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等剂量卡培他滨单药治疗老年转移性乳腺癌的临床观察

2015-01-22聂芳芳

肿瘤基础与临床 2015年3期
关键词:卡培毒副转移性

庞 慧,杨 晓,聂芳芳

(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肿瘤内科,河南 焦作454001)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且目前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转移性乳腺癌的主要治疗办法以全身化疗为主,而老年转移性乳腺癌患者因合并多种慢性病,不能够应用强度较大的两药或三药联合化疗方案。卡培他滨进入人体后,通过三联酶促反应,在羧酸酯酶、胞嘧啶脱氨酶、胸苷磷酸化酶的先后作用下最终转化为5-氟尿嘧啶,其治疗晚期乳腺癌有较好的疗效,常规推荐剂量为每天2 500 mg·m-2,但是老年患者应用此剂量治疗时,虽可带来不错的临床疗效,但是不能耐受相应的毒副反应,需降低剂量为1 600 ~2 000 mg·m-2。本研究发现在降低剂量后,疗效未下降,但毒副反应明显减轻,患者更容易接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1年8月至2014年10月就诊于我科的老年转移性乳腺癌患者39 例,年龄65 ~86 岁,中位年龄73 岁,所有患者经组织病理学确诊,由影像学检查确定为晚期,PS 评分<2 分,预计生存时间>3 个月,无严重肝、肾疾病及心脑血管疾病。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每天口服卡培他滨2 000 mg·m-2,分2 次口服,连用14 d,休息7 d,每21 d 重复,直到疾病进展,最多6 周期。

1.3 疗效评价标准 每2 周期评价疗效1 次,参照RECIST 疗效判定标准对可测量病灶进行疗效评价。完全缓解(CR):所有病灶完全消失至少维持4 周;部分缓解(PR):所有病灶最长垂直交叉直径之和至少减少30%,至少维持4 周;疾病稳定(SD):所有病灶最长垂直交叉直径之和有减少但达不到部分缓解的标准或是有增加但达不到进展的标准;疾病进展(PD):所有病灶最长垂直交叉直径之和至少增加20%,或是出现新的病灶。以CR +PR 计算总有效率,以CR +PR +SD 计算疾病控制率。肿瘤进展时间是指患者自接受治疗之日起至肿瘤进展或患者临床死亡的时间。

1.4 随访 截止到2014年10月,所有患者均治疗结束,7 例患者死亡,1 例失访,余31 例患者随访期内仍存活。

1.5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0.0 进行统计分析,生存分析用Kaplan-Meier 法,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疗效 全组39 例老年转移性乳腺癌患者中,CR 0 例,PR 9 例,SD 25 例,PD 5 例,总有效率23.1%,肿瘤控制率87.2%,中位肿瘤进展时间7.6 个月。

2.2 毒副反应 毒副反应有:I、Ⅱ度手足综合征14例(35.9%),I、Ⅱ度骨髓抑制9 例(23.1%),I度腹泻2 例(5.1%),I度消化道反应1 例(2.6%)。

3 讨论

对于老年转移性乳腺癌患者,最主要的治疗原则是以内科为主的多学科治疗。卡培他滨口服后在肝脏转化成5-脱氧-5 氟胞嘧啶,再经嘧啶核苷酸脱氨酶作用转变成为5-脱氧-5 氟尿嘧啶,最后在胸嘧啶磷酸化酶作用下水解为5-氟尿嘧啶。由于胸嘧啶磷酸化酶在乳腺癌细胞中的含量较高,所以该药物对乳腺癌有较好疗效[1]。从临床资料可知,单药卡培他滨(2 500 mg·m-2)治疗乳腺癌的有效率为15% ~37%,中位肿瘤进展时间为6 个月[2],但是大概有1/3至1/2 的患者不能耐受手足综合征,尤其是老年患者,发生手足综合征的比例更高[3]。故卡培他滨的有效、低毒的安全剂量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有研究表明,不同剂量的卡培他滨治疗转移性乳腺癌的毒副反应及疗效,中等剂量与正常剂量相比,疗效相当,而毒副反应明显下降[4-5]。本研究中对于老年患者,得出了相似的结论。正常剂量卡培他滨(2 500 mg·m-2)治疗时,手足综合征的发生率为55% ~71%[6],在本研究中,手足综合征的发生率明显降低。这是因为手足综合征是剂量限制性毒副反应,降低剂量其发生率明显降低。在本研究中,老年患者应用卡培他滨治疗时,降低剂量从而发现其毒副反应大大降低,增加了老年患者的耐受性和依从性。

综上所述,中等剂量卡培他滨治疗老年转移性乳腺癌患者,可以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而毒副反应明显降低,安全性好,值得在老年患者中推广应用。

[1]Blum JL,Barrios CH,Feldman N,et al.Pooled analysis of individual patient data from capecitabine monotherapy clinical trials in locally advanced ormetastatic breast cancer[J]. Breast Cancer Res Treat,2012,136(3):777-788.

[2]Zielinski C,Gralow J,Martin M. Optimising the dose of capecitabine in metastatic breast cancer:confused,clarified or confirmed?[J].Ann Oncol,2010,21(11):2145-2152.

[3]Molina-Garrido MJ,Mora-Rufete A,Guillen-Ponce C. Oral chemotherapy in elderly women with metastatic breast cancer[J]. Anticancer Agents Med Chem,2014,14(5):665-672.

[4]严颖,任军,林晓琳,等. 中等剂量卡培他滨单药治疗转移性乳腺癌的疗效及安全性[J]. 肿瘤防治研究,2012,39(9):1132-1135.

[5]Bajetta E,Procopio G,Celio L,et al.Safety and efficacy of two different doses of capecitabine in the treatment of advanced breast cancer in older women[J]. J Clin Oncol,2005,23(10):2155-2161.

[6]Zhou Y,Peng L2,Li Y1,et al.Prophylactic pyridoxine was not able to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capecitabine-induced hand-foot syndrome:A meta-analysis[J].Biomed Rep,2013,1(6):873-878.

猜你喜欢

卡培毒副转移性
SPECT/CT显像用于诊断转移性骨肿瘤的临床价值
大剂量MTX治疗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毒副反应分析
ADC直方图分析在颈部淋巴结转移性鳞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卡培他滨对复发转移三阴性乳腺癌的疗效分析
晚期乳癌五大迷思与预防
改良式静脉水化甲氨蝶呤在异位妊娠保守治疗后的应用效果
胸苷酸合成酶变化与结直肠癌5-氟尿嘧啶化疗敏感性及毒副反应的关系
中国居民转移性收入不平等成因的实证分析
卡培他滨单药与联合参芪扶正注射液治疗中晚期胃癌临床疗效的比较研究
卡培他滨联合调强放疗治疗乳腺癌肝转移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