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甘露聚糖酶、α-半乳糖苷酶和木聚糖酶及地衣芽孢杆菌不同配伍组合对肉仔鸡生长性能及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的影响

2015-01-21梁陈冲于会民陈宝江王吉峰

饲料工业 2015年2期
关键词:仔鸡酶制剂聚糖

■王 苑 梁陈冲于会民 陈宝江 王吉峰 任 冰

(1.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生物饲料开发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北京100081;2.河北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河北保定 071000)

近年来我国畜牧养殖业取得了巨大发展,养殖量猛增,极大地满足了人们对畜产品的需要;但同时也出现了两个制约行业发展的主要问题,一是饲料资源紧缺,二是畜禽粪便增加了环境负担。我国动物日粮多以植物性原料为主,日粮消化利用率受到原料自身抗营养因子的影响较大。降低原料中抗营养因子,可以提高饲料利用率,从而缓解饲料资源压力,降低环境污染。因此加强非常规原料的开发,提高动物对饲料的利用率成为广大畜牧工作者的研究方向。

非淀粉多糖为植物性原料中主要的抗营养因子,包括甘露聚糖、α-半乳糖苷、木聚糖等。饲料中的甘露聚糖、木聚糖均能够结合大量水分,增加肠道食糜黏度,减缓食糜通过肠道速度,减少与消化酶接触面,影响饲料的消化率,同时增加肠道后段有害菌的繁殖。α-半乳糖苷主要存在于豆科植物中,不能被动物消化吸收,进入肠道后段发酵产生二氧化碳、氢气、甲烷,引起动物胀气、恶心、采食量下降等[1]。动物体内缺乏分解这几种抗营养因子的酶,需要人为添加酶制剂来降低这几种物质的抗营养作用。

芽孢杆菌作为益生素使用已经有50多年的历史,其主要的作用机理是通过代谢消耗有害菌所需养分,产生一些抑制有害菌的物质,平衡肠道菌群,同时代谢产生一些消化酶,提高动物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孙小沛,2013)。

本试验主要研究甘露聚糖酶、α-半乳糖苷酶和木聚糖酶复合使用以及进一步与地衣芽孢杆菌配伍对肉鸡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与生长性能的影响,为其生产实践中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本试验使用的酶制剂均由北京挑战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其中甘露聚糖酶,活性含量50 000 IU/g;α-半乳糖苷酶,活性含量2 000 IU/g;木聚糖酶,活性含量50 000 IU/g。地衣芽孢杆菌,2×1010cfu/g,由思科福(北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

1.2 试验动物及分组

选用1 320只1日龄AA肉仔鸡随机分为3个处理,每处理设22个重复,每重复20只肉仔鸡,要求性别比例一致,各处理组之间起始体重差异均不显著(P>0.05)。试验分两期进行(0~3周和4~6周)。

1.3 试验日粮和处理设计

参照北京华都肉鸡育种公司AA肉仔鸡推荐的饲养标准配制基础日粮,其营养水平与生产实践相接近,其原料组成和营养水平见表1。

表1 试验基础日粮组成及营养水平

试验共包括3种日粮,日粮1:即基础日粮;日粮2:在基础日粮中添加80 mg/kg甘露聚糖酶+80 mg/kg α-半乳糖苷酶+160 mg/kg木聚糖酶;日粮3:在日粮2的基础上添加200 mg/kg芽孢杆菌。试验分3个处理,即处理Ⅰ组、处理Ⅱ组、处理Ⅲ组,分别对应饲喂以上3种日粮。

1.4 饲养管理

试验由专人负责,按照试验要求严格管理。饲养管理参照AA肉仔鸡的饲养管理手册进行,给肉仔鸡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条件(包括温度、湿度、光照和通风等)。按照常规免疫程序进行免疫接种,自由采食和饮水。

1.5 试验数据和样品收集

试验过程中以重复为单位详细记录采食量;准确记录鸡只死亡、淘汰情况,发生死鸡及时截料和称重;

在试验开始、21日龄和42日龄以重复为单位对试验肉鸡进行空腹称重;

在第40~42日龄连续3 d,每个处理随机选择6个重复,早晚从每重复中均匀采粪样各约200 g混合,连续3 d收集粪便,以重复为单位充分混匀,样品置于-20℃冰箱冷冻保存,以备测定粗蛋白质、能量和干物质的表观消化率。

1.6 检测指标

平均日增重(ADG)、平均日采食量(ADFI)和料重比(F/G);干物质、粗蛋白质和能量表观消化率。

1.7 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

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的ANOVA模块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试验结果数据以“平均值±标准差”表示。

2 试验结果分析与讨论

2.1 不同日粮处理对肉仔鸡生长性能的影响(见表2)

表2试验结果表明,从21日龄体重来看,处理Ⅱ组和处理Ⅲ组均显著高于处理Ⅰ组(P<0.05),较处理Ⅰ组分别提高了2.87%和5.02%,且处理Ⅲ组显著高于处理Ⅱ组(P<0.05),较处理Ⅱ组提高了2.09%。

从42日龄体重来看,表现出与21日龄相似规律,处理Ⅱ组和处理Ⅲ组均显著高于处理Ⅰ组(P<0.05),较处理Ⅰ组分别提高了2.60%和3.88%;处理Ⅲ组较处理Ⅱ组提高了1.25%,但差异不显著(P>0.05)。

表2 不同日粮处理对肉仔鸡生长性能的影响

在0~21日龄,就平均日采食量和平均日增重而言,处理Ⅱ组和处理Ⅲ组均显著高于处理Ⅰ组(P<0.05),且处理Ⅲ组显著高于处理Ⅱ组(P<0.05);就料重比而言,处理Ⅱ组较处理Ⅰ组降低,但差异不显著(P>0.05),处理Ⅲ组显著低于处理Ⅰ组(P<0.05),也低于处理Ⅱ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

在21~42日龄,就平均日增重而言,处理Ⅱ组和处理Ⅲ组均显著高于处理Ⅰ组(P<0.05),处理Ⅲ组较处理Ⅱ组有提高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就平均日采食量而言,处理Ⅱ组较处理Ⅰ组有提高趋势(P>0.05),处理Ⅲ组显著高于处理Ⅰ组(P<0.05),也高于处理Ⅱ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就料重比而言,三个处理组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处理Ⅱ组、处理Ⅲ组较处理Ⅰ组均有降低趋势,且处理Ⅲ组较处理Ⅱ组也有进一步降低趋势。

就试验全期(0~42日龄)而言,平均日采食量和平均日增重,处理Ⅱ组和处理Ⅲ组均显著高于处理Ⅰ组(P<0.05),处理Ⅲ组较处理Ⅱ组有提高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就料重比而言,处理Ⅱ组较处理Ⅰ组有降低趋势(P>0.05),处理Ⅲ组显著低于处理Ⅰ组(P<0.05),较处理Ⅱ组也有降低趋势(P>0.05)。

2.2 不同日粮处理对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的影响(见表3)

由表3可知,与处理Ⅰ组相比较,处理Ⅱ组以及处理Ⅲ组的干物质表观消化率分别提高了8.93%(P<0.05)和10.83%(P<0.05),能量表观消化率分别提高5.00%(P<0.05)和7.80%(P<0.05);与处理Ⅱ组相比较,处理Ⅲ组的干物质表观消化率和能量表观消化率分别提高了1.74%和2.67%,且差异均显著(P<0.05)。就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而言,处理Ⅱ组以及处理Ⅲ组较处理Ⅰ组分别提高了4.45%(P<0.05)和6.49%(P<0.05);处理Ⅲ组较处理Ⅱ组提高了1.95%,但差异不显著(P>0.05)。

表3 不同日粮处理对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的影响(%)

3 讨论

非淀粉多糖酶可以降解植物细胞壁中的部分非淀粉多糖成分,降低其抗营养作用,释放能量及其他营养物质,增加消化率,提高动物生产性能。

Chong(2000)证实一种由甘露聚糖酶、α-半乳糖苷酶和蛋白酶组成的复合酶制剂显著增加棕榈仁饼ME,提高了肉鸡和蛋鸡的生产性能[2]。王玲(2001)于玉米-豆粕型肉鸡饲粮中添加木聚糖酶复合酶制剂,饲料干物质、粗蛋白、粗灰分的表观消化率分别提高了11.02%(P<0.01)、11.63%(P<0.01)和 21.05%(P<0.01)[3]。高峰等(1998)在肉鸡小麦基础饲粮中添加主要含木聚糖酶的复合酶制剂0.05%~0.5%,使肉鸡增重提高6.7%~9.1%(P<0.01),料重比降低2.9%~9.9%(P<0.01)[4]。王春林等(2005)研究报道,玉米-豆粕型饲粮中添加甘露聚糖酶制剂提高了0~21日龄肉仔鸡的平均日增重、采食量和饲料转化效率[5]。张继东(2007)的试验结果表明,在日粮中添加α-半乳糖苷酶,肉仔鸡生产性能、能量和养分消化率,以及消化酶活性都有所提高[6]。本试验与以往研究结果相近,肉鸡料中使用酶制剂后显著提高肉鸡生长性能、营养物质消化率,降低料重比。

杨家军等(2014)和Sen等(2012)的研究表明,饲喂芽孢杆菌显著地增加肉鸡的出栏重和日增重,降低料肉比[7-9]。这些结果表明,地衣芽孢杆菌具有明显地促生长作用和降低料重比的功能。

Midilli M等(2001)在肉鸡日粮中添加0.1%酶制剂和0.023%益生菌制剂,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提高了日增重和饲料转化率(P<0.01),降低了肠道食糜黏度(P<0.01),肝脏质量增加(P<0.01),降低了腹脂质量(P<0.05)[10]。微生态制剂可以调节肠道菌群平衡,提高肠道健康状况,同时代谢产生一些消化酶,与酶制剂协同提高动物的生产性能和营养物质消化率。本试验中酶制剂与微生态制剂配伍饲喂肉鸡,生产性能和营养物质消化率不但可以显著高于对照组,而且比酶制剂组也有提高的趋势。

4 结论

在本试验条件下,使用酶制剂和酶制剂配伍微生态制剂对提高肉鸡的采食量、平均日增重均效果明显,可以降低料重比,显著增加营养物质消化率。同时,酶制剂与微生态制剂具有良好的协同作用,对提高肉鸡生产性能、提高营养物质消化率的效果优于单纯使用酶制剂。

猜你喜欢

仔鸡酶制剂聚糖
相对分子质量对木聚糖结晶能力的影响
肉仔鸡腹水的诱发因素与防治
肉仔鸡的生产特点及饲养管理
饲料用β-甘露聚糖酶活力的测定
兽用陈皮口服液对肉仔鸡生长抑制治疗效果分析
酶制剂在养猪生产中的应用
肉仔鸡皮下水肿型大肠杆菌病的诊治
我国饲料酶制剂研发与应用实践
产木聚糖酶菌株的筛选、鉴定及其酶学性质研究
酶制剂浓缩方法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