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超声与微波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的疗效观察
2015-01-21王鹏陈翔宇张丹宋永欣
王鹏陈翔宇张丹宋永欣
·研究报告·
聚焦超声与微波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的疗效观察
王鹏1陈翔宇1张丹1宋永欣1
目的探讨聚焦超声与微波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的疗效及差别。方法选取我院门诊100例慢性肥厚性鼻炎患者随机分成A(聚焦超声组)、B(微波组)两组,于鼻内镜下分别行聚焦超声和微波治疗,观察两种不同疗法术后恢复时间,治疗效果及副作用。结果A组患者较B组患者术后恢复期短,术后鼻干、鼻出血、黏膜瘢痕等并发症较少,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随访时两组患者术前术后鼻腔通气功能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聚焦超声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较微波治疗在改善患者鼻腔通气功能上无明显差异,但术后不良反应少,而且不影响鼻黏膜的分泌功能和纤毛运转功能,能很好的保护患者的鼻腔生理功能。
聚焦超声;微波;慢性肥厚性鼻炎;鼻腔生理功能
慢性肥厚性鼻炎(chronic hypertrophic rhinitis)是以黏膜、黏膜下层、甚至骨质的局限性或弥漫性增生肥厚为特点的鼻腔慢性炎症[1]。临床多采用下鼻甲部分切除术、激光、微波及硬化剂注射等疗法,但术后并发症多,且患者的鼻腔生理功能受到不同程度影响[2]。聚焦超声在治疗鼻腔疾病的同时保存了鼻黏膜表面组织的完整性,不会影响到鼻黏膜的分泌功能和纤毛运转功能。现将聚焦超声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与微波治疗进行比较,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1 临床资料
选取我科经药物治疗无效,未进行过鼻腔器械治疗,无伴发慢性鼻窦炎、严重鼻中隔偏曲、心肺功能不全的慢性肥厚性鼻炎患者100例,随机分为A、B两组,各50例(组间性别、年龄、病程无明显差异),A组行聚焦超声治疗,B组行微波治疗。
2 手术方法
A组采用CZB型超声波治疗仪(重庆海扶技术有限公司生产),根据朱瑾等[3]的研究,将功率参数设定Ⅲ档,扫描速度2~6mm/s范围内、扫描线间距4mm、每条扫描线扫描2次。患者取仰卧位,先以1%地卡因加肾上腺素棉条行双侧鼻腔表面麻醉,约5min,然后用2%利多卡因在鼻内镜下于下鼻甲黏膜下行浸润麻醉,在鼻内镜引导下将探头伸入一侧鼻腔置于下鼻甲后端,紧贴黏膜,并匀速向外拖动探头,由后向前、由上向下依次进行扫描,速度约为4mm/s,直线扫描下鼻甲上缘、下缘、下鼻甲内侧面及前后端,尤其注意下鼻甲后端,扫描2遍,时间约300s。然后以相同方法治疗另一侧鼻腔。B组采用国产赛诺迈德WFL-ⅢⅤ型微波多功能治疗仪。麻醉同A组,微波功率设为约30~40W左右,于下鼻甲内侧及下侧前中后,鼻内镜检查肥厚明显处将微波双极探头置于该处,采脚踏直至黏膜表面呈白色凝固状,鼻甲缩小为宜,一侧完成,再做对侧。两组术后均给予鼻腔护理液(生理海水)及鼻用糖皮质激素喷鼻。
3 疗效评定
应用国际通用的VAS(visual analog ue scale)[4]评分标准:用一长度约为10 cm的评分卡,一端为0代表无鼻塞症状,另一端为10代表几乎完全鼻塞,给患者说明评分标准后,让患者根据自己的鼻塞情况在0和10之间选择移动游标,以与其症状相符的评分作为此时的VAS分值。并观察术后恢复时间及术后6个月随访患者鼻干、鼻出血、鼻腔黏膜粘连、黏膜瘢痕形成等并发症例次。
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软件包完成全部数据处理,进行t检验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 VAS评分
两组患者在治疗6个月后进行随访,检查见双下鼻甲体积明显缩小,鼻塞症状明显缓解。A、B两组术前VAS评分分别为(7.12±1.48)分和(7.24± 1.26)分,术后6个月评分分别为(2.41±0.42)分和(2.73±0.37)分。两组术后V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减小P<0.01。两组间术前、术后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 术后恢复及并发症
A组患者术后约1周鼻塞症状开始缓解,B组患者术后约2周鼻塞症状逐渐缓解,期间B组有些患者需要2~3次清理鼻腔;术后6个月随访,A组患者鼻干3例,鼻出血1例,粘连1例;B组鼻干14例,鼻出血3例,粘连2例,鼻甲萎缩1例,术后恢复时间及并发症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讨论
慢性肥厚性鼻炎主要以持续性鼻塞为主要症状,可伴发鼻窦炎,嗅觉减退,睡眠障碍等情况。以往的下鼻甲手术虽改善了鼻腔的通气功能,但对下鼻甲黏膜伤害较重,并发症较多,影响了患者的鼻腔生理功能。现今的下鼻甲手术不仅要解除鼻塞、改善鼻腔的通气功能,更要恢复鼻黏膜的分泌功能及纤毛运转功能,维护下鼻甲黏膜调温、加湿、清洁和滤过的生理功能。下鼻甲手术要以“保护下鼻甲功能的同时将其缩小到最佳体积”为目标[2]。聚焦超声具有良好组织穿透性和能量可聚性的特点,在鼻黏膜固有层释放能量,作用于黏膜下层血管、神经和腺体等鼻炎发病的终末效应器官,产生热效应、机械效应和空化效应,通过辐照的即刻损伤和辐照后的继发性损伤,引起鼻黏膜固有层组织细胞结构或功能变化,达到治疗的目的[5]。在治疗过程中保存了鼻黏膜表层组织的完整性,不会影响到鼻黏膜的生理功能,同时,对非治疗区如鼻黏膜上皮层的杯状细胞、微绒毛和纤毛等结构不造成损伤[3]。微波是一种高频电磁波,微波辐射头触压局部病变组织时,可在瞬间产生小范围高热,达到凝固、止血的目的。微波治疗患者痛苦小,安全可靠,只有局部热胀感,无炭化、气雾形成,亦无即刻反应,损伤小,恢复快,在具体疾病治疗中,应因人而异,充分利用微波特性,既要保证疗效,又要尽量用小功率微波,微波治疗有较重的组织损伤,避免损伤范围超过病变范围,引起并发症。
聚焦超声和微波治疗在改善鼻腔通气的方面,都疗效显著,两者都于门诊局麻下即可完成手术,鼻内镜下视野清晰,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术后出血少、无需填塞等优点。但是聚焦超声治疗的无创特性及可重复操作性远远超越了微波治疗。聚焦超声手术更好的保护了正常鼻腔黏膜,所以术后痂皮及鼻腔黏膜瘢痕形成较少,鼻干、鼻出血、粘连、涕倒流等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有效,值得推广的手术方法。聚焦超声的治疗效果安全可靠,但对于我们医生个人来说,需要熟练掌握操作技术,细心体会总结具体疾病治疗中的经验,因人而异,切忌不要过度治疗而引起并发症或其他疾病。
1 黄选兆,汪吉宝.实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66-175.
2 许庚,杨钦泰,徐睿,等.对下鼻甲手术的评价[J].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03,10(4):197-198.
3 朱瑾,李东,吴显文,等.聚焦超声对黄羊鼻黏膜形态学的影响[J].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06,13(4):241.
4 Back L,Paloheimo M,Ylikoski J.Traditional tonsillectomy compared with bipolar radiofrequency thermal ablation tonsillectomy in aduits:a pilot study.[J].Head&Neck Surgery,2001,127(9):1106-1112.
5 减洪瑞,王彤,吴显文,等.聚焦超声技术在鼻炎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文摘耳鼻咽喉科学,2008,23(3): 135-136.
(收稿:2014-06-06修回:2014-06-21)
10.3969/j.issn.1007-4856.2014.06.017
1 黑龙江大庆油田总医院耳鼻咽喉科(大庆,163000)通信作者:王鹏,主治医师.Email:553374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