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并脑疝患者70例临床观察

2015-01-22杜顿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 2014年3期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

杜顿

【摘 要】 目的:对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并脑疝患者的手术疗法及其临床疗效进行探讨并分析。方法:随机选取70例高血压脑出血并脑疝患者,并将他们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患者,对观察组患者采用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法,对照组的患者采取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法进行治疗。结果: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采用格拉斯哥结局量表(GOS)的评分标准进行评定,可见,观察组的患者的优良率(48.52%)与对照组的患者的优良率(20.0%)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小骨窗开颅治疗法可以有效的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并脑疝,并有较好的疗效,可以应用于临床治疗中。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脑疝;标准大骨瓣减压;小骨窗开颅法

【中图分类号】R743.3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4)06-0063-01

高血压脑出血是一种发病急、进展快、合并症多的急性脑血管疾病,目前这种病治疗效果不佳,致死率和致残率极高[1],尤以因大量出血而发生脑疝者的治疗难度更大、疗效差。小骨窗开颅手术快速、创伤小、可以有效的清除血肿。日前,我院对高血压脑出血并脑疝患者采取小骨窗开颅手术法和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治疗法的疗效进行了对比研究,现将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在2009年5月至2013年5月在医院确诊有高血压脑出血并脑疝患者70例,其中男性患者39例,女性患者31例,年龄范围为32~72岁,平均年龄46岁,患者在发病入院前均有原发性高血压病史。将7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35人中男性患者14例,女性患者21例;对照组35名患者中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10例。入院时临床表现为昏迷,其中有47例患者一侧瞳孔散大,23例患者双侧瞳孔散大。出血部位在基底节区的患者44例,在皮质下的患者19例,合并破入脑室7例。出血量经多田公式计算:65~110ml,平均74ml,手术前患者全部发生脑疝。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瞳孔散大及出血量等情况均经均衡性检验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间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观察组的患者进行全身麻醉后,CT定位血肿位置,在头皮处采用直切口到达颅骨位置,切口长约4~5cm,用电钻进行钻孔,扩大骨窗为直径约4cm的圆形,在无血管区采用脑穿针穿刺至血肿中央,将脑组织牵开,吸除血肿后用双极电凝对出血血管止血。对照组的患者,采取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法治疗,去除骨瓣,切开硬脑膜后并切除部分的脑叶,硬脑膜不进行缝合处理,尽量全部将血肿清除并进行止血的处理。在皮瓣的下方还要用引流管进行引流的处理,引流两天后拔除。在手术后一般对患者进行气管切开,这样有利于缓解气道的阻力和利于氧气量的充足。在术后还要控制血压、降低颅压,在患者的情况有所好转后要进行康复治疗。

1.3 疗效评定标准[2]对治疗后患者的恢复情况根据GOS的评分标准进行疗效的评定:①1分,死亡;②2分,植物人状态生存;③3分,中、重度病残但是意识清楚;④4分,良,虽然有轻度的神经功能障碍,但是生活可以自理;⑤5分,优,患者的恢复情况良好,能够正常的生活,神经功能障碍消失。其中4分和5分的患者之和称为优良率。

1.4 统计学处理 统计分析时采用SPSS17.0软件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在患者出院时对患者进行GOS评定,以GOS的评分来评定患者的疗效情况,通过统计分析,治疗后病死率观察组(5.71%)低于对照组(34.29%),优良率观察组(48.52%)高于对照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 讨论

近些年,高血压脑出血已经发展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疾病之一,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升高,尤其是对于已合并脑疝的高血压脑出血更是危害着人类的健康,因此对于这种疾病的研究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高血压脑出血的患者一般发病年龄都在中年以上,有原发性高血压病史,发病大多在寒冷的季节并且发病突然,当患者出现呕吐、剧烈头痛、意识障碍和偏瘫等症状时首先就应该考虑脑出血。脑疝患者的临床症状为昏迷,一侧或双侧的瞳孔散大,且CT检查可见有大量出血,脑部的基底池消失 。目前,人们认为对于高血压脑出血并脑疝患者及早进行手术治疗可以有效的减少病人的死亡率。

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对有较大型的血肿和脑疝的患者均适用,但是切口大,手术需要的时间也长,对颅骨和脑部的重要结构都有损伤,疗效并不是特别理想。小骨窗开颅手术可以快速的消肿和减压,对脑部组织的恢复十分有利,且对脑组织的损伤十分小,疗效较好 。

综上所述,对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并脑疝患者采用小骨窗开颅治疗法有很好的治疗效果,极大地提高了患者的治愈率,解除了高血压脑出血并脑疝患者的痛苦,且安全性较其他疗法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松,廖振南,梁其先,等.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并脑疝的临床体会[J].中国医药前沿,2013,8(3):77,117.

[2]宣善井,田绪平,张辉,等.超早期大骨窗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脑疝38例[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3,38(5):560-562.

【摘 要】 目的:对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并脑疝患者的手术疗法及其临床疗效进行探讨并分析。方法:随机选取70例高血压脑出血并脑疝患者,并将他们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患者,对观察组患者采用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法,对照组的患者采取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法进行治疗。结果: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采用格拉斯哥结局量表(GOS)的评分标准进行评定,可见,观察组的患者的优良率(48.52%)与对照组的患者的优良率(20.0%)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小骨窗开颅治疗法可以有效的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并脑疝,并有较好的疗效,可以应用于临床治疗中。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脑疝;标准大骨瓣减压;小骨窗开颅法

【中图分类号】R743.3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4)06-0063-01

高血压脑出血是一种发病急、进展快、合并症多的急性脑血管疾病,目前这种病治疗效果不佳,致死率和致残率极高[1],尤以因大量出血而发生脑疝者的治疗难度更大、疗效差。小骨窗开颅手术快速、创伤小、可以有效的清除血肿。日前,我院对高血压脑出血并脑疝患者采取小骨窗开颅手术法和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治疗法的疗效进行了对比研究,现将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在2009年5月至2013年5月在医院确诊有高血压脑出血并脑疝患者70例,其中男性患者39例,女性患者31例,年龄范围为32~72岁,平均年龄46岁,患者在发病入院前均有原发性高血压病史。将7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35人中男性患者14例,女性患者21例;对照组35名患者中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10例。入院时临床表现为昏迷,其中有47例患者一侧瞳孔散大,23例患者双侧瞳孔散大。出血部位在基底节区的患者44例,在皮质下的患者19例,合并破入脑室7例。出血量经多田公式计算:65~110ml,平均74ml,手术前患者全部发生脑疝。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瞳孔散大及出血量等情况均经均衡性检验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间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观察组的患者进行全身麻醉后,CT定位血肿位置,在头皮处采用直切口到达颅骨位置,切口长约4~5cm,用电钻进行钻孔,扩大骨窗为直径约4cm的圆形,在无血管区采用脑穿针穿刺至血肿中央,将脑组织牵开,吸除血肿后用双极电凝对出血血管止血。对照组的患者,采取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法治疗,去除骨瓣,切开硬脑膜后并切除部分的脑叶,硬脑膜不进行缝合处理,尽量全部将血肿清除并进行止血的处理。在皮瓣的下方还要用引流管进行引流的处理,引流两天后拔除。在手术后一般对患者进行气管切开,这样有利于缓解气道的阻力和利于氧气量的充足。在术后还要控制血压、降低颅压,在患者的情况有所好转后要进行康复治疗。

1.3 疗效评定标准[2]对治疗后患者的恢复情况根据GOS的评分标准进行疗效的评定:①1分,死亡;②2分,植物人状态生存;③3分,中、重度病残但是意识清楚;④4分,良,虽然有轻度的神经功能障碍,但是生活可以自理;⑤5分,优,患者的恢复情况良好,能够正常的生活,神经功能障碍消失。其中4分和5分的患者之和称为优良率。

1.4 统计学处理 统计分析时采用SPSS17.0软件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在患者出院时对患者进行GOS评定,以GOS的评分来评定患者的疗效情况,通过统计分析,治疗后病死率观察组(5.71%)低于对照组(34.29%),优良率观察组(48.52%)高于对照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 讨论

近些年,高血压脑出血已经发展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疾病之一,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升高,尤其是对于已合并脑疝的高血压脑出血更是危害着人类的健康,因此对于这种疾病的研究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高血压脑出血的患者一般发病年龄都在中年以上,有原发性高血压病史,发病大多在寒冷的季节并且发病突然,当患者出现呕吐、剧烈头痛、意识障碍和偏瘫等症状时首先就应该考虑脑出血。脑疝患者的临床症状为昏迷,一侧或双侧的瞳孔散大,且CT检查可见有大量出血,脑部的基底池消失 。目前,人们认为对于高血压脑出血并脑疝患者及早进行手术治疗可以有效的减少病人的死亡率。

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对有较大型的血肿和脑疝的患者均适用,但是切口大,手术需要的时间也长,对颅骨和脑部的重要结构都有损伤,疗效并不是特别理想。小骨窗开颅手术可以快速的消肿和减压,对脑部组织的恢复十分有利,且对脑组织的损伤十分小,疗效较好 。

综上所述,对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并脑疝患者采用小骨窗开颅治疗法有很好的治疗效果,极大地提高了患者的治愈率,解除了高血压脑出血并脑疝患者的痛苦,且安全性较其他疗法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松,廖振南,梁其先,等.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并脑疝的临床体会[J].中国医药前沿,2013,8(3):77,117.

[2]宣善井,田绪平,张辉,等.超早期大骨窗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脑疝38例[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3,38(5):560-562.

【摘 要】 目的:对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并脑疝患者的手术疗法及其临床疗效进行探讨并分析。方法:随机选取70例高血压脑出血并脑疝患者,并将他们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患者,对观察组患者采用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法,对照组的患者采取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法进行治疗。结果: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采用格拉斯哥结局量表(GOS)的评分标准进行评定,可见,观察组的患者的优良率(48.52%)与对照组的患者的优良率(20.0%)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小骨窗开颅治疗法可以有效的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并脑疝,并有较好的疗效,可以应用于临床治疗中。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脑疝;标准大骨瓣减压;小骨窗开颅法

【中图分类号】R743.3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4)06-0063-01

高血压脑出血是一种发病急、进展快、合并症多的急性脑血管疾病,目前这种病治疗效果不佳,致死率和致残率极高[1],尤以因大量出血而发生脑疝者的治疗难度更大、疗效差。小骨窗开颅手术快速、创伤小、可以有效的清除血肿。日前,我院对高血压脑出血并脑疝患者采取小骨窗开颅手术法和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治疗法的疗效进行了对比研究,现将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在2009年5月至2013年5月在医院确诊有高血压脑出血并脑疝患者70例,其中男性患者39例,女性患者31例,年龄范围为32~72岁,平均年龄46岁,患者在发病入院前均有原发性高血压病史。将7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35人中男性患者14例,女性患者21例;对照组35名患者中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10例。入院时临床表现为昏迷,其中有47例患者一侧瞳孔散大,23例患者双侧瞳孔散大。出血部位在基底节区的患者44例,在皮质下的患者19例,合并破入脑室7例。出血量经多田公式计算:65~110ml,平均74ml,手术前患者全部发生脑疝。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瞳孔散大及出血量等情况均经均衡性检验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间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观察组的患者进行全身麻醉后,CT定位血肿位置,在头皮处采用直切口到达颅骨位置,切口长约4~5cm,用电钻进行钻孔,扩大骨窗为直径约4cm的圆形,在无血管区采用脑穿针穿刺至血肿中央,将脑组织牵开,吸除血肿后用双极电凝对出血血管止血。对照组的患者,采取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法治疗,去除骨瓣,切开硬脑膜后并切除部分的脑叶,硬脑膜不进行缝合处理,尽量全部将血肿清除并进行止血的处理。在皮瓣的下方还要用引流管进行引流的处理,引流两天后拔除。在手术后一般对患者进行气管切开,这样有利于缓解气道的阻力和利于氧气量的充足。在术后还要控制血压、降低颅压,在患者的情况有所好转后要进行康复治疗。

1.3 疗效评定标准[2]对治疗后患者的恢复情况根据GOS的评分标准进行疗效的评定:①1分,死亡;②2分,植物人状态生存;③3分,中、重度病残但是意识清楚;④4分,良,虽然有轻度的神经功能障碍,但是生活可以自理;⑤5分,优,患者的恢复情况良好,能够正常的生活,神经功能障碍消失。其中4分和5分的患者之和称为优良率。

1.4 统计学处理 统计分析时采用SPSS17.0软件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在患者出院时对患者进行GOS评定,以GOS的评分来评定患者的疗效情况,通过统计分析,治疗后病死率观察组(5.71%)低于对照组(34.29%),优良率观察组(48.52%)高于对照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 讨论

近些年,高血压脑出血已经发展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疾病之一,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升高,尤其是对于已合并脑疝的高血压脑出血更是危害着人类的健康,因此对于这种疾病的研究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高血压脑出血的患者一般发病年龄都在中年以上,有原发性高血压病史,发病大多在寒冷的季节并且发病突然,当患者出现呕吐、剧烈头痛、意识障碍和偏瘫等症状时首先就应该考虑脑出血。脑疝患者的临床症状为昏迷,一侧或双侧的瞳孔散大,且CT检查可见有大量出血,脑部的基底池消失 。目前,人们认为对于高血压脑出血并脑疝患者及早进行手术治疗可以有效的减少病人的死亡率。

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对有较大型的血肿和脑疝的患者均适用,但是切口大,手术需要的时间也长,对颅骨和脑部的重要结构都有损伤,疗效并不是特别理想。小骨窗开颅手术可以快速的消肿和减压,对脑部组织的恢复十分有利,且对脑组织的损伤十分小,疗效较好 。

综上所述,对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并脑疝患者采用小骨窗开颅治疗法有很好的治疗效果,极大地提高了患者的治愈率,解除了高血压脑出血并脑疝患者的痛苦,且安全性较其他疗法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松,廖振南,梁其先,等.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并脑疝的临床体会[J].中国医药前沿,2013,8(3):77,117.

[2]宣善井,田绪平,张辉,等.超早期大骨窗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脑疝38例[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3,38(5):560-562.

猜你喜欢

高血压脑出血
微创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原因及处理
高血压脑出血个性化手术的疗效及对术后生活质量影响的研究
穿刺引流术中应用尿激酶治疗老年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不同手术时机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分析
小骨窗开颅和穿刺引流清除高血压脑出血血肿疗效比较
高血压脑出血的血肿物理状态与手术策略
不同出血量采用小骨窗开颅与常规骨瓣开颅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对比研究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与去骨瓣减压血肿清除术治疗急性期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对比
不同手术方法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