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56例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心电图改变的临床特点分析

2015-01-21于洪波

关键词:心肌炎病毒性阳性率

于洪波

(吉林省长春市儿童医院电诊科,吉林 长春 130061)

56例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心电图改变的临床特点分析

于洪波

(吉林省长春市儿童医院电诊科,吉林 长春 130061)

目的 探讨分析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心电图检查改变的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 共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56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做为研究对象,分别行心电图检查和心肌酶检查,并给予综合对症治疗,疗程为1周。结果 56例患儿心电图检查改变阳性率为78.57%,心肌酶检查改变阳性率为55.36%,两种检查结果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56例患儿经治疗后,治愈43例,好转13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为100.00%。结论 心电图改变的临床特点在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制定治疗方案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故值得推广运用。

病毒性心肌炎;小儿;心电图;临床特点分析

病毒性心肌炎(viral myocarditis)是指一种由病毒侵犯心肌所引起的心肌炎,是儿科临床中十分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患病后如不能给予有效的治疗,常可引起一些严重后果,如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及猝死等,严重威胁着患儿的健康及生命[1]。致病病毒种类较多,如柯萨奇病毒、孤儿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流感病毒、脑炎病毒及疱疹病毒等等[2]。近年来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病率呈逐渐升高趋势,因此需要给予本病以有效的治疗,而早期诊断是关键所在。心肌活组织检查是病毒性心肌炎诊断的金标准,但有一定的创伤性[3],因此寻求其它有效的诊断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心电图检查在临床中常用,且诊断价值较高。本研究即对56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的心电图表现及特点进行了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2月在吉林省长春市儿童医院收治的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共56例做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1例,女25例,年龄2.5~12岁,平均年龄(6.1±1.3)岁;病程9~40天,平均(18.4±3.8)天。

1.2 疾病诊断标准[4]

①在发病前1周4周内,有病毒感染征象,如肠道感染、上呼吸道感染等。②症状:胸闷、心悸、气短、心前区不适、胸痛,面色苍白,头晕,乏力,叹气样呼吸,呼吸困难,纳差,手足逆冷,晕厥、腹痛、肌肉痛等。③体征:发热,心率过快或减慢,心脏增大,心前区可闻及杂音及奔马律等,低血压等。④辅助检查:心脏X线片可见心影增大,心肌酶学检查可见心肌酶升高等。

1.3 检查方法

1.3.1 心电图检查

使用武汉凯进医疗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数字式心电图机进行检查,嘱患儿取仰卧位,连接12导联后做心电图检查。

1.3.2 心肌酶学检查

采用酶法进行心肌酶谱的测定,检查项目包括心肌肌酸激酶、血清肌钙蛋白、乳酸脱氢酶、α-羟丁酸脱氢酶等。

1.4 治疗方法

接诊患儿后提检有关理化检查、尽早明确诊断,并给予综合对症治疗,如静脉滴注利巴韦林注射液以抗病毒,维生素C注射液、能量合剂注射液及注射用辅酶Q等药物静脉滴注以营养心肌、促进心肌受损细胞的恢复,同时给予抗菌、改善心肌能量代谢及呼吸功能、抗心律失常等对症治疗,必要时可给予心律平、阿托品等药物治疗。连续治疗1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

1.5 临床疗效评价标准[5]

①治愈:临床症状、体征均消失或基本消失,心电图、心肌酶等检查均恢复正常。②好转:临床症状、体征有所改善,心电图、心肌酶等检查显示有所。③无效:临床症状、体征、心电图、心肌酶等指标未见改善,甚至加重。

1.6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采用t检验及x2检验,以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心电图与心肌酶检查结果比较

本组56例患儿,心电图改变发生改变者44例,其中窦性心动过速11例、心动过缓6例,室性期前收缩及房性期前收缩分别为10例、8例,房室传导阻滞9例;56例患儿中,有31例心肌酶检查出现异常,其中16例患儿心肌肌酸激酶升高,15例患儿血清肌钙蛋白升高。心电图检查阳性率为78.57%,心肌酶检查阳性率为55.36%,两种检查结果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

2.2 临床疗效

本组56例患儿经治疗1个疗程后,治愈43例,好转13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为100.00%。

3 讨 论

心电图检查在临床中十分普及,也是一种常规检查手段,其主要是表达心肌细胞的电生理活动,可以有效且较准确的反映出心肌传导性及激动性,心肌代谢功能和电解质等生理学指标[6]。当心肌感染病毒后,心肌细胞可出现严重的损害,如细胞完整性被破坏、心肌细胞溶解、变性和坏死等,以及心肌除极、复极程序的变化。本研究结果显示,心电图阳性改变率为78.57%,心肌酶学阳性改变率为55.36%,两者比较,差异明显(P<0.05),提示心电图检查在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异常检出率方面明显高于心肌酶学检查,提示心电图在本病诊断中的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这与有关报道的研究结果大致相同[7]。另外,研究结果显示,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的心电图改变具有以下特点,即心律失常的发生率较高,且心动过速、室性期前收缩、房性期前收缩的发生率相对较高,而治愈率也相对较高,提示此类病毒性心肌炎患儿早期病情较轻,经积极治疗后可收到满意效果,也提示我们早期明确诊断并给予及时治疗的重要性。

综上所述,在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方面,心电图检查与心肌酶学检查相比,其异常结果阳性率更高,故对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故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1] 张瑞霞.浅谈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查与常规心电图检查在诊断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方面的临床价值[J].当代医药论丛,2015,13(21):36-37.

[2] 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第7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344.

[3] 郑海滨.45例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心电图改变特点分析[J].当代医学,2013,19(9):147-148.

[4] 张晓新,高迎春,刘慧波,等.小儿病毒性心肌炎40例心电图特点分析[J].中国伤残医学,2013,21(4):226-227.

[5] 李媛霞.儿童病毒性心肌炎心电图表现分析及临床意义[J].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2015,37(S1):316-318.

[6] 程静水.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心电图改变450例的诊断分析[J].转化医学电子杂志,2015,2(3):111-112.

[7] 付丽丽,高瑞华,单金凤.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心电图改变特点分析及护理体会[J].中国卫生产业,2013,11(29):182-183.

R542.2

B

ISSN.2095-6681.2015.030.074.02

于洪波,男,1977年2月出生,吉林省德惠市人,汉族,主治医师,医学硕士,研究方向:超声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猜你喜欢

心肌炎病毒性阳性率
一个小感染,怎么就变成心肌炎了?这些症状一定要重视
牛病毒性腹泻病特征、诊断与防治研究
2030消除病毒性肝炎:未来10年该怎么做?
清热利湿法联合中医辨证施护治疗病毒性心肌炎
如何防治子猪病毒性腹泻
不同类型标本不同时间微生物检验结果阳性率分析
左卡尼汀治疗心肌炎的临床价值及不良反应观察
急性药物性肝损伤患者肝病相关抗体阳性率调查及其临床意义
密切接触者PPD强阳性率在学校结核病暴发风险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肌电图在肘管综合征中的诊断阳性率与鉴别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