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唐诗三百首》广泛传播的当代编辑学启示

2015-01-21渠红岩

关键词:选题策划传播

渠红岩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江苏 南京 210044)

《唐诗三百首》广泛传播的当代编辑学启示

渠红岩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江苏 南京210044)

摘要:孙洙选编的《唐诗三百首》因准确把握了读者的需求,精心运用严谨而多样化的选择标准,使《唐诗三百首》胜过《千家诗》,成为家喻户晓的唐诗普及性选本,也是儿童学习古代诗歌的入门读物。从诗歌编辑史或文化传播的角度看,孙洙的《唐诗三百首》独特选诗标准即新颖的选题策划使之广为流传,这对于学术期刊的编辑工作具有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学术期刊编辑应根据学术发展动态,积极捕捉学术新的生长点,精心设计选题,并制定相应的实施计划,从而使学术出版与学术需求达到良好的合作共赢。

关键词:《唐诗三百首》;传播;选诗标准;选题策划;选题创新

收稿日期:2015 - 05 - 31

基金项目:江苏省期刊协会研究课题“报刊体制改革背景下高校社科期刊的发展研究”(项目编号:2014JSQKB13)。

作者简介:渠红岩(1970-),女,文学博士,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语言文化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阅江学刊》副主编,主要从事古代文学与编辑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23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105X(2015)05-0104-04

众所周知,出版物是一种文化产品,是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它反映文化的发展,同时又能引导文化的发展。编辑是出版工作的关键环节,编辑的立场、观点和判断能力对文化传播与引导产生重大作用。对于出版物出版之前的作品等,编辑有着选择权,而这种选择决定着出版物的内容与质量。综观中国历史,社会上出现的各种文化思潮或文化现象,几乎都与编辑的选择标准有着内在的、密切关系,如唐诗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历代传颂不衰,而对于唐诗的选编就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历史上一个极为引人注目的现象。唐诗选本的编选者,他们有着明确而强烈的文化传播意识,亲自选择作品,刊集成书,为当时及后人所推崇。在众多的唐诗选本,流传最广的是篇幅小的大众化读物《唐诗三百首》。综观学术界,对于《唐诗三百首》的研究很多,但从编辑思想这一角度切入的、深入研究的学术论文还很少,而对于学术期刊的选题策划,众多的文章都是纯粹从编辑学有关事项或理论直接切入,将《唐诗三百首》这一经典的流行所蕴含的科学的编辑学思想切入的还没看到。因此,本文拟作尝试,更想抛砖引玉,期待方家指教。

《唐诗三百首》是清代孙洙选编的一个普及性的唐诗选本,是清代儿童学习唐诗或古代诗歌的入门读物。该选本刊行后便广受欢迎,不断被翻刻、印行,家喻户晓。从学术性方面而言,《唐诗三百首》选编者孙洙不是著名文学家或文学评论家。因此,该书与同为诗歌选本的其它文献如《文选》《玉台新咏》《唐诗别裁集》《千家诗》等相比,学术性明显不足。但是,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看问题,从诗歌编辑史或文化传播的角度看《唐诗三百首》,它却又是极具研究价值的。

一、 《唐诗三百首》的编辑特点

当代著名作家王蒙在《非常中国》中这样说道:“最能表达汉语汉字的特色的,我以为是中国的旧诗。一个懂中文的华人,只要认真读一下《唐诗三百首》,他或她的心就不可能不中国化了。”那么。为什么这本极为普通的儿童蒙学诗歌读物能够享有如此高的评价,它的文化传播功能又如此深远?这首先就是因为《唐诗三百首》独具特色的编选体制。那么,它的编辑特点有哪些呢?关于这一问题,我们首先看其“题辞”:

世俗儿童就学,即授《千家诗》,取其易于成诵,故流传不废。但其诗随手掇拾,工拙莫辨,且止五七律绝二体,而唐宋人又杂出其间,殊乖体制。因专就唐诗中脍炙人口之作,择其尤要者,每体得数十首,共三百余首,录成一编,为家塾课本,俾童而习之,白首亦莫能废,较《千家诗》远胜耶?谚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请以是编验之[1]。

这段题辞可以看作是孙洙编选《唐诗三百首》的详细说明,包括编选的原因、过程、目的等,由此可见,虽然这是一本普及性的儿童读物,但孙洙却在编选体例和选诗标准上进行了细细的斟酌,对同类的诗歌选本的优劣是进行了一番严肃认真的比较的。

(一) 编选的创新。孙洙针对当时流行的《千家诗》“随手掇拾,工拙莫辨”,“唐宋人又杂出其间,殊乖体制”的状况,决定重新编辑一个诗歌选本,这就是选题的创新。《千家诗》据说是宋代谢枋得编选的一本儿童启蒙读物,也是长期“流传不费”的蒙学读本,但孙洙敢于挑战传统,大胆创新,他经过长期的精心研究、分析发现,《千家诗》有几个缺点:选诗标准不严,作品鱼龙混杂;诗歌的体裁不全,只有五律、七律、五绝、七绝;诗歌诗人年代混乱,不整齐。针对传统儿童蒙学的同类读本的以上缺点,孙洙决定避开这些缺点,编选一本更为优良的蒙学读物。突破传统,大胆尝试,相比于《千家诗》等为儿童启蒙所用的古代诗歌选本,孙洙《唐诗三百首》其实是编选的创新。

(二) 读者定位明确。为了保证所选的诗歌具有《千家诗》“易于成诵”、“流传不废”的优点,孙洙决定“因专就唐诗中脍炙人口之作,择其尤要者”,并且能够做到“为家塾课本,俾童而习之,白首亦莫能废”,也就是说,他选编的《唐诗三百首》不仅是家塾读物,使儿童易于读诵,甚至到成了白发苍苍的老人还会一直喜爱,这就是说,孙洙是想让《唐诗三百首》成为老少皆宜、雅俗共赏的普适读物。老少皆宜的读本既是优秀诗歌读本的最低标准,同时也是最高要求。儿童、老人是孙洙对《唐诗三百首》的读者定位。这样的定位很明确,但同时也对诗歌选本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因此,孙洙对当时诗坛流行的诗歌选本认真选择,多方面吸收各流派的优点,使《唐诗三百首》中的作品颇具多元性和包容性特征,使儿童能读到朗朗上口的唐诗精品,成为他们终生的精神给养,涵养着他们人生的境界。这是《唐诗三百首》成为老少皆宜、广泛流行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原因。

从“题辞”中所体现的孙洙《唐诗三百首》以上的编选特点可知,正是孙洙编选的创新、读者定位的明确,才使最初仅作为蒙学读物、诗歌选本的《唐诗三百首》成为唐诗众多选本中受众最广、流传最久最盛的读物。《唐试三百首》刊行后,不断被翻刻、印行,风行海内,可谓家喻户晓,其影响之大,流传之广,是其它唐诗选本望尘莫及的。复旦大学著名学者王水照先生《永远的〈唐诗三百首〉》认为,《唐诗三百首》的成功就在于孙洙独特的编选体例和选诗标准,他对已有的《千家诗》等同类诗歌选本都做了精细的分析与研究,因此,编排合理、抉择精当、体制完备、篇幅适中,形成独具特色的蒙学诗歌读物[2],受到了人们广泛的喜爱,成为传播最为广泛而持久的唐诗选本。

二、 《唐诗三百首》的编辑方法

一部优秀的诗歌选本的流行,除了独具特色的编辑特点之外,还要有正确的选诗标准,而正确的选诗标准就取决于选诗者的眼力和艺术素养。孙洙不是著名诗论家,也不是著名诗人,但他所编选的《唐诗三百首》却能广受欢迎,流布广泛久远,大东书局编译所编辑的《唐诗三百首》序言这样说:“蘅塘退士所编之《唐诗三百首》,自乾隆癸未至今,一百五十余载几欲家弦户诵者,以其体制备而抉择精也。”[3]这是对该书的大力赞赏,“体制备而抉择精”是《唐诗三百首》被家弦户诵的原因,也是对《唐诗三百首》精良的编辑方法的总结。

(一) 注重诗歌艺术的兼容并包。《唐诗三百首》所选的诗歌题材较为广泛、匀称,不单调,不琐碎,思乡、怀念、边塞风光、山水情怀、题画、音乐等题材都有。另外,孙洙还特别重视诗歌的艺术性。诗歌作为语言艺术,必须有鲜明的形象,优美的意境,浓郁的诗味,才能深深打动人心。孙洙博采众长,荟萃其美,甄选唐诗:有的比兴言志,情致婉转,如张九龄《感遇》;有的想象奇绝,扣人心弦,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有的雄伟豪迈,如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有的深沉含蓄,如杜甫的《春望》、《登岳阳楼》;有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如王维《终南山》、《过香积寺》;有的娓娓道来,含蓄婉转,如白居易《琵琶行》、《长恨歌》;有的深曲隐晦,婉约朦胧,如李商隐《无题》等。正由于孙洙在选诗时重艺术,吸收了其它诗歌选本的诗歌主张,博采众长,多元组合,使《唐诗三百首》两百多年来一直流传不衰。

(二) 注重精品。孙洙编选《唐诗三百首》“专就唐诗中脍炙人口之作,择其尤要者,每体得数十首,共三百余首,录成一编”,这种编选方法用今天的术语说就是注重精品。就所选诗歌作品的思想内容说,即使用当今的眼光看,《唐诗三百首》中的作品至今仍是人们喜爱的名篇佳作,如,明清两代诗论家所标举的唐人七绝压轴之作有11首,《唐诗三百首》就选了7首,如王维《渭城曲》、王昌龄《长信怨》、崔颢《黄鹤楼》、李白《下江陵》、杜甫《登高》等,这些都是千百年来众口交赞的佳作。又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孟郊《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杜甫《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李商隐《锦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等,都是人们信口可诵的名句,寄寓着不同时代的人们共同的情感体验。情感是诗歌的本质,也是诗歌能够打动人的内在力量,精品意识也是《唐诗三百首》有意摒弃《千家诗》“工拙莫辨”的需要,同时也形成了《唐诗三百首》成功传播的一个重要编辑方法。

(三) 作家覆盖面广而有代表性。就作者来说,《唐诗三百首》选了70位诗人的作品,其中,杜甫的诗歌最多,38首,其次是王维,29首,李白27首,李商隐22首。这四位诗人也是唐代最有代表性的作家,分别代表着盛唐、中唐、晚唐。这样的选诗方法别具慧眼,令人耳目一新。从诗人的身份看,上至皇帝下至僧侣、布衣平民、歌女,甚至还有一些无名氏。孙洙对身份层次低的人没有任何偏见,完全是根据他们的诗歌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来取舍,这就使不同的读者均能找到可与之对话的诗人,亲切可感。另外,诗人生活的时代分布均匀,使《唐诗三百首》成为唐代社会生活的一个缩影[4]224,这样可以使读者清晰地了解唐诗的发展脉络,了解唐代的社会和文化,并且能够立体地感受唐诗之美。因此,和其他唐诗选本相比较,《唐诗三百首》的内容就显得丰富多彩,这也是它流传久远的重要原因。

正是以上所述的精良的编辑方法,才使《唐诗三百首》在传播与接受方面超过了《千家诗》等同类儿童蒙学读本,成为家喻户晓的唐诗普及性典籍和儿童学习古代诗歌的入门读物。

三、 《唐诗三百首》对学术期刊编辑的重要启示

《唐诗三百首》是自唐代以来最具生命力、传播最久远的唐诗选本,也是最受欢迎的儿童学唐诗选本,光绪年间已经屡经翻刻,并且风行海内,以至于家家都有珍藏。至今,海内外出版的各类《唐诗三百首》标点本、注疏本等版本已经达到一百六十多种。《唐诗三百首》不仅是自清代以来中国境内广受欢迎的唐诗选本,也是英语世界中传播最广的唐诗选本,成为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是外国学者了解唐诗的窗口。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通过人类种群的繁衍、文字记载与文献传播、遗产保护等方式完成,其中,文献传播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它对我们的社会生活、个人素养等方面都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唐诗三百首》的成功传播经验引起了历代诗学研究者的关注,相关的研究成果也在渐渐丰富,而如果我们换一个研究思路,即从传播学的角度看《唐诗三百首》,也许,这部历经几百年而流传不废的唐诗选本对学术期刊的编辑具有更加重要的启示意义。

毋庸置疑,每一位学术期刊的编辑都想拥有独一无二的选题,但在信息如此高速发达、资源几乎人人共享的现代社会条件下,这样的想法不太现实。仔细翻看各种学术期刊会发现,其实有很多的选题是相似的,这就像孙洙生活的清代,流行着多种唐诗选本一样。但是,在具有相似或相同的选题的条件下,为什么有些学术期刊做得很有特色、影响因子很高呢?这其实就是选题不怕重复但一定要有创新。学术期刊从选题策划、组稿、审稿、编辑到出版的过程是一个从无到有的创造过程,这一过程能够反映出一位编辑的综合素质和能力。通俗地说,一位优秀的编辑像探路者,又像导演。“探路者”是说编辑要有发现选题并策划、解决问题的能力;“导演”是说编辑要有组稿能力、深厚扎实的文字功夫,使待发文章能够“忠于原稿而又高于原稿”,凸显编辑的创造能力。那么,在信息时代,学术期刊的编辑如何提高这些方面的能力呢?对于这一问题,我认为,除了加强自身职业素养、不断学习之外,曾经家喻户晓的《唐诗三百首》广泛传播的现实可以给我们重要启示:创新选题、科学编辑是一部优秀的书籍或优质学术期刊成功传播的关键。

“工如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找到正确的工作方法就能事半功倍,左右逢源,否则就会南辕北辙,离最初的目标越来越远。当今时代,媒体竞争日益激烈,对于传统的纸质出版业造成的压力越来越大。在这样的环境下,编辑策划选题并创新选题能力的高低是决定期刊质量的关键因素。从前面所述的《唐诗三百首》的题辞部分我们可以看出,孙洙是针对当时蒙学读物《千家诗》的不足而决定致力于编选一部更加适合儿童的通俗读本的。因此,《唐诗三百首》是孙洙长期观察、研究社会现实需要的产物,也就是说,孙洙是站在读者的角度发现了这一选题的。这就告诉我们,每一位编辑其实也是一位学者,当我们不知道学者需要看到什么选题的论文时,就把自己想象成某一种专业领域学者或读者,看自己想要看到哪些主题的论文,与自己有同样想法的学者一定存在,说不定这就是一个很好的思路。沿着这样的思路深入下去,很可能就会使我们逐渐走出“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困境,进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美好境界。

当今社会期刊发展迅速,而竞争也在与日俱增,要想在这样的竞争环境中赢得发展空间并凸显自身的特色,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是全力、精心进行选题策划。每一位编辑都从自己的专业优势出发,密切关注国内外的学术动态,跟踪前沿学者的学术进程,从深度和热度两方面入手来确定选题,将选题报请专家讨论并最终确定一个选题。确定选题之后,就约请有关专家围绕这一选题撰写论文。这样的论文一定具有学术新的增长点,也会收到很好的学术和期刊传播效应的。以当今的编辑学视角分析、研究《唐诗三百首》可以发现,孙洙编选《唐诗三百首》的工作其实就是学术期刊的选题策划工作。编辑的选题策划能力反映了对学术期刊编辑工作的认识和实际工作能力。选题策划能力的强弱主要取决于是否切实把握了学术前沿信息和学术发展趋势,这其实就是对编辑的职业敏感性的要求。学术期刊编辑根据学术发展动态,积极捕捉学术新的生长点,精心设计选题,并制定相应的实施计划,从而使学术出版与学术需求达到良好的合作共赢,这是一种极为重要的素质。编辑的成功策划催生出成功的作品的例子不胜枚举,关于这一点,就《唐诗三百首》而言,朱自清先生在《〈唐诗三百首〉指导大概》一文对《唐诗三百首》的评价值得我们深刻思考:“这部诗选很著名,流行最广,从前是家弦户诵的书,现在也还是相当普遍的书。但这部选本并不成为古典;它跟《古文现止》一样,只是当年的童蒙书,等于现在的小学用书。不过在现在的教育制度下,这部书给高中学生读才合适。无论它从前的地位如何,现在它却是高中学生最合适的一部诗歌选本。”[4]209朱自清先生所处的时代是新旧交替、中西文化碰撞的环境,与我们今天所处的经济文化的全球化背景具有相似性,所以,他的经典学术思想在一些学科上有开辟意义、有示范作用,可为我们开启法门,具有方法论上的意义,能使我们获得思想上的灵感,值得我们珍视和借鉴,“流行最广”“家弦户诵”等用语高度评价了《唐诗三百首》的传播效应与社会反响。这段话值得每一位学术期刊编辑认真玩味。当然,就学术期刊的传播而言,在信息全球化的时代,除了关注《唐诗三百首》这样的传统、经典的成功传播之外,作为一位优秀的学术期刊编辑,国内外同类、重要的学术期刊的选题都不妨借鉴一下,因为信息公开、资源共享的时代人们关注的话题具有共通性与相似性,掌握全局方能从容创新。

据《人民日报》2015年4月10日第6版刊登的报道,2015年4月9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财政部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两部门联合制定的《关于推动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正式印发,要求出版单位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出版导向,始终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优势互补、此长彼长、一体化发展[6]。不可否认,新兴媒体以它的便捷、多元、互动等优势正在成为广受人们欢迎的传播方式。但是,无论传播方式或传播媒介多么发达多样,传统的编辑思想、编辑方法都不能被舍弃。由以上论述可知,《唐诗三百首》的编选包含着科学的编辑方法与精湛的编选艺术,对学术期刊的编辑具有永恒的启示意义:只要编辑能够准确敏感地把握时代发展和学术动态及学术前沿,积极地进行选题创新,并科学合理地实施,一定能成为学术界可信赖的导引者和社会文化的优秀传播者。

参考文献:

[1] 孙洙,编著.唐诗三百首评注[M].张忠刚,评注.济南:齐鲁书社,1998:1.

[2] 王水照.永远的〈唐诗三百首〉[J].中国韵文学刊,2005(1):1.

[3] 大东书局编译所.唐诗三百首[M].上海:大东书局,1938:1.

[4] 朱自清.《唐诗三百首》指导大概[G]//朱自清全集.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0:224.

[5]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关于推动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新广发〔2015〕32号)[N].人民日报,2015-04-10(06).

① 据考,有清一代,女性作家续红作品非仅此一部,惜已不见。如铁峰夫人撰写过《红楼觉梦》,现只见《红楼觉梦弁言》存于梅成栋《梅树君先生文集》中;彭宝姑作过《续红楼梦》,孙桐生《国朝全蜀诗钞》卷六十二收录宝姑诗四首,在为其所作的小传中提到她“著有《续红楼梦》等书”。

猜你喜欢

选题策划传播
浅谈科技类丛书的策划
浅谈民生新闻报道
关于新形势下提高党刊编辑素养的思考
浅谈图书选题的立体化经营思路
中国文学作品外译策略研究
新媒体背景下湖湘文化的传播效果评价研究
当前纸媒微信公众号运营的突出问题与策略建议
新闻与历史的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