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主体责任缺失及治理
2015-01-22张爱梅周丽娟
章 诚,张爱梅,周丽娟
(南京工业大学 学术期刊编辑部,江苏 南京 211800)
学术论文主体责任缺失及治理
章诚,张爱梅,周丽娟
(南京工业大学 学术期刊编辑部,江苏 南京211800)
摘要:学术论文主体责任的缺失是导致当前学术论文出现“学术不端”问题的根本原因,这主要体现在学术论文主体责任的忽视、学术论文主体责任的转嫁方面。究其原因,在于学术论文责任主体不明、学术论文主体责任意识不强、学术论文主体责任缺失惩罚机制不严。因此,首先要明确界定学术论文的主体及责任,其次要提升学术论文主体的责任意识,再次要加大学术论文主体责任缺失的处罚力度,以此避免学术论文“学术不端”问题的产生。 [12] 陈斐,姚树峰,徐敏.学术论文写作常见问题剖析[J].编辑之友,2015(9):77-80.
关键词:学术论文;学术论文责任;学术不端;责任缺失 [13] 章诚,张爱梅,周丽娟.画龙点睛:学术论文的科学选取[J].编辑之友,2015(9):73-76.
近年来,在科研评价体制和职称评聘体制影响下,学术论文发表数量激增,根据自然出版集团2015年3月26日发表的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科研论文总量依然居于亚太区首位[1]。如此之多的科研论文数量也带来了学术论文剽窃、学术论文编辑错误、学术论文发表产业化等“学术不端”诸多问题。关于学术论文的学术不端问题,学界进行了大量研究,如马智等剖析了学术论文不端行为的表现、成因、危害和对策[2];尤伟杰等分析了学术不端论文的一般规律及应对策略[3];张宏等分析了学术不端的界定、成因以及期刊编辑的应对策略[4];庞海波讨论了学术期刊编辑对学术不端认识的误区及防范策略[5];余毅等分析了高校学报编辑部在处理稿件过程中发生的学术不端行为特征,分析了高校学术不端增长的根本原因,针对学术论文作者提出了若干预防措施[6];朱银周认为深度学术不端行为已成为近来一种发展趋势,应该成为预防的重点[7];徐海丽区分了学术不端行为的传统行为和新型学术不端现象,并从编辑角度提出了预防措施[8]。这些研究大多指出了学术论文学术不端的表现以及学术期刊编辑应该怎样应对学术论文出现的学术不端现象,然而上述研究对学术论文学术不端现象产生原因的分析不够详细或者没有触及根本原因。基于此,在梳理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笔者认为,学术论文责任的缺失是学术论文产生“学术不端”问题的根本原因,因为学术论文的相关主体没有尽到相应的责任,使得学术论文出现了上述“学术不端”问题,因而有必要对学术论文责任中缺失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其表现,探寻其原因,思考其治理路径,并以此来避免学术论文“学术不端”问题的产生。
一、 学术论文主体责任缺失的表现
一篇学术论文从产生到面世的过程,一般来说,其主体主要有学术论文作者、学术期刊编辑、审稿专家、学术期刊出版者等。学术论文主体责任的缺失表现在学术论文主体的责任忽视、责任转嫁。
1. 责任忽视
学术论文主体的责任忽视表现在学术论文作者的责任忽视、学术期刊编辑的责任忽视以及学术期刊出版者的责任忽视等。
对于学术论文作者来说,其在撰写学术论文过程中,往往存在两种责任忽视情形:一是主观故意忽视责任。这表现在学术论文作者在撰写论文过程中有意抄袭他人学术观点、盗用他人实验数据及调查资料;对自己提出的学术观点未进行严密的逻辑论证;在学术论文完成时将有实质性贡献的人排出署名之外、将没有实质性贡献人添加在内、随意增加署名等[9]。二是客观无意忽视责任。这表现在对应该保密的实验数据及调查资料未考虑到保密问题就公开发表;在学术论文撰写过程中没有注意论文的摘要、关键词以及学术引文规范;在转引过他人观点时,忘记标注原文出处或者未经核实就将他人本来错误的引用和引文直接复制过来。
对于学术期刊编辑来说,其在收到论文后也有可能产生主观故意责任忽视和客观无意责任忽视。主观故意责任忽视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学术论文的学术不端检测,虽然中国知网开发了学术不端检测系统,但是不是每个编辑都会认真地将拟刊发的论文经过学术不端检测系统进行检测,这种主观故意忽视往往会导致“改头换面”、“借用数据”等论文的发表。二是对学术论文责任要素的忽视,学术期刊编辑在处理来稿时不可避免的会加入个人喜好,对于一些行文风格、研究风格符合学术期刊编辑喜好的学术论文,学术期刊编辑往往就会觉得该论文很好,从而自动过滤了其他责任要素,而一些本身质量很好但可能不符合学术期刊编辑喜好的学术论文往往就会被学术期刊编辑所“忽视”。客观无意忽视表现在对学术论文要素的忽视。学术论文在通过了审稿专家的同行评议后,学术期刊编辑对学术论文的作者署名、文章摘要、关键词及学术引文等要素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导致了一些不应该出现的现象出现,如2015年6月在网络上造成较大影响的高三女生作为第一作者发表学术论文事件就是学术期刊编辑对学术论文署名的忽视[10];再如王学青通过调查发现,学术期刊引文平均差错率达到了25.6%,最高的达到了39.3%[11]。
对于学术期刊出版者来说,其在学术期刊出版发行时往往存在客观无意责任忽视问题:一是一些学术论文的时效性较强,学术期刊在刊发论文时会考虑栏目设置等因素而没有考虑到学术论文的时效性,从而削弱了学术论文的影响力;二是期刊的按时出版以及传播是其应该承担的责任,但是一些学术期刊出现了拖延出版日期情况,妨碍了学术论文的传播速度和学术影响力。
2. 责任转嫁
学术论文主体的责任转嫁是指学术论文的主体将原本属于自己的责任转嫁到其他主体身上从而导致了“学术不端”问题的产生。学术论文主体责任转嫁主要包括学术论文作者将责任转嫁给学术期刊编辑、学术期刊编辑将责任转嫁给审稿专家等。
学术论文作者将责任转嫁给学术期刊编辑主要是将原本属于自己的学术论文的政治责任、学术责任、法律责任以及学术规范责任转嫁给了学术期刊编辑,这当中尤其以学术规范责任最多,很多学术论文作者并未按照学术论文发表规范的要求投稿,学术论文的摘要出现人称错误,结果笼统、不具体,内容简单、空洞,背景常识偏多、不能展示论文的创新点等问题[12];学术论文的关键词选择没有认真思考,出现了“问题”、“研究”等伪关键词、不能涵盖论文核心思想、选取有误、组词随意化等问题[13]。
虽然当前学术期刊的队伍建设取得了较大成效,成为学者型、研究型编辑也在不断被学术期刊界所要求,但是,一些学术期刊编辑在处理来稿时还是完全依赖审稿专家的同行评议,也即是将来稿学术性、学术质量的选择判断责任完全转嫁给审稿专家。由于审稿专家研究视角、研究兴趣、研究风格等差异,有时候也会形成有偏差的评价。
二、 学术论文主体责任缺失的原因
1. 学术论文责任主体不明
学术论文责任缺失的首要原因在于责任主体不明,即一篇学术论文包含哪些责任主体?每个责任主体应该承担哪些责任?这些如果不明确,就会出现学术论文责任主体缺失的问题。而当前并没有政策对上述问题进行明确解答,更多的是依靠“约定俗成”的规范,相关主体如果认真按照这些规范来承担责任,学术论文就会较少产生“学术不端”现象,而如果学术论文的责任主体没有按照这些规范来承担责任,往往就会故意或无意产生责任忽视、责任转嫁等问题。
2. 学术论文主体责任意识不强
科研工作者在科研、职称等强大压力下,不得不去撰写更多的学术论文以应对。赶进度、赶时间往往导致学术论文作者的责任意识不强,对自己所应该承担的责任忽视和转嫁;一些博士生和硕士生所接受的学术训练不足,也会导致其责任不强。
学术论文源头的“庞大”给编辑带来了巨大压力,多数期刊由于出版周期短,投稿量大,为了保证刊期,编辑往往不太重视学术不端的预防和检测,认为学术论文的内容检测应该是同行专家的事[8]。在编辑、校对过程中,学术期刊编辑往往只追求所编辑的学术论文有无错别字、格式是否符合要求等显在内容,而对学术论文改头换面、掐头去尾、颠倒叙述等内容隐性重复[14]以及学术引文中文章标题、作者、刊期标注等隐性错误的责任意识不强。
3. 学术论文主体责任缺失处罚机制不严
因为学术论文责任主体不清,在出现学术论文“学术不端”后,往往难以建立有针对性的处罚机制。对于学术论文作者来说,其剽窃他人的学术观点、实验数据及调查资料后形成的学术论文在发表后,往往是被“盗用”的作者以及专业的学术论文打假网站(如新语丝)发现后举报,这种举报主要是针对较为知名的学者,一般的学者群体以及广大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群体很难被如此郑重关注。在被举报后,作者所在单位有的会展开调查,有的就不了了之;即使被调查后,处理结果往往也较轻。一方面,在法律上,《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虽然界定了“学术不端”的内涵,但是在其第四十七条中,针对学术不端行为只是要求侵权方停止侵害、消除影响、赔礼道歉、赔偿民事责任等,处罚意愿表达的不明确,更谈不上手段。另一方面,学术期刊编辑部对来稿的学术规范责任的缺失也难以形成处罚机制,负责任的编辑会仔细地代替作者做好规范,此时事实上已经出现责任转嫁问题;遇到大而化之的编辑,又会出现责任忽视问题了。
对于学术期刊编辑来说,其在来稿的初审、复审以及编辑、校对阶段出现的诸如初审不严格,没有进行学术不端检测;选择审稿专家时斟酌不够,未能选择学科吻合、研究风格相近的;在编辑过程中没有仔细推敲文章的摘要、关键词,没有仔细核对参考文献的正确性等责任问题,但因为责任界限、责任大小相对含糊,所以也没有严格的处罚机制。往往只有在学术期刊年检时会进行期刊编校质量检测,但这种检测大多也仅局限于论文正文部分,对摘要、关键词、参考文献等同为论文重要组成部分的错误也无法发现,且学术期刊行政主管部门对检测不合格的期刊一般只是告知方式警示,缺少更严格的处罚机制,至于对初审和审稿过程的责任缺失就更难进行处罚。
对于学术期刊出版者来说,其拖延刊期的责任也没有处罚机制,刊期拖延已经成为一些学术期刊的常态,对此,相关主管部门也没有就此作出处罚规定,从而使学术论文的传播受到影响。
三、 学术论文主体责任缺失的治理路径思考
1. 明确学术论文主体
治理学术论文主体首先要明确学术论文的责任主体。一篇学术论文的“面世”需要经历学术论文作者的撰写、学术期刊的编辑到最后学术出版者的出版与传播三个阶段,在每一阶段,学术论文的责任主体不同,所承担责任也不同。在学术论文形成阶段,学术论文的主体是学术论文作者,学术论文责任主要包括政治责任、学术责任、法律责任、社会责任及学术规范责任。在学术论文编辑阶段,学术论文的主体是学术论文的作者、学术期刊编辑以及审稿专家。学术论文的责任包括诚信责任、选择判断责任、编辑责任等。学术论文出版与传播阶段,学术论文的主体主要有学术期刊编辑、出版者,学术论文责任包括及时安排学术论文发表,按时出版学术期刊等[15]。只有明确了学术论文的主体,才能明确这些主体在学术论文的不同阶段应该承担的责任,做到责任明确。学术论文主体及责任的明确一方面可以避免学术论文“学术不端”的问题出现,另一方面为针对学术论文“学术不端”问题而做出的针对性处罚机制提供了可能。
2. 提升学术论文主体的责任意识
学术论文作者在撰写学术论文时注重学术道德,提升责任意识,切实承担自己所撰写学术论文所关涉的政治责任、学术责任、法律责任以及学术规范责任,保证自己所撰写的学术论文不出现政治问题,不剽窃他人观点、实验数据及调查资料,对引用部分要认真标明原文出处,对于二次引用的文献要加以核实,对文章中英文摘要、关键词要认真撰写、仔细推敲,从而使得在学术论文成稿投往学术期刊时符合该学术期刊的学术风格、学术规范。
学术期刊的编辑和出版者也应该提升自身的责任意识,对符合期刊的要求的稿件认真做好判断、选择、送审以及后续的编辑、校对、出版、发行工作,严格执行学术不端系统的检测,选择合适的审稿专家,严格遵从编辑规范,踏实做好“守门员”的角色,力争所编辑的学术论文“零差错”。学术期刊出版者要保证自己的期刊不出现拖延刊期现象,并及时通过各种平台将纸质期刊、数字化期刊呈送给作者、读者以及数据收录系统和数据评价机构。
3. 加大学术论文主体责任缺失处罚力度
对于存在“学术不端”的学术论文,要对其主体加大处罚力度。首先,对于学术论文作者政治责任、学术责任、法律责任、学术规范责任缺失的,要予以曝光,目前,全国高校文科学报学会已经尝试此方面的工作,遇到学术论文作者责任缺失的学术期刊在QQ群上予以曝光,提醒其他学术期刊关注,其他学术期刊再遇到此作者时就会谨慎对待。其次,学术期刊应该建立数据库,对这些作者的已经发表的论文学术做撤销处理,撤销论文对于遏制学术不端行为也即学术责任缺失行为有一定的作用[16],对其后续的学术论文不再发表,以此提高他们的学术论文主体责任缺失成本。再次,学术期刊应该将涉嫌抄袭、造假等学术论文责任严重缺失的作者告知其所在单位,提请所在单位给予相应处罚。
对于学术期刊编辑和学术期刊出版者责任缺失的,学术期刊编辑部首先要给予学术期刊编辑处罚,这种处罚可以落实在经济方面,也可以落实在职称评聘等有关个人发展方面;学术期刊的主管部门要对学术期刊拖延刊期现象进行查处,在评奖、评刊方面予以“减分”,对学术期刊出版质量存在重大问题的应予暂停出版或者吊销其刊号。
四、 结语
学术论文主体责任缺失是学术论文“学术不端”问题产生的源头,只有从源头开始治理,才能有效防止学术论文“学术不端”问题的产生,因此,学术论文的相关主体都应该正视学术论文的责任缺失问题,切实承担好自身应当承担的责任,从而真正将学术论文的政治效应、学术效应、经济效应、社会效应体现出来。
参考文献:
[1] 陈晓清.2015自然指数发布:中国科研论文总量居亚太第一[EB/OL].[2015-07-19]. http://tech.southcn.com/t/2015-03/25/content_120925021.htm.
[2] 马智,孙治安,赵建逸.学术论文中的不端行为剖析[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8,19(4):637-640.
[3] 尤伟杰,李小萍.学术不端论文的一般规律及应对策略[J].编辑学报,2009,21(2):151-152.
[4] 张宏,程建霞,王小唯,等.学术不端现象分析及期刊编辑的应对策略[J].编辑学报,2010,22(1):52-54.
[5] 庞海波.科技学术期刊编辑对学术不端行为的认识误区与防范策略[J].编辑学报,2011,23(2):103-104.
[6] 余毅,胡澜,张凌之.高校学术期刊学术不端防范体系研究[J].科技与出版,2013(3):110-112.
[7] 朱银周.刻意规避学术不端软件检测论文的再审查[J].编辑学报,2015,27(3):249-251.
[8] 徐海丽.学术不端行为及其预防措施[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5,26(6):545-551.
[9] 晏倪,冷怀明.科研论文署名不端的法律意义及风险防范[J].编辑学报,2014,26(4):325-327.
[10] 许路阳.高三女生发表论文获自招第二作者是其博导母亲[N].新京报,2015-06-04.
[11] 王学青.学术之忧,评价之忧:社科类学术期刊引文著录错误调查[J].出版科学,2014,22(2):44-48.
收稿日期:2015 - 09 - 01
基金项目:江苏省期刊协会研究课题“高校转型发展背景下的学报发展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14JSQKB014)。
作者简介:章诚(1984-),男,南京工业大学学术期刊编辑部编辑,研究方向:编辑学、政治社会学。
中图分类号:G2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105X(2015)06-0103-04
[14] 陆宜新.学术不端检测中的隐性重复现象分析[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5,26(6):552-555.
[15] 章诚,张爱梅,周丽娟.学术论文责任:基于周期和主体的分析[J].科技与出版,2015(8):121-124.
[16] 赵金燕.撤销论文对于全球防治学术不端行为的意义和遏制作用[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5,26(6):556-5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