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及对策分析
2015-01-20王茜
王茜
摘要:中小企业是乌海市经济的主体, 本文通过对乌海市中小企业融资状况的调查, 从中小企业自身、金融机构、体制环境三个方面分析研究了目前乌海市中小企业存在的主要融资问题, 最后提出了详细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状况;乌海市
一、融资对乌海市中小企业发展的意义
乌海市的中小企业已经超过三千多户,成为经济体制转轨和结构调整时期保持社会安定的“稳定器”。随着乌海地市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中小企业还将对加快科技进步,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推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经济市场化的进程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
但是,在中小企业发展的过程中依然面临着种种困难。由于融资难而导致的资金短缺问题对中小企业的经营发生了重要的影响,由于金融体制改革、中小企业自身信用和银行业务机制等多种原因,中小企业求贷无门现象普遍,融资难问题成为制约其发展的首要原因。
二、乌海市中小企业的基本情况
乌海市中小企业遍及一、二、三产业,主要集中在二、三产业,非公经济中小企业已经成为推动我市经济发展的重要经济来源和主要的经济形式。据不完全统计,2011年我市非公经济中小企业有886户,从业人员47904人,总产值4767537万元,销售收入或营业收入4838295万元,年度上缴税金307306万元,本年度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1690000万元,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主力军。
乌海全市注册的各类市场主体共22753户,同比增长67%,按照国家新型《中小企业各行业划型标准》,约99%的市场主体属于中小微企业,且主要集中在二、三产业的多个行业中。其中,从事第一产业的有235户,占市场主体总数的103%;从事第二产业的有1705户,占市场主体总数的749%;从事第三产业的有20813户,占市场主体总数的9148%。
三、乌海市中小企业融资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 随着金融市场的迅速发展,现代社会中企业的融资渠道很多,而且会越来越多。在市场经济中,按照资金的来源,企业融资方式总的来说有两种:一是内源融资,即将本企业的留存收益和折旧转化为投资的过程;二是外源融资,即吸收其他经济主体的储蓄,以转化为自己投资的过程。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生产规模的扩大,单纯依靠内部融资已很难满足企业的资金需求,外部融资已逐渐成为企业获得资金的重要方式。
(二)乌海市中小企业融资存在的问题
自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融资困难已经成为制约乌海市中小企业发展的最大障碍。在中小企业的资金来源结构上,中国中小企业获得资金的来源过于单一,有65%的企业融资主要依靠各类金融机构贷款,企业的权益性融资占23%,其他来源占13%。
调查发现,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过于集中于商业银行。在中小企业融资主要渠道中,商业银行贷款占比居各渠道之首,高达78%,第二位的城市信用社在各渠道中占13%,第三位的民间借贷占9%。银行对发放中小企业贷款的审批越来越严格,有516%的企业认为获得银行贷款较之前两年更加困难,从企业经营状况来看获得银行贷款的难易程度,亏损及严重亏损企业更难获得银行贷款,而赢利企业获得银行贷款要宽松的多。在融资期限方面,中小企业最需要的是一年内的短期流动资金,但有超过40%左右的企业不能满足流动资金的需要。因此,由于资金短缺对中小企业的经营发生了重要的影响。
(三)中小企业自身的原因
1中小企业自身信用意识不强
中小企业整体信用意识较差,首先主要表现为企业逃废银行债务严重。不少中小企业通过破产、重组、转让等各种手段逃废银行债务,使得中小企业还款率还不到大企业一半;其次,中小企业虚假的财务信息直接损害了企业信用。第三,中小企业平时偷税漏税严重,没有良好的缴税纪录,很难向银行透露出良好的信用信息,影响了企业的融资行为。
2中小企业自身信用能力不足
中小企业自身信用能力不足是影响其融资的另一个重要原因。主要表现为:(1)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多为家族式或朋友合伙型企业,没有建立符合现代公司法的企业治理结构。(1)员工素质低。(3)财务制度不健全。(4)抗风险能力弱。(5)企业科技含量低。中小企业生产规模小,研发投入不足,缺乏高新技术人才,产品技术含量低,市场进入门槛低,竞争激烈,极容易受到市场波动的影响。
(四)金融环境的原因
1金融体制改革某种程度上加剧了中小企业融资难度
四大国有银行在信贷管理制度上实施集约化经营,大限度地压缩风险资产的比重,推出了“双大双集”等客户战略。在资金核算与风险控制方面,集中资金投向大城市、大企业、大客户、大项目,在信贷资金管理方面采取了“集中管理、集中经营”的体制,普遍建立了授权、授信管理制度,省级分行建立了转授权制度,上收了部分分支机构的贷款权限。
这种集权式的信贷管理模式,造成基层国有商业银行贷款权利受到限制,出现了存多贷少现象,严格的授权、授信制度使信贷资金大量向上集中,近一步制约了基层国有商业银行的信贷行为。由于基层银行只有推荐权而没有信贷权,中小企业贷款申请被推荐上去后能否批下来,不仅要看被推荐企业的经营状况及到期偿还能力,还要看上级银行在保证自己支持重点企业需要后,还有没有可贷资金。因此,严格贷款条件加上银行清理边散小户,控制新增贷款客户,致使相当部分的中小企业面临求贷无门的困难局面。
2贷款责任追究制度影响放贷积极性
亚洲金融危机以来,为了防范金融风险,国有商业银行,包括农村信用社都普遍实行了贷款风险责任制,要求信贷人员必须对贷款申请人的法律地位、报告所涉及数据与企业有关报表的一致性负责,新发放的贷款要达到无逾期、无呆滞、无呆账,贷款本金和利息百分之百按期收回,实行终身责任制。否则,停发工资,下岗清收,但没有同时建立起与约束机制相匹配的利益激励机制。致使信贷人员缺乏放贷的积极性,导致一些基层银行既不放贷款,也不承担风险,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小企业取得贷款。
3银行通行信贷政策不适应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
从信贷政策上讲,随着国有银行产权制度改革的完成,风险控制和利润目标的要求提高,相对提高了借款人的准入条件。比如,许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资信认定仍以大企业的指标作参照,用同样的资产质量认定标准评价两类资产,对东部发达地区和西部地区采取同样的标准等。由此,大部分中小企业被挡于信贷门槛之外。
4中小企业在融资中缺乏“国民待遇”
中国银行业的主体是国有商业银行,首先保障国有大中型企业融资需求投放的基本原则并没有改变。在传统的金融服务思想指导下,金融机构注重对国有、大企业的信贷支持和服务,对中小企业特别是对非公有制企业的不能给予平等的“国民待遇”,不愿提供同等完善和便利的金融服务。
(五)体制环境的原因
1社会整体信用环境不利于中小企业融资
在信贷市场,有的企业多头开户、无效质押、无效担保骗取银行贷款,有的企业借企业改制、破产等名义,采取悬空、“金蝉脱壳”等手法,恶意逃废银行债务,严重破坏了正常的金融信用秩序。个别地方政府和部门出于地方利益、部门利益,怂恿和支持一些企业借机逃废国家银行债务。加之有关部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难以执法,使社会信用环境遭到破坏。全社会对中小企业的信用评价较低,使得中小企业融资困难。
2现有中小企业融资扶持政策难以充分兑现
近年来,国家和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出台了支持中小企业融资的系列政策措施,但还没有形成相互配套,难以充分落实。虽然近两年发改委、工信部等部门也出台了一些鼓励中小企业发展和鼓励地方政府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资金的政策与措施,并每年都安排一些补助性扶持资金;银监会等部门也要求各金融机构中小企业贷款增幅不得低于贷款平均增幅等等,但是这些政策力度与实际需求,或者具体落实与政策要求,都相差甚远,难以形成支持合力。
内蒙古自治区各盟市旗县的财力总体还较弱,虽然另外建立了中小企业发展基金、技术创新基金和风险投资基金等扶持资金,也设立了一些担保机构,但以上基金和机构均因投入资金不足,很难开展有效的工作,对企业的支持力度非常有限,不能给予中小企业足够的融资支持。各级政府扶持中小企业的资金少,使用分散,没有和金融资金形成联动。
3中小企业融资缺乏担保机构
目前,乌海市中小企业获得银行贷款的担保方式单一,多以房产、设备抵押担保为主,信用担保尤其是第三方担保机构担保很少,使中小企业贷款难,困扰企业自身发展。在中小企业通过担保获得银行贷款的诸多方式中,房产抵押、设备抵押、信用担保和其他企业担保占到了企业全部担保的95%,而中介机构担保仅占5%。乌海市中小企业自身实力较弱,可抵押资产越来越少,信用担保体系不健全和第三方担保体系缺失则成为中小企业贷款的制约因素,使中小企业贷款难上加难。
四、改善乌海市中小企业融资状况的对策与建议
(一)中小企业应积极改善自身的融资环境
中小企业应不断加强内部管理,提高自身经营管理和财务管理水平,加强金融知识的学习,才能充分利用现有金融工具,更好的使用现有资金,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提供出合理、全面、准确的企业财务报告和财务分析,合理评估项目;同时,提高中小企业自我生存发展的能力,加大中小企业体制改革力度,要杜绝经营上的短期行为,加强与银行的联系与合作,建立新型银企关系,使银行的信贷支持和金融服务在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方面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二)建立专门的中小企业金融机构
随着我国金融机构专业化程度的不断加深,专门服务于中小企业的金融机构必将应运而生。实践证明,金融机构是偏爱实力雄厚的大型企业的,特别是大型的金融机构更是主要为大型企业提供服务,即使它们设有中小企业金融服务机构也往往是一种摆设,并不起什么作用。专门化的中小企业金融机构则不同,它们的金融实力与中小企业相当,或有政府的大力支持,可以专门从事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活动,从而有利于不断积累为中小企业服务的经验,提高中小企业融资的质量,促进金融业和中小企业的共同健康发展。
(三)建立区域性的中小企业贷款担保体系
可以借鉴美国信用担保计划模式,中小企业贷款的80%由信用担保机构提供担保,剩下20%的风险由商业银行来承担,这样可以激励商业银行向中小企业贷款,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规避道德风险。目前,特别重要的是应尽快在进一步鼓励银行开展中小企业信贷工作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的信贷担保机制。
(四)构建多层次的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体系
一是加快城市商业银行发展步伐,应允许经济效益好的城市商业银行开展跨地区的经营活动,允许其通过兼并等方式扩大自身的经营规模和资金实力。二是大力扶植和发展中小金融机构。成立专门服务于中小企业融资的小额信贷机构和其他中小金融机构,打破商业银行的垄断格局,促使股份制商业银行以及城市商业银行等中小银行调整市场定位,增加金融市场的竞争压力,强化金融机构向中小企业提供服务的能力,促进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改善。三是采取政府专项财政预算和民间机构相结合的方式,建立起一套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融资机制。四是促进风险投资、股权投资、融资租赁、典当等非银行融资工具和市场的发展,为中小企业提供多渠道的融资服务。
(五)进一步开放金融市场 一是建立有利于中小企业融资发展的金融监管框架。了解掌握中小企业贷款的特点,建立中小企业贷款监管体系,增设中小企业监管部门,实行不同于大企业金融业务的监管,在合法与合理的范围内鼓励商业银行调整战略,根据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积极开展中小企业融资业务,增加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二是完善商业银行特别是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组织结构,改变目前以行政区域划分总分行关系的组织模式,以价值链为核心,按不同客户对象进行划分,建立专门的中小企业贷款机构,实现银行结构扁平化,使商业银行的服务更加贴近中小企业。三是成立专门服务于中小企业融资的小额信贷机构,打破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垄断的银行业格局,促使股份制商业银行以及城市商业银行等中小银行调整市场定位,增加金融市场的竞争压力,强化金融机构向中小企业提供服务的能力,促进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改善。四是根据中小企业的特点建立专门的中小企业信用评分系统,广泛收集企业各类信息,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综合全面地评估中小企业的信用状况。
(六)构建以中小企业政策性银行为核心的中小企业政策性金融体系
一是成立中小企业政策性银行,在完成政府任务和目标的前提下,保证资产的流动性、安全性和效益性最大化。政策性银行的稳健发展是有效实现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这一目的的前提条件。二是加快关于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立法进程,认定信用担保机构的性质,确定信用担保机构的监管部门,规范信用担保机构的市场准入、业务开展、信息共享、税收优惠、风险控制、危机救助、市场退出等事项,有效防范行业风险,使之真正为扩大中小企业融资提供服务;建立全国性再担保机构,对政策性中小企业担保中心和民营担保公司提供再担保支持,降低地方各类担保机构的风险,促进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业的健康有序发展。三是促进风险投资、股权投资、融资租赁、典当等非银行融资工具和市场的发展,为中小企业提供多渠道的融资服务。
参考文献:
[1] 王晓梅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问题与对策[J]科技资讯,2006(06)
[2] 朱瑞珍,蒋晗晖我国中小企业管理的现状及对策[J]商场现代化,2006(02)
[3] 黎璞中小企业融资创新研究[D]中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