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溶栓方案治疗心肌梗塞的疗效比较

2015-01-21张新贵

关键词:下壁通率心肌梗塞

张新贵

(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河南 南阳 473000)

不同溶栓方案治疗心肌梗塞的疗效比较

张新贵

(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河南南阳473000)

目的 探讨不同溶栓方案治疗心肌梗塞的疗效比较。方法 选取2013年8月~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14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0例。对照组给予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给予重组链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对两组患者的再通率和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再通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情况及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采用尿激酶和重组连接酶进行溶栓治疗均能取得较好的再通率,且安全可靠,医疗人员可依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医疗条件选择最佳的溶栓治疗方案。

溶栓治疗;心肌梗塞;尿激酶;重组链激酶

急性心肌梗塞是当前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心血管疾病,该疾病主要是由于冠状动脉发生急性闭塞,从而诱发梗死相关动脉供血区域的心肌细胞出现急性坏死的一系列综合征。临床上对于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治疗方式较为多样,并且疗效不一,其中一种就是溶栓治疗[1]。但由于不同的溶栓治疗药物的疗效也不一样,因而如何采用科学的溶栓治疗方案是当前医疗人员要面临的重要话题。本文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140例为研究对象,并采应不同的溶栓方案进行治疗,均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8月~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140例为研究对象,均符合急性心肌梗塞的临床诊断标准。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0例。观察组男42例,女28例,年龄33~72岁,平均年龄(52.8±4.7)岁;合并高血压15例,糖尿病19例,血脂异常44例;梗死部位:前壁37例,下壁17例,高侧壁6例,下壁+右室下壁2例,右室下壁+后壁8例。对照组男41例,女29例,年龄32~71岁,平均年龄(53.4±4.5)岁;合并高血压16例,糖尿病18例,血脂异常45例;梗死部位:前壁38例,下壁16例,高侧壁7例,下壁+右室下壁2例,右室下壁+后壁7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治疗方法

在开展溶栓治疗前对两组患者的电解质、血糖、心肌酶、凝血时间、血小板、血尿常规及心电图等体征进行检查。对照组采用尿激酶溶栓精心治疗:尿激酶150万IU溶入生理盐水100 mL中,于60 min内静脉滴注完;观察组采用重组链激酶溶栓进行治疗:重组链激酶150万IU溶入5%葡萄糖100 mL中,于60 min内静脉滴注完,同时给予患者氯吡格雷300 mg、阿司匹林300 mg,嚼服。在溶栓治疗后联合低分子肝素5000 U,每隔12 h进行皮下注射1次,1个疗程为1周。溶栓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的心肌酶谱、心电图、再灌注心律失常及胸痛等进行监测与观察,依据治疗效果判断再通情况。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冠状动脉再通率、不良反应情况及死亡率进行分析。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7.0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冠状动脉再通情况

治疗后,观察组冠状动脉再通率为80.00%(56/7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43%(50/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不良反应情况

观察组治疗期间发生过敏反应2例(2.86%),轻微出血6例(8.57%),致命性出血1例(1.43%),死亡1例(1.43%);对照组治疗期间发生过敏性反应1例(1.43%),轻微出血5例(7.14%),致命性出血1例(1.43%),死亡1例(1.43%)。两组不良反应情况及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急性心肌梗塞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在该疾病发病的后早期阶段,其中发生梗死的相关动脉中多数都存在急性血栓性闭塞现象。一旦血管闭塞时间在30 min以上,则患者的心肌细胞就会产生不可逆的损伤,随着时间的逐步推移,心肌细胞坏死现象会逐渐扩展开来,对患者的生命健康产生极大的威胁。临床研究表明,冠状动脉发生堵塞后,心肌可存活3~4 h,最多可达到5~6 h[2]。

静脉溶栓治疗已经成为当前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的重要方法之一,其中尿激酶是一种从人体肾组织培养着中获取的酶蛋白,其能够直接作用于机体内源性纤维蛋白溶解系统,从而对纤溶酶原产生催化和裂解的作用,使其转化为纤溶酶[3]。而纤溶酶不但能够使纤维蛋白凝块得到降解,还能够使血循环系统中的凝血因子V、凝血因子VIII以及纤维蛋白原得到降解,从而发挥出良好的溶栓效果[4]。尿激酶能够对腺苷二磷酸(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产生抑制,从而预防血栓形成[5]。重组链激酶是以纤溶酶原和重组链激酶以1:1克分子比结合成的复合物,其能激活纤溶酶原,使其成为纤溶酶,纤溶酶可有效溶解血栓,达到血管再通的目的[6]。与此同时,重组连接酶发挥溶栓作用是随着纤维蛋白的存在而不断增强,所以重组链激酶可以对血块或血栓进行有效溶解,对于治疗以血栓形成为主的病理变化疾病的效果良好。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治疗后冠状动脉再通率为8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采用尿激酶和重组连接酶进行溶栓治疗均能取得较好的再通率,且安全可靠,医疗人员可依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医疗条件选择最佳的溶栓治疗方案。

[1] 刘宇伟.早期急性心肌梗塞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观察[J].当代医学,2011,04:98-99.

[2] 张光斌.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的临床分析[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0,06:1427-1428.

[3] 魏 凌.急性心肌梗塞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J].继续医学教育,2010,04:57-59.

[4] 李淑华.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酶衍生物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疗效观察[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3,02:395-397.

[5] 吕翠玲.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的观察和护理分析[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13,08:74-75.

[6] 王建海,陆建琼,黄海燕.早期急性心肌梗塞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观察[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14,01:47-49.

本文编辑:张 钰

Comparing different thrombolysis the curative effect of patients with myocardial infarction

ZHANG Xin-gui
(Nanyang first people's hospital, nanyang, henan 473000,China)

R542.22

B

ISSN.2095-6681.2015.019.080.02

猜你喜欢

下壁通率心肌梗塞
急性心肌梗塞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干预分析
体表心电图对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梗死动脉的定位作用分析
为什么心肌梗塞这么“可怕”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合并右心室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及护理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血管再通治疗
重组人尿激酶原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应用价值
体表心电图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中的定位诊断价值
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塞52例临床疗效分析
早期急性心肌梗塞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观察
右冠状动脉和左回旋支闭塞导致的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的临床特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