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院校防卫控制教学效果影响因素研究
2015-01-22孙广丰
孙广丰
(吉林警察学院,吉林长春 130012)
0 引言
公安院校防卫控制教学是人民警察在完成各项执勤任务和处置突发事件中,遇到不能或不允许使用武器的前提下徒手与犯罪嫌疑人对抗的一门专业技术,是公安院校警体教学训练的一项重要的内容。通过教学,使学员了解擒敌技术的基本知识,练好基本功;熟练掌握基本动作,提高在各种复杂情况下与犯罪嫌疑人格斗的技能;做到反应快、打得准、擒得住。所以,该课程在公安院校课程中为必修课,同时,由于该课程在学生从事执法实践过程中的特殊价值应该备受重视。可是,在当前公安院校防卫控制教学效果却不尽人意,教师的教学热情较低,教学组织呆板,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学习兴趣不强,上课应付了事,没有掌握课程的精髓。因此,本文以其为研究对象,对影响其教学效果的因素进行系统的分析。
1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公安院校防卫控制课程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
1.2 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通过知网收集防卫控制、教学效果、体育教学、教育学、教学管理等相关领域的资料;专家访谈法,通过走访专家学者明确本研究的体系和脉络;田野调查法,通过实地教学勘察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逻辑分析法,通分析总结本研究结论。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公安院校防卫控制教学效果的理论述求
教学效果,教学的效率和结果。教学效率,是指教师与学生能否在单位时间内更多的传授知识,更好的习得技能,即教师“教”的能力与学生“学”的能力。
教学结果,不应仅仅指学生的考试成绩,学生对于教师教学的评价和学校对于老师的业绩考核,更为重要的就是教学对于学生产生的后续影响。如学生通过教师的教学,提高了认知能力,课后能够自觉的进行练习,形成较高的技能水平,这样的教学是有结果的。如学生利用防卫控制技术,在应突的过程中能够制服暴徒、保护人民和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这样的教学是有结果的。因此,围绕这样的认识,公安院校防卫控制教学效果如果从教师维度仅认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调动了课堂学习的氛围,督促学生练习是不够的。从学生的维度仅认为出勤率高、没有迟到与早退现象、完成每次课的教学任务的就是比较好的效果的也是偏颇的。所以,笔者认为公安院校防卫控制教学效果不应该仅仅局限在教师是否对自己的教学过程满意,学生是否在课堂学习过程中有兴趣等领域上,更应该强调教学的实效性,即教师的“教”是否能够使学生真正的掌握学习的内容,在将来的实践中获得良好的结果;学生的“学”不但在课堂上积极主动,而是养成在课余时间不断的训练,不断的练习,形成技能的自动化,在应突过程中,能够运用自如,获得良好的效益。
2.2 公安院校防卫控制教学效果影响因素分析
2.2.1 人因因素
(1)教师的职业观
教师的职业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更是对于学生智慧的生发,心灵的启迪,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传统的教育理论认为,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主要是在中学,而如果将教育视为一个系统,就会发现,人的三观呈现的是动态的表现,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干扰,从而产生各种各样的变化。因此,需要不同阶段的教师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观点,养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在公安院校防卫控制教学中,教师传授的不仅仅是知识和技能,更是在关键时刻关系到个人、大众安危和国家财产安全。如果教师没有树立一个良好的职业观,教师就只会将防卫控制视为一门学科,从而导致课堂教学应付了事,期末考试学期完事的情况出现。这样的教学也许都无法实现技术、技能的教学目标,更无法涉及对于学生三观的培养,心智模式的建立。因此,从事公安院校防卫控制教学的教师应该反思自己的职业观,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只有树立一个正确的职业观,才能形成职业认同,才能克服职业怠倦,才能生发合理的职业行为,才能真正的改善教学效果。
(2)学生的职业观
对于公安院校的学生而言,所谓的需求更多的指向职业的选择。如果教学内容与将来从事的职业工作内容吻合度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比较浓郁,学习热情就比较高涨。反之,学生就会认为课堂教学是在浪费他们的时间,他们就会出工不出力。而他们这种厌学的表现会影响教师教学的情绪,因为教师无法看到自己劳动的成果,所以加速教师职业怠倦的产生。因此,要想改变公安院校防卫控制教学效果,就要帮助学生树立一个正确的职业观。从思想上让学生认知到防卫控制教学对于个人、他人和国家的价值,对已个人职业发展的意义,学生只有从根本上改变对已课程的认知,才能改变个人的行为,进而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的过程中,而且能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自觉的练习,不断的提高个人技能水平,成为保障职业发展的重要支持。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公安院校防卫控制教学效果的改善和提升。
2.2.2 课程因素
(1)教材建设
教材建设滞后是影响公安院校防卫控制教学效果的因素之一。当前防卫控制技能的教材主要沿用:缉捕技能、擒拿格斗技术教程、擒敌技能教程等,以及公安部统编的几种防卫与控制教材。从总体上看它们都相对统一,也突出地方特点,尽管也有新编出炉,但内容互相借鉴较大,基本雷同,对当前公安基层警务实战而言,缺乏创新和突破,仍然滞后于形势的发展,不能很好地适应基层的需要。教材中偏重于单项基础动作和静态的攻防组合技术的介绍,缺乏格斗与擒拿的有机结合,以及动态综合协同控制内容的合理注释。比如,运用格斗技术将对方制服后如何迅速连接运用擒拿动作将其控制;在无效空间距离进入有效空间距离时如何正确合理使用技术动作;在僵持阶段如何化被动为主动迅速控制和制胜对方;在遭遇被围困时如何找准有利突破口有效突围;在特殊地形(如巷道、阶梯、车船内等)如何运用攻防技巧;在多警协同缉捕中,在对方奔跑逃脱中如何有效配合控制等相关内容,比较少,有待进一步优化和完善。
(2)教学手段
防卫控制技能不同于一般体育和专项竞技运动,在教学模式、方法、训练手段和内容的设定上也应区别对待。目前,在防卫控制技能的教学中,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非常陈旧,仍然以“讲解—示范—练习”为主。其训练手段更多的采用重复练习法,反复强调技术熟练程度,规定动作的标准程度。其实,这些也都无可厚非。可是,防卫控制技术是近距离的制服犯罪分子的重要手段。面对想要脱逃的,穷凶极恶的歹徒,他们可没有规定动作,他们可没有安全的底线,为了逃命他们可以拼命。这时候如果在执法的时候稍有不慎结果就不堪设想。因此,在防卫控制技能的教学中应该丰富教学手段,利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技术表象;采用微格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发现错误,改进提高技术的质量;通过模拟教学法,在安全的情况下模拟应突的情景,增加学生经验,提高学生预判能力,促进学生一招制敌能力的提高。只有在多种教学手段的综合应用下,才能改善防卫控制的教学效果。
(3)教学人数
防卫控制教学既然是近身搏斗的课程,应该控制教学人数,提高教师单独辅导的频率,进而改善教学效果。但是,实际情况确实事与愿违。在教学中,一个学员班动辄40~50人,一个教师授课。在这样的班级教学中,教师只能针对共性的内容进行简单的强调,很难进行个性化的指导,这样的课堂教学效果可想而知,这种教学没有实效性。因此,如果要改善防卫控制教学效果,必须限制教学人数。将集中授课改为小班授课,这样一来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特点来准备课程内容,指导方法,这样的备课更加具有针对性,教学具有实效性。
(4)教学时数
现阶段公安院校在教学控制上一个比较显著的特点就是压缩教学课时,增加课程门数,从专业教育向博学教育进行转变。为了开拓大学生视野,夯实学生底蕴,这种行为也是比较可取的。但是,学校要根据专业的特点选择性的进行学时的压缩,对于如防卫控制这样关系到个人、群众生命和国家财产安全的课程不能缩短教学课时,而应该增加课时。特别是在学生实习前的一个学期,在学生即将毕业的学期都应该开设课程,通过课程的教学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通过实习反馈,进一步改正存在的问题,并帮助学生形成自觉练习,自觉训练的习惯,进而帮助学生在应突中能够获得良好的结果。
3 结语
公安院校防卫控制教学效果要突出教学的实效性,即学员在从业执法过程中能够运用学习的技能保护个人、群众生命和国家财产安全。而在教学过程中的教师与学生的人因因素和课程因素是影响教学效果的主要因数。因此,为了改善教学效果,一定要帮助教师建立正确的职业认同,形成正确的职业观,克服职业怠倦;帮助学生明确职业发展需求,建立有效学习取向。一定要加快教材建设进度使教学内容有的放矢;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减少授课学生人数,增加教学时数,突出教学的针对性和持久性。
[1] 林益波.论公安院校防卫控制技能教学[J].山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21(3):90-93.
[2] 曹超,吴娜.警察专业学生警体素质体系的构建研究[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2011(1):89-92.
[3] 肖庆华.论有效教学的三重境界[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34(5):6-9.
[4] 岳欣云.有效教学的价值取向及其启示[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14(2):152-156.
[5] 卡尔·罗杰斯.自由学习[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6] 钟启泉.对话教育:国际视野与本土行动[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社,2006.
[7] 王秀香.影响体育专业田径普修课教学效果的因素[J].体育学刊,2003,10(2):8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