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在儿童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临床研究
2015-01-21蔺萃张永法曲彦
蔺萃,张永法,曲彦
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在儿童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临床研究
蔺萃,张永法,曲彦
目的 探讨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措施对儿童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治疗与缓解作用。方法 将80例支气管哮喘急性中度发作儿童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系统化整体护理,观察组实施为期3个月的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比较两组患儿的病程、治疗效果,3个月内再次入院次数,患儿家长满意度,住院费用等。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儿的病程缩短、病情好转快、3个月内再入院次数减少、家长满意度高、住院费用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施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有利于哮喘儿童的康复,缩短了病程,减少了住院费用,减少了急症发作的次数,减少了急症入院的频率,同时增进了家长对护理的认可度,减少了护患、医患纠纷。实施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对儿童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有明显的缓解与治疗作用。
支气管哮喘; 家庭护理; 儿童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儿童期最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发病率在发展中国家相对于发达国家略低,但其发病率在近年来在国内却逐步升高。本病反复发作和(或)急性重症发作对患病儿童及家长造成极大的身心健康损害,还可造成长期患病儿童肺功能损害,如不能及时救治并实施良好而有效的护理措施,将会导致严重的低氧血症,甚至呼吸衰竭或死亡。给予积极有效的护理,可帮助达到迅速缓解病情,控制发作,减少并发症的目的。护理措施除了传统的系统化整体护理外,本科采用了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family-centered care,FCC)进行干预。
FCC是近年来在国外较为推崇的护理模式,其核心概念是:尊重患儿及家庭,传送健康信息,尊重患儿选择权,强调患儿、家庭及照顾者间的协作,给予力量及支持,有弹性,授权[1]。本研究采用FCC对哮喘急性发作儿童进行干预,并与系统化整体护理进行对比研究,观察不同护理模式对儿童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缓解与治疗作用。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3-01/2014-01在潍坊市益都中心医院儿内二科住院治疗的儿童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患儿8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8例,女32例;年龄3~10岁,平均(5.6±1.8)岁。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观察组中男24例,女16例;平均年龄(5.4±1.6)岁。对照组中男29例,女11例;平均年龄(5.8±1.7)岁。两组患儿在年龄、性别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诊断及分度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呼吸学组2008年制定的儿童哮喘诊断标准和急性发作期分度的标准[2]。
1.3 纳入标准 (1)符合儿童哮喘的诊断标准和急性发作期分度的标准;(2)年龄3~10岁;(3)均为哮喘急性中度发作患儿;(4)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的伦理审查,取得患儿家长的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 (1)入院后经拍摄胸部X线片或肺CT、超声心动图、心电图等检查排除先天性气道畸形、先天性心脏病、先天性喉喘鸣、气管异物吸入、肺结核等疾病导致的喘息。
1.5 方法 两组患儿均给予吸氧、心电监测、雾化吸入药物(布地奈德、硫酸特布他林、异丙托溴铵)、静脉滴注抗生素、甲泼尼龙、多索茶碱等治疗。两组患儿均进行一般护理,具体措施:建议适度卧床休息,病情好转后可适当起床活动,避免剧烈运动,注意清洁,病房环境安静整洁,饮食方面在排除可致敏的动物性食品外可给予高生物效价的优质动物蛋白,如肉、蛋、奶等,低盐饮食等。
1.5.1 对照组采用系统化整体护理 以“病人为中心”进行相关护理措施,严格按程序制定标准护理计划、标准教育计划,一般常规护理,健康知识培训,书写护理表格,观察患儿疾病变化、一般随访观察等。1.5.2 观察组采用为期3个月的FCC护理模式 主要包括患儿与家长教育,哮喘知识培训,住院期间的护理,雾化吸入药物治疗使用方法,哮喘家庭自测表与哮喘日记,哮喘儿童的基础护理,哮喘家庭联谊会、随访干预等。采用测试表对患者家长满意度、哮喘知识掌握度、雾化吸入准确度等调查,并以百分制进行打分计算。
1.5.2.1 加强对患儿及家长的心理教育 入院时加强教育,向家长宣教,本病是儿童期最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且容易受各种外在因素的刺激而诱发发作,易反复发作,导致反复看急诊,甚至急诊入院治疗,但本病依然是可以控制的,需要树立长期与本病做斗争的心理准备与必胜的信念。家庭的管理、生活、教育与疾病的康复息息相关,在生活中尽量减少可能致敏的食物性、吸入性、可接触性的变应原,减少或尽可能的无剧烈运动,适当参加适度的体育运动与体育课,可以与小朋友适当玩耍。
1.5.2.2 哮喘知识培训 入院时即给予相关知识的培训和健康教育,尤其在经过相关实验室检查并确诊后,及时与该家庭进行沟通、交流,与其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强调家庭与家长在患儿战胜疾病的过程中发挥积极的作用。解释哮喘的本质,哮喘的发作形式与表现,如何看医生,如何用药,如何避免外界易致敏因素,缓解期的管理等。
1.5.2.3 雾化吸入疗法的教育 在儿童哮喘的治疗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即长期雾化吸入治疗,雾化吸入的药物主要包括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吸入性β2受体激动剂、抗胆碱能药物、祛痰剂等,介绍每种药物均有其优缺点。在医院可使用氧气驱动雾化吸入,在家庭可使用空气压缩雾化吸入器。教会家长如何使用雾化吸入器、如何配制雾化吸入药液,怎样使用可能会增加治理效果。如出院以后可在家自行雾化吸入药物治疗。
1.5.2.4 哮喘家庭自测表与哮喘日记 制定哮喘家庭自测表,向家长介绍,主要检测指标:白天咳嗽、喘息次数,夜间咳嗽、喘息次数,自觉憋闷感,能否正常活动,用药次数,用药前后症状变化,自测最大呼气流量等。也可书写哮喘日记,如利用简单形象的交通信号灯的模式记录并病情的变化,形成自己的哮喘日记。绿灯信号区为安全区,患儿一切正常,无哮喘症状,能正常活动和睡眠,可以按常规用药。黄灯信号区为警告区,需要小心,可能有哮喘发作,需加用支气管扩张剂,最好到医院请医生改变治疗方案。红灯信号区为危险区,患儿有哮喘症状,需要即刻吸入支气管扩张剂或到医院治疗。
1.5.2.5 住院期间护理 包括氧气吸入、心电监护、经皮血氧饱和度检测的护理,应用抗生素、甲泼尼龙、多索茶碱及雾化吸入药物治疗的护理等。
1.5.2.6 哮喘家庭联谊会 可以向不同的家庭介绍病友,并组成哮喘家庭联谊会,建立哮喘之家,相互介绍各自的治疗护理经验,并请医生和护士定期组织哮喘知识讲座,宣传关于哮喘新的知识与防护。随时可上网进行相关知识的查询,并推荐省内外知名儿童哮喘诊治专家,阅读他们的哮喘科普读物。
1.5.2.7 尊重及授权 尊重患儿家庭的民族生活习惯,通过相关知识传授与培训后,授权家长在护理人员相对较忙无暇处理时能自行处理部分护理措施。并且在得到培训后能在家庭进行相关护理。
1.5.2.8 随访干预 患儿在医院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与护理,病情好转稳定后出院。出院前进行再次哮喘知识培训与注意事项的交代。并进行3个月随访记录,注意回收哮喘日记及家庭哮喘自测表,观察3个月内再次急诊入院治疗频次。
1.6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儿的住院时间、咳嗽及喘息消失时间、住院费用、患儿家长满意度、对哮喘知识掌握度、雾化吸入准确度及3个月内再次急诊入院人次数等。
1.7 统计学方法 选用SPSS 11.6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护理及治疗后情况对比 两组患儿在经FCC与系统化整体护理及相关治疗后,均治愈出院,但在咳嗽停止时间、喘息停止时间、肺部哮鸣音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等方面,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at=8.03,3.01,6.87,4.13,2.65,P<0.05。
2.2 两组患儿家长哮喘知识掌握度、雾化吸入方法准确度及护理服务满意度比较 见表2。
注:与对照组比较,at=6.92,5.92,12.58,P<0.05。
表2结果说明,观察组家长对哮喘知识掌握度、雾化吸入方法正确度较入院前均有明显增加,护理服务较满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3个月内急诊再入院治疗对比 观察组3个月内再次急诊入院治疗8例(20.0%),对照组17例(4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1,P<0.05)。
3 讨论
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是儿科常见的呼吸道急症,由于严重的支气管痉挛、黏液分泌过多和气道炎症、水肿等影响,如果不及时进行有效积极的治疗与护理,可导致呼吸衰竭甚至死亡的风险,仍是全球收入PICU患儿的常见疾病[3]。况且儿童支气管哮喘发病率在逐年升高,对治疗、护理及预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现在为独生子女社会,家长孩子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且如今医疗环境相对不平稳,时常出现医疗差错、医疗事故、护理差错、护理事故的报道,实行FCC显得十分有必要,让家长具体参与到患病儿童的医疗、护理决策中,并具体实施护理措施,使其感受到医疗、护理的不易,促进患儿的康复。
在疾病的治疗与康复过程中,良好及准确的护理可起到促进疾病康复、缩短病程、减少痛苦、减少经济花费的作用。护理模式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功能制护理模式、责任制护理模式、系统化整体护理模式[4]。国内的系统化整体护理是1994年由袁剑云博士从美国引进的,并根据国情及护理状况作了适当调整[5]。系统化整体护理模式强调了“以人的健康为中心”和“以患者为中心”,忽略了患病者对家庭的影响以及家庭对患病者的支持与保障,因此在此基础上又发展了FCC。1960年美国率先提出由父母提供护理单位的概念,即孩子患病时,由父母及其家庭成员在医院陪伴[6]。且人们发现患儿与其家庭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家庭可以影响患儿的健康和生活质量,而患儿的健康也可影响家庭[7]。美国Beverley介绍了FCC的核心概念是:尊重患儿及家庭,传送健康信息,尊重患儿选择权,强调患儿、家庭及照顾者间的协作,给予力量及支持,有弹性,授权[1]。FCC强调医院管理者、医务工作者与患儿及其家属的合作是伙伴关系,是授权给患儿的家属,因为他们有权力和能力来护理自己的孩子,以往医院接受患儿后只会考虑如何评估疾病,如何为患儿提供护理,却很少考虑患儿患病后对整个家庭生活带来的困扰。即传统的儿科护理模式以症状和疾病护理为主,忽视了患病对孩子、家长及整个家庭的心理压力及需求,而FCC是促使患儿、家长及家庭在生理上、心理上、社会上、精神上达到满足于舒适的状态[8]。FCC是尊重每个家庭独特的价值观、信仰和文化背景,重视患儿家属提供的有关患儿的健康信息[1]。因而FCC是基于系统化整体护理基础之上的全新的护理模式,传统的整体护理理论是护理专业的价值观念和专业信念,整体护理要求护士深入病房,贴近患者,即以患者为中心,为患者健康服务,为患者解决问题,满足患者的各种需要[9];FCC强调了以家庭为中心,突出了家庭在整个疾病治疗护理过程中的作用,有了家庭与家人的支持,会起到更进一步的良好治疗护理效果。患儿不能总在医院常住,总是要回家的,医护人员所做的一切就是为了让患儿回家后也能得到家庭很好的照料[1]。
在本科实施FCC中,强调了家庭的重要性,注重对患儿父母以及祖父母、外祖父母,而且尤其是父母的健康宣教、哮喘知识的培训、雾化吸入器的应用、雾化吸人疗法的培训以及如何进行相关护理,还有孩子的患病前后心理状态,使他们能够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及基本技能,从而授权他们在住院期间及出院在家期间能够很从容的护理他们的孩子,也体现家庭的支撑作用,起到快速缓解病情的作用,其中护理授权也取决于家长尤其是父母对哮喘知识及护理技能的掌握。而系统化整体护理仅着眼于患病儿童,主要由护理人员对儿童进行护理,对家长及家庭的关注少,给他们传授的经验与知识也相对少,因而父母及家庭对患病儿童应尽的护理责任及义务减少,不利于患儿儿童的康复。本研究结果显示,FCC较之于系统化整体护理在哮喘儿童咳嗽停止时间、喘息停止时间、肺部哮鸣音消失时间、住院时间等方面均明显缩短。通过实施FCC,家长对哮喘知识的掌握程度、雾化吸入药物方法准确度、护理服务满意度等方面均明显高于系统化整体护理组。住院费用方面因住院时间的缩短,相比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明显减少。通过实施FCC,对家长及患儿一同进行教育,尤其是通过对家长的教育,增强了其对患病儿童的管理能力,增强了家庭在治理与护理患病儿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而不是仅仅依靠护理人员;而且家长对于护士工作的认可度也大幅度增高;通过加强对患病儿童家长的培训,使其能充分掌握本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目的、治疗方法、护理措施、预防方法等,促进与护理人员的良性合作,增加临床治愈或缓解、控制的信心,授权家长能在掌握相关知识的情况下主动护理患病儿童,从而促进哮喘的缓解与控制,达到减少急症发作、急诊入院的频率,保护肺功能的效果。而系统化整体护理拘泥于护理程序、护理计划,对家长的关注度不够,对儿童的教育因其年龄的问题可接受程度差,患病儿童配合度差,因而护理效果不理想。而FCC着眼于“家庭”,强调了家庭的重要性及家庭对于患病儿童的支持作用,因而更有利患病儿童的康复,适合儿科开展。
本研究结果显示,实施FCC有利于哮喘儿童疾病的康复,缩短了病程,减少了住院费用,减少了急症发作的次数,减少了急症入院的频率,同时增进了家长对护理的认可度,减少了护患、医患纠纷。实施FCC可明显促进儿童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缓解与治疗作用。如能在大多数医院及诊所实行FCC,将极大的促进国内护理事业的发展。
[1] Cheryl L.Hoying,Linda W,Susan A,等.以家庭为中心护理模式的探讨及安全管理[J].中国循证儿科杂志,2009,4(6):481-484.
[2]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会呼吸学组,《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J].中华儿科杂志,2008,46(10):745-753.
[3] 尚云晓.小儿重症哮喘的治疗[J].中国小儿急救医学,2006,13(6):503-506.
[4] 王春荣.护理模式的回顾与发展[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11,26(5):90-93.
[5] 袁剑云,金桥.论系统化整体护理与“模式病房”建设[J].中华护理杂志,1996,31(2):118-120.
[6] Goodband S,Jennings K. Parents care:A U S experiences in Indianapolis[A].Cleary J. Caring for children in hospital:parents and nurses in partnership[M]. London England:Scutari Press,1992:114-126.
[7] 张新宇,周洁.以家庭为中心护理在产科及儿科的应用现状[J].护理研究,2009,23(13):1138-1139.
[8] 赵群凤,郝改琳.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在儿科的应用[J].基层医学论坛,2008,12(18):567-568.
[9] 张娟.整体护理理论在儿科护生临床实习中的应用及效果观察[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9):105-106.
(本文编辑:李志文)
266021 山东 青岛,青岛大学医学院护理学院(蔺萃);262500 山东 青州,潍坊市益都中心医院儿内二科(蔺萃,张永法);266011 山东 青岛,青岛市立医院重症医学科(曲彦)
蔺萃(1978-),女,青岛大学医学院护理学院2011级在职硕士研究生在读,护师。研究方向:儿科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疾病的护理及儿科重症监护。
曲彦,266011 山东 青岛,青岛市立医院重症医学科。
10.3969/j.issn.1674-3865.2015.01.039
R562.2+5
B
1674-3865(2015)01-0091-04
2014-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