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2015-01-21杨柳
杨柳
摘 要:作为审美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音乐教学,在学校教育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音乐教学中恰到好处地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既可以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智力,又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高中音乐教学应该发挥自身独特的功能,切实重视和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本文从“把握学生心理特点,保护学生的创新思维火花”“ 克服思维的依赖性,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注重音乐的再度创作,开展音乐教学实践”四个方面阐述了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探索与实践。
关键词:音乐教学 创新意识 创新精神 创新品质
教育部下发的《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2015年艺术素质测评将作为中考和高考录取的参考依据,各学校在原有的基础上要加强对艺术教育的重视程度。艺术教育不再仅仅是对学生进行音乐知识的灌输,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众所周知,音乐教学有着特殊的功能,其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方面的作用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即音乐教学的作用并非是立竿见影的,而是在潜移默化中呈现的。时代的发展需要专业型人才,更需要创新型人才。因此,音乐教学应责无旁贷地担负起培养创新型学生的重任。这就需要在音乐教学中重视和突出创新教育,创新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理念、创新精神、创新方法,其中最重要的是促使学生形成创造性的人格。创造能力是进行创新活动的一种特殊能力,在实际教学中应该怎样结合音乐学科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呢?作者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把握学生心理特点,保护学生的创新思维火花
青少年学生在成长时期会表现出明显的个性心理特征,尤其是内向型与外向型共存的现象比较突出。青少年对周围的事物非常敏感,正因这种敏感性,他们会出现否认甚至厌恶周围现实和自我的状况,在某种程度上还会产生自我形态妄想性的思考。确切地说,自信与依赖同在、开放与闭锁同存是当前青少年心理复杂状态的一个普遍特征。因此,保护好学生的思维火花和创新思想是中学音乐教师需要切实重视的一个重要问题。在音乐教学中应重视对学生自信心的培养,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开展好音乐学习交流和讨论活动,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思想和能力。
例如,在“音乐与造型艺术”一课中,教师要求学生根据音乐旋律的起伏变化,设计剧情上台表演,好多学生都表现得很害羞。此时教师就得积极鼓励他们,必要时可与学生一起表演,这样不仅可以打消他们的顾虑,而且还和学生建立了亲密的师生关系,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求知的乐园。
二、克服思维的依赖性,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是以教师、课堂、教材为中心的,长此以往,学生在音乐学习中就会形成惰性和依赖性。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就不可能主动地去思考音乐、学习音乐,学生也不可能在音乐学习中主动地去发现问题和思考问题。而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是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在音乐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首要的是对学生提问意识的培养。只有当学生能在音乐教学中提出问题了,他们才会主动去思考如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样才能有效地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据相关报道:美国于1989年制订了“2061”计划,断然否定了“让学生听现成答案”的传统教学方法,强调教学过程要按学习原则进行,强调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音乐教学中要实施创新教育,对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是“三大主旋律”,演奏好这“三大主旋律”就能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和积极探究。
例如,在“音乐与造型艺术”一课中,听完《牛车》一曲,就有学生问:“为什么音乐总是在低音区回旋?”作者让学生自己讨论,经过一番讨论,就有学生说这首曲子给人的感觉像码头工人扛着沉重的货物在前进。有学生提出问题:“音乐的力度在不停地按照‘弱—强—弱的节奏变化又寓示着什么呢?”同样经过讨论,有学生说这表达了革命者在追求“自由、平等、博爱”的理想,但革命的道路是曲折的,所以音乐的强度也随之起伏。
相对论的奠基者爱因斯坦曾说过:“发现问题有时比解决问题更重要。”要克服学生在音乐教学中的惰性和依赖性,教师就必须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勤于提出问题,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实施创新教育的课堂教学才能生机勃勃,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才能落到实处。
三、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当我们听到一段欢快的音乐时,产生的想象是多种多样的:朋友的聚会,节日的狂欢,丰收的舞蹈,郊游的喜 悦……。音乐教学的抽象性要求教师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媒体向学生展示乐曲的意境,促进他们形象思维的发展。
例如,在“音乐作品的民族风格”一课中,只听录音,学生会感到枯燥乏味,而且很难体会各民族的音乐特征。而利用直观的录像画面,各民族的服饰和舞蹈使学生就仿佛置身于世界各地,无须教师再进行过多的理论讲解,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现代化的教学媒体将文字、图像、动画和声音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学生可以通过计算机综合处理和控制这些教学资源,进行一系列交互式的操作,并可通过网络查找资源、开阔眼界、发展思维空间,使他们的知识不再局限于教材,使他们的视野不再局限于课堂。不仅如此,学生还可以把多媒体技术运用到课件制作中,学生根据音乐旋律制作课件或动画,不但使他们的电脑知识得到了灵活运用,而且想象力也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创造能力得以大大提高。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想象力推动着世界的发展,是知识进化的源泉。青少年的想象力是一把开启心灵的钥匙,通过它可以使灵感得到创造性的发挥。因此,音乐教学已成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塑造“创造型”人才的一个重要途径。
四、注重音乐的再度创作,开展音乐教学实践
创造性因素蕴含于音乐教学中,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精神非常有利。艺术的生命力在于创作和创新,无论是西方的重和声复调音乐,还是中国的重旋律线条音乐,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通过不同的节奏、曲调、和声、音色等要素,将人类丰富而细腻的情感表达出来。由于每个学生的性格差异和知识、阅历的不同,他们对音乐作品的演绎或是欣赏的角度也不同,他们对音乐的认识和理解更是多种多样。教师在音乐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的深层含义,从中感受和体验音乐的思想和魅力,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发挥。同时,在充分把握音乐主旨的前提下,开展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尝试二度、三度创作,这样的创作练习可以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强化和创新能力的提升。
例如,在“黄河大合唱”一课中,在欣赏了激情澎湃的合唱后,让学生试着为“啊,黄河”谱曲,有的学生谱得比较抒情;有的学生谱得很激情;还有的学生则谱得比较悲壮。音乐学科的一大特征就是实践性强,在练习发声、训练节奏、演奏合唱时,学生都要专心致志、协调一致、主动配合。如果搞节日表演,或是搞慰问演出,还需要学生自己确定主题和节目,自己编写剧本、物色演员、组织排练、组织演出。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有了自我表现的平台,他们走进社会,在社会的大舞台上经受锻炼和考验,在锻炼和考验中体验成功或是感受失败。
音乐教学实践活动为学生展示了广阔而又全新的艺术空间,学生在音乐教学实践活动中拓宽了音乐视野,对音乐的现实作用和价值意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由此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引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音乐教学实践活动就其本质而言也是一种艺术创作,既然是创作,那么就需要学生具备创新求异的思维能力。因此,开展音乐教学实践活动能有效地彰显学生个性,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总之,音乐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这就需要我们每个音乐教育工作者在教学活动中不断反思,努力采用多种教学策略,有创造性地运用各种先进的教学原理,促进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提高。创新是当今课堂教学的主题,音乐教学更应该紧扣这一主题,不断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在音乐教学中不断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参考文献
[1]陈平.如何在音乐教育中实施创新教育[J].音乐天地,2008(5).
[2][日]关忠文.青年心理学[M].王永丽,周浙平,译.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