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族地区中小企业产业扶持政策研究

2015-01-21庹明明

关键词:产业政策民族地区中小企业

庹明明

摘要:我国民族地区中小企业存在着企业规模小、资金短缺、技术落后等问题,制约了中小企业稳定持续发展,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政府给予大力的扶持。本文从产业发展的角度,对目前民族地区的产业扶持政策进行梳理,并针对中小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探索更加适合民族地区中小企业发展的产业扶持政策。

关键词:民族地区  中小企业  产业政策

我国民族地区地域广阔,且多民族聚居,是战略资源的重要储备区。民族地区中小企业是民族地区企业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是改善和服务民生的重要渠道,在确保民族地区经济增长、维护地区稳定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起步晚,区域位置相对弱势,民族地区中小企业的各项经济指标都落后于全国平均值。和沿海地区的中小企业相比,民族地区中小企业在资金、人才、技术等方面均处于劣势,且受独特的区域特点影响,民族地区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必然会遇到许多新的困难。虽然政府在扶持民族地区中小企业发展方面已经相当努力,但对于快速发展的众多中小企业来说,这些措施仍显不足。

1 制约民族地区中小企业发展中的主要问题

1.1 自然基础与区位条件的限制

民族地区主要集中在我国中西部,生态环境较脆弱,许多地方已被划为限制开发区或禁止开发。与此同时,民族地区低层次的交通网络制约了广大中小企业产品的推广与销售。对于民族地区长期以来形成的现状和经济结构,很难在短时间内改变。

1.2 融资困难

中小企业的融资普遍具有渠道单一,手段单一,成本高等特点。民族地区由于经济发展的起步晚、速度慢,无论是在银行信贷,还是社会融资等方面,中小企业都处于弱势地位。融资难的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1.3 人力资源匮乏

企业的竞争能力取决于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1]。人力资源在企业做出正确决策,创造价值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相对薄弱,招人才难,留人才更难,导致中小企业人才匮乏,严重阻碍企业的快速发展。

1.4 产业结构不合理

改革开放以来,民族地区的工业已经成为推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民族自治地方的工业结构具有地方特点,调整效益较明显,一些传统的产业逐步得到改造或者面临淘汰,成长起来一批适应市场经济特点的新型产业。如,内蒙古成为我国第一大原煤生产基地,广西成为我国第一大糖生产基地,新疆成为我国第三大原油和第二大天然气生产基地。然而,在一定的发展基础上,我们也应该看到不足之处。民族地区占到全国国土面积的64%,人口占总数的8.4%,然而民族地区经济对全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却不到10%。民族地区的经济增长仍旧靠以军事、国防工业为核心的三线工业和以石油、钢铁为主的重工业或以农牧业为主第一产业。近年来,虽然以服务业为主的中小企业发展迅速,但远远达不到合理的产业结构模式。

2 民族地区的产业政策演变

“一五”计划时期,国家确定采取适当照顾民族地区的工业发展政策。在民族地区内一些矿产资源较丰富区选定重要的工矿企业建设,并在少数民族人口集中地区,建立发展与人们生活生产有密切关系的不同规模工业。对没有安排重点项目的少数民族地区给予了适当扶持,发展了一批以地方为主的中小型企业。

1958年到1978年,大跃进以及文化大革命打乱了国民经济发展的正常进程,造成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困难,尤其是农牧业生产损失严重。但是,这一时期国家对西南以及西北的铁路建设加强。六十年代中旬,国家加强了大、小三线建设,陆续将一批大中型工业企业从东部迁入大小三线地区,同时还安排了一批国家重点建设项目。这些措施促使民族地区出现各类产业项目,地区内中小企业业得到了一定的发展[2]。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家工作重点转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方向上来。国家尤其注重民族地区的贫困问题,开展了大规模的扶贫工作。国家设立少数民族地区乡镇企业专项贴息贷款,每年新增1亿元专项贴息贷款用于扶持民族地区乡镇企业。中国人民银行每年在国家信贷计划中单独安排50亿元贷款,支持发展中西部地区乡镇企业。并且允许乡镇企业从销售收入中提取1%作为企业技术改造和新产品开发,实行“三不限一免税”政策,即在保证效益的前提下,发展方向、规模、速度不受限制以及免征调节税。

九十年代西部大開发战略对西部地区重点项目的产业类型进行了明确细分。西部大开发中优先安排的建设项目包含特色农业、特色旅游业、特色高新技术等产业的发展,以及水电、优质煤炭、石油、天然气、铜、铝、钾、磷等优势能源、矿产资源开发和利用,特别强调要加强对西部地区农业科技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等方面的信贷支持以及资金投入。

3 新时期民族地区中小企业产业扶持政策建议

3.1 扶持民族地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与科研合作

要扶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首先要激发中小企业创新动力。例如,完善现行技术创新优惠政策,重点扶持产业链上游的研究开发。政府要提供专项补助资金来支持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的投入成本,对取得实际应用效果的创新技术要给予奖励。其次,适当鼓励企业在初期阶段模仿创新。模仿创新不是生搬硬套,而是做新技术的学习者,是充分利用前者开辟的新市场。模仿创新能省去大量的前期开发投资,因此非常适合中小企业。创新成熟期要鼓励中小企业进行自主创新。企业应结合自身技术创新的优势和劣势,扬长避短,根据市场需求环境的变化适时转变创新战略,制定适合企业发展的技术创新战略[3]。第三,明确创新扶持方向。支持符合高新技术以及环保条件的中小企业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和设备;支持开展产学研结合,鼓励与当地高校合作,加强新产品、新技术开发和应用,借以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含量。

3.2 建立经济产业园,促进民族地区中小企业集群发展

产业集群不是众多企业的简单堆积,企业间的有机联系是产业集群产生和发展的关键。实践证明,世界各国中小企业的发展都逐步趋向集群化特征。

3.2.1 推动产业集群的形成

各级政府应根据民族地区各地的实际情况以及发展战略,采取提供企业生产场所等措施,引导各中小企业产业集聚。同时适当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在社会化生产和市场经营中加强分工协作,促使民族地区中小企业形成具有鲜明民族区域特征和产品特征的企业区域集群。

3.2.2 构建集群发展战略

当企业有了一定规模的集聚时,政府应做好中小企业集群区的中长期发展规划与管理。一方面吸引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外来企业落户,增强产业带动优势,另一方面推动园区内中小企业专业化发展,对主导产业集群建立配套性对策体系。针对企业容易产生的产能过剩与结构失衡的问题,应推动多样化交易,提高区域内资源的利用效率。

3.2.3 规范企业集群发展

这一阶段,政府主要是引导园区内中小企业集群向符合国家、地方产业政策的方向发展。为促进集群形成良性发展模式,应鼓励企业以集群力量开拓新市场,并建立集群企业进入退出控制机制,促进资源有效分配和集群创新,对有利于集群发展的弱小集聚,还要适当加大贴息类的扶持政策。同时,需周期测评集群的发展,及时关注集群的结构合理性、政策响应程度、衰退效应等。

3.3 针对民族地区中小企业,加大产业扶持力度

民族地区往往自然地理区位偏远,现代工业成长限制性多。地区产业除了靠自身努力外,更多的是需要国家政府的扶持[4]。根据民族地区的特点,一些相对优势产业应得到更多的扶持。如,农林生物医药产业、旅游业、农产品深加工、文化产业和电力产业等。其中聚集了众多中小企业的旅游业、文化产业以及农产品深加工业,不仅符合当前的经济发展趋势,而且能明显提高少数民族人民的生活水平,给当地的经济发展带來活力。因此,建议政府采取多方面措施加大有潜力产业的扶持力度,进一步关注中小企业的发展,改善中小企业发展的环境。

参考文献:

[1]李卫军.信息化与我国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6.

[2]温军.中国少数民族经济政策稳定性评估[J].开发研究,2004(3).

[3]胡大立,王丽娜,洪晓星.促进民营企业集群发展的政策研究[J].科技和产业,2007(7).

[4]冷志明,游新彩.民族地区经济政策研究[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8(5).

猜你喜欢

产业政策民族地区中小企业
我国卫星应用产业政策及分析
中国制造,产业政策引导产业健康发展
争议产业政策
产业政策:在前进中反思,在反思中前进
民族地区城镇规划现状浅析
旅游产业助推民族地区城镇化发展的策略研究
如何提高民族地区“一类模式”小学汉语文教学质量
美术毕业作品展对民族地区高校就业率提升的策略研究
企业现金流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小额贷款助力我国中小企业融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