划分,避免不必要的冲突,也是对儿童安全的良好保障。按照功能可以分为:活动区、休息区、自然区,其中自然区包括:生态区、种植区、养殖区。

(2)空间界面

边界是两个不同空间的划分界限,不同功能的空间通常都是通过边界的设置来进行区分的。主要分为开放式、封闭式和半封闭式三类。因地制宜的利用自然地形,增加空间内的竖向设计,可以为儿童创造出更加丰富的游戏区。将坡地、土堆、小山丘等融入到儿童的游戏活动中,鼓励儿童进行攀爬。

(3)地面铺设

不同的地面材料对儿童的活动有着不同的影响,根据空间功能的不同,在地面材料的组织上也应有所变化。常见的软质地面有木屑、沙地、草坪以及人造塑胶材料等,在儿童游戏空间中特别是在游戏器械、设施底面要铺设软质地面,为儿童玩耍提供安全保障。硬质铺地所用材料较为灵活、种类繁多,可以通过人工处理形成丰富的图案和纹理,具有较强的视觉审美效果。

5.1.2 环境要素

(1)植物

植物在儿童游戏空间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游戏道具(图11、12)、丰富的植物质感、空间的界定和分隔、让儿童游空间更贴近自然。

图13 沙土与滑道窝巢

图14 不同功能的独立“植物球”

图15 废旧救护车的再利用

(2) 水体

水体在儿童游戏空间中的运用十分灵活多变。水本身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可以让它静止形成宁静的水面,也可以使其流动形成溪流,还能发出多种声响。水能很好的与周边环境相融合,映射周边景物,搭配植物和地形塑造出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常见的水体主要分为两类:人工水体、自然水体,其中人工水体包括:喷泉、水池、游泳池。

(3) 沙土

儿童玩沙和玩水一样,是儿童游戏空间中不可缺少的游戏项目,大部分儿童都十分喜欢玩沙。沙和植物一样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对于儿童来说沙更好控制和方便玩耍。玩沙可以激发儿童的很多创意,而且沙的质地柔软细腻,不会对儿童造成太大的身体上的伤害。在设计中应注意以下几点:沙坑形状、沙坑尺寸、沙坑的位置、沙坑周围的辅助设施、沙坑的排水等。

5.1.3 设施小品

游乐设施是儿童游戏空间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要素,儿童对于游戏空间的意向就是从游乐设施开始的。种类丰富的游乐设施可以让儿童们获得丰富的感官体验,促进他们生理和心理的成长与发展。现有的游乐设施主要有以下四种类型 :智力型、组合型、体力型、冒险型。公共设施与小品设计包括:公共座椅、雕塑小品、垃圾箱、标识牌、照明设施等。

5.2 设计原则

根据以上分析,可以归纳出针对诱发儿童交往行为的城市儿童游戏空间的六点设计原则。

(1)满足交往需求原则:主要包括区域性、融合性、趣味性三个方面。区域性是指明确的功能区域划分可以很好的引导儿童进行玩耍,为儿童多种交往方式和交往类型提供不同层次的空间物质环境(图13);融合性是指区域的划分不仅要考虑功能的独立性也要考虑不同区域之间的融合性,功能区之间的有效融合可以促进交往行为的产生;趣味性是指增加儿童游戏空间的趣味性可以积聚人气,提高交往质量。

(2)寓教于乐原则:将学习、发展与玩耍有效地结合在一起,让儿童在玩耍的同时收获知识。

(3)适应性原则:发掘城市中有效的游戏空间并尽可能的利用这些空间让儿童可以随时随地的玩耍(图14)。

(4)互动性原则:主要强调儿童与科技的互动、与大自然的互动。

(5) 安全性原则: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以儿童为本的设计思想和注重细节的设计 。针对儿童游戏空间的设计更需要进行全方位的,更加细致的考虑,注重细节上的设计。

(6)可持续性原则:包括对废旧物资的再利用和再创造(图15),结合资源的回收利用进行游乐设施的设计,对城市中那些已经荒废的空间进行再利用。在儿童游戏空间中融入具有可供儿童操作和制作的元素,让儿童参与到对游戏空间的再创造之中。

5.3 设计方法

(1)空间功能的合理划分与渗透

在空间功能的划分上应该根据各组成内容的功能性质进行合理的分区,主次分明,满足动静功能区的需求。同时,各功能区之间的适度渗透有利于促进交往行为的进行,并且能为一些单一功能区进行补充,更好的服务于不同人群,产生空间层次的多种变化,扩大功能区的使用价值。

(2)空间界面的丰富变化与多样

空间界面主要是针对空间的边界、地形以及地面进行的设计方法研究。边界的围合可以通过运用栏杆、墙体等这类围合感、限定性较强的边界处理手法,隔绝外界环境对儿童游戏空间的干扰和不良交通因素的影响,保障儿童游戏的安全。对于儿童游戏空间中地形的设计,可以结合地形的高低起伏设置一些台阶、坡道和滑梯(图16),也可以将水元素与高起的地形相结合,形成自然流动的水渠或者制造叠水。

(3)自然元素的灵活运用与共生

利用植物的可塑性、多变性和季相性可以为儿童提供丰富多彩、主题各异的游戏空间,让儿童体验大自然的魅力。水在儿童游戏空间中可以跟儿童形成很好的互动关系,儿童可以利用水来玩耍,通过对水的控制更加了解水,体验水带来的感官上的享受,感受水带来的自然体验。沙土的设计可以通过搭配植物塑造良好的景观效果,也可以结合一些游乐设施、汀步、平台,或者沙地高低起伏的变化来增加空间的灵活性。

(4)设施小品的增添趣味与创新

城市儿童游戏空间中设施小品的设计可以结合一些儿童感兴趣的东西进行创新,如模仿动物、卡通人物的形态、动作和声音,通过对这些儿童熟悉的并感兴趣的元素合理组织与运用,能有效地增强儿童玩耍的趣味性。

结语

儿童本身是一个较为特殊的群体,关爱儿童的健康成长与发展是全社会的责任与义务。儿童身理和心理的健康成长与发展涉及到很多方面,对交往行为的需求只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儿童成长的关注不应仅仅停留在身体健康方面,应更加关注由于社会发展所带来的一系列儿童心理问题。本文对诱发儿童交往行为的城市儿童游戏空间的研究只是一个基础性研究,希望通过进一步将儿童心理、行为理论运用到城市公共空间的综合设计应用研究,让更多人关注以人为本的城市公共空间及其设计理念,感受到富有时代气息的人文关怀。

猜你喜欢

空间儿童游戏
空间是什么?
创享空间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爆笑游戏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第八章直接逃出游戏
QQ空间那点事
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