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护理体会
2015-01-21曹云波吉林省松原市人民医院吉林松原138000
曹云波(吉林省松原市人民医院,吉林 松原 138000)
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护理体会
曹云波
(吉林省松原市人民医院,吉林 松原 138000)
目的探讨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护理措施。方法 选择于2011年7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88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给予积极治疗及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积极治疗及综合护理措施干预,观察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4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9.55%;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对于提高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预防复发、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值得推广。
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护理;体会
冠心病是临床中十分常见的心血管病之一,心绞痛是冠心病的一个类型,又可分为稳定型心绞痛和不稳定型心绞痛两类,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病情较重,具体可包括静息心绞痛、卧位型心绞痛、恶化型心绞痛、梗死后心绞痛及混合性心绞痛等[1]。不稳定型心绞痛多见于老年人群,由于我国人口老龄化日趋明显,故而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日益增多,由于不稳定型心绞痛具有疼痛程度重、持续时间长、不易缓解、发作频繁等特点,故而需要积极的治疗,而在早期积极治疗的同时,配合护士给予有效的护理也是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关键,同时又可有效防止心肌梗死的发生[2]。现将笔者对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44例的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于2011年7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88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观察组男23例,女21例,年龄61~74岁,平均年龄(68.4±4.8)岁,病程2.5~5年,平均病程(2.9±0.4)年,合并高血压患者15例,合并高脂血症患者22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5例,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1例;对照组男24例,女20例,年龄60.5~75岁,平均年龄(68.7±4.5)岁,病程2~6年,平均病程(3.0±0.5)年,合并高血压病患者16例,合并高脂血症患者20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4例,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2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及合并疾病情况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积极对症治疗:嘱患者卧床休息1~3天,床头24 h心电监护,伴有呼吸困难及发绀患者给予吸氧,保持血氧饱和度≥90%,必要时可给予吗啡以镇静、镇痛;同时给予硝酸酯类制剂、钙离子通道阻滞剂等以缓解心绞痛,予降血脂、抗凝、抗血栓形成等急救治疗;护理措施以常规护理方法为主。
观察组治疗方法与对照组相同,并给予综合护理进行干预,具体方法如下。
1.2.1 基础护理
由于老年患者病情较重,故在其入院后应嘱严格卧床休息,不可活动,减少心脏负荷,遵医嘱给予急救药物;减少对患者不必要的探视,使患者能够获得充分的休息;病房环境应安静、舒适、湿度、温度适宜,定期通风,保持空气的流通和新鲜;建立静脉通道,做好静脉给药准备。
1.2.2 病情观察
入院后立即给与24 h心电监护,观察患者的心率、脉搏、血压、体温、呼吸等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并详细记录;观察患者的心前区疼痛程度及部位,以及心悸、心慌、胸闷、气短、头痛头晕、汗液等症状,如出现症状加重,应立即告知医生处置;详细记录患者24 h的液体出入量,并随时调整;注意观察用药治疗后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并随时向医生汇报以便调整治疗方案。
1.2.3 心理护理
由于老年患者病程长、症状重,且多存在一些并发症,当心绞痛发作时有明显的濒死感,且心绞痛常反复发作,因此易给患者造成明显的心理压力,加重了病情,这就需要给予患者以心理护理。护士应注意多与患者沟通和交流,转移其注意力,可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感,同时多给予关心、鼓励、安慰和支持,使患者逐步消除不良心理情绪;指导患者进行身心放松练习,给患者营造一个放松氛围,锻炼姿势应随意,不可拘泥,只要能够使患者保持身体放松即达到效果,可有效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3];可以请病情稳定、控制良好的患者进行现身说法,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1.2.4 饮食护理
指导患者注意合理饮食,以清淡、易于消化、低盐、低脂饮食为主,多摄入一些富含维生素、纤维素及蛋白质的食物,少食多餐,不可饱食,忌食油腻生冷食物,忌烟忌酒,浓茶、可乐、咖啡等亦不宜食用,可摄入一些新鲜的水果和蔬菜,有利于维持营养均衡、促进新陈代谢[4]。另外,可嘱患者多食用山楂、桂圆、大蒜、枸杞子、牛羊肉等,有利于缓解心绞痛、预防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反复发作[5]。
1.3 疗效判定标准[6]
①显效:心绞痛症状消失,伴随症状基本消失或显著减轻,心绞痛发作次数较治疗前减少>80%,心电图异常改变均恢复至正常。②有效:心绞痛及伴随症状有所减轻,心绞痛发作次数较治疗前减少50%~80%,持续时间较前缩短,心电图异常指标有所改善。③无效:心绞痛及伴随症状、心电图异常改变等均无改善,甚至加重,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50%。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9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观察组显效30例(68.18%),有效1 2例(27.27%),无效2例(4.55%),总有效率为95.45%;对照组显效21例(47.73%),有效14例(31.82%),无效9例(20.45%),总有效率为79.55%;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较为常见,且病情较重,发病后应立即给予急救治疗,同时需要配合护士给予综合护理措施干预,如基础护理、病情观察、心理护理及饮食护理等,对于提高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预防复发、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值得推广。
[1] 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第7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282.
[2] 高干英.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护理探讨[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2,20(3):551-552.
[3] 刘旭武,蒋丽华.心血管内科急性心绞痛患者疗效观察[J].中外医疗,2013,33(11):81-82.
[4] 曹仙丽.关于心血管内科急性心绞痛临床治疗护理效果观察[J].中国卫生产业,2013,11(6):25.
[5] 胡莉莉,詹杏梅.中医辨证分型护理不稳定型心绞痛效果观察[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2,24(6):548.
[6] 张赪辉.中医特色护理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临床观察[J].河北中医,2012,34(10):1553-1554.
本文编辑:吴宏艳
R473.5
B
ISSN.2095-6681.2015.27.097.02
曹云波(1968-),女,吉林省松原市人,主管护师,本科,研究方向:急诊、急救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