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手术治疗原发性骶前肿瘤临床疗效分析

2015-01-21陈自强朱奕唐坚

浙江临床医学 2015年4期
关键词:实质性囊性B超

陈自强 朱奕 唐坚

手术治疗原发性骶前肿瘤临床疗效分析

陈自强朱奕唐坚★

目的 分析原发性骶前肿瘤(PPST)的临床特点及处理方式。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13年12月手术治疗的16例PPST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所有病例均完整切除,术中无意外损伤,均无相关并发症发生。术后病理证实良性肿瘤14例,分别为表皮样囊肿5例,囊性成熟畸胎瘤3例,尾肠囊肿3例,深部侵袭性血管粘液瘤1例,血管外皮瘤1例,淋巴错构瘤1例。恶性肿瘤2例,分别为神经母细胞瘤与间质瘤(高风险)。结论 B超是首选的检查项目,对判断是否为恶性有参考价值。CT与MRI无疑对诊断有更重大的价值,增强扫描有利于肿瘤的定性诊断,还可了解与周围脏器,尤其与大血管的关系。PPST一经诊断明确,如无绝对手术禁忌,均应手术治疗。

原发性 骶前肿瘤 手术治疗

原发性骶前肿瘤(Primary persacral tumor,PPST)属少见病,国外文献报道平均每4.0~6.3万例住院患者中才出现1例[1],故临床经治医师的诊疗经验有限。同时因其解剖位置深而不易发现,解剖关系复杂,早期诊断和治疗较为困难[2],症状出现时肿瘤常已较大,从而使手术难度增大。本文回顾性总结本院2001年1月至2013年12月手术治疗的16例PPST患者资料,就其诊断与手术治疗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16例,其中男4例,女12例;年龄21~62岁,平均43.1岁;病程1周至10年。肿瘤直径5~18cm,平均7.8cm。临床表现:肛门坠胀感5例,下腹疼痛3例,腹胀2例,排便困难2例,因其他疾病检查意外发现4例。本组16例均行肛门指检,14例触及直肠外后侧、侧旁隆起或肿块。全部病例均行腹部B超检查,发现骶前肿块12例,另外经直肠B超2例均发现肿块,经阴道B超8例亦均发现肿块。CT检查8例,MRI检查5例,均发现肿块。上述检查提示囊性肿块9例,实质性肿块4例,囊实性肿块2例。本组16例中15例术前明确诊断为PPST,1例因急性肠梗阻手术探查时发现。

1.2手术情况 经腹手术10例,均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开腹探查后置三叶拉钩,悬吊膀胱于切口下方,广泛剪开乙状结肠、直肠左侧腹膜返折,并将其系膜游离后牵引向右侧,充分暴露骶前间隙,尽量利用热凝刀具锐性、钝性游离肿瘤,缝扎较粗的肿瘤营养血管。对巨大的囊性肿瘤,本组有2例因影响操作使用彭氏多功能解剖器电凝囊壁后刺入囊腔,吸出液体后再操作,顺利完整切除肿瘤。术中注意保护输尿管、髂窝内血管、Waldeyer骶前筋膜。本组经骶尾部手术6例,均为部位低的囊性小肿瘤,采用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取俯卧位(Kraske位 ),垫高臀部,根据肿瘤位置选择切口部位偏向左侧或右侧,有2例切除尾骨,切开肛提肌及其筋膜后进入骶前间隙,紧贴囊壁锐性与钝性相结合,完整游离出肿瘤。

所有病例均完整切除,术中无意外损伤,仅1例血管外皮瘤患者出血较多,术中输红细胞2单位。骶前均放皮管引流1根,术后恢复顺利,均无相关并发症发生。术后病理证实良性肿瘤14例,分别为表皮样囊肿5例,囊性成熟畸胎瘤3例,尾肠囊肿3例,深部侵袭性血管粘液瘤1例,血管外皮瘤1例,淋巴错构瘤1例。恶性肿瘤2例,分别为神经母细胞瘤与间质瘤(高风险)。

2 讨论

PPST指原发于骶前间隙(又称直肠后间隙)的肿瘤,由于骶前间隙与腹膜后一样存在多种胚胎组织来源,故PPST的病理类型多样,但与腹膜后原发肿瘤不同的是来源于上皮性良性囊性肿瘤居多,本组良性肿瘤占87.5% (14/16 ),恶性仅占12.5%,而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恶性占80%[2]。当然,本组实质性肿瘤4例中有2例为恶性,可见骶前实质性肿瘤仍要高度怀疑是否为恶性。此外,本组女性发病率显著高于男性(3∶1)。

2.1PPST的诊断 PPST部位隐匿,但增大后盆腔压迫症状较明显,故对有下腹部不适、排便不畅的患者应及时作肛门指检,文献报道67%~96%的骶前肿瘤可肛门指检触及[3]。本组有14例肛门指检可触及肿块,肛门指检简单而直接。B超是首选的检查项目,常用的腹部B超大多可发现PPST,但本组经肛门或阴道B超更能发现低位PPST,B超能分辨肿块为囊性或实质性,囊性肿块内可能看到骨性结构,实质性肿块还能了解血流情况,本组有1例还报告实质性肿瘤内钙化,这些对判断是否为恶性有参考价值。CT与MRI对诊断有更重要的价值,增强扫描有利于肿瘤的定性诊断,还可了解与周围脏器,尤其是与大血管的关系,如仔细读片还可了解营养血管蒂的大致部位,可供手术时参考。最后的确诊有赖于术后的病理切片及免疫组化等检查。

2.2PPST的手术治疗 因无症状的良性PPST会不断增大引发相关症状,而增大后的PPST在狭小的盆腔内手术视野显像较差,增加了手术难度与风险,故作者认为PPST一经诊断明确,如无绝对手术禁忌,均应手术治疗。PPST与肛管、直肠、阴道关系密切,粘连或肿瘤浸润时有可能进入肠道或阴道,所以术前必须进行正规肠道准备及采用稀碘伏清洁阴道。根据PPST的部位、大小、囊性或实质性,本组采用经腹或经骶尾部手术两种途径,普外科医师对经腹部手术路径比较熟悉,不过对较小的良性肿瘤,位置较低的经骶尾部手术,尤其切除尾骨后显露亦不成问题,手术难度不会太大,而且创伤要比经腹小的多。当然对于位置低的巨大实质性肿瘤,腹骶联合手术可能更合适。本组2例巨大囊肿,术前检查排除恶性可能才采用减压手术,对未排除恶性的囊实性肿瘤采用减压手术是不恰当的。对疑有恶性可能的实质性或囊实性肿瘤,作者强调一定要按无瘤操作要求游离肿瘤,不能让肿瘤表面有任何破损,故操作时动作要轻柔,不能挤压肿瘤,离断血管时尽量远离肿瘤,以免残端过短结扎不可靠而导致肿瘤表面出血,此时止血较困难,且止血过程中极易损伤肿瘤包膜。针对实质性肿瘤,尤其肿瘤较大显露不佳时作者常插入压肠板缓慢推开肿瘤,采用超声刀或ligarsure在肿瘤与盆壁狭小的空间里游离肿瘤。

总之,PPST良性肿瘤大多为囊性,即使肿瘤较大,手术难度亦不会太大,但实质性肿瘤有恶性可能,血供常较丰富,又不能过度牵拉肿瘤,手术视野显露会较差。因此术前要有充分估计手术难度,术中分离时可先易后难,由浅入深,以免出血时处理困难。如方便可先切断肿瘤的营养血管,以减少分离过程中的出血。术中要时刻警惕输尿管、髂窝内血管、骶前静脉丛及直肠等重要组织,力争把手术风险降至最低。完整切除的良性肿瘤术后一般不会复发,而恶性肿瘤仍需严密随访,随访时应常规进行肛门指检,必要时可行B超及CT检查[4]。

1 Wang J Y,Hsu C H,Changchien C R,et al.Presacral tumor:a review of forty-five cases. Am Surg,1995,61(4 ) :310~315.

2 Ghosh J,Eglinton T,Frizelle F A,et al.Presacral tumors in adults.Surgeon, 2007,5(1):31~38.

3 Feldenzer J A,McGauley J L,Megillicuddy J E .Sacral and presacral tumors:problems in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Neurosurgery,1989,25(6) :884~891.

4 金万炳,杨振宇.骶前肿瘤的诊治 .浙江临床医学,2002,4 (7):499~500.

314001 嘉兴学院附属嘉兴市第一医院肿瘤外科

猜你喜欢

实质性囊性B超
拜登和习近平举行“广泛和实质性”视频会晤
B超机日常维修案例分析与保养
常规超声联合超声造影诊断部分囊性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价值分析
怀孕做阴道B超,会引起流产吗
孤独会造成实质性伤害
孤独会造成实质性伤害
胎儿腹腔囊性占位的产前诊断及产后随访
写字的尴尬
巧用一元二次方程的“B超单”
实质性相似的判断及其存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