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例急性肺栓塞患者静脉溶栓治疗的护理
2015-01-22叶燕
叶 燕
肺栓塞是来自全身静脉系统或右心的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堵塞肺动脉及其分支,引起肺循环和呼吸功能障碍的临床和病理生理综合征。最常见的是肺血栓栓塞症,其次是脂肪栓塞、羊水栓塞等类型[1]。其病情重,死亡率高,严密的观察和护理以及有效的治疗是提高患者生存率的关键。
1 临床资料
我科2013年1月-2015年3月共收治急性肺栓塞患者67例,男36例,女31例,年龄34~76岁。其中极高危及高危患者15例,中高危患者20例,低危患者32例;应用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酶衍生物静脉溶栓患者30例。67例急性肺栓塞患者均治愈出院。
2 护理
2.1 心理护理
由于肺栓塞患者发病急,病情重,常伴有剧烈疼痛、呼吸困难,有濒死感,加上缺乏对疾病的认识,患者易出现惊慌、焦虑、恐惧等不良心理。患者家属亦担心患者病情变化而紧张。有文献报道[2],情绪过于激动也可诱发栓子脱落。因此,心理护理对于疾病和治疗效果起着重要的作用。指导患者保持情绪稳定,耐心为其讲解疾病相关知识及如何配合医护人员治疗,及时解答患者问题,使患者及家属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缓解患者的焦虑及恐惧情绪。溶栓时向患者解释溶栓治疗的目的、过程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告知患者溶栓能迅速溶解血栓和恢复肺组织灌注,改善右心衰竭。多关心、体贴患者,向患者介绍治疗效果显著的病例,减轻患者的思想负担,增强其治疗信心。本组67例患者,经过心理疏导,均能很好地配合治疗。
2.2 生活护理
①病室定时开窗通风,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注意保暖,保持床铺干净、整洁。②嘱患者穿衣柔软舒适,注意皮肤护理。对被动体位患者协助其每2~3h翻身1次。严禁挤压、按摩患肢和对患肢进行冷敷、热敷,防止血栓脱落导致再次肺栓塞。③患者在床上大小便,指导患者床上排便的方法。告知患者勿用力排便,鼓励患者多饮水,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防止屏气用力的动作和下蹲过久。排便行为可诱发肺栓塞,甚至造成患者晕厥猝死[3]。④嘱患者勿用力咳嗽,避免用力过猛而致再次血栓脱落。⑤患者取高枕卧位或半坐卧位,减少回心血量。由于病变累及胸膜,可导致胸痛难忍,根据疼痛程度给予止痛药物,以保持患者镇静,减少耗氧量,减轻呼吸困难。⑥溶栓期间,嘱患者禁用牙刷,用0.9%氯化钠溶液或温水漱口,以保持口腔清洁。⑦下肢静脉血栓的患者,溶栓期间双下肢略抬高,保持患肢高于心脏水平20~30cm、膝关节屈曲15°,以利于静脉回流,减轻患肢肿胀。
2.3 病情观察
①将患者安置在抢救室,24h行心电监护,严密观察患者的神志、瞳孔、生命体征、血气分析等变化。如患者出现呼吸急促、烦躁不安、咳嗽、咯血、胸痛、胸闷及血氧饱和度持续下降等异常情况,应及时报告医生,予氧气吸入,遵医嘱予止痛、升压、解痉平喘等药物。准确记录出入量,详细做好护理记录。②密切监测血压变化,放置深静脉导管监测中心静脉压,了解心功能和血容量情况,必要时可放置漂浮导管监测肺动脉压和肺动脉楔压,观察溶栓治疗的效果。③严密监测血氧饱和度,保持呼吸道通畅。患者病情平稳后,指导患者进行有效呼吸、咳嗽,鼓励患者间歇进行深呼吸运动。对低氧血症患者给予鼻导管或面罩吸氧,合并呼吸衰竭时经鼻面罩行无创性机械通气或经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④严格控制血压、血脂、血糖于正常范围内,控制体质量,忌烟、酒,预防和减少血栓形成。⑤了解患者的凝血状态,密切观察患者皮肤、黏膜、穿刺部位有无出血,注意有无头痛、呕吐、咯血、呕血等。严密观察患者患肢皮肤颜色、皮温及有无肿胀、疼痛、压痛等,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2.4 饮食护理
进食清淡、易消化、低脂、低盐、低胆固醇、高纤维素、高蛋白、富含维生素的食物,避免辛辣、煎炸、过烫食物,多吃蔬菜及新鲜水果。另外,保证每日的饮水量,多饮水可以降低血液粘度、增加血液流速[4],预防大便干结。不可食用对华法林有影响的食物,如卷心菜、萝卜、菠菜、咖啡等。
2.5 药物护理
2.5.1 治疗前的护理
抗凝治疗适用于较少面积、血液动力学稳定的急性或慢性肺栓塞患者[5]。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酶衍生物可直接激活纤溶酶原转化为纤溶酶,导致纤维蛋白降解,血块溶解。同时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酶衍生物可导致血红细胞比积、血红蛋白值、凝血因子的下降,注射时应注意。①抗凝、溶栓治疗前评估患者有无活动性内出血、自发性颅内出血、出血性疾病等禁忌证,检查血常规、凝血功能、肝功能、肾功能等,以确定有无溶栓适应证及禁忌证。②保护好穿刺血管,保证溶栓治疗和抢救药物的输入。留置外周静脉套管针,保持输液通畅,防止静脉炎的发生。提高静脉穿刺一次成功率,避免反复穿刺。③进行各项护理操作时,动作轻柔,防止损伤患者的皮肤黏膜。
2.5.2 治疗中的护理
因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酶衍生物的半衰期短,对凝血系统影响轻微,大多数出血患者不需特殊治疗,停止溶栓治疗,出血即可自行停止。对出血面积较大的血肿,经过人工压迫止血可被控制。护理要点:①抗凝及溶栓治疗的主要并发症为出血,可达18%~27%,用药期间应密切观察出血症状和体征[6]。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口服华法林及静脉泵入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酶衍生物后,严密观察各种药物的副反应,注意观察穿刺点、皮肤黏膜、牙龈、鼻腔、胃肠道有无出血,注射部位有无血肿,患者有无意识模糊、偏瘫、失语等,密切监测凝血功能,发现活化部分凝血激酶时间(APTT)超过正常值2.5倍以上、纤维蛋白原<1.0g/L,立即停止抗凝、溶栓,并报告医生进行处理[7]。应用低分子肝素钠治疗时,注射前观察注射部位有无淤斑及淤斑面积大小,注射时避开淤斑及硬结,经常调整注射部位。②严格遵医嘱应用抗凝、溶栓药物。溶栓药物使用输液泵泵入时,准确记录单位时间内进入患者体内的溶栓药物剂量。③观察患者呼吸困难及胸痛有无改善,防止患者发生心律失常。准确记录出入量。详细做好护理记录。④治疗期间避免皮内、皮下、肌内注射及动、静脉穿刺和其他不必要侵入性操作,如必须,需拔针后延长按压时间,以防出血。静脉溶栓过程中,对全身陈旧性动、静脉穿刺点予纱块对折压迫止血并外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24h,有效预防出血及皮下血肿或淤斑的形成。
2.5.3 治疗后的护理
①密切观察患者有无用药后寒战、发热、皮疹等过敏反应。观察患者皮肤黏膜、牙龈、注射部位有无出血点及有无咯血、呕血、便血及血尿,观察患者神志、瞳孔的变化及有无头痛、呕吐。溶栓治疗后,动态观察患者的凝血功能。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时,根据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调整华法林的剂量。另外,观察患者胸痛、咳嗽、咯血、呼吸困难症状是否改善,警惕新的血栓发生。老年人抗凝剂的剂量随年龄增加和给药时间延长而减少。定时监测患者的凝血功能及大便隐血试验。观察患者双下肢是否对称、肿胀和疼痛是否减轻或消失,防止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②溶栓治疗期间,患者绝对卧床2~3周,尽可能减少活动;床上活动时避免突然坐起、转身,预防晕厥和栓子脱落出现再栓塞。③保持穿刺部位清洁、干燥,观察患者穿刺侧肢端皮温、颜色及血管搏动情况,观察穿刺处有无肿胀、疼痛、淤斑、渗血及有无肢体微血栓形成栓塞现象。④溶栓期间,备好各种抢救物品,防止患者溶栓治疗血管再通后部分未完全溶解的栓子随血流进入冠状动脉发生再灌注心律失常。
2.6 出院指导
肺栓塞的预防主要针对3个因素:静脉血液淤滞、静脉系统内皮损伤和血液高凝状态[8]。抗凝治疗疗程大约需6个月,出院后告知患者需继续服用华法林。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抗凝药物的目的、方法、作用及不良反应,指导患者正确用药,在服用华法林期间,保证INR值2.0~3.0。教会患者观察皮肤黏膜出血征象;嘱急性静脉炎患者疼痛时绝对卧床休息;穿衣柔软、舒适;卧床时,抬高患肢,避免热敷、按揉患处,防止栓子脱落;避免久坐、久站,每4h活动肢体1次;保护肢体,防止过冷、过热刺激。下肢静脉曲张者穿弹力袜;长期卧床者,按摩下肢促进血液循环;禁烟、酒、刺激性食物;肥胖者减肥,适量活动;避免出血诱因,如不挖鼻,不用锋利剃须刀和坚硬牙刷等。告知患者,如出现突发性的呼吸困难、咯血、胸痛、晕厥、下肢肿痛等情况应立刻就医[9]。
3 小结
急性肺栓塞是临床急危重症之一,随着急性肺栓塞诊断和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对急性肺栓塞的护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0]。护理人员在救治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做好心理护理、饮食护理、药物护理等,早期实施有效干预措施,及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高危人群发病者的生存率。
[1] 郑欣馨,荆志成.急性肺栓塞的诊断与治疗现状.新医学,2007,38(2):112-114.
[2] 何茉莉.肺栓塞患者的观察和护理.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15(7):967.
[3] 郭瑞,张琴,李梅.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观察与护理.现代医药卫生,2008,24(16):2497-2498.
[4] 宋学香,朱玉芹,宋爱华.肺栓塞患者的抢救与护理体会.宁夏医学杂志,1998,13(3):69-70.
[5] 胡华成.肺血管堵塞:警惕肺栓塞和肺梗死的发生.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0,20(3):133-135.
[6] 张绍敏,陈萍.呼吸疾病专科护理.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166-167.
[7] 吴逸炯,沈明.14例介入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术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中华护理杂志,2006,41(11):984-985.
[8] 王吉耀.内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61-68.
[9] 徐买生,韩俊峰,徐鹏,等.基层医院对肺栓塞的认识.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03,17(5):415.
[10] 刘敏晓,毛春节,张巧琴,等.急性肺栓塞患者的护理.解放军护理杂志,2009,26(7B):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