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并发静脉血栓的相关因素分析与护理对策

2015-01-21贾文娟

关键词:置管内皮血栓

贾文娟,蔡 岩

(山东省威海市解放军第四零四医院肝胆普外科,山东 威海 264200)

・临床护理・

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并发静脉血栓的相关因素分析与护理对策

贾文娟,蔡 岩

(山东省威海市解放军第四零四医院肝胆普外科,山东威海264200)

本文针对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患者发生静脉血栓的相关因素,如血管内皮损伤、血液高凝状态、静脉血流迟缓、穿刺点感染、导管直径等进行分析,并对其采取相关护理措施。

PICC;静脉血栓;因素;护理

PICC是由外周静脉穿刺置入血管,其顶端置于上腔静脉,操作方便、安全可靠,给需要反复穿刺的患者带来了方便,并为患者减少了输入刺激性药物造成的疼痛感。虽然PICC的应用给人们带来了方便,但其引发的静脉血栓不容忽视。本文通过对外周中心静脉置管并发静脉血栓的相关因素进行深入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降低了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现报道如下。

1 PICC并发静脉血栓的相关因素分析

1.1 血管内皮损伤

血管内皮损伤是导管相关性血栓形成的始动因素[1]。

1.1.1肿瘤细胞对血管内皮的损伤

肿瘤细胞可直接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其细胞膜上可产生少量凝血酶,引起血小板粘附与聚集或沉积于血管内膜,使其功能受损,导致血栓形成[2]。

1.1.2化疗药物对血管内皮的损伤

联合化疗尤其是细胞毒性药物可引起血管纤维化和血管内皮的损伤,使血管上皮细胞坏死或凋亡、血管壁增厚,促使血栓形成[3]。

1.1.3导管异位对血管内皮的损伤

导管尖端靠在血管壁上会对血管壁产生持续性刺激,促使血栓形成。PICC导入较长,易至血流形成涡流而产生微血栓。导管尖端放置部位与静脉血栓形成有显著相关性,当导管尖端放置于周围静脉时,血栓发生率明显高于中心静脉[4]。

1.1.4导管对血管内膜的损伤

导管进入静脉,会被纤维蛋白和血浆蛋白包围,接着诱发血小板聚集,发展为血栓或纤维鞘,引起局部血管内膜的反应性炎症[5]。

1.2 血液高凝状态

1.2.1肿瘤细胞能通过组织因子或其他促凝因子直接激活凝血酶原,也可通过T-淋巴细胞介导激活单核细胞,间接激活凝血系统。

1.2.2肿瘤细胞能够抵达所有的纤溶系统调节蛋白,促进红细胞聚集。

1.3 静脉血流缓慢

患者接受一系列的治疗后,身体的活动量相对减少,长期卧床导致身体机能下降,并且在外周中心静脉置管以后,患者的肢体受局,造成血流缓慢。静脉血流迟缓导致组织缺氧,使局部产生凝血酶聚集,促进血栓形成。

1.4 穿刺点感染

化疗病人免疫力低,易感染,中心静脉置管后,血中纤维蛋白形成一层纤维膜,当穿刺点皮肤的微生物沿导管表面向体内迁移并寄生于此,就会导致局部感染,进一步形成血栓。

1.5 导管直径

Grove等[6]对血栓成因的分析显示,血栓的发生和导管直径之间有着一定的联系,3 Fr以下的导管不易诱发静脉血栓,4 Fr发生率为1%,5 Fr发生率为6.6%,6 Fr发生率为9.8%。

2 护理对策

2.1 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应该面带微笑、热情亲切,多和患者进行有效地沟通交流,了解患者的真实想法,帮助患者消除恐惧、紧张、烦躁、焦虑等不良情绪,并向患者及其家属详细讲述有关此类疾病的相关知识和成功病例,让患者踏实、放心,保持心情舒畅、愉悦,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7]。

2.2 减少PICC过程中对血管内膜的损伤

(1)尽可能选取管径较细及硅胶材质的导管,尽量选取贵要静脉置入。罗奕等[8]将PICC患者分为贵要静脉组与头静脉组研究,结果发现贵要静脉组比头静脉组的疗效要好。相关资料表明,PICC导致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中,头静脉占57%,贵要静脉占14%[9]。(2)严格无菌操作。穿刺部位应先用75%乙醇消毒两遍,再用碘伏消毒待干[10]。(3)正确摆放置管体位,使患者上肢尽量外展与身体呈90°,导管尖端到达患者肩部时,嘱患者将头转向穿刺侧90°,并将下颌贴近肩部。(4)穿刺时应用无粉手套,送管速度适宜,遇到阻力时不可强行送管,以免损伤血管内膜。(5)置管完毕后立即行放射检查确定导管尖端位置,若位置不当应及时调整或重置。

2.3 置管后观察与维护

(1)置管后1周内监测臂围,测量并记录,1次/d。(2)观察置管静脉有无红肿、疼痛、皮温升高及皮肤颜色变化。(3)保持导管通畅,避免液体走空,导管入口处定期消毒,并对置管的部位进行严密的观察。

2.4 健康宣教

护理人员应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指导,指导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多对置管侧做适量以及适度活动[11],并让患者在平时对置管的肢体做向上抬起的动作,防止血流变慢。另外在置管后3~4天,每天在穿刺点上方10 cm处进行湿热敷;提醒患者不要让置管一侧的肢体受到沉重物体的压制[12]。同时护理人员自身以及患者要格外留意置管一侧的肢体是否有异常情况发生,如果发现不对的地方,应立刻通知医生进行处理。

3 总 结

随着外周中心静脉置管的广泛使用,使一些对外周血管和局部组织有刺激和破坏性的化疗药物被弃用,从而减少静脉炎的发生率。但是外周中心静脉置管也存在着一定的缺陷,由于种种因素,置管以后容易发生静脉血栓,这也是临床中应当格外注意的地方。通过对外周中心静脉置管并发静脉血栓的相关因素进行深入地分析,并对其采取一定的护理对策,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保证患者的生存质量。

[1] 潘丽花,于兰贞.PICC常见并发症产生原因及护理[J].护理研究,2012,10(26):33-03.

[2] 张连芬,童晓明.癌症与静脉血栓栓塞[J].中国肿瘤医学,2011,28(10):315-317.

[3] 张彩华,刘忠群,顾茹萍,等.化疗药物所致静脉损伤及氢化考的松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中华综合医学杂志,2011,2(12):1061.

[4] 魏福岩.PICC置管并发上肢静脉血栓的护理[J].护理论坛,2011,4(11):110-111.

[5] 张友华.静脉导管针引起静脉血栓形成1例报告[J].实用护理杂志,2011,15(12):41.

[6] 邓群波.PICC临床应用及护理进展[J].现代护理,2012: 08(a).

[7] 罗 奕.贵要静脉与头静脉行PICC置管的对比分析[J].湖南中医药导报,2014,10(1):25-26.

[8] 石书芹.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患者静脉血栓的相关因素分析与护理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6(15):11-12.

[9] 张 梅,马建新,魏爱环.静脉留置针正压封管的体外实验和临床探讨[J].护士进修杂志,2014,19(7):654-655.

[12] 魏 力.三向瓣膜式经外周静脉中心静脉置管导管在外科危重患者的临床应用[J].天津护理,2014,11(4): 181-182.

本文编辑:杨 志

R472

A

ISSN.2095-6681.2015.21.132.02

蔡岩,女,副主任护师,Tel:13806319297,E-mail:donglijun3@sina.com

贾文娟(1981-),女,山东青州人,大专,护师,研究方向:护理管理

猜你喜欢

置管内皮血栓
防栓八段操 让你远离深静脉血栓
不同浓度镁离子干预对妊娠糖尿病妇女内皮祖细胞的影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肺动脉高压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三种血栓各有堵点
三种血栓各有堵点
分析个性化护理对老年科患者PICC置管后并发症的作用效果
急性胰腺假性囊肿的外科治疗
UPLC-Q-TOF/MS法快速分析血塞通、血栓通注射液化学成分
PICC标准护理对置管患者自护能力和质量的效果分析
Wnt3a基因沉默对内皮祖细胞增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