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湖南省金融稳定报告(2014)摘要

2015-01-20中国人民银行长沙中心支行课题组

金融经济 2014年5期
关键词:全省

中国人民银行长沙中心支行课题组

2013年,面对国内外复杂的经济金融形势,湖南省出台一系列稳增长的政策措施,抗击经济下行压力,经济总体稳中有进,多项主要经济指标回升,为金融业稳健运行提供了较好的宏观经济环境。全年银行业资产负债规模适度增长,资产质量整体良好,经营效益继续提升。证券业平稳健康发展,市场交易渐趋活跃,证券创新业务稳步发展,上市公司业绩进一步改善。保险业市场主体不断丰富、社会保障能力不断增强、市场秩序持续优化。支付系统稳健运行,征信体系日益健全,反洗钱体系有效运行,假币专项治理不断深入,金融生态建设和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力度加强。

与此同时,世界经济仍复苏乏力、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自然灾害频发等多重矛盾交织,湖南省经济继续保持稳步发展面临诸多挑战:部分行业发展出现困境,市场利率波动加剧,影子银行体系发展失序,证券机构收入结构有待优化,保险市场秩序尚需进一步规范,金融领域的风险因素日益增多。

一、区域经济

(一)运行状况

经济增长趋稳,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2013年,全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45017亿元,同比增长101%,虽比上年同期回落12个百分点,但较上半年回升01个百分点,各季度GDP增速均保持在10%以上,总体呈平稳运行态势。分三次产业看,各产业增速均有所回落,但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28%、109%和114%,比上年同期分别下降02、19和08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同期的136:474:390调整为126:470:403。

内需稳步增长,发展动力不断增强。2013年,全省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83814亿元,同比增长261%,高于全国65个百分点。民间投资成为主要推动力。民间投资114775亿元,增长299%,占全省固定资产投资的624%,同比提高18个百分点。投资方向有所优化。全省民生投资、生态投资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分别增长1125%、449%和355%,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同比分别提高24、05和13个百分点。全省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9406亿元,增长138%,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2个百分点。

财政收支增速放缓,城乡居民收入平稳增长。2013年,全省实现财政总收入330729亿元,增长126%,同比下降36个百分点。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0309亿元,增长140%,比上年同期下降34个百分点。全省财政总支出46355亿元,增长125%,同比回落34个百分点。其中,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171%,同比提高98个百分点。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分别为23414元和8372元,增长98%和125%,剔除价格因素后实际分别增长70%和98%。

CPI有所回升,PPI降幅收窄。2013年,全省居民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25%,低于全国平均水平01个百分点。分类别看,八大类指数“七涨一平”,其中食品和居住是拉动CPI快速上涨的主要力量,累计分别上涨42%和18%,合计拉动CPI上涨171个百分点。而烟酒和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成为带动湖南省CPI上涨的新力量,同比分别上涨31%和21%,比上年同期分别提高11和09个百分点。2013年,全省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下降15%,比上年同期回落06个百分点,已连续20个月下降,但降幅连续5个月收窄;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指数下降16%,比上年同期回落17个百分点。

(二)需关注的问题与风险

发展动力仍然不强,经济产业结构欠优。工业生产整体回暖势头不强,装备制造、冶炼、水泥等行业受需求不足影响,企业生产低迷、产品出现积压,部分企业关停并转,部分企业资金周转紧张,并通过债务传导影响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传统消费品需求进入增长平缓期,市场拉动能力减弱,新兴消费品需求尚待培育。产业结构仍需优化,2013年湖南省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127:47:403,第三产业占比有待进一步提升。高新技术产业企业大多处于价值链中低端,有自主知识产权、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的产品少。

产能过剩和房地产风险需高度防范。“三期叠加”阶段,推进淘汰落后产能、化解过剩产能以及重金属等环境污染治理工作将不可避免的给银行资产质量带来消极影响。2013年末,全省37家涉及环境保护违法违规和62家涉及落后产能企业贷款合计258亿元,已形成不良15亿元。当前房地产市场呈两极分化趋势,中心城市房价持续上涨,而部分三四线城市需求不足。一些地区特别是县城供过于求,待售面积和空置率较高,风险不容忽视。

二、银行业

(一)运行状况

资产负债规模适度增长。截至2013年末,全省银行业资产总额339995亿元,增长137%;负债总额331065亿元,增长134%。各项存款余额268760亿元,增长161%;各项贷款余额181411亿元,增长157%,高于全国18个百分点。

不良资产出现“双升”。截至12月末,全省银行机构不良贷款余额6044亿元,同比增加2189亿元;不良贷款比例332%,同比上升087个百分点。分类型看,次级类、可疑类、损失类不良贷款占全部贷款的比例分别上升022、062、003个百分点。

抗风险能力有所下降。2013年末,全省银行机构贷款损失准备金余额4547亿元,较年初增加635亿元;贷款损失专项准备金缺口207亿元,较年初增加606亿元;拨备覆盖率下降至752%,较年初下降263个百分点。

经济效益继续提升。2013年全省银行机构实现净利润47618亿元,同比增盈8271亿元。从收入结构看,全年银行业实现利息净收入10007亿元,同比增加1724亿元。实现非利息收入1719亿元,同比增加387亿元。

(二)需关注的问题与风险

政府债务风险面临挑战。全省融资平台负债超5700亿元,其中贷款余额3636亿元。近三年到期贷款11008亿元,占平台贷款总额的303%。由于地价、财政收入增速下滑,一些地市低层级平台面临较大偿债压力。2013年全省新放平台贷款“借新还旧”占比超过50%。部分政府还贷高速公路和取消收费政府还贷二级公路债务压力较大,已进入不良或关注类贷款。

流动性风险管理压力上升。一是中长期贷款占比过高。2013年末,全省银行业机构中长期贷款占全部贷款余额比重高达678%,部分银行超过80%。二是同业资产负债错配。2013年末,全省银行业同业资产35283亿元,同业负债27021亿元,资产运用总体大于负债来源。三是市场波动加剧。经历2013年6月末的流动性紧张状况后,2013年下半年市场利率一直处于近两年来的较高水平,且机构对利率波动的敏感性大幅上升。

涉农银行机构案件风险突出。2013年,农行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共发生3起虚假抵押骗贷、冒名贷款和冒名担保案件和2起基层网点挪用资金案件,暴露出有关机构制度规范执行不到位,员工行为管理不严格,对基层负责人的不当行为缺乏有效约束,关键环节上管理失控的问题未得到有效解决。

三、证券业

(一)运行状况

证券市场交易渐趋活跃。2013年,全省证券市场实现交易量27万亿元,同比上升5484%;客户保证金1311亿元,同比下降81%;托管的客户证券资产总额24636亿元,同比增加273%。投资者账户数6001万户,同比减少36%,但机构投资者账户数同比上升82%,增加到7369户。

直接融资规模大幅提升。2013年,虽然湖南企业首发融资暂停,但再融资渠道更加畅通,全省境内上市公司直接融资大幅提升,全年实现直接融资1898亿元,同比增长1592%。其中,国内股票(A股)筹资1298亿元,同比增长1148%;国内债券筹资60亿元,同比增长3688%。

证券机构经营保持稳定。2013年末,湖南省湘财、财富和方正3家证券公司总资产53583亿元,净资产21469亿元,净资本13383亿元,管理客户资产384172亿元,较2012年分别增长1718%、726%、140%、3050%。3家证券公司全年实现营业收入4263亿元,实现净利润1329亿元,分别较2012年增长4520%和16957%。

期货市场发展较为缓慢。全省4家法人期货公司2013年末总资产合计386亿元,同比增长21%;管理客户保证金297亿元,同比增加03%。全年完成期货交易量71829万手,同比增加454%;期货交易额854704亿元,同比增长535%。实现利润总额004亿元,同比下降933%。

(二)需关注的问题与风险

证券公司收入结构有待优化。证券公司主要依靠代理买卖证券业务创收的盈利模式并没有得到有效调整。与2012年相比,全省3家证券公司代理买卖证券业务净收入占比从50%增长至55%,而2013年全国115家证券公司代理买卖证券业务净收入占比为47%。同时,与全国水平相比较,全省3家地方法人证券公司受托客户资产管理业务净收入和证券承销与保荐业务净收入仍然偏低,收入结构仍需进一步调整。

投资者适当性管理需加强。目前,客户在参与融资融券交易过程中仍以融资交易为主,这一方面是由于机构客户偏少,个人客户多习惯做多的操作方式;另一方面是由于券商可提供的融券品种、数量有限。因此券商需加强客户适当性管理,在市场出现大幅波动时做好风险提示。2013年,全省3家券商共有28名客户累计强制平仓38次。

四、保险业

(一)运行状况

市场主体不断丰富。2013年末,全省共有法人保险公司1家。省级保险分公司45家,较年初增加1家。保险专业中介法人机构34家,其中保险代理公司19家,较年初增加1家;保险经纪公司10家,保险公估公司5家。保险兼业代理机构9421家,较年初增加344家。保险公司从业人员143万人,较年初精简01万人。

资产规模增速放缓。2013年末,全省保险公司资产总额13301亿元,较年初增长105%,增速较去年降低35个百分点。全省预计保险深度21%,比上年同期下降02个百分点;保险密度7660元,比上年同期增加936元。

业务收入稳定增长。2013年,全省保险业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5086亿元,同比增长93%,保费规模列全国第11位。按险种类别分:财产险保费收入1760亿元,同比增长214%;寿险保费收入2861亿元,同比增长09%;健康险保费收入327亿元,同比增长333%;意外险保费收入137亿元,同比增长137%。按公司类型分:财产险公司保费收入1847亿元,同比增长219%;人身险公司保费收入3239亿元,同比增长33%。

赔付支出增长较快。2013年,全省赔付支出1928亿元,同比增长351%。其中,财产险赔款支出945亿元,同比增长265%;寿险赔付支出844亿元,同比增长474%;健康险赔付支出109亿元,同比增长415%;意外险赔付支出30亿元,同比下降01%。

(二)需关注的问题与风险

财产险市场风险隐患增多。一是财产险综合赔付率有所回升。全省财产险公司综合赔付率626%,较上年同期上升13个百分点。二是应收保费率有所回升。财产险公司应收保费率(平均)28%,较上年同期上升05个百分点。三是批退率有所回升。财产险公司批退率24%,较上年同期上升04个百分点。

退保情况比较平稳,但部分公司的退保压力不容忽视。由于全年行业整体投资收益率低于客户预期值,产品同质化竞争严重等因素影响,全省寿险业退保金支出608亿元,同比增长596%,较保费增速高出503个百分点。其中,分红寿险退保578亿元,占寿险业务退保金比重963%。

五、金融市场

同业拆借交易成倍增长,交易利率整体上行。2013年度,湖南省金融机构累计开展同业拆借业务319笔,同比增加146笔,成交金额1289亿元,同比增长25倍。分方向看,以同业拆入为主。全省发生同业拆入1199亿元,同比增长27倍;同业拆出90亿元,同比增长105倍。分期限看,主要集中于短期限品种。7天以内的短期品种、共成交、1141亿元,占拆借总量的885%。从成交利率看,保持整体上行态势。4季度,全省同业拆借加权平均利率38844%,较上年同期提高11个基点,较3季度提高57个基点。 债券业务成交量略有回落。2013年,全省金融机构在银行间债券市场成交239万亿元,同比小幅下降08%。分机构看,农信机构成为市场交易主体,全年累计成交141万亿元,同比增长11%,占交易总量的比重从上年同期的526%提高至60%;城市商业银行成交8372亿元,同比下降253%,占交易总量的比重下降115个百分点至35%;证券公司及其资产管理计划成交1380亿元,同比大幅增长14倍;财务公司成交99亿元,同比下降239%。

票据承兑较快增长,贴现业务明显萎缩。截至2013年末,全省票据承兑余额17185亿元,同比增长254%;票据承兑累计发生额35228亿元,同比增长244%。2013年末,全省金融机构票据贴现余额为2262亿元,较年初下降657亿元,其中4季度当季贴现余额减少438亿元;全年票据贴现累计发生额6265亿元,同比增加396亿元,其中4季度发生额仅510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1480亿元。

六、金融基础设施

(一)支付系统稳健运行

支付清算系统平稳运行。截至2013年末,全省大、小额支付系统、网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统、电子商业汇票系统、全国支票影像交换系统、银行业金融机构行内支付系统等高效安全运行,全年共处理各项业务74亿笔,金额656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76%和215%。

非现金支付工具进一步推广。2013年,全省使用非现金支付工具办理业务156亿笔,金额301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61%和341%。重点推进了农村支付环境建设,截至2013年末,全省累计发展助农取款服务点66万个,基本覆盖所有行政村,全年共办理各项业务14240万笔,金额246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264%和3026%。

非金融机构支付业务规范发展。截至2013年末,全省有法人非金融支付机构7家、分支非金融支付机构15家,全年新增3家公司获得人总行支付业务许可。各机构全年共办理支付业务(不含预付卡发行)104亿笔,金额42955亿元,发行多用途预付卡10亿元。

(二)征信体系日益健全

征信市场不断发展壮大。全省已备案信贷市场信用评级机构增长至6家,全年共完成借款企业信用评级564户;银行间债券市场信用评级户数超过97家(含跟踪评级),同比增长136%;推进小额贷款公司和融资性担保公司信用评级,初步建立两类公司发展的正向激励机制,评级签约量和报告出具量分别达100户、50户。

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覆盖面不断扩大。截至2013年末,累计已收录湖南省 4241万自然人、304万户企业及其他经济组织信息,478万家机构申领机构信用代码证。应收账款质押和融资租赁登记公示系统常用户已达162家,累计登记应收账款质押业务 163万笔。全年向社会提供个人信用报告查询291万人次、企业信用报告查询165万次户;向各级统战、司法、财政、税务、海关、工商、证监等部门提供信息查询6200次。成功开展互联网个人信用信息查询试点,至2013年底,1198万人通过身份验证并成功查询信用信息6285万次。

小微企业和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有序推进。截至2013年末,全省累计建立小微企业信用档案528万户、农户信用档案72924万户。9个小微企业信用体系建设试验区被确认为“湖南省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园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县(市)从3个增加至7个。

(三)反洗钱体系有效运行

以风险评估为基础开展分类监管。全年全省共组织对613家银行机构开展了风险评估,对长沙辖内评估结果靠后的银行机构,约见其高管谈话,跟进监管,督促整改。通过调研和评估,厘清各级农信社机构反洗钱工作机制和工作流程。建立支付机构监管档案制度,召开监管工作会议,明确支付机构反洗钱工作要求,对6家法人支付机构自查整改工作开展现场核查和督导。

重点可疑报告管理有效加强。下发金融机构重点可疑交易报告管理相关规定,规范金融机构重点可疑交易报告内容和报送方式,提高重点可疑交易报告质量与情报价值。全年共接收金融机构报送的重点可疑交易报告96条,其中,移送公安45条,上报反洗钱中心4条。

(四)假币专项治理不断深入

反假货币工作联席会议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明确了省政府主管金融工作的一名副省长为全省反假货币工作联席会议召集人,省内各级反假货币工作联席会议召集人均由各级地方政府一名负责人担任,在未设立人民银行的县(市),探索建立反假货币工作新机制,在全省逐步形成了地方政府主导、成员单位配合的反假货币工作格局。

打击制贩假币违法犯罪活动深入开展。全省各级公安机关继续深入开展打击制贩假币违法犯罪活动,在道县、新化县、醴陵市、浏阳市等制贩假币较为突出的地区开展了重点整治工作。2013年,全省公安机关假币犯罪立案12起,破案10起,共收缴假币72341万元,抓获犯罪嫌疑人15人,其中株洲、永州公安机关分别破获了128万元、563万元的假币大案。

(五)金融消费权益保护扎实开展

金融消费者投诉有效处理。2013年全省人民银行系统共处理495个金融消费者投诉,投诉内容主要集中在“存款变保险”、银行服务态度、银行卡和征信业务等方面,较好地维护了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

县域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工作稳妥推进。2013年3月,人民银行长沙中支印发《加强县域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工作指导意见》,组织开展示范县建设。年底确定桃江县、韶山市、石门县、城步县、宁远县、芷江县、新化县、资兴市、桑植县、衡东县等10个县市为首批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工作示范县。

评估和检查监督力度加大。全省对34家银行业金融机构、6家支付机构进行个人金融信息保护现场检查,对部分违法违规问题进行行政处罚。开展金融消费权益保护评估,出台《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工作评估办法》,对评价结果较差或被投诉情况较严重的金融机构,依法运用约见谈话、通报、披露、执法检查等处理措施。

(六)金融生态建设稳步推进

金融安全区创建有序推进。根据《湖南省金融安全区创建工作达标单位考核办法》要求,积极开展省级金融安全区创建工作达标单位的考核验收和“回头看”。截至2013年末,全省共有27个县(市)通过现场考核验收,57个县(市、区)被授予市级以上金融安全区创建工作达标单位称号,其中30个县(市)被授予“省级金融安全区创建工作达标单位”称号。

金融生态良好城市创建试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按照《湖南省“金融生态城市”创建工作方案》有关要求,对试点满一年的长沙、湘潭、株洲、岳阳、娄底、怀化6个地区开展了首次年度测评,测评结果予以通报,并根据测评情况进行了一对一的督导,有效提升了试点地区创建工作水平。适时增加了衡阳、郴州两市为试点地区,截至2013年末,湖南省“金融生态良好城市”试点地区增至8个。

七、总体评估与政策建议

(一)总体评估

2013年,湖南省金融体系稳定状况保持良好。全年湖南省经济缓中趋稳、稳中有升,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银行业资产负债规模适度扩张,经营效益继续改善,机构改革取得新进展;资产质量整体良好,审慎经营理念增强,隐性风险揭示较为充分。证券期货市场交易趋向活跃,机构多元化经营得到发展,证券业务创新力度加大,上市公司业绩整体提升。保险市场主体不断丰富,社会保障功能继续发挥,市场秩序进一步规范。金融生态环境持续优化,征信服务和支付结算体系日趋完善,反洗钱反假货币取得进展,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工作机制逐步健全。

同时应看到,湖南省经济增长内生动力仍然不足,产业结构调整转型任务依然艰巨,政府债务风险面临挑战;银行业金融机构信用风险控制压力上升,流动性风险管理要求提高,地方法人银行和农村信用合作机构稳健性经营理念仍需加强;证券公司代理买卖佣金收入不降反升,受托资产管理业务收入和保荐业务收入占比偏低;保险业退保压力增大,财产险市场风险开始显现;影子银行机构和业务增长较快,跨市场、跨行业、跨机构的交叉性金融风险有所显现。

(二)政策建议

(1)加强重点风险领域信息统计监测,推动金融行业监管协同。一是督导各金融机构强化风险管控,动态掌握信贷资产质量迁徙情况,防范不良资产大幅反弹。二是切实做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经营情况和贷款风险监控,防范可能出现的偿债风险。三是进一步规范理财、信贷资产转让、同业代付、票据等表外业务,加强跨行业跨市场金融监管协调。四是进一步健全影子银行统计分析制度和信息共享制度,加强民间融资监测,防范民间融资等非正规金融体系风险向银行体系传递。

(2)加快资本市场建设。一是大力推进企业境内外上市。挖掘和培育上市后备资源,对企业进行分类指导,重点培育,优先支持对经济转型升级有直接促进作用的企业上市。二是支持上市公司做大做强。引导上市公司进行市值管理,支持上市公司利用资本市场开展兼并重组,促进优质资源向上市公司集中,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势企业。三是大力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积极发展场外交易市场,大力推进债券融资,支持发展股权投资,稳步发展期货市场。

(3)进一步发挥保险的保障作用。一是扩大农业保险覆盖范围,优化承保主体结构、模式和保险理赔机制,提高农业保险理赔服务水平。二是引导保险资金按照市场化原则,以债权、股权等方式直接投资基础设施、产业投资基金以及与保险产业紧密相关的养老、医疗等产业。三是探索商业保险参与社会保障的机制,鼓励和支持商业保险机构参与大病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经办服务等业务。三是加快推动保险产品创新,推动诸如小额贷款保证保险、出口信用保险、科技保险、农房保险和洪水保险等新型保险产品的试点与发展。

猜你喜欢

全省
直播带货 全省第一
“一二三四五”2021年全省“安全生产月”启幕
上半年全省工业实现“双过半”目标
2018年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支情况表
全省齐心协力共打抗洪抢险救灾攻坚战
全省已建成水闸数量
全省已建成机电井数量
全省已建成水库数量
全省已建成水库总库容
全省已建成水电站数量