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历史是一面镜子

2015-01-20查静朱萍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2015年1期
关键词:拉贝南京大屠杀读本

查静+朱萍

【设计背景】

2014年2月27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决定,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南京市教育局为配合国家公祭活动的开展,组织专家编写了《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读本》,其中小学版《血火记忆》作为五年级阅读和学习的读本纳入到相关课程中。为了学习并用好读本,教者在学生阅读了《血火记忆》之后,设计并执教了这节基于读本拓展的主题阅读指导课。

【教学实录】

一、 讲评故事,导入新课

(学生讲述绘本故事《铁丝网上的小花》。)

师:故事讲完了,大家心情沉重,还沉浸在这个感人的故事中。你如何评价故事里的这个女孩子?

生:小姑娘罗斯非常勇敢,她不顾危险,为被囚禁的犹太孩子送食物,我很敬佩她。

生:……

师:的确,那是一段残酷到连人心都会冻结的历史,但是故事中的小女孩罗斯·布兰奇却以她纯真善良的心和不求回报的善行,融化了冰雪,带来了春天。由这个孩子,你是否联想到公祭读本里的哪个人物?

生:我想到了魏特琳。

生:我想到了拉贝。

生:我想到了程瑞芳。

……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先认识其中的一个外国人,他与我们南京有紧密的联系,他曾在饱受日寇辱虐的南京城中构建了安全区,在南京大屠杀中庇护了20万难民,他就是“老毛子”拉贝。

【点评】这是进入新课学习的预热,也是这个班学生语文课上的一个“规定动作”。学生讲评,查老师及时引导、点拨,将同学们的思绪收拢、集中,聚焦到了德国友人拉贝身上。

二、 再读读本,还原人物

1. 重现形象

编者按:2014年12月13日是我国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为了让广大小学生“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南京市各小学在语文、品社等课程和各自的校本课程中,组织学生阅读学习《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读本(小学版)》《血火记忆》及相关文献书籍;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公祭”主题教育活动。本刊特从中撷选了一组祭奠、教育活动照片(见封2、封3)与查静老师执教,朱萍老师评析的《拉贝日记》教学实录,介绍给大家,以接受一次入眼、入情、入理、入心的爱国主义教育。

特稿

——《血火记忆》主题阅读课《拉贝日记》教学实录及评析

师:拉贝为什么被称为“老毛子”?让我们来看看难民眼中的他。(屏显)

他个子很高,穿着藏青色的一套西装,戴着一副眼镜,脸上留着大胡子,所以我们都管他叫“老毛子”。“老毛子”解救了多少人哦。

师:知道这外号的来历了吗?

生:他脸上留着大胡子,所以当时的南京人都喊他“老毛子”。

2. 认识身份

师:通过读《血火记忆》,你了解到拉贝当时是以什么身份留在南京的吗?

生:拉贝当时的身份是德国西门子洋行驻南京办事处经理,后来被推选为南京国际安全区的主席。

3. 感受品质

师:读这段话,你除了知道他形象上的特点,还有哪句话吸引了你?

生:我被这句话所吸引:“‘老毛子解救了多少人哦。”

师:同学们了解拉贝救人的故事吗?

生:我在读《血火记忆》中的“拉贝的无私救助”这一节时,读到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天,两个日本兵翻墙进入拉贝先生的家,想对在那里避难的难民施暴。拉贝立即阻止了他们,并喝令他们离开。两个日本兵准备从大门出去,但遭到了拉贝的拒绝。拉贝说,你们从哪里进来,就从哪里滚出去。日本兵没有办法,只好又狼狈地翻墙出去。

生:我也读到这个故事。我还读到了拉贝家就在南京国际安全区里,住在里面,日本人就不敢乱抓乱杀。所以有很多难民涌进拉贝家,他的小楼和院子最多时收留了600多南京难民。

【点评】从《血火日记》中,同学们对拉贝有了一定的了解,查老师层层递进,很快就把学生们带到77年前血火岁月,整体把握了人物形象。此刻,拉贝在那段历史记忆中最突出的表现和鲜明的特点深深印在学生心间,这为读《拉贝日记》作了准备。

三、 阅读交流,分享感受

师:在南京的难民心中,拉贝是几十万人的“活菩萨”,今天我们来看这个称呼,是因为他在危难之际救助过南京人民,他还以日记的形式(出示《拉贝日记》书)记录下了他眼中的南京大屠杀,这部战火中的记忆录,为我们控诉日本军国主义分子犯下的罪行提供了铁证。

师:(板书《拉贝日记》)老师带来了《拉贝日记》的节选,大家认真读读,再说说《拉贝日记》让你了解到什么?你有什么感受想表达?

(生各自阅读、小组交流,然后全班交流)

师:现在让大家说说,《拉贝日记》让你了解到什么?你有什么感受想表达?

生:我读完《拉贝日记》,十分愤恨,在这些日记中,处处可见日本侵略者在南京犯下的滔天罪行。这些强盗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整个南京城成了一个巨大的杀戮场,尸横遍野、血流成河。

生:我也有一样的感受。日本侵略军太可恨了,他们丧心病狂地疯狂杀戮我们中国人。杀人在他们眼里甚至如同游戏一般。

生:我还看到了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时,南京人民的悲惨遭遇。手无寸铁的老人、妇女、儿童,甚至是襁褓中的婴儿、孕妇腹中未成形的胎儿,都难逃日寇的毒手。读着这些文字,我有想流泪的感觉。

师:是的,看到我们的同胞这样任人宰割,真让人心如刀绞。

生:我真想以牙还牙,让他们也尝尝随意被人宰杀的滋味。

师:孩子,我们都无比愤怒。可是,再想想,我们能以牙还牙、像那些禽兽不如的暴徒那样,去伤害他们的亲人吗?

拉贝

生:不能!

师:对,不能!我们热爱和平,不能去伤害无辜的人,我们不能因为一个民族中有少数军国主义分子发起侵略战争就仇视这个民族。

生:我还从《拉贝日记》中读到了拉贝先生的人道主义精神,他无私地救助着南京城里的难民,用他的最大力量保护了尽可能多的生命。

生:我也很感动。拉贝是个德国人,他完全可以在战争爆发后离开中国,但是他留下来了,四处奔走,设立了南京国际安全区,把难民收留在自己家里,供吃供喝,挽救了许多人的生命,所以大家都十分感激他。

【点评】课堂上,学生提出“想以牙还牙”,这种想法可以理解,但也是需要及时引导的。查老师很巧妙地进行了引导。祭忆“南京大屠杀”,阅读学习这一主题的各种文本,不是要让我们的学生延续仇恨,重要的要让他们铭记历史,向往和平,从小就在纯真的心田里埋下热爱和平的种子。查老师做得好!

师:同学们都谈了自己的想法,下面老师请大家看一段电影。这段视频选自影片《拉贝日记》,它忠实地把日记所记录的场景还原了出来。

(播放影片《拉贝日记》片段)

师:影片中,为了保护无辜的难民,拉贝急中生智,冒着危险取出一面硕大的纳粹旗,因为二战时纳粹德国与日本是协约国,所以纳粹党旗的出现会使日军停止攻击。果然,日军飞机离开。那面大旗成了拯救生命的护身符,因为在拉贝心中,生命的存活才是当时最为重要的。

师:同学们,你们想知道别人读了《拉贝日记》有什么感受吗?(屏显)

读一读,说一说。好人=责任感+道义+承受危险+竭尽全力=拉贝

师:你能读懂这个公式吗?

生:这个公式是说一个好人必须有责任感,有道义,能承受危险,能竭尽全力地去做事,而拉贝就是这样一个好人。(屏显)

拉贝不是生来就喜欢中国人,也不是生来就讨厌日本人。暴行发生前,他只是为了保护他所代表的利益留下来;暴行发生时,他只是凭着他的人性保护受难的中国人;这一切过后,我们发现他就是这样一个好人,负责任、有人性的好人。或许理解了这一点,《拉贝日记》才更加具有说服力,保存历史真实的说服力。

师:这段文字带给你什么启发?

生:这段话让我深受触动,拉贝是一个负责任、有人性的好人,他保持了自己在事情真相面前的公正,忠实历史的真实,所以今天,我们才能把他的日记作为铁证。(屏显)

他珍惜生命,却能一次次为了不相干的生命挺身而出;他渴望与家人团聚,却无法丢下收留在院子里已经数不清的避难者;他精明而强于判断,但却一次次冒着显而易见的危险,将日军的暴行和罪恶记录传达上报;他日理万机,身体状况不佳,却日日事事详记,留下了有关南京大屠杀最详细的一手资料……

生:这段评价启发了我,让我了解到其实拉贝可以有很多选择,但是他总是出于善良、正义进行了选择,每一次选择都让我钦佩。

师:同学们读了几篇日记后,有了自己的想法,看了别人的感受,又有了更多的感触,老师相信大家读了整本的《拉贝日记》后,一定也会有自己独特而深刻的感受。

【点评】查老师选取了《拉贝日记》中的典型片段,指导同学们阅读、交流,并引入视频以及客观、强烈而有说服力的点评,与学生们进行思想碰撞,拓展学生思路,把学习思考引向深入。

四、 拓展阅读,升华主题

师:有人认为,在众多历史文献中,日记无疑是最微不足道的,但它的价值却很大。因为从时间上看,日记写于当天,是最为直接反映历史事实的原初记录。人们记日记是抒诉情感,更是从个人的角度真实记载历史事件,因而是了解历史人物和事件极为重要的参照和佐证。所以,我们可以把日记类的文献资料,当作是历史的一面镜子。(板书:日记·镜

特稿

南京市游府西街小学 查静老师

子)

师:由此可见,要想清楚地了解南京大屠杀的史实,读读《拉贝日记》这类书籍,可以让我们由作者的客观叙述,多一个角度去看清历史的真相。(出示书单:《魏特琳日记》《东史郎日记》)你对哪本书更感兴趣?

(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相机出示关于魏特琳的介绍、东史郎的介绍)

师:因为他们的日记,在南京大屠杀的证据中添加了确凿的一笔;因为他们的日记,今天的我们得以更有力地回击日本少数军国主义分子对史实的肆意扭曲。

师:最后,老师还想推荐同学们读一本《安妮日记》,有同学了解这本书吗?

生:我没读过这本书,但我知道它是一个犹太女孩安妮写的自己的故事。

师:对。13岁的犹太女孩安妮在遇难前两年,把自己与家人藏身密室时的生活和情感记载下来,是一本自传体式的日记。安妮在日记中吐露了自己对盖世太保的恐惧、对躲藏生活的绝望和对世界天真的幻想,《安妮日记》成为德军占领下的人民苦难生活的目击报道,一点一滴地汇集成一幅真实而悲惨的历史画卷。

师:同学们,战争是残酷的,和平是珍贵的。今天的我们重新回首那段历史,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对死难同胞的告慰与尊重,是对善良人性的真诚呼唤,更是体现我们国家的意志和中国人民的博大胸怀。历史,不能忘却,回眸历史的方式有很多,去读日记类的文献资料,会让你的手中多一面镜子。

【点评】系列书单的出示,不仅打开了学生阅读的视野,而且也是一种语文学习方法的有效引导。相信他们会在课后继续关注这个主题的阅读,在其中获得精神的成长:不忘历史,热爱和平。

【总评】第一,查老师的这节拓展性主题阅读课的选题是很有价值的。《血火记忆》是南京市教育局为全市小学生编写的有着特定的历史意义的特殊读本,要求纳入相关课程。查老师很快和孩子一起读起来了,并且还为此建构了一个属于自己的语文教学单元。这个单元有着共同的主题,在这个主题之下的内容汇聚到查老师的课堂里来的时候,就有了更丰富的内涵与价值了。同学们阅读这一主题内容,在历史这面“镜子”中认识、反思,牢记历史,珍爱和平。德国友人拉贝保护南京民众、并记录下日本侵略者的暴行。这是何其可敬、可贵!拉贝以及像他一样的具有人道精神的国际友人,同学们是应该从小就懂得并且不忘的。正如习总书记在首个国家公祭仪式上所说:“只有人人都珍惜和平、维护和平,只有人人都记取战争的惨痛教训,和平才是有希望的。”查老师有着敏锐的课程意识,我们有理由相信,像这样有利于学生成长的阅读微课程,远远不止这一个。做查老师的学生,无疑是幸福的。

第二,查老师的这节“公祭”主题阅读指导的教学设计是开放的。查老师从一节基于读本阅读出发,将学生引向整本书的阅读:《拉贝日记》,随后又推荐拓展阅读《魏特琳日记》《东史郎日记》《安妮日记》等;她引导学生认识、了解、敬佩拉贝,进而引向更多的阅读人物:魏特琳、东史郎、安妮……显然,查老师向孩子提供了更加多元的选择,无论是美国传教士魏特琳女士,日本人东史郎,还是犹太女孩安妮,他们无一例外地选择了用日记的方式记录历史。同学们在课堂内外积极阅读,受到教育,得到启迪。正如查老师教学这一课的初衷:历史是一面镜子。学生们在童年的阅读中,有这样的内容是很有必要的。可以想见,查老师的学生在她的带领下,一定拥有更加浓厚的阅读兴趣,掌握必要的阅读方法,形成较强的自主阅读能力。

(查静,南京市语文学科带头人,南京市游府西街小学教师;朱萍,语文特级教师,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教科室主任)

猜你喜欢

拉贝南京大屠杀读本
雏燕
见证南京大屠杀暴行的欧美友人
阿司匹林、拉贝洛尔联合治疗妊娠期高血压
散文诗小型张读本
新时代机关党建简明读本
拉贝洛尔联合硫酸镁治疗妊高征的临床价值体会
南京大屠杀80周年谁的记忆与谁的哀恸
《中华家教》亲子读本
雪祭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侨界寄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