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RM理念的财经类高校就业管理模式研究甘
2015-01-20佺鑫杨柳
佺鑫 杨柳
【摘 要】从CRM管理的角度分析目前高校就业管理模式的薄弱点,认为高校就业工作应有效地分析高校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需求状况,建立一体化就业管理平台,形成以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为中心的管理理念,进一步提高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满意度,为实现高校毕业生高质量的就业服务。
【关键字】CRM理念 财经类高校 就业管理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11C-0170-02
随着我国高校毕业生数量的逐年增加,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已成为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201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的规模已经达到了727万人,就业形势十分严峻。高校就业管理部门直接面对毕业生,如何提升高校就业管理服务水平成为了服务毕业生就业的首要环节。
一、CRM管理模式概述
CRM(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即客户关系管理,是以客户为中心,优化企业组织体系和业务等流程,提高客户的满意度,改善客户关系,进一步发展壮大企业的管理模式。CRM管理模式的核心是客户满意,以客户需求为中心,以信息化为手段。
国外高校对大学生就业管理主要有三大特点:一是运作方式体系化;二是搭建统一的信息平台,为大学生就业提供信息服务;三是生涯规划全程化。国外高校在就业工作上体现了系统化、全程化的特点。
国内财经类高校就业管理模式主要是“自上而下”的行政管理模式,主要由学校行政部门承担就业服务职能。当前国内财经类高校在就业管理中存在很多薄弱环节,要克服这些薄弱环节需要引入一种新的管理理念,而CRM管理模式的理念正好适合于当前财经类高校就业管理的需要。将CRM引入到就业管理中,以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就业需求为中心,从而弥补高校就业管理中对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服务不足的短板,更好地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服务,为实现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的就业服务。
二、当前财经类高校就业管理中的薄弱环节
(一)思想认识不到位,重视程度不高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政府需要面对的突出问题,就业也是最大的民生。当前社会环境下,作为政府职能部门的人社、教育等多个部门都承担了促进就业的职能,但仍然是多头管理状态,各干各的,各管各的,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很多政策下来了,但落实不到高校,如创业政策和贷款扶持等,而这些政策往往是财经类高校毕业生最需要的。在高校内,一把手非常重视就业,但到下面有时就不一样,有的说教学重要,有的说科研重要,个别部门还是觉得就业是就业部门的事情,就业好不好与己无关。在教师这一层面上,仍有教师觉得上好课就行,学生就业是学生自己的事情,因此,高校就业基本上就成了就业部门在独舞。
(二)软硬件投入不够,针对性不强
随着高校扩招,毕业生规模逐年扩大,很多财经类院校每年的毕业生都有几千人,如果仍用人工或单台电脑处理的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就业工作庞大的工作量和海量的数据处理,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一是庞大的就业单位招聘信息需要高速的网络和大型服务器的支持;二是庞大的毕业生数据需要网络的支持,包含了毕业生的基本信息、就业情况、个人简介等,90后毕业生的显著特点是喜欢上网和用手机查找数据;三是处理以上庞大的数据需要专业技术人员的维护,需要专门的技术人员进行数据处理和系统维护,但是财经类院校由于技术人员待遇不高福利不好,往往招不进此类人才。以上这些都是目前高校就业工作所必需的基本条件,但财经类院校由于先天的原因,在设备和人员的投入上往往不如工科类院校,设备经费少,技术人员缺乏,就业工作信息化开展也相对滞后。
(三)管理体制欠缺,对客户服务不重视
目前整个政府的行政管理体制是“自上而下”的路径,上面安排什么下面做什么,高校行政管理体制和政府的一脉相承,也是“自上而下”管理,就业管理模式当然也不例外,这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毕业生和社会的需求。另一方面财经类高校这些年招生都非常热门,就业形势也很好,培养的毕业生都能找到合适的岗位,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各个学校的信心,觉得培养的毕业生都不错了,片面上忽视了经济大环境和用人单位新的变化;最后是财经类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有待改进,财经类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有研究型人才培养模式和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等,但不管哪一种类型,都应该是适应社会的需求,而不应该是自弹自唱,只管培养不管就业。
三、基于CRM理念,改进财经类高校就业管理模式
(一)强化就业指导,形成以学生为核心的就业管理理念
高校要认真落实毕业生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学院党政一把手为就业工作的第一负责人,对毕业生就业工作负总责,成立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层级责任制,推动就业工作全员化进程。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要以提高毕业生满意度为目标,形成以毕业生为核心的就业管理理念,一是在学校层面上,在校院两级分别建立就业咨询室,安排就业指导工作人员为学生提供就业咨询服务,有针对性地提供就业政策、求职技巧、职业规划等服务;二是分层次,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指导工作,要将就业指导服务贯穿大学教育的全程;三是分类别,有重点地开展就业指导工作,特别是要针对家庭困难毕业生和就业困难毕业生等群体。
(二)加强就业管理,建立软硬件一体化就业管理平台
高校要以信息化为突破口,建设一体化就业网络平台。首先要加大软硬件投入力度,配齐配全电脑、网络设备、就业工作场地,完善高校就业管理网络系统,实现“学生输入——学院审核——学校管理”的三级管理模式,网络终端要覆盖到学生终端,如学生手机和个人电脑,方便学生的求职。其次要创新就业管理载体,利用就业管理网络系统,努力实现就业管理信息化,在就业信息网上开设就业指导、就业政策、招聘信息、就业动态、就业公告、简历网上投递以及毕业生资源推荐等栏目,让用人单位和在校大学生使用网络就业系统进行信息交换。三是配全配齐就业工作人员队伍,其中要有相当部分具有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人员,使就业工作人员与毕业生比例≥1:500,只有就业工作队伍人员数量充足,才能为就业工作的正常开展提供有力保证。
(三)完善就业服务,加强对学生和用人单位的就业服务
从高校来说,首先要转变模式,从行政型部门转变到服务型部门,高校就业部门就是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服务的,要以服务为核心,完善服务流程,加强对学生和用人单位的就业服务,这服务包含了用人单位发布就业招聘信息、毕业生接收就业信息、双方通过面试等方式达成用人意向、三方签订就业协议、就业管理部门收集毕业生就业情况、制作报到证、学生就业档案和户口转出等。其次高校就业管理部门要利用自身的优势,在一体化就业管理平台上用数据库收集用人单位的用人需求和岗位要求,特别是用人单位历年的岗位变化情况和招聘条件变化情况等,为毕业生顺利就业提供参考。再次高校管理部门要注意分析学生求职意向,关注学生投档比较多的岗位,为学校的招聘工作提供参考。通过以上数据分析,分析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深层次需求,从而为高校人才培养提供参考意见。
毕业生就业状况是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综合反映和重要标志,高校只有转变观念,服务学生和用人企业,形成以学生和用人企业满意为目标的就业工作理念,让学校培养的学生符合社会的需求,得到毕业生的认可,学校才能得到发展和壮大。高校就业工作要努力开展就业指导、就业服务和就业管理三大方面的工作,向学生提供就业基本知识指导,如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技巧指导、就业政策咨询以及就业过程的各种困惑问题的解答,从而帮助毕业生合理确定职业目标并有效进行就业活动;向用人单位积极推荐适合相关岗位的毕业生,通过辅导员或者是任课老师引荐等方式满足用人单位的招聘需求;同时做好就业统计、就业派遣等日常管理工作,以便日后就业工作的总结和反思,不断改进就业工作,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服务,满足社会用人和学生就业的需求,从而进一步提高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满意度,为实现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的就业服务。
【参考文献】
[1]邵兵家,于同奎.客户关系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2]高长元,罗捷.基于CRM理念的高校就业管理模式研究[J].科技与管理,2008(11)
[3]李正权.中外大学生就业问题之比较[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3)
[4]赵立新.英美高校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措施及对我国高校的启示[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06
[5]高东.CRM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分析[D].杭州:浙江工商大学,2012
【基金项目】2014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重点项目(2014JGZ141);2014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2014JGA220);广西财经学院2013年度校级课题(2013D091)
【作者简介】甘佺鑫(1980- ),男,广西桂平人,广西财经学院招生就业处副处长,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杨 柳(1984- ),女,广西桂林人,广西财经学院国际教育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财务管理,ACCA人才培养模式。
(责编 丁 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