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护理模式在胆结石患者护理中的临床分析
2015-10-20黄咏梅
黄咏梅
全面护理模式在胆结石患者护理中的临床分析
黄咏梅
胆结石是普外科临床上的一种较为常见的多发病症,它主要指患者胆囊内产生结石或继发胆管内结石而导致的疾病[1]。常与急性胆囊炎并存,为常见多发病。好发于成年人,>40岁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女性多见[2]。本资料随机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在本院进行住院治疗的104例胆结石患者,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104例胆结石患者中男35例,女69例;年龄22~71岁,平均(48.7±5.2)岁;病程15d~6年,平均(2.1±0.8)年。将104例患者按照抽签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各52例。全部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为程度不一的腹部疼痛,兼或伴有恶心、呕吐、发热、大汗淋漓等,严重者出现虚脱、休克等。经临床统计,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临床表现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对患者进行临床护理。①进行常规检查,做好测量体温、血压、呼吸、脉搏等工作,排除相关手术禁忌症。②协助患者采取舒适体位,指导其进行有节律的深呼吸,达到放松和减轻疼痛的目的。③指导其清淡饮食,忌油腻食物,宜少量多餐,避免饱饮饱食。④病情严重者给予禁食和胃肠减压,以减轻腹胀和腹痛。⑤控制感染,遵医嘱及时合理应用抗菌药。(2)观察组:采用全面护理模式对患者进行临床干预,即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患者术前、术中和术后的综合性、全面性的临床护理和并发症护理。①术前护理: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和临床表现,对术前、术中、术后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预先判断和评估,尤其是腹部疼痛的部位、性质、发作时间、诱因及缓解的相关因素,评估疼痛与饮食、体位、睡眠的关系等,为进一步治疗和护理提供依据。向患者阐明胆结石的发病原因及相关治疗手段,积极做好术前各项准备工作,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较多患者惧怕手术,担忧手术的效果和并发症,易产生焦虑、恐惧、失眠等不良心理反应,护理人员应及时给予患者心理疏导。②术中护理:患者进入手术室后,护理人员指导并协助患者取舒适的体位,进行节律性深呼吸,达到放松和减轻疼痛的效果;硬膜外麻醉后,手术前巡回护士在不影响手术的前提下和患者进行简单沟通,以分散患者的注意力和紧张的状态。手术时护士注意力应高度集中,动作轻巧熟练,配合手术医师进行并完成手术;术中要严密监测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建立静脉通路,确保静脉通路顺畅,保证手术的顺利完成和患者的生命安全。③术后护理:手术后若患者清醒,各项生命体征正常,可及时护送患者返回病房,为患者创造良好的术后休息环境;如患者未清醒,可协助患者采用去枕平卧位,头偏向一侧,待患者清醒后取半卧位,并继续密切监测各项生命体征,一旦发现异常表现及时报告医生,术后1d可适当协助患者下床进行活动,同时避免发生意外。④ 饮食护理:术后禁食6h。术后24h内饮食以无脂流质、半流质为主,逐渐过渡到低脂饮食。⑤切口护理:留置腹腔引流管的患者,身上应有醒目的标志以防止脱管,严密观察并记录引流液的数量、颜色、性质等,如发现引流液异常需立即报告医生,同时加强手术切口的护理,保持手术切口敷料的干燥、清洁。⑥预防感染:保证手术切口敷料的清洁,避免手术切口感染;加强口腔护理,保证口腔的清洁,防止受凉,对咳嗽有痰患者,要鼓励咳嗽,尽量把痰咳出,并进行排痰治疗,减少和防止呼吸道感染;保持病房的清洁、安静,减少探视和人员走动;继发感染的患者予以单独隔离。⑦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严密观察各项生命体征、腹部体征以及引流液的情况,如患者出现发热、恶心、呕吐、腹胀、腹痛、咳嗽咳痰等情况,及时报告医生并协助处理。⑧出院指导:出院前向患者发放联系卡,上面标注联系方式、联系医生、护士和定期复查时间及注意事项,术后1个月内避免重体力劳动,合理饮食,少量多餐,饮食以低脂、高维生素、富含膳食纤维为主,保持良好心态,注意休息,戒烟限酒;如出现发热、恶心呕吐、腹痛腹胀、黄疸、大便颜色变陶土样等症状应及时就诊。
1.3疗效评价 (1)观察指标:观察比较2组手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临床疗效和护理满意度。(2)疗效标准:治愈:疼痛等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手术后检查各项指标正常,结石完全排净,且半年内无复发现象。有效:疼痛等临床症状明显缓解,术后检查各种指标正常,结石大部分排除,半年内偶有疼痛发生。无效:疼痛等临床症状未得到明显缓解,术后检查,患者体内仍残留部分结石。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手术期间的护理情况分析 临床资料统计显示,对照组的术中出血量平均(53.4±4.9)ml,手术时间平均(49.8±5.1)min,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平均(35.7±4.2)ml,手术时间平均(37.6±2.4)min。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n(%)]
2.3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比较[n(%)]
3 讨论
胆结石的形成原因较为复杂,年龄、性别、高脂饮食、肥胖、妊娠、基因遗传、药物以及种族等均是导致结石产生的原因[3]。它是一种病因复杂、病情反复,严重影响人们正常工作生活的胆囊系统慢性病[4]。目前,临床上对胆结石的治疗方法主要是手术治疗,此即需要医护人员及时的做好围手术期的临床护理工作,以确保患者更快、更好的恢复健康。因此,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患者采取全面护理模式,即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患者术前、术中和术后的综合性、全面性的临床护理和并发症护理。向患者阐明胆结石的发病原因及相关治疗手段,消除患者因不了解病情而产生的紧张、焦虑、恐惧心理,使患者对手术产生安全感和信任感。此外提高患者及其家属的健康意识,使其能主动配合手术并能积极参与术后的康复工作,提高手术的临床有效率,并减少并发症和降低复发率[5]。本组选取的104例胆结石患者中,采用全面护理的患者在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方面均明显少于常规护理患者,在临床护理总有效率和护理满意度方面均明显高于常规护理患者,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在胆结石的临床手术治疗过程中,采用全面护理模式进行干预治疗,能明显的减少患者的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患者对手术的配合和协同,有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从而有效的提高手术疗效,提高护理满意度,改善医患关系,从而促进患者的康复,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张红.36例微创保胆取石术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中国医药指南,2013,9(27):550~551.
2 李乐之,路潜.外科护理学.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 514~519.
3 颜志妤.胆总管结石手术的围术期护理心得.求医问药(下半月),2013,17(4):183~184.
4 刘淑贤,马金风,王淑云,等.内镜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护理.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15(11):260.
5 汤玉芳.术前护理对胆结石患者手术的影响分析.中外医疗,2012,32(11):143.
324200 浙江省常山县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